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单元(A卷)-高二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版含解析.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姓名分数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仓皇东出
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
..笑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B.D三项与例句均是名词用作状语,C项“天下”意为“天下的人”。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答案】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B.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壮:雄壮。

C.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身:身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项,身:自身、自己。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4.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A.比.(等到)得软脚病辍汝而就.(接近)敛不凭.(凭借)其棺
B.不省所怙.(依靠)遽.(突然)去吾而殁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乎
C.其又何尤.(怨恨)抱无涯之戚.(忧伤)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D.远具.(准备)时羞止.(停止)一岁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
【答案】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省.所怙吾往河阳省.坟墓
B.将成家而致.汝衔哀致.诚
C.汝之子始.十岁始.速祸焉
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分别解释为“知道”和“探望”,B项分别解释为“使……来”和“表达”,C项都解释为“才”,D项分别解释为“穷尽”和“处境困难”。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6.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分别为指示代词“那、那些”;人称代词“你的”;副词,表反问语气;假如;副词,表揣测语气;人称代词“他、他们”。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7.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③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

⑤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⑥将成家而致汝。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中的“而”均表示转折关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B.将成家而致汝
C.去今之墓而葬焉 D.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答案】B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9.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事前充分准备,事发才能胸有成竹
....,不会慌乱。

B.画竹高手文与可是兔起鹘落
....,转眼间就把一幅翠竹图呈现给大家。

C.他无意间看到一个扒手得心应手
....的将乘客的钱包偷了去,惊的嘴张了老大,却未敢出声。

D.我们这位教授一走上讲台,便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得心应手褒义词,此处褒贬误用。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与例句中“寻”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B.寻之无所得
C.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D.(马)蹄间三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例句和答案D都是量词,A平常,B寻找,C 不久。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与例句中“诸”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
A.(诸葛)亮亲率诸军攻祁山
B.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投诸渤海之尾
【答案】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共19分)
范景仁墓志铭
苏轼
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

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

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

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

宰相庞籍言公有异材,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

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

公独引大体,略细故。

时陈执中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

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

公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执中当任其咎。

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

”识者韪之。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

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

公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疏曰:“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

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

”章累上,不报,因阖门请罪。

执政谓公:“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

”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

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

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凡章十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

王安石为政,改常平为青苗法。

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谷贵贱发敛,以便农末,不可改。

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

”疏三上,不报。

即上言:“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

”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喜怒赏罚事,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

”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

落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

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
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

客至,辄置酒尽欢。

或劝公称疾杜门,公曰:“死生祸福,天也。

吾其如天何!”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急。

公犹上书救轼不已。

元祐三年十二月薨,享年八十一。

(选自《苏东坡全集》卷六十一,有删节)
1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恬于进取恬:淡泊
B.章累上,不报报:回复
C.落翰林学士落:在……之后,落后
D.或劝公称疾杜门杜:关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C落:免除。

所以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范镇见解不俗的一组是(3分)()
①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②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
③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④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
⑤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⑥死生祸福,天也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答案】A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镇幼时从兄为学,年轻时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受到蜀地守官的赏识;举进士踏上仕途后,宰相庞公又很器重他,为他美言。

B.范镇看问题客观公允。

他认为宰相陈执中学识不高,不堪重任;却反对有人借家中私事弹劾陈执中,他的看法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

C.仁宗在位多年未确立继承人,范镇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紧要事情,先后十九次上书直陈己见,因此获罪,以至于须发都白了。

D.范镇反对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多次上书无效后,无奈退休家居;在家中他读书自娱,饮酒取乐,有人劝其谨慎行事,他却坦然处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

一定要
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

C 项,范镇并未“获罪”,只是“待罪”,即在家等待获罪。

所以选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

(5 分)
(2)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5 分)
【答案】(1)赶紧办就能成事,再晚就来不及了,这就是圣贤把机会看得很宝贵的缘故啊。

【评分建议】4分。

“济”“所以”“贵”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范公向皇上上表谢恩,其中写道:虽说是请求退休而离开朝廷,但怎敢忘了忧国的情怀(或:抛弃忧国之心)?【评分建议】3分。

“乞身”“敢”
各1分,句意通顺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公姓范氏,名叫镇,字景仁。

