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试卷(A) 2006[1].6

合集下载

四川大学2006级物理化学I-1期末试题-A_answer_

四川大学2006级物理化学I-1期末试题-A_answer_

x 甲苯 = 0.629
Δmix H = 0
(2)
∑ Δmix S = −R nB ln xB = - 8.314×(1.282×ln0.371+2.174×ln0.629)=18.95 J.K-1 (2)
五.(14 分)已知水在 298.2K 时的饱和蒸气压为 3168Pa, 水和水蒸气的恒压摩尔热容分
别为 Cp,m (l) = 75.3 J ⋅ K−1 ⋅ mol-1 ,Cp,m (g) = 33.6 J ⋅ K−1 ⋅ mol-1 ,水在其正常沸点时的摩尔蒸发焓 ΔvapHm =40.64kJ.mol-1。计算 298.2K,pӨ 下 1mol 水的蒸发过程 ΔH、ΔS 和 ΔG,并判断过 程能否自动进行。
温度
a
b
2300
2000
1930
4
1800
1800
1600 2
3
6
1548 1400
0
BaO
5 32 50 65 BaO·La2O3 w%→
7
100 La2O3
(1) 列表注明各相区稳定存在的相态和条件自由度 f *;
时间
(2) 画出组成为 a 和 b 的熔化物从 2400 ℃冷却到 1400 ℃的步冷曲线;
⎛ ∂V ⎞
(A)
⎜ ⎝
∂nB
⎟ ⎠T , p,nC
⎛ ∂S ⎞
(B)
⎜ ⎝
∂nB
⎟ ⎠T , p,nC
(C)
⎛ ⎜ ⎝
∂μC ∂nB
⎞ ⎟ ⎠T , p,nC
(D)
⎛ ⎜ ⎝
∂CV ∂nB
⎞ ⎟ ⎠T , p,nC
4. 大多数不发生缔合的液体在正常沸点时的摩尔气化熵为 A 。

物理化学__华东理工大学(9)--《物理化学》(上)考试试卷及答案(A)

物理化学__华东理工大学(9)--《物理化学》(上)考试试卷及答案(A)

四、(14 分) 20℃时,HCl 气体溶于苯中形成理想稀溶液。
(1)当达气液平衡时,若液相中 HCl 的摩尔分数为 0.0385,气相中苯的摩尔分数为 0.095。试求气相 总压。(7 分)
(2)当达气液平衡时,若液相中 HCl 的摩尔分数为 0.0278。试求气相中 HCl 气体的分压。(7 分) 已知 20℃时纯苯的饱和蒸气压为 10010Pa。
D.
K 1
(K

2
)0.5
=1
二、(15 分) 以 25℃的 1mol CH4 (g) 和 4mol H2O(l) 为原料,在恒定压力下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H4 (g) + H2O(g) → CO(g) + 3H2 (g)
第2页
若 CH4 的转化率为 50%,终态温度为 700℃,试求整个过程的热量。设气体服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各物
相化合物之间彼此完全不互溶,则在 A 和 B 完整的液固平衡相图中最低共熔点有( )个。
A. 2 ; B. 3 ; C. 4;
D.5
17. 对于正偏差系统,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A. pi < pi*xi ;
B.正偏差强烈时,可形成最高恒沸混合物 ;
C. pi = pi*xi ;
D.正偏差强烈时,可形成最低恒沸混合物
8. 体积功的定义式是( )。
∫ A.W
=−
V2
pdV

V1
∫ B.W = − V2 p外dV ; V1
∫ C.W = V2 p外dV ; V1
∫ D.W =
V2
Vd p
V1
9. 当化学反应 H2 (g) + 0.5O2 (g) = H2O(g) 达平衡时,下列式子何者正确?(

福州大学历届物化试题

福州大学历届物化试题

物理化学试卷(A )41. 5 分 (6698)有一吹肥皂泡装置,下端连有一个一端通大气的 U 型水柱压力计,当肥皂泡的直径是 5×10-3 m 时,压力计水柱高度差为 2×10-3 m ,试计算该肥皂液在直径为 1×10-4 m 的毛细管中的升高值。

设皂液对毛细管壁完全润湿,且密度与水相同。

41. 5 分 (6698)[答] p s = 2×2γ /R ' = ρgh γ = 0.01225 N ·m -1 (3分)h = 2γ cos θ /ρgR 2= 0.05 m (2分) 135. 5 分 (7035)在298.15 K 时,苯蒸气在石墨上吸附服从Langmuir 吸附等温式。

当苯蒸气压力为760 Pa 时,石墨表面覆盖率θ=0.5,求苯蒸气在石墨表面上的吸附系数a 。

135. 5 分 (7035)[答] 1ap apθ=+ 将θ=0.5 p =760 Pa 代入解得a =0.001 315 Pa -1 (5分)7. 10 分 (4813)298 K 时, 以Pt 为阳极, Fe 为阴极, 电解浓度为1 mol ·kg -1的NaCl 水溶液(活度系数为 0.66)。

设电极表面有H 2(g)不断逸出时的电流密度为0.1A ·cm -2, Pt 上逸出Cl 2(g)的超电势可近似看作零。

若Tafel 公式为 η =a+blg(j /1A ·cm -2), 且Tafel 常数 a=0.73 V, b=0.11V , φ (Cl 2/Cl -)=1.36 V ,请计算实际的分解电压。

7. 10 分 (4813)[答] E 理论 =φ +-φ -=[φ (Cl 2/Cl -)-RT F ln α (Cl -)]-[(φ (H +/H 2)+RT F ln α (H +)) =1.36 - 0.01 - 831429896500.⨯ln10-7 =1.76 V (3分) η阴= a + b lg j =0.73+0.11× lg0.1 =0.62 V (2分) η阳=0 (2分)E 分解 =E 理论+η阴+η阳=2.38 V (3分)213. 10 分 (4710)有电池Hg(l)|Hg 22+(a 1)||Hg 22+(a 1),Hg 2+(a 2)|Pt 。

《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A

《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A

a 化学专业《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0.001 mol ·kg -1K 3[Fe(CN) 6] 水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 (A) 6.0×10-3mol ·kg -1(B) 5.0×10-3mol ·kg -1(C) 4.5×10-3 mol ·kg -1 (D) 3.0×10-3 mol ·kg-12、电导测定应用广泛,但下列问题中哪个是不能用电导测定来解决的( )(A)求难溶盐的溶解度 (B)求弱电解质的解离度(C)求平均活度系数 (D)测电解质溶液的浓度3、298 K 时, 0.005 mol ·kg -1 的 KCl 和 0.005 mol ·kg -1的 NaAc 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分别为 γ ±,1和 γ ±,2,则有 ( )(A) γ ±,1= γ ±,2 (B) γ ±,1> γ ±,2 (C) γ ±,1< γ ±,2 (D) γ ±,1≥ γ ±,24、金属与溶液间电势差的大小和符号主要取决于: ( ) (A) 金属的表面性质 (B) 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C)金属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D)金属的本性和溶液中原有的金属离子浓度5、金属活性排在H 2之前的金属离子,如Na + 能优先H +在汞阴极上析出,这是由于:( )(A) φθ(Na +/ Na) < φ θ(H +/ H 2)(B) η (Na) < η (H 2) (C) φ (Na +/ Na) < φ (H +/ H 2) (D) H 2在汞上析出有很大的超电势, 以至于φ (Na +/Na) > φ (H +/H 2) 6、已知Λ()K O H m291,2∞=4.89×10-2-12mol m S ⋅⋅,此时(291K)纯水中的m (H +) =m (OH -) =7.8×10-8mol ·kg -1,则该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为( ) (A)3.81×10-9S ·m -1(B )3.81×10-6S ·m -1(C)7.63×10-9S ·m -1(D )7.63×10-6S ·m -17、基元反应体系aA + dD → gG 的速率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d[A]/dt = k A [A]a [D]d ; (B) -d[D]/dt = k D [A]a [D]d ;(C) d[G]/dt = k G [G]g ; (D) d[G]/dt = k G [A]a [D]d 。

