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佩饰PPT教学讲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璜 弯曲如彩虹,又如拱桥形,两端穿孔,或上端中央亦穿
孔.璜的作用是成为组佩的骨架起支撑作用. 一般都认为半璧曰璜,其实多数璜只是璧的三分之一,
有的甚至只是四分之一,只有少数接近二分之一.
周 龙形玉璜
珩 héng
杂佩上部的横玉.形似磬而小,或上有折角,用于璧环 之上 .
玉觿xi
角形玉器,造型可能来源于兽牙.原始社会有佩带兽牙 的习 俗,后来以玉仿之,遂有玉觿之形.因源于兽牙,故又 称冲牙.
球壁由两个半圆体构成,子母口扣合,饰以镂空葡萄花鸟纹.
鞶囊
古人坠挂在腰间的小口袋,因最初多以皮革制 成而得此名,又因坠挂腰的旁侧而成旁囊.
鞶囊最迟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宋以后,鞶囊 不仅名称改变,花样也不断翻新,改名为荷囊、荷 包,
清. 盘金绣福寿双全纹鎏金扣绣花荷包
最早的荷囊,在使用时既可手提,又可肩背,所以也称 持囊或称挈囊.以后渐渐觉得手提肩背有所不便,才将它挂 在腰际,并形成一种习俗,俗谓旁囊.
战国、秦时期的玉佩繁缛华丽,甚至数十个小玉佩,如玉璜、玉
璧、玉珩等,用丝线串联结成一组杂佩,用以突出佩戴者的华贵威严.
西汉初期,连年的战乱使杂佩之制废除并失传,但随意性较强的装 饰配却始终盛行,直到汉末,佩玉之制废除.
魏晋时期,玉佩制度恢复,一般佩戴简单的玉佩
唐宋时期佩玉再次流行,元明时期的玉佩多以成双成对配挂在腰 带两侧.
蹀躞带本为胡制.带间有带环,用作佩挂各种随身应用 的物件,如带弓、剑、囊、刀、砺石之类,为适应马上需要 .蹀躞带自魏晋时传入中原,到唐代, 曾一度被定为文武官 员必佩之物,以悬挂算袋、刀子、砺石、契苾真、哕厥、 针筒、火石袋等七件物品,俗称蹀躞七事.
开元以后,朝廷有新的规定, 一般官吏不再佩挂杂物, 带板改为装饰品.但在民间,特别在妇女中间,却更为流行, 只是省去了原来的七事,改成了狭窄的皮条,仅存装饰意义 .
清初,玉佩制度因满人的入关、服饰的变异而从此废止.
魏晋以后,女子很长时间里可依然佩戴杂佩,通常系在衣带上,走 起路来环佩叮当,悦耳动听,因此环佩也渐渐成了女性的代称之一.
玉佩种类
组佩
又名杂佩. 专指春秋战国时盛行的由多件玉器串联组成的悬于身
上的佩饰玉. 从一般意义讲,凡由两件或两件以上玉器件组合成的
玉,还是权力、和平的象征.
玉色纯净,质地坚密,也常用它来比喻贞操、节义
玉,并被广泛用来描写大自然的景色.
古人贵玉,兼贵其声.
东周两汉的玉器
东周两汉时期,人们把对于 玉的审美,比附于社会道德 规范,提出了君子比德于玉 的说法.如何比呢
比德于玉
①温润而泽比附于仁;
② 缜密以栗 比附于智;
多为丝织品材质,上绣福禄寿等吉祥字样.清代及近代 传世荷包中有壶形、心形、葫芦形等造型多样.
在明清时,也叫茄袋、顺袋
褡裢 扇套
褡裢dā lian 是一种长方形的布袋,中间开口 ,两端可盛钱物,大的可以搭在肩上,小的可以挂在 腰带上 .
大的搭在肩上的,一半在胸膛前,一半在背脊 后 , 是民间使用的布口袋,类似于现代的大背包 、 篮子之类.
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流行佩戴玉佩 周礼·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凡带,必有佩玉,唯丧
否……子佩白玉而玄组授,诸侯佩山玄玉而朱组授,大夫佩 水苍玉而纯组授,世子佩瑜玉而綦组授,士佩瓀玫玉而缊组 授. 把玉佩上升到礼法.
玉凤商代
玉凤出土于商代妇好墓中,妇 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不仅如此, 她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 此器与商代甲骨文中的凤字极为 相似,是研究商代人心目中凤的形 像的极佳实物件.玉凤高冠勾喙, 短翅长尾,造型飘逸洒脱,舒展的 长尾自然弯曲,尾翎有合有分,素 洁无纹.凤的形像美丽、精巧,玉 质晶莹润洁,是一件艺术价值极高 的玉器工艺品.