他四岁失去父亲,跟随两个哥哥学习。

薛奎做益州知州,范公那时只有十八岁,薛奎和他交谈,感到很惊奇。

薛奎任满还朝时,就带着范公一起回到京城。

范公参加进士考试,考中礼部试的第一名,初为官担任新安县的主簿。

宰相庞籍说他有特殊才能,生性恬淡不急于进取,破格给他加官为直秘阁,又提拔为起居舍人。

仁宗性情宽容,奏事的官员专靠揭发别人来使自己扬名,有的甚至以暴露别人的隐私来抬高自己。

唯独范公只看人的大节,从不计较行为琐事。

当时陈执中担任宰相,范公曾经批评他学问不高,不具备做宰相的才能。

后来陈执中的宠妾打死了一个婢女,御史弹劾他,想要把他赶下台。

范公说:“如今天地阴阳不和,国家财政匮乏,人民贫困,盗贼嚣张,陈执中应当承担这些责任。

但是家庭内部的私事,不是用来责备宰相的理由。

”有见识的人都赞同他的说法。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没有继承人。

嘉祐初年,仁宗得了病。

朝廷内外都为继承人的事感到危急和恐惧,不知怎么办才好。

唯独范公激昂地说:“天下还有比这件事更重要的吗?”立即上书说:“太祖舍弃自己儿子而立太宗为皇帝,这是天下最大的公心。

希望陛下选择宗族中贤德的人,给他们异于常人的礼仪待遇,让他们学习政事,以此来稳定人心。

”奏章多次呈上,没有回音。

于是范公就闭门请罪。

执政大臣对范公说:“自从皇上身体不好,大臣们曾经提出过这个建议,如今有人先进行挑拨,再做这件事就很难了。

”范公又写信给执政大臣说:“做事应当看它对与不对,不应当看它好做还是难做。

赶紧办就能成事,再晚就来不及了,这就是圣贤把机会看得很宝贵的缘故啊。

你们说今天此事难于以前,怎么知道以后再做不比今天更难呢?”范公前后上了十九次奏章,在家等待获罪一百多天,胡须头发都因此变白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11分)
行香子·过七里滩①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②。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①七里滩,又名严陵滩,即当年严光垂钓处。

②严陵,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不受高官,垂钓于风景秀丽的富春江七里滩。

15.请根据上下文,分析“但”在词中的作用。

(4分)
【答案】但:只有,仅有。

①功名利禄到头来都是一场空,只有山水美景才是永恒。

但字承上启下,由“今古空名”的感叹,到对自然风景的赞美、旷达人生的体味。

②但字表明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体现了对自然风景的热爱,流露出旷达淡然之意。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6.简要赏析“鱼翻藻鉴、鹭点烟汀”句。

(6分)
【答案】①诗句描写了鱼儿在明镜似的水面畅游,白鹭在水雾朦胧的沙滩栖息的图景。

(画面内容)②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水中有鱼,汀上有鹭,显得生机盎然。

(技巧手法)③营造了明净安闲(清新静雅)的意境,作者借景抒情,表现热爱自然,淡看功名的思想情趣。

(效果作用)④炼字精美,一“翻”字,写出了鱼儿的自在闲适;一“点”字,描摹沙滩朦胧背景下白鹭的素洁淡雅;一“鉴”字,描写出水面的平静清澈。

(炼字艺术)
【解析】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可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作答。

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

词人用简练的笔墨,动静结合、点面兼顾地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江面风光,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补充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l)《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2)庄子《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两句是“,。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宁愿冻死以换取天下劳苦大众的温暖的名句是“,。


【答案】
(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来源】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山村弦歌①
宋利萍
(1)家有一盆文竹,要长到窗外了,教师节得的,学生特意全体起立唱《感恩》,一百零八支花朵一百单八杯红酒,我那天臭美得四处得瑟。

(2)窗外秋玫瑰开得正好,我的记忆跨山跨水一直通到故乡,村庄小学课堂上。

那时我们也给老师送花,五月初山丹丹开成焰火,我们都是采花大盗,家里,老师的办公室桌上,教室里的水桶也栽满了,香气汩汩穿流,我们就是一株株快乐的植物,老师俨然是护佑的“树头”,还必带一束花回家,给他病瘫的老婆看。