学年二学期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学年二学期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学年二学期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攀枝花学院2022-2022学年二学期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题号得分阅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成绩复核题目部分,(卷面共有17题,100.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一、填空(6小题,共16.0分)[3.0分]1.计算1mol理想气体在25℃,80kPa下的-=[3.0分]2.已知fH(C6H5Cl,l,298K)=-1065kJ·mol-1;fH(NH3,g,298K)=-4619kJ·mol-1;fH(C6H5NH2,l,298K)=-297kJ·mol-1;fH(NH4Cl,,298K)=-31539kJ·mol-1;则反应C6H5Cl(l)+2NH3(g)==C6H5NH2(l)+NH4Cl()在298K时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rH(298K)=[1.0分]3.双液电池中不同电解质溶液间或不同浓度的同种电解质溶液的接界处存在电势,通常采用加的方法来消除。

[3.0分]4.隔离系统是与环境能量交换及物质交换的体系;封闭系统是与环境能量交换及物质交换的体系;开放系统是与环境能量交换及物质交换的体系。

(选填:有或无)[5.0分]5.在20℃时,C6H6(l)的摩尔体积为88.9cm3,设摩尔体积不随压力而变,则1mol液态苯在20℃时,将压力从0.1MPa加大到10MPa时的G=[1.0分]6.当一根金属Fe棒插入含氧浓度不同的区域,其中处在含氧浓度的那一段金属遭受腐蚀。

二、选择(1小题,共1.0分)[1.0分]1.由A及B双组分构成的α和β两相系统,则在一定T,p 下物质A由α相自发向β相转移的条件为:()。

(1)(2)(3);;三、是非(1小题,共1.0分)[1.0分]1.垂直插入汞槽中一支干净的玻璃毛细管,当加热使汞的温度升高时,毛细管中汞柱会上升。

物理化学期末试卷A.doc含答案

物理化学期末试卷A.doc含答案

学院试卷系别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密………………………………封………………………………线………………………………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专业级物理化学试卷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得分评卷人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1.如图,在绝热盛水容器中,浸入电阻丝,通电一段时间,通电后水及电阻丝的温度均略有升高,今以电阻丝为体系有:(C)(A) W =0,Q <0,∆U <0 (B). W>0,Q <0,∆U >0(C) W <0,Q <0,∆U >0 (D). W <0,Q =0,∆U >02.在等压下,进行一个反应A + B = C,若∆r H m > 0,则该反应一定是:( D)(A) 吸热反应(B) 放热反应(C) 温度升高(D) 无法确定。

3.下列各式哪个表示了偏摩尔量:(A)4.关于吉布斯函数G, 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 ΔG≤W'在做非体积功的各种热力学过程中都成立(B) 在等温等压且不做非体积功的条件下, 对于各种可能的变动, 系统在平衡态的吉氏函数最小(C) 在等温等压且不做非体积功时, 吉氏函数增加的过程不可能发生(D) 在等温等压下, 一个系统的吉氏函数减少值大于非体积功的过程不可能发生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A) 水的三相点的温度是273.15K,压力是610.62 Pa (B) 三相点的温度和压力仅由系统决定,不能任意改变6.恒温下某氧化物分解反应:AO 2(s) = A(s) + O 2(g) 的平衡常数为K p (1),若反应2AO 2(s) = 2A(s) + 2O 2(g) 的平衡常数 K p (2),则:(D)(A) K p (1) > K p (2) (B) K p (1) < K p (2) (C) K p (1) = K p (2) (D) 有的 K p (1) > K p (2),有的 K p (1) < K p (2) 7.由A 及B 二种液体组成理想溶液,A 、B 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p *A 、p *B ,x 为液相组成,y 为气相组成,若p *A > p *B ( * 表示纯态),则:(D )(A) x A > x B (B) x A > y A (C) 无法确定 (D) x A < y A8.某高压容器中盛有的气体可能是O 2、Ar 、CO 2、NH 3中一种,在298K 时由5dm 3 绝热可逆膨胀到6dm 3,温度降低21K ,则容器中的气体是:( A )(A) O 2 (B) CO 2 (C) NH 3 (D) Ar9.可逆热机的效率最高,因此由可逆热机带动的火车:(B )(A) 跑的最快 (B) 跑的最慢 (C) 夏天跑的快 (D) 冬天跑的快 10.求任一不可逆绝热过程的熵变dS ,可以通过以下哪个途径求得?(C )(A) 始终态相同的可逆绝热过程。

应用化学物化试题A

应用化学物化试题A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 物理化学 》课程A 卷专业年级:应化04级 命题教师:杨 亚 提 审题教师: 考生姓名: 学 号: 考试成绩:一、单项选择(每题1 分,共20分 )1、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体系的同一状态具有相同的体积;B 、体系的不同状态可具有相同的体积;C 、状态改变,体系的所有状态函数都改变D 、体系的某状态函数改变了,其状态一定改变 2、下列公式中不正确的是( )A 、S T G p -=∂∂)(B 、V p G T =∂∂)(C 、2)/(T U T T A V -=∂∂.D 、2)/(TU T T G p -=∂∂ 3、下列关系式中哪一个不需要理想气体的假设?( )A 、C p -C v = nRB 、dlnp/dT=△H/RT 2C 、△H=△U+p △V ;(恒压过程)D 、绝热可逆过程,pV r =常数4、在-20℃和1atm 下,1mol 的过冷水结成冰,则物系、环境及总熵变应该是 ( )A 、△S 系<0、 △S 环<0、△S 总<0B 、 △S 系<0、 △S 环>0、△S 总>0C 、△S 系<0、 △S 环>0、△S 总<0D 、 △S 系<0、 △S 环<0、△S 总<05、在一铝制筒中装有压缩空气,温度与环境平衡,突然打开活塞使气体喷出瓶外,当瓶内外压力刚好相等时关闭活塞,过一会儿筒中气体的压力有何变化?( )A 、不变B 、降低C 、升高D 、不能确定6、在400K 时,A 的蒸气压为40kPa ,B 的蒸气压为60kPa ,两者形成理想溶液,当达气液平衡时,溶液中A 的量分数为0.6,气相中B 的量分数应为( )。

