对_面子_观的社会学分析_从理性经济人的人性假设谈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面子”观的认识及国内外相关的理论和解释
各学科的欣欣向荣和研究的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也少有几人关注和研究“面子”及相关文化和社会。

笔者较同意翟学伟对“面子”所下的定义,因而在本文的分析和研究中,也借助他对“面子”的概念来进行解释。

他独特的视角和眼光,分析了中国人的“面子”观及其隐含的内在逻辑和社会意义,这对笔者颇有启发。

翟学伟对面子的解释是:面子是一种由于个人表现出来的形象类型而导致的能不能被他人看得起的心理和行为。

西方社会学家提出的社会互动理论和社会行动理论也多有提及“面子”相关的社会理论和分析。

其中比较接近于中国人的“面子”观的有,美国社会学家库利(C.H.Cooley)提出的“镜中我”理论、乔治・米德(G.H.Mead)的“角色扮演”理论以及戈夫曼(E.Goffman)的社会“戏剧理论”等。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里认为,自我或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

他将自我意识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1)我们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2)在作出行为之后,我们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3)我们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像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做出下一步的反应。

库利非常形象地将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10页.
翟学伟.个人地位:一个概念及其分析框架——中国日常社会的真实建构.中国社
会科学.199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