(3)他疼爱那个病怏怏的女人,尽力让她活得舒服,每晚为她擦洗躺下,才去批作业。

女人不想拖累他和孩子,偷喝了农药,恰好他有事赶回家救了命。

他严肃地哄她:“为啥你得稳稳地坐着动不了,你是树根,树头的主心骨,你没了我们活不好。

”女人便高兴得做起了树根。

(4)贫困,劳累,睡眠不足,他的脸像松树那样常青着,又永远地穿草绿的衣裤,背草绿的挎包。

早起去田间劳动,奔回家做饭侍弄老婆孩子,拿了饽饽路上啃,小跑三五里到学校,用现在的话叫深圳速度。

校长吹口哨了,他衣衫整齐,及时站在了课堂上,看他的虾兵蟹将闯进来,细长的眼睛荡起得意的笑。

(5)树头脾气好,但对男生犯错误不客气,脑绷子弹得铮铮响,一脚踹屁股从讲台踹到门外去。

乡间的孩子太野,课间也跑到树林里转一圈打一两只麻雀,拔光毛用纸包起来,就地挖坑烧烤,吃得嘴边黑漆漆。

要么截水抓鱼,顺便拎几只青蛙水线虫回来捉弄说话咬舌的女生。

(6)树头对女生就宽容多了。

课间休息时间长,我和女伴也上山了。

男生摘杏女生坐在树下吃。

吃完把水泡泡的嫩瓤冷不丁地挤到别人的脸上玩闹,牙酸倒了,方想起还上课中,妈呀一声跑回去。

(7)树头的眼光似立秋的剑,穿透几个女生冷而不滴血,“下次注意!”转到男生处立刻霜降了,全部面壁,一屁股一脚,写三篇深刻检查。

一篇班上念,一篇拿回家,一篇留底,敬待期末表现。

(8)树头作文课上格外活泼,声音敲大缸似的,震得土墙都掉渣,总算换了白背心,讲出汗了便撩开去挠挠肚皮。

小学老师很累,两个年级同上复式班,要变幻多种角色教所有的课程,我是觉得好的,早早做完作业听高年级课文,趣味得紧。

(9)蛤蟆骨朵儿在黑板上游来游去,音乐课上,他摆弄五线谱,想给榆木脑袋们开开仙窍。

我们这些
“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

”声震林樾,一群亢奋的鸟呼拉拉扑过来。

他的青黄的脸也变红了,像年
轻的没有任何压力的男孩,在田野小径上自由地奔跑。

忽而眼睛湿了,他转身出门。

我们仍扯着吼“你把
美丽带给人间”。

(10)黄昏,我们值日锁门,听到幽怨的二泉映月,树头老师坐在台阶上拉二胡,专注,颓废,忧郁,
满目悲伤的水汽。

地雷花静静开着落着。

空旷的校园,后面萧条的秋草坡。

是整个小学时光最寂寥的一瞬。

(11)我们不懂他的忧伤。

(12)不久小学撤了,给钱少又拖欠,没有老师来,几岁的娃就得过山过梁找学上。

封山育林了,拖
拉机种地,牛群也没了。

孩子老早不念书,打工嫁人去,山丹丹花开了,艳也无人采。

树头老师和他的老
婆孩子怎样了,我不知道。

(13)有时路过他们村庄,白墙红顶都是新房子,他大概早脱贫了。

也老了。

还能拉得动二胡不? (选自2012年10月《美文》上半月刊,有删改)
注:①弦歌:用琴瑟等伴奏歌唱。

古代传授《诗》学,均配以弦乐歌咏,故称“弦歌”。

后指礼乐教化、
学习诵读为“弦歌”。

②牻(máng)牛儿苗:别名太阳花。

(1)文章开头写学生“唱《感恩》”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3分)①引出下文对树头老师的回忆。

②与下文的音乐课和树头老师“拉二胡”等内容呼应。

③暗扣主题,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恩。

(每点1分)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文章第(10)段波浪线句子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3分)①描写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寂静、空旷、萧条(或答“寂寥)的特点。

②烘托了二胡乐曲的幽怨。

③烘托了树头老师内心世界的忧伤。

(每点1分)
【解析】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从此段环境描写在内容方面对表现主题、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分析。

此段文字在内容上描写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寂静、空旷、萧条的特点,起着烘托二胡乐曲的幽怨、烘托树
头老师内心世界的忧伤的作用。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4分)
①我们就是一株株快乐的植物,老师俨然是护佑的“树头”。

②我们仍扯着吼“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答案】(4分)(l)运用比喻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表现我们生活的快乐,歌颂树头老师对学生的
保护和帮助(1分)。

(2)运用双关手法(1分)。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和赞美(1分)。

【解析】
试题分析:赏析文本中画线语句,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出发,重点分析其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第(l)句,运用比喻,分别把“我们”和“老师”比喻为“一株株快乐的植物”和“护佑的‘树头’”,这就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们生活的快乐和歌颂乐老师对学生的保护和帮助。

第(2)句,“你把美丽带给人间”既是歌词,又是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对老师的赞美,因此是运用双关,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概括树头老师的形象。