A 、0.31B 、0.40C 、0.50D 、0.607、在α、β两相中均有A 和B 两种物质,达相平衡时,则有A 、μA (α) =μB (β) B 、μA (α) =μB (α)C 、μA (α) =μA (β)D 、无确定关系 8、298 K 时,已知Cu 2+ +2e =Cu φ1 = 0.337V , Cu + +e = Cu φ2 = 0.521V ,则反应 Cu 2+ + e =Cu + 的φ3是 ( )A 、-0.153VB 、 –0.184VC 、0.153VD 、 0.184V9、理想气体是 ( )。

物理化学A及答案

物理化学A及答案

物理化学试卷(A )适用专业: 试卷所需时间:120分钟 闭卷 试卷总分 :100分 考试说明:自带计算器 一、 选择题 (2.5×16=40分)1、某实际气体经不可逆循环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G <0 B 、△S <0 C 、△U >0 D 、△H =02、下列各量为偏摩尔量的是哪个:A 、BC n ,V ,S B n U ≠⎪⎪⎭⎫ ⎝⎛∂∂ B 、B C n ,V ,T B n p ≠⎪⎪⎭⎫⎝⎛∂∂ C 、BC n p T B n ≠⎪⎪⎭⎫ ⎝⎛∂∂,,F D 、B C n ,V ,T B n S ≠⎪⎪⎭⎫⎝⎛∂∂ 3、ΔH 是指体系的什么:( )A 、反应热B 、吸收的热量C 、焓的增量D 、生成热 4、已知FeO(s) + C(s) = CO(g) + Fe(s),反应的△r H m θ和△r S m θ均为正值且不随温度而变化,欲使反应正向进行,则( ) A 、高温有利 B 、低温有利 C 、与温度无关 D 、无法确定 5、工作于100℃ 和25℃ 的两个大热源之间的可逆机,其效率是 A 、20% B 、30% C 、50% D 、75%6、298K 时,要使下列电池成为自发电池:Na(Hg)(a 1) ∣Na +(aq) ∣Na(Hg)(a 2),则必须使两个活度的关系为:A 、a 1 < a 2B 、a 1 = a 2C 、a 1 > a 2D 、a 1 , a 2可取任意值 7、溶剂服从拉乌尔定律,溶质服从亨利定律的二元溶液是: A 、理想稀溶液 B 、理想溶液 C 、实际溶液 D 、一切溶液 8、25℃时,0.1000 mol·dm -3的HAC 溶液Λm 为α,已知Λ∞m (HAC )为β,则该HAC 溶液的电离度为: A 、α+β B 、α-β C 、α×β D 、α÷β9. 在一定温度下,在4个装有相同体积的As 2S 3溶胶的试管中,分别加入c 和V 相同的下列不同的电解质溶液,能够使As 2S 3溶胶最快发生聚沉的是:A 、KClB 、NaClC 、ZnCl 2D 、AlCl 3 10、下列哪一种物质在0K 时标准熵值为0:A 、理想气体B 、理想液体C 、理想溶液D 、完美晶体 11、总压为101.3kPa 的容器中装有基本混合气体实验测得其中O 2的分压为20.26kPa ,则氧所占摩尔分数为:A 、0.20B 、0.50C 、0.60D 、0.80 12、反应1.5H 2(g) + 0.5N 2(g) = NH 3(g),当H 2因反应消耗了0.3mol 时,反应进度ξ应为:A 、0.1B 、0.3C 、0.5D 、0.213、定温定压下,A 与B 组成的均相系统,若A 的偏摩尔热力学能随系统组成的改变而增加时,则B 的偏摩尔热力学能的变化将( ) 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14、浓度为 0.1mol ·kg -1的 MgCl 2水溶液,其离子强度为: A 、0.1 mol ·kg -1 B 、0.15 mol ·kg -1 C 、0.3 mol ·kg -1 D 、0.2 mol ·kg -1 15、影响任意一个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值的因素为:A 、催化剂B 、温度C 、压力D 、浓度 16、叔戊烷基碘的水解反应为:C 5H 11I + H 2O →C 5H 11OH + HI 298K 标压下测定出其反应速率k=0.0981min -1,则此反应为: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A、零级反应B、一级反应C、二级反应D、三级反应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mol液态苯在298K时置于量热计中完全燃烧生成H2O(l)和CO2(g),同时放热为3264KJ/mol,则等压燃烧焓为。

物理化学A试卷(答案)

物理化学A试卷(答案)

河北理工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物理化学A-11分,答案填入题后表格中)1、1mol 理想气体298K 向真空膨胀体积变为原来的10倍,则∆G 为 a 19.14J b 5703.7J c -5703.7J d 02、∆H=∆U+∆(PV)适用于a 恒压过程b 恒容过程c 恒温过程d 一切过程 3、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在300K 绝热压缩至500K,则其焓变∆H 为 a 4157J b 596J c 1255J d 994J 4、若体系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该系统为: a. 封闭体系 b 隔离体系 c. 敞开体系 d. 混合体系 5、已知CO ( g) +1/2O 2(g) =CO 2(g) 的∆r H m 下列说法何者不正确: a. ∆r H m 是CO 2(g) 的生成热 b. ∆r H m 是CO (g) 的燃烧热 c. ∆r H m 是负值 d. ∆r H m 与反应的∆r U m 数值不相等 6、-20 ︒C 、101.325KPa 下1mol 过冷水结冰,放热为∆H ,则过程的熵变∆Sa. 等于253H ∆b. 大于253H ∆c. 小于253H∆ d. 不能确定7、B 物质从α相自发地向β相转移,则μB α 与μB β 的关系是:a. μB α >μB βb. μB α <μB βc. μB α =μB βd. 不能确定8、25︒C 有反应)(2)(2)(2)(6663217g l g l CO O H O H C +=+气体作为理想气体,则反应的❒H 与❒U 之差约为:a -3.7KJb 1.2KJc -1.2KJd 3.7KJ 9、H 2 和O 2以2:1的比例在绝热的钢瓶中反应生成水,在该反应过程中 a ∆H =0 b ∆T=0 c ∆P=0 d ∆U=0 10、任一反应的Q p,m 与Q v,ma Q p,m 总是大于Q v,mb Q p,m 总是小于Q v,mc Q p,m 等于Q v,md Q p,m 与Q v,m 的比较不能确定 11、100℃,101.325KPa 条件下,1mol 水向真空蒸发为100℃,101.325KPa 的水蒸汽,则:a ∆S=0b ∆U=0c ∆H=0d ∆G=0 12、任意不可逆循环的熵变a 大于零b 小于零c 等于零d 是温度的函数 13、绝热过程中,系统的∆S>0,表示过程a 自发的b 反自发的c 可逆的d 可能自发也可能反自发14、CaCO 3(s)装入真空容器中加热分解达平衡,则其自由度为a 1b 2c 0d 315、A 和B 形成理想溶液,已知100℃时P A *=1000mmHg ,P B *=500mmHg ,当溶液中X A =0.5时,与溶液平衡的蒸气中A 的摩尔分数为a 1b 43c 21d 32 16、已知1mol O 2在25℃,100KPa 的S m θ=205.14JK -1mol -1,则其在45℃,101.3KPa 的规定熵以J.mol -1.K -1表示值应为(C p,m =25J.K -1mol -1)a209.28 b 206.65 c 206.87 d 249分,每题1分,以"Y"、或"N"填入题后表格中) 1、沸点上升是稀溶液的依数性之一; 2、绝热过程熵值不变;3、理想液态混合物中某一组分化学势,μB =μB θ+RTlnX B ;4、系统在恒压过程中吸收的热等于焓变;5、过冷水结冰是一自发过程,∆S 系<0与熵增原理相矛盾;6、升高温度对平衡常数增加有利;7 、20℃时,1mol 纯理想气体从0.1Mpa 压缩到2.5MPa 时,化学势变化值为 - 9.845kJ ;8、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时,Sm (l)=Sm (g);;9、理想气体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为-∆ r G m =∆ r G m θ+RTlnJp ; 10 、∆G<0的化学反应能自发向右进行;已知水在100℃、101325Pa 下蒸发热Δvap H m =40.64KJ ·mol -1,试求4mol 水在100℃、101325Pa 下变为水蒸气过程的Q 、W 、ΔU 、ΔH 、ΔS 、ΔG 各为若干?(水的体积与水蒸气体积相比较可忽略不计。