一般制成圆形、方形、椭圆形、倭角形、葫芦形、石 榴形、桃形、腰圆形、方胜形等等,囊多是两片相合中间 镂空,也有的中空缩口,但都必须有孔透气,用以散发香味.
顶端有便于悬挂的丝绦,下端系有结出百结百吉的系 绳丝线彩绦或珠宝流苏.
金镶珠石累丝香囊
清 和阗玉镂雕花鸟圆盒式香囊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球形体,内外三层.外层栓有链钩.最内层为半圆形香盂; 中层为两个双轴相连的同心圆机环,外层机环连接球壁,内层机环则连接香盂.
③瑕不掩瑜,瑜不掩瑕比附于
忠;
④垂之如坠比附于礼;
⑤叩之,其声清越而长,其终诎然
比附于乐.
图案
玉佩中的中国传统图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大体有
等.
吉祥如意、长寿多福类、家和兴旺类、安宁 平和类、事业腾达类和辟邪消灾类
玉龙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
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 村的玉龙,通高26厘米,墨绿色, 体卷曲,平面形状如一c字,被称 为中华第一玉龙.玉龙以一整块 玉料圆雕而成,细部还运用了浮 雕、浅浮雕等手法,通体琢磨,较 为光洁,这都表明了当时琢玉工 艺的发展水平.整件作品造型独 特,工艺精湛,圆润流利,生气勃勃. 现在华夏银行的logo就是此玉龙 形象.
西汉时期是古玉带钩发展的鼎盛期,玉带钩选料讲究、琢磨细致、刀法简 练、质量上乘.同时数量也比较多.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古玉带钩制作的衰落阶段,数量锐减,类型单调. 这说明此时玉带钩的实用意义在减退.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唐宋时期.
到了元明清三代,玉带钩的制作开始回升,出土和传世的数量很多,并且都 造型优美、技艺高超、玲珑奇巧、颇有神韵.这表明玉带钩这时可能已由实用性 逐步转向了玩赏性.
史记·晋世家:管仲射钩,桓公以霸. 列子·力命:齐无君,二公子争入.管夷吾与小白战于莒道,
射中小白带钩. 向新序:管仲射小白,中其带钩,小白佯死,遂先入,是为齐
桓公. 越绝书:管仲张弓射桓公,中其带钩.桓公受之,赦其大罪,
立为齐相.
发展:
战国时期,玉带钩的器形已经基本确立,即由钩首、钩身和钩钮三部分组成, 并且普遍使用.这时玉带钩已进入了发展期.其器型多为长条形、琵琶形.钩首一 般高昂,常见雕有龙首、兽首、鸟首等.
在明代,玉禁步的佩戴规格很高,作为礼仪用玉,多用 于后妃们受册、谒庙、朝会等隆重场合所着之礼服.
2001年湖北钟祥市梁庄王墓出土的玉禁步,正式定名为玉叶组佩.
香囊
香囊
也称锦囊或锦香袋.一般系于腰间或肘后之下的腰带 上,也有的系于床帐或车辇上.
香囊质地种类很多,有玉镂雕的,金累丝、银累丝、点 翠镶嵌和丝绣的.
玉觿除用于佩带装饰的功能外,古人还以此作解系绳 结的工具.因此尽管各代玉觿造型变化繁复,却总不离上端 粗大,下端尖锐的基本特征.同时,佩带玉觿被认为具有解 决困难的能力,是一个人聪颖智慧的表现.
西周时期的组合玉佩形制:
一是位于死者胸、腹部的多璜联缀的主体组合玉佩 二是长条形片状玉一端串联小玉珠和绿松石珠,呈递增式
带钩
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古又称犀比. 多用青铜铸造,也有用黄金、白银、铁、玉等制成. 带钩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皮带卡,主要用于钩系束腰的
革带,多为男性使用. 它们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多采用包金、贴金、错金银
、嵌玉和绿松石等工艺,斑驳陆离,多姿多彩.
史记·齐太公世家:使管仲别将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带 钩.……桓公中钩佯死,以误管仲.
的组合方式 三是以玉 璜 与珠、管等类灵活组合的小型发饰、项饰、腕
佩等 这些组玉佩的构件,既可单独作为佩件,又可成组串联,特
别是串连起来组合成组玉佩饰,更是显得美轮美奂,富丽堂 皇.
禁步
玉佩种类
禁步就属于环佩中构件繁琐,极为复杂的款式,是古代 女子挂在裙边的一种金玉饰物.
腰际佩挂禁步的作用:
扇套,套折扇的口袋,随身系着,也有装饰作用 .