(6分)
【答案】外观形象:①生活贫困、忙碌、劳累(1分);②生活朴素,注意自身仪表(1分)。

内在品格:
③热爱教育工作,在艰难的环境中仍尽忠职守。

(2分)④注意教育方法,既严格要求又能宽严相济。

(2分)⑤关爱家人和学生,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

(2分)⑥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所迫,内心充满热情又略带哀伤。

(2分)(共6分,“内在品质”,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这篇散文以“山村弦歌”为题,联系全文和注解,谈谈其中的含义。

(4分)
【答案】(4分)①浅层含义:指树头老师在音乐课上教我们唱歌和在黄昏时坐在台阶上拉二胡。

(2分)
②深层含义:化用“弦歌”的文化内涵,赞美树头老师对乡村学生的教育。

(1分)通过“弦歌”深入
树头老师的内心深处,揭示乡村教师的不幸和哀伤。

(1分)
【解析】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能力层级为探究F。

四、语言运用(5分)
19.下面是《诗经·君子于役》中的诗句,刻画了妻子对外出丈夫的思念心理,写得天然质朴。

请你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中任一修辞,将其扩写成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不超过60字)(5分)“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 (注:埘,鸡舍)
【答案】示例:夕阳西下,晚霞晕染了天空。

嬉戏了一天的鸡儿们疲倦了,伸伸懒腰,展展翅膀徐徐地进了鸡舍;牛儿与羊儿们吃饱了,流露出满足的神情结伴回家。

(写出基本“意境”给2分,运用修辞给1分,语言流畅、优美给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扩展语句题型。

扩展时要注意情景交融,同时注意语句的文采性,要做到语言流畅、词藻优美。

另外要注意字数限制,不要超过。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五、写作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个生物学家在一家农场见鸡群里有只老鹰,于是问主人:“为什么鸟中之王,会落魄到这般与鸡为伍的地步?”主人说:“因为我一直喂它鸡饲料,在鸡舍里长大,所以它一直不想飞,而且它根本不认为自己是一只老鹰了。

”生物学家说:“不过,它到底是一只老鹰啊,应该一教就会的。

”经过一番讨论,两人准备将鹰放飞。

第一天失败了,第二天又失败了。

第三天,生物学家把老鹰带到山上再次鼓励它说:“你是一只老鹰,属于蓝天和大地。

张开翅膀飞翔吧!”奇迹出现了,老鹰慢慢张开了翅膀,最后发出了一声胜利的长鸣,冲向天际。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做真正的自己
秋风之中树叶摇摆不定。

向东,向西,最终悲哀得猝然跌落。

是的,树叶是悲哀的,因为它在随风摇摆之间丢掉了自己,将自己的命运寄在了秋风的篱下!
也许你会笑树叶的愚蠢,可你是否想过那片悲哀的树叶映照着你的影子。

曾知何时,国人追逐起异域头发的缤纷,身为学生的你是否随着这股风褪去了清纯的底色?面对同学的疑问,老师的怀疑,你是否依然会坚决地否定那个公认的答案?你是否依然能做真正的自己?
做真正的自己,需要你的无畏,需要你的坚定信念。

看!傲然立于孙权案前的关羽,没有忌惮的神色,只有大骂小人的豪气;没有屈膝的卑微,只有屹立的风范。

美髯飘动间关羽为自己的人生填上“忠义”二字,那种临死而无畏的勇气也震撼了他的敌人。

汨罗江畔屈原走到了他人生路的尽头。

为了自己的信念屈原来到了汨罗江畔。

清风飞扬,衣袂翻飞,时俗了断。

屈原做了真正的自己。

做真正的自己,需要你有笑傲困苦的洒脱。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做岭南人”,身遭贬谪的苏轼依然能吟出如此佳句,这是何等的洒脱!王安石也好,欧阳修也好,都不能改变苏轼的信念。

苏轼坚定地笑看命运的浮沉,于是一切都变得坦然。

做真正的自己,你会得到人间不绝的风景。

看,驼铃声处,“大漠弧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何等壮阔的风景!然而这样的景象也可为一个小女子掌握,她就是台湾女作家三毛。

不顾家人的劝阻,忍痛割舍对象的依恋。

她用柔弱的脚步踏进了撒哈拉沙漠。

她实现了自己的夙愿,纵然风沙弥漫、千难万险。

然而也就是在风沙中她建造了天堂,在艰难的跋涉中,她得到了人间最美的真情。

你还在彷徨吗?你还在世俗的洪流中摇摆不定吗?你还在重复着别人的道路吗?如果不是,那么做真正的自己吧!看,那独自在夜间开放的夜来香正绽放着自己的人生,那与雪争白的寒梅在万物肃杀中飘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