物理化学下册2006级应化(行)试卷_A卷参考答案

物理化学下册2006级应化(行)试卷_A卷参考答案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物理化学(下册) 》考试卷A(2008----2009 学年第 一 学期)考试形式 闭卷 ,笔试 使用学生 2006级 应用化学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出卷时间2008 年 12 月 15 日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D C A A C C D A B A二, 说明题(每题5分,共40分)1, 在铁锅里放一点水,哪一个部位最新出现铁锈?为什么?答:水面附近的容易发生腐蚀,因为吸氧腐蚀比析氢腐蚀容易发生。

2, 为什么海轮要比江轮采取更有效的防腐措施?答:海水中含有更多种类的电解质,更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

3, 零级反应是否是基元反应?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是否一定是基元反应?反应 Pb(C 2H 5)4 = Pb + 4C 2H 5 是否可能为基元反应?为什么?答:零级反应不是基元反应,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不一定是基元反应。

根据微观可逆性原理,该反应不可能是基元反应。

4, 为什么气泡、小液滴、肥皂泡等都呈圆形?答:只有在球面上各点的附加压力相同,他们才能稳定存在。

同时,相同体积的物质,球形的表面积最小,表面能最低,球状最稳定。

5, 用同一支滴管滴出相同体积的苯、水和NaCl 溶液,所得滴数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所得滴数不同,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表面张力。

6, 用学到的关于界面现象的知识解释以下几种做法或现象的基本原理,任选2,① 人工降雨;②有机蒸馏中加沸石防止爆沸;③多孔固体吸附蒸汽时的毛细凝聚;④过饱和溶液、过饱和蒸汽、过冷液体等过饱和现象。

答:这些现象都可以用Kelvien 公式解释:'02ln p M RT p R γρ∆=,液滴越小,蒸汽压越大。

凹液面曲率半径为负值,气泡愈小,蒸汽压越低;细孔道内弯曲液面上的蒸汽压比平面上小;小颗粒的溶解度比大颗粒大。

7, 因系统的Gibbs 自由能越低,系统越稳定,所以物体总有降低本身表面Gibbs 自由能的趋势。

物理化学题库1第一章选择与填空题

物理化学题库1第一章选择与填空题

湖南大学2005-2006学年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78题,150.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一、选择(68小题,共123.0分)(1 分)1.0576从统计热力学的观点看,该图表示: ( )(A) 体系吸热(B) 体系放热(C) 体系对环境作功(D) 环境对体系作功(1 分)2.0006物质的量为n的纯理想气体,若该气体的哪一组物理量确定之后,其它状态函数方有定值。

( )(A) p (B) V(C) T,U (D) T, p(2 分)3.0001对于理想气体的内能有下述四种理解:(1) 状态一定,内能也一定(2) 对应于某一状态的内能是可以直接测定的(3) 对应于某一状态,内能只有一个数值,不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值(4) 状态改变时,内能一定跟着改变其中正确的是: ( )(A) (1),(2) (B) (3),(4)(C) (2),(4) (D) (1),(3)(2 分)4.0002下面陈述中,正确的是: ( )(A) 虽然Q和W是过程量,但由于Q V =ΔU,Q p=ΔH,而U和H是状态函数,所以Q V和Q p是状态函数(B) 热量是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它总是倾向于从含热量较多的高温物体流向含热量较少的低温物体(C) 封闭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能量的形式非功即热(D) 两物体之间只有存在温差,才可传递能量,反过来体系与环境间发生热量传递后, 必然要引起体系温度变化(1 分)5.0003在 SI单位中,压力的单位是: ( )(A) atm (B) kg×m-2(C) Pa (D) mmHg(5 分)6.0005现有两个微分式:d Z1=Y(3X2+Y2)d X+X(X2+2Y2)d Yd Z2=Y(3X2+Y)d X+X(X2+2Y)d Y式中d Z2代表体系的热力学量,Y,Z是独立变量。

物化试卷

物化试卷

物理化学试卷一、选择题 ( 共10题 20分 )1. 2 分 (0401)欲测定有机物燃烧热Q p ,一般使反应在氧弹中进行,实测得热效应为Q V 。

公式 Q p =Q V +ΔnRT 中的Δn 为: ( )(A) 生成物与反应物总物质的量之差(B) 生成物与反应物中气相物质的量之差(C) 生成物与反应物中凝聚相物质的量之差(D) 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总热容差2. 2 分 (0278)理想气体经历绝热不可逆过程从状态 1 (p 1,V 1,T 1)变化到状态 2 (p 2,V 2,T 2),所做的功为:( )(A) p 2V 2-p 1V 1 (B) p 2(V 2-V 1)(C) [p 2V γ2/(1-γ)](1/V 2γ-1-1/V 1γ-1) (D) (p 2V 2-p 1V 1)/(1-γ)3. 2 分 (2145)在 T 时,某纯液体的蒸气压为11 732.37 Pa 。

当0.2 mol 的一非挥发性溶质溶于0.8 mol 的该液体中形成溶液时,溶液的蒸气压为5332.89 Pa 。

设蒸气是理想的,则在该溶液中,溶剂的活度系数是: ( )(A) 2.27 (B) 0.568(C) 1.80 (D) 0.234. 2 分 (2435)CuSO4与水可生成CuSO4ּH2O,CuSO4ּ3H2O,CuSO4 5H2O 三种水合物,则在一定温度下与水蒸气平衡的含水盐最多为:( )(A) 3种 (B) 2种 (C) 1种 (D) 不可能有共存的含水盐5. 2 分 (2408)对恒沸混合物的描述,下列各种叙述中哪一种是不正确的? ( )(A) 与化合物一样,具有确定的组成(B) 不具有确定的组成(C) 平衡时,气相和液相的组成相同(D) 其沸点随外压的改变而改变6. 2 分 (2901)理想气体反应C O g H g C H O H g ()()()+=223的r m ΔG $与温度T 的关系为:-1r m /J mol 2166052.92G ∆⋅=-+$(T /K),若使在标准状态下的反应向右进行,则应控制反应的温度: ( )(A )必须高于409.3 K (B )必须低于409.3 K(C )必须等于409.3 K (D )必须低于409.3 °C7. 2 分 (3802)298 K 时,无限稀释的 NH 4Cl 水溶液中正离子迁移数 t += 0.491。