古扇代套的扇的子是作竹用编,木头,羽毛,丝绸做成的, 扇套起到保护扇子作用. 而且历来文人墨客喜欢在扇子上面题诗作画,
雕刻,刺绣,扇套不会让扇子上面的字迹模糊.
金事件
所谓金三事,就是三种随身佩带的卫生用具,基本组成 是镊子、挑牙和耳挖勺.
挑牙用于剔除牙垢,犹如今天的牙签;耳挖勺用于挖 耳;镊子则用于清理毛发,和现在我们使用的眉钳有异曲 同工之妙.
有关玉的成语、俗语、诗句有哪些
玉玺、玉面、玉手、金科玉律、玉堂、玉树、玉 笛
玉质致密坚硬,滑润光莹,古人将玉的特性加以人格化,认 为玉有五德,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
玉是美丽、富贵、高尚、廉洁等一切精神美的象征,因而 文人常用以比喻许多事物,使许多人、物、事、景为之增 辉生色.
玉和金一样,是富贵的象征.
可约束女子的举止,起着规范仪态的作用.只有莲步轻移,坠饰轻轻碰撞, 发出叮当悦耳的声音,方显得体态轻盈;行走稍快或跨步稍大,则叮当乱响,声 音激烈,佩戴者便可体察到自己步态的失仪,自觉地作出调整.
另外古代女子笑不得露齿,行不得露足,禁步也可压住裙角,以免举步时 裙幅散开,有碍观瞻.
玉禁步渊源于先秦时代的组玉佩,身份高贵者佩之,须 行步舒缓而见其尊,故有节步之意.后世组玉佩的形制与佩 系方式都有了变化,但其中蕴含的礼制含义仍然保留下来.
战国佩钩铜人像洛阳金村
结构
带钩的结构为钩头、钩柄、钩体,基本形制侧视为S形 .
钩体中部或下端有钩柄,固定于皮带的一头,上端的钩 头,钩挂皮带的另一头.
战国艺术品中见到的带钩束带造像
战国双体带钩洛阳出土 战国曾侯乙玉钩湖北随州
汉代钩环配玉钩
元代扣式玉钩
明代扣式玉钩
宋代扣式玉钩
清代扣式玉钩
至南北朝时,佩囊制度正式确立,人们所佩的囊,并非全 用皮制,也有用丝织物做成的,但仍然沿用囊的名称.
唐代放官印、鱼符龟符的佩袋与装细物的佩囊分开使 用,唐代妇女尤其喜欢佩带荷包.荷包大多为圆形,敦煌壁 画上有不同的纹样.佩挂囊的妇女形象,大多身穿胡服,腰 束革带,打扮成西域妇女的形象,但腰部一般都有佩挂的荷 囊.
古代 佩饰
佩饰:
中国古代腰饰种类繁多,远远超过今人.
腰饰主要包括玉佩、带钩、香囊及其
它腰间携挂物.
其中,玉是古代最主要的佩饰,古之君
子必佩玉、君子比德于玉
玉佩 古人的很多生活器具都是玉雕成的,能
常戴在身上的惟有玉佩.

请问古人对玉佩的热爱是由于玉比 较贵重吗
古人对玉佩的热爱不是因为玉的贵重,而 是源于玉的品格,所以古语有君子无故,玉不 去身.
玉佩,都可称之为组佩. 大型结构匹配繁复的组佩,是贵族们表示身份地位及
权势的服饰.身份地位越高者,其所佩组佩的结构越复杂, 长度越长.
西周组佩的结构共性是:以玉璜为主体,间配
以其它各种小件玉饰.
按不同的部位,玉件被称为珩、琚、瑀、冲牙
,佩戴于人身.
曲沃晋侯玉组佩 长达两米哦. 由204件各色玉饰组成,工艺精湛,组合豪华,其 中玉的形制多种多样,全面地展示了西周贵族用 玉的规制和水平.
这些工具除具有实用价值外,还常常被串连在一起,成 为一种佩饰.具体名称视制作的质料而定,以金制成者称为 金三事,以银制成者称为银三事.
蹀躞带
古代革带的一大分类.鞓由皮革制成,起束腰作 用,装有挂带或带具有明显的可挂物品功能的腰带 ,皆为蹀躞带,就算拆掉了挂带银囊,依然是蹀躞带 .这种腰带始于战国,兴于唐宋,终于明代
罗缨
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示人 有所属,所以诗经里有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描述女儿出嫁时 ,母亲恋恋不舍地与其束结罗缨,这就是结缡,它后来成为古 时成婚的代称.
挂梳
缝纫工具
佩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