浙工大学物理化学2006年真题

浙工大学物理化学2006年真题

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3分,共60分)1.恒压下纯物质体系,当温度升高时其吉布斯自由能: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 无法确定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越高,其热量越多B. 物体的温度越高,其热力学能越大C. 体系的焓等于恒压热D. 体系的焓就是体系所含的热量3.关于d S -δQ /T ≥0表达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体系处于平衡态时,其熵值最大B. 即使消耗外功,d S -δQ /T <0的过程也是不能发生的C. 对于等温变化有δQ ﹦T d SD. 过程总是朝体系熵值增大的方向进行4.对封闭体系(/)(/)p p V S S T ∂∂∂∂应等于A. (/)T p S ∂∂B.(/)T S p ∂∂C.-(/)T S p ∂∂D.-(/)T p S ∂∂5.298 K ,p 下,苯和甲苯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第一份溶液体积为2 dm 3,苯的摩尔分数为0.25,苯的化学势为μ1,第二份溶液的体积为1 dm 3,苯的摩尔分数为0.5,化学势为μ2,则( )A.12μμ>B. 12μμ<C. 12μμ=D. 不确定6.对溶液内任一组分的偏摩尔体积的理解,正确的是:A. 不可能是负值B. 总是正值C. 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D. 必然和纯组分的摩尔分体积相等7.已知FeO(s)+C(s)﹦CO(g)+Fe(s)反应的r m H ∆ 为正,r m S ∆ 为正,假定r m H ∆ 、r m S ∆不随温度而变化,下列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A. 该反应低温下自发过程,高温下非自发过程B. 该反应高温下自发过程,低温下非自发过程C. 任何温度下均为非自发过程D. 任何温度下均为自发过程8.设反应mM+nN﹦rR在100 kPa下300 K时的转化率是600 K时的2倍,而在300 K 下,总压为100 kPa时的转化率是200 kPa的2倍,可推测该反应:A. 平衡常数与温度、压力成反比B. 平衡常数与温度成正比,与压力成反比C. 该反应是一个体积增加的放热反应D. 该反应是一个体积增加的吸热反应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能量标度零点选择不同,粒子配分函数值不同B. 能量标度零点选择不同,粒子配分函数值相同C. 能量标度零点选择不同,对系统的熵S值没有影响D. 能量标度零点选择不同,对系统的自由能G值有影响10.根据右图所示的双液系相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精馏组成为K的体系,最后塔釜中得到组成为E的溶液B. 蒸馏组成为M的体系,两相平衡时,气相中A的浓度小于液相中A的浓度C. 蒸馏组成为K的体系,两相平衡时,气相中B的浓度大于液相中B的浓度D. E 点恒沸物的组成不随压力变化而变化11.对复杂反应A 11k k - B 2k−−→C 用平衡态近似处理时11/K k k -=﹦[B]/[A]为了不致扰乱快速平衡1. B→C 必为慢步骤;2.B→C 必为快步骤;3.k -1﹦k 1;4. k -1>>k 2 ;5. k -1<<k 2其中正确的是:A. 1B. 2,3C. 1,5D. 1,412.反应:2A +B→2D +G 的速率方程为(1/V)d ξ/d t ﹦2A B kc c ,当c A,0﹦2c B,0时,速率方程写为-d c A /d t ﹦k '3B c ,则k '与k 之间的关系为:A. k '﹦kB. k '﹦2kC. k '﹦4kD. k '﹦8k13.当某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的量较小,则该气体在催化剂表面的分解反应速率(-d p /d t )可表示为:A. kpB. kp 2C. kD.k /p14.关于阈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阈能的概念只适用于基元反应B. 阈能值与温度有关C. 阈能是宏观量,实验值D. 阈能是活化分子相对平动能的平均值 15.0.1 mol· kg -1的CaCl 2水溶液其平衡活度系数±γ﹦0.219,则离子平均活度a ±为:A. 3.476×10-4B. 3.476×10-2C. 6.96×10-2D. 1.385×10-216.等温等压下电池以实际工作电压E '放电,其过程热效应Q 为:A. T ΔSB. Δ r H mC. Δ r H m +zF E 'D. T ΔS -zF E '17.下列电池中,电动势与氯离子活度有关的电池是:A. Ag|AgCl(s)︱KCl(aq)︱Cl 2|PtB. Hg|Hg 2Cl 2 (s)︱KCl(aq)‖AgNO 3(aq)|AgC. Hg|22Hg Cl (s)︱KCl(aq)︱AgCl(s)|AgD. Zn|ZnCl 2(aq)︱HCl(aq)︱H 2|Pt18.在迁移管中放入AgNO3溶液,用Ag作电极,对阳极区的Ag+进行分析,用n(始),n(终),n(迁),n(反)分别表示:阳极区原始溶液中、终态溶液中、电迁移和反应的Ag摩尔数,则下列哪个等式成立:A. n(反)+n(终)﹦n(始)+n(迁)B. n(反)+n(始)﹦n(终)+n(迁)C. n(反)+n(迁)﹦n(始)+n(终)D. n(反)+n(终)﹦n(始)-n(迁)19.对于同一种物质,微小晶体与普通晶体相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蒸气压较大B.熔点较低C. 熔点相同D. 溶解度较大20.对电动电位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电动电位表示了胶粒溶剂化层界面到均匀相内的电位B. 电动电位的值易随少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C. 电动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фD. 电动电位一般不等于扩散电位二、计算题(90分)1.(10分)现有298 K,1013kPa的N2(g)5mol,假定该气体是理想气体,C V,m﹦20.8 J · K-1·mol-1且和温度无关,如果气体的压力极快地降到101.3kPa,试求气体的最终温度及ΔU, ΔH。

2006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2006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200601A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注意:1.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请勿写在试卷上;2.可以使用计算器。

一、选择题。

每题1分,共30分。

1.理想气体模型的基本特征是(a)分子不断地作无规则运动、它们均匀分布在整个容器中(b)各种分子间的作用相等,各种分子的体积大小相等(c)所有分子都可看作一个质点, 并且它们具有相等的能量(d)分子间无作用力, 分子本身无体积2.一容器的容积为V1=162.4 m3,内有压力为94 430 Pa,温度为288.65 K的空气。

当把容器加热至T x时,从容器中逸出气体在压力为92 834 Pa,温度为289.15 K下,占体积114.3 m3;求T x= ?(a) 1038.15 K (b) 948.15 K(c) 849.15 K (d) 840.15 K3. 若气体能通过加压而被液化,则其对比温度应满足(a)T r>1 (b)T r=1(c)T r<1 (d)T r为任意值4. x为状态函数,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 d x为全微分(b) 当状态确定,x的值确定(c) ∆x = ∫d x的积分与路经无关,只与始终态有关(d) 当体系状态变化,x值一定变化5. 对热力学可逆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过程进行的速度无限慢(b) 没有功的损失(c) 系统和环境可同时复原(d) 不需环境做功6. 凡是在孤立体系中进行的变化,其ΔU和ΔH的值一定是(a) ΔU > 0 , ΔH > 0(b) ΔU = 0 , ΔH = 0(c) ΔU < 0 , ΔH < 0(d) ΔU = 0 , ΔH大于、小于或等于零不确定7. 如图,A→B和A→C均为理想气体变化过程,若B、C在同一条绝热线上,那么∆U AB 与∆U AC的关系是:(a) ∆U AB > ∆U AC (b) ∆U AB < ∆U AC(c) ∆U AB= ∆U AC (d) 无法比较两者大小。

白城师范学院《物理化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A卷

白城师范学院《物理化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A卷

白城师范学院课程考试试题纸3. ( ) K 3 [Fe(CN)6]水溶液, 其质量摩尔浓度为 b , 离子平均活度系数为γ±, 则此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 a ± 等于A .± b 值是 (1) H 2 (g)+ O 2 (g) → H 2O(l)(2) 2H 2 (g)+ O 2 (g) → 2H 2O(l)相应的电动势和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分别用 E 1, E 2 和 K 1, K 2 表示,则:A.E 1 = E 2 K 1 = K 2B.E 1 ≠ E 2 K 1 = K 2C. E 1 = E 2 K 1 ≠ K 2) 对于水平液面,其值为零的物理量是 A.表面自由能 B.表面张力 C.附加压力 ) 下列各性质中不属于溶胶动力学性质的是C.γb 3D. γb 2 B ..b 3 D.比表面能A.布郎运动B.扩散C.电泳D.沉降平衡9. ()在装有部分液体的毛细管中,如图,当在右端加热时,液体移动的方向是A.左移B.右移C.不动;D.不一定10. ()对于指定的液体,恒温条件下,有A.液滴的半径越小,它的蒸气压越大B.液滴的半径越小,它的蒸气压越小C.液滴的半径与蒸气压无关D.蒸气压与液滴的半径成正比11. () Al(NO3)3, Mg(NO3)2 和NaNO3 对AgI 水溶胶的聚沉值分别为:0.067mol dm-3,2.6 moldm-3 和140 mol dm-3A.正溶胶B.胶粒呈电中性C.负溶胶D.无法确定12. ()放射性Pb201 的半衰期为8 小时,1 克放射性Pb20124 小时后还剩下A.1/2 克B.1/3 克C.1/4 克D.1/8 克13. ()如果某个反应的速率常数k的量纲为[浓度][时间]-1 则该反应是A.一级反应B.零级反应C.三级反应D.二级反应14. ()对于一个基元反应,正反应活化能是逆反应活化能的1/2,反应时放出的热是200kJ·mol-1 ,逆反应的活化能是A.400 kJ·mol-1B.200 kJ·mol-1C.100 kJ·mol-1D.300 kJ·mol-115. ()气体反应的碰撞理论的要点是A.气体分子可看成刚球,故一经碰撞就能引起反应B.反应分子必须互相碰撞且限于一定方向才能引起反应C.反应物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的迎面碰撞就能引起反应D.一对反应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的迎面碰撞才能起反应16. ()假定某原子的电子态有两个主要能级,即基态和第一激发态,能级差为1.38×10-21 J,其余能级可以忽略,基态是二重简并的。

2006-2007学年度上期物理化学试题(A)

2006-2007学年度上期物理化学试题(A)

2006-2007学年度上期物理化学试题(A)2006-2007学年度上期物理化学试题(A)考试(考查)命题⼈:刘勇审题:开(闭)卷笔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可带计算器)⼀、判断题。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打“√”,错误的说法后⾯打“×”。

(每⼩题1分,共10分)1、因为Q、W不是系统的性质,⽽与过程有关,所以热⼒学过程中(Q+W)的值也应由具体过程决定。

( )2、在任意⼀可逆过程中?S = 0,不可逆过程中?S > 0。

( )3、系统的混乱度越⼤,则其熵值越⼤。

( )4、处于标准状态的CO2 (g)和O2 (g),其标准燃烧热为零。

( )5、1mol理想⽓体从同⼀始态出发,分别经⼀定温可逆膨胀过程和⼀绝热⾃由膨胀过程,其终态温度必定不同。

( )6、吉布斯函数减⼩的过程⼀定是⾃发过程。

( )7、溶液的化学势等于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之和。

( )8、在相平衡系统中,当物质B在其中⼀相达到饱和时,则其在所有相中都达到饱和。

( )9、⼀个已达平衡的化学反应,只有当标准平衡常数改变时,平衡才会移动。

()10、单组分系统的相图中两相平衡线都可以⽤克拉贝龙⽅程定量描述。

( )⼆、选择题。

以下各题,只有⼀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相应位置。

(每⼩题2分,共40分)1. 在标准⼤⽓压下,当1 L⽓体从0℃升温到273℃时,其体积变为()。

A. 2.5 LB. 2.0 LC. 3.0 LD. 0.5 L2、在范德华⽅程中,把实际⽓体作为理想⽓体处理时,应引⼊的校正因⼦的数⽬为()。

A. 4B. 3C. 2D. 13、物质能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最⾼温度是( )。

A. 沸腾温度T bB. 凝固温度T fC. 波义尔温度T BD. 临界温度T c4、P1V1γ= P2V2γ的关系式适⽤于()。

A. 理想⽓体的绝热过程B. 理想⽓体的可逆过程C. 理想⽓体的绝热可逆过程D. 理想⽓体的任意过程5、1mol理想⽓体,经绝热向真空膨胀使体积增⼤10倍,则系统的ΔS为()。

物理化学试卷(A)含答案

物理化学试卷(A)含答案

物理化学试卷(A)2006.6班级 学号 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共8题16分)1.101.325kPa ,-5℃时,H 2O(s)−−→H 2O(l),其体系熵变: ()(A)Δfus S 体系>0(B)Δfus S 体系<0(C)Δfus S 体系≤0(D)Δfus S 体系=0 2.有关化学势与物质流动方向的关系中下述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 )重结晶制取纯盐过程中,析出的纯盐的化学势与母液中该盐的化学势相等(B )糖溶于水过程中,固体糖的化学势大于溶液中糖的化学势(C )自然界中,风总是从化学势高的地域吹向化学势低的地域(D )自然界中,水总是从化学势高的高地流向化学势低的低地3.已知某反应的级数为一级,则可确定该反应一定是:()(A)简单反应(B)单分子反应(C)复杂反应(D)上述都有可能4.对于物理吸附的描述中,哪一条是不正确的?()(A)吸附力来源于范德华力,其吸附一般不具有选择性(B)吸附层可以是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C)吸附热较小(D)吸附速度较小5.下述说法哪一种不正确?()(A)理想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其内能变化为零(B)非理想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其内能变化不一定为零(C)非理想气体经绝热膨胀后,其温度一定降低(D)非理想气体经一不可逆循环,其内能变化为零6.在恒温抽空的玻璃罩中封入两杯液面高度相同的糖水(A)和纯水(B)。

经历若干时间后,两杯液面的高度将是:()(A)A 杯高于B 杯(B)A 杯等于B 杯(C)A 杯低于B 杯(D)视温度而定7.若298K 时,8.834p K =$,则当p (NO 2)=1kPa,p (N 2O 4)=10kPa 时,反应将:() (A )向生成N 2O 4方向进行(B )向生成NO 2方向进行(C )反应恰好达到平衡(D )不能判断其进行的方向8.物质A 发生两个一级平行反应Ak 1B ,A k 2C ,设两反应的指前因子相近且与温度无关,若E 1>E 2,则有:()(A)k 1>k 2(B)k 2>k 1 (C)k 2=k 1(D)无法比较k 1,k 2的大小二、填空题(共3题9分)1.在下列反应历程中(P 是最终产物,C 是活性中间物) A+B k 1C(1)C k2A+B(2)Ck3P(3)如果k2>>k3,则生成P的速率方程d[P]/d t= 。

物理化学学时试卷A及答案

物理化学学时试卷A及答案

5. 当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应用于凝聚相转变为蒸气时,则:( )(A) p必随T之升高而降低(B) p必不随T而变(C) p必随T之升高而变大(D) p随T之升高可变大或减少6. 已知NaCl、NaAc、HCl的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分别为Λ1、Λ2、Λ3,则HAc的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为( )(A) Λ1+Λ2+Λ3(B) Λ1+Λ2-Λ3(C) Λ2+Λ3-Λ1(D) Λ1+Λ3-Λ27. 在一个绝热的刚壁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使系统的温度从T1升高到T2,压力从p1升高到p2,则( )(A) Q>O,W<0,△U<O (B) Q=0,W=0,△U=0(C) Q=0,W<0,△U<0 (D) Q>0,W=0,△U>08. 有两根半径相同的玻璃毛细管插入水中,水面上升高度为h,其中一根在h /3 处使其弯曲向下,试问水在此毛细管端的行为是( )(A) 水从毛细管端滴下;(B) 毛细管端水面呈凸形弯月面;(C) 毛细管端水面呈凹形弯月面;(D) 毛细管端水面呈水平面。

9.若某反应的反应物能在一定时间内完全反应掉,则该反应极可能为( )(A) 零级反应(B) 一级反应(C) 二级反应(D) 三级反应10.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中移动的现象称为( )(A) 电渗(B) 电泳(C) 流动电势(D) 胶体的无规则热运动二、计算题(6题,共66分)1. 5 mol某理想气体,C p, m = 29.10 J·K-1·mol-1,温度为400 K,压力为200 kPa。

今该气体恒压膨胀至原来体积的两倍,求此过程的Q、W、∆U、∆H。

(10分)2. 将装有0.1mol液体乙醚的小玻璃瓶放入容积为10dm3的恒容密闭的真空容器中,并在35.51℃的恒温槽中恒温。

35.51℃为乙醚在101.325kPa下的沸点。

已知在此条件下乙醚的摩尔蒸发焓△vap H m = 25.104 kJ . mol-1。

物化试卷(A)

物化试卷(A)

H(398H(HCl)=1K2;应为3=1/ 23 =1— 23) =2 3H,则H与反应的标准摩尔热力学能变UA(g)+B(g) Y(g)(g) CH H=S分别为K;K。

线上所进行的过程;武汉理工大学教务处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课程名称——物理化学(B4)—— ( A 卷)一、填空题 (2分×13 =26 分)1. 1;易被压缩2.03.4.电泳,电渗5.1,06. 大7.115.05J K −⋅22H O(l),N ()g 8. 9. 10.1134.5J mol k −⋅>,,0,0T V T V dA or A ≤Δ≤,0W ′= 11.,=< 12.正, 13.<,>> 二、 选择题 (2分×10=20分 ) 14. C 15.D 16.C 17.D 18. C 19.C 20.A 21.B 22.A 23.A 三、计算题(共计40分 ) 24.(10)W = W 1 + W 2 =-p ( V 2-V 1 )-p ( V L -V 2 ) ≈-nR ( T 2-T 1 ) + nRT 2 = nRT 1= 10×8.314×423 J = 35.168 kJ (2) Q = Q 1 + Q 2 = n C p ,m ( T 2-T 1 ) - Δvap H (凝)= [10×29.288×(-50)-2259.36×18×10] J =-421.3 kJ (2) ΔU = W + Q =-386.2 kJ (2) ΔH = Q =-421.3 kJ (2)37342311029.28810(2259.36)18.063733731029.288ln 1093.94231130.7S dT T J K −××−×Δ=+=×−=−⋅∫(2) 25.(10分)解: A (g ) + B (g ) Y (g ) t =0: p A,0 p B,0 0t =t : p A p B p A,0- p A则时间t 时的总压力为 p t = p A + p B + p A,0 - p A = p B + p A,0 因为 p A,0= p B,0 符合化学计量系数比,所以 p A = p B则 p t = p A + p A,0故 p A = p B = p t -p A,0代入微分反应速率方程,得 −=−d d AA p tk p p t (,02) (3)积分上式,得11000p p p p kt t t −−−=A A ,,, (3)已知p t ,0=200 kPa ,p A,0=100 kPa ,即1100p kt t −−=kPa 1100kPa代入t =10 min 时,p t =150 kPa ,得 k =0.001 kPa -1·min -1 (2)当 t =20 min 时,可得 p t =133 kPa (2) 26.(8分)解:(1) 600 ℃时 Δr S =(236.8-20.1-2×162.8) =-108.9 (1) 11mol K J −−⋅⋅11mol K J −−⋅⋅ Δr G (T )= Δr H (T )-T Δr S (T )= (-88.05-873.15×(-108.97×10 -3) k J ·mol -1 (1) = 7.04 k J ·mol -1ln K = -Δr G /(RT )=970.0K873.15molKJ 8.314mol J 107.041113−=×⋅⋅⋅×−−−− (1)K = 0.379 (1) (2) 假设Δr H 不随温度而变750 ℃ 时Δr G (T )= (-88.05-1023.15×(-108.97) ×10 -3k J ·mol -1 (2) = 23.37 k J ·mol -1 ln K= 747.2K.150231molKJ 8.314mol J 1037.321113−=×⋅⋅⋅×−−−− (1)K = 0.0641 (1)27.(12分)解:(1)正极 ,负级 22Hg Cl ()22Hg(l)+2Cl ()s e a −−+=22H ()2H ()a e g +−+=。

物理化学学院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A含答案doc

物理化学学院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A含答案doc

………………………………密………………………………封…………………………线…………………………………………学院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应用化学专业03 级《物理化学》试卷(A)一、选择正确答案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对于单分子反应理论和酶催化反应理论,反应物在高浓度时为一级反应,在低浓度时为二级反应;(B)对于单分子反应理论和酶催化反应理论,反应物在高浓度时为二级反应,在低浓度时为一级反应(C)对于单分子反应理论,反应物在高浓度时为一级反应,在低浓度时为二级反应;酶催化反应理论,反应物在高浓度时为一级反应,在低浓度时为二级反应(D) 对于单分子反应理论,反应物在高浓度时为一级反应,在低浓度时为二级反应;酶催化反应理论,反应物在高浓度时为零级反应,在低浓度时为一级反应2.若某电池反应的热效应是负值,那么此电池进行可逆工作时,与环境交换的热:()(A) 放热;(B) 吸热;(C) 无热;(D) 无法确定。

3.某一反应在有限时间内可反应完全,所需时间为c0/k,该反应级数为:( )(A) 零级;(B) 一级;(C) 二级;(D) 三级。

4.用I=0.025A的电流通过Au(NO3)3溶液,当阴极上有1.20g Au(s)析出时,通过的电量为C ;阳极上放出氧气的摩尔数为mol;(已知Au的摩尔质量为197.0 g/mol)( )(A)1763、 4.57×10-3(B)1763、1.83×10-2(C)588、 1.14×10-3(D)588、6.09×10-3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比表面自由能的物理意义是,在定温定压下,可逆地增加单位表面积引起系统吉布斯自由能的增量;(B) 表面张力的物理意义是,在相表面的功面上,垂直作用于表面上任意单位长度功线的表面紧缩力;(C)比表面自由能与表面张力数值相同,单位不同;(D)比表面自由能单位为J·m2,表面张力单位为N·m-1时,两者数值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化学试卷(A) 2006.6 班级学号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共8题16分)
1. 101.325 kPa,-5℃时,H2O(s)−−→H2O(l),其体系熵变:( )
(A) Δfus S体系>0
(B) Δfus S体系<0
(C) Δfus S体系≤0
(D) Δfus S体系=0
2. 有关化学势与物质流动方向的关系中下述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
(A)重结晶制取纯盐过程中,析出的纯盐的化学势与母液中该盐的化学势相等
(B)糖溶于水过程中,固体糖的化学势大于溶液中糖的化学势
(C)自然界中,风总是从化学势高的地域吹向化学势低的地域
(D)自然界中,水总是从化学势高的高地流向化学势低的低地
3. 已知某反应的级数为一级,则可确定该反应一定是:( )
(A) 简单反应
(B) 单分子反应
(C) 复杂反应
(D) 上述都有可能
4. 对于物理吸附的描述中,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
(A) 吸附力来源于范德华力,其吸附一般不具有选择性
(B) 吸附层可以是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
(C) 吸附热较小
(D) 吸附速度较小
5. 下述说法哪一种不正确? ()
(A) 理想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其内能变化为零
(B) 非理想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其内能变化不一定为零
(C) 非理想气体经绝热膨胀后,其温度一定降低
(D) 非理想气体经一不可逆循环,其内能变化为零
6. 在恒温抽空的玻璃罩中封入两杯液面高度相同的糖水(A) 和纯水(B)。

经历若干时间
后,两杯液面的高度将是:( )
(A) A杯高于 B 杯
(B) A杯等于B 杯
(C) A杯低于B 杯
(D) 视温度而定
7. 若298 K 时,反应2224N O g N O g ()()=的8.834p K =$,则当p (NO 2)=1 kPa, p (N 2O 4)=10
kPa 时,反应将: ( )
(A )向生成N 2O 4方向进行
(B )向生成NO 2方向进行
(C )反应恰好达到平衡
(D )不能判断其进行的方向
8.物质 A 发生两个一级平行反应 A k 1B ,A k 2C ,设两反应的指前因子相近且与温度无关,若 E 1> E 2,则有: ( )
(A) k 1> k 2 (B) k 2 > k 1
(C) k 2= k 1 (D) 无法比较 k 1, k 2 的大小
二、填空题 ( 共 3题 9分 )
1.在下列反应历程中(P 是最终产物,C 是活性中间物)
A + B
k 1 C (1) C
k 2A + B (2) C k 3P (3) 如果 k 2>> k 3,则生成 P 的速率方程 d[P]/d t = 。

2. 设 373 K 时,液体 A 的饱和蒸气压为 13
3.3 kPa ,液体 B 为 66.66 kPa ,则:
(1) 若 A 和 B 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当 A 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为 0.5 时,在气相
中的摩尔分数为 ______________ 。

(A) 2/3 (B) 1/2 (C) 1/3 (D) 1
(2) 若 A 和 B 完全不互溶,当由 2 mol A 和 3 mol B 在恒温下构成双液体系时,体
系的总蒸气压为 _____________ kPa
(A) 66.66 (B) 133.3 (C) 200.0 (D) 466.6
3. 在一个真空容器中,若投入CaCO 3(s)加热分解达平衡,其独立组分数为 。

若改
投入NH 4HS(s)加热分解达平衡,其独立组分数为: ,自由度为 。

三、计算题( 共6题60分)
1. 在298 K 时有下述电池:
Pb(s)│Pb2+(a=0.1)‖Ag+(a=0.1)│Ag(s)
(a) 写出电极反应并计算其电极电势
(b) 计算电池的电动势和电池反应的∆r G m
已知Eθ(Ag+,Ag) = 0.7991 V,Eθ(Pb2+,Pb) = -0.126 V
2. 30
3.15 K时,1 mol某理想气体从压力为810.6 kPa经等温可逆过程变化到压力为101.3
kPa,求该过程的Q ,W ,ΔU m ,ΔH m ,ΔS m ,ΔF m ,ΔG m 。

3. 将正丁醇蒸气在298.15 K时慢慢加压,当开始形成半径为1×10-9 m的微小液滴时,蒸
气压力为多大?已知正丁醇的正常沸点为390 K,Δvap H m=43.822 kJ·mol-1,298.15 K 时正丁醇的密度ρ=806 kg·m-3,表面张力γ=0.0261 N·m-1。

$= 44.3 kJ mol-1。

4. 在630 K 时,反应:2HgO(s) =2Hg(g) + O2(g)的Δr G
m
$;
(1) 求上述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p
(2) 求630 K 时HgO(s) 的分解压力;
(3) 若将HgO(s)投入到630 K,1.013×105Pa 的纯O2气的定体积容器中,在630 K 时
使其达平衡,求与HgO(s) 呈平衡的气相中Hg(g) 的分压力。

5. 473 K时,测定氧在某催化剂上的吸附作用,当氧的平衡压力为101.325 kPa 及
1013.25 kPa时,每千克催化剂吸附氧的量分别为2.5 和4.2 dm3(已换算至标准状况
下的体积),设该吸附作用服从兰格缪尔公式,试计算当氧的吸附量为饱和值的一半时氧的平衡压力为若干?
6. 电池:Ag│AgCl(s)│KCl(aq)│Hg2Cl2(s)│Hg(l)
在298 K 时的电动势E = 0.0455 V,(∂E/∂T )p= 3.38×10-4 V·K-1,写出该电池的反应,并求出∆r H m,∆r S m及可逆放电时的热效应Q r。

四、问答题( 共3题15分)
1.指出下面二组分凝聚体系相图中各部分中的平衡相态。

2. 试用相律分析用C还原ZnO的反应体系中能否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Zn蒸气的压力。

3. 请利用表面化学有关原理解释“新相难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