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度质量检测高二地理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度质量检测
高二地理试题
第一章——第二章第3节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交卷时,只交答题纸。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错
选和不选均不得分)
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存在很大差别。
据此完成1〜2题。
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
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产区的界线
B.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
C.棉花主产区与非主产区的界线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2.我国东部季风区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南地区一年两熟或三熟耕作制度形成的主要条件是
A.生长期长,雨热同期
B.平原广大,适于机耕
C. 土壤比较肥沃
D.冬季风不能到达
右图为我国南方与北方速筑物景观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南北方建筑物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B.北方民居的墙体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C.民居屋顶坡度北方较南方大
D.民居的屋檐北方较南方窄
4.地理环境的差异是南北方建筑物特点不同的主要原因。
下列有关北方建筑物特点及成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强一平原地形
B.墙体严实厚重(保温御寒)一冬季寒冷漫长
C.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一降水量大
D.房屋进深和高度大(利于通风纳凉)一夏季湿热
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反映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①人才缺乏②交通落后③资源短缺④外商投资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6.下列关于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东部经济地带的城市化水平没有中、西部经济地带高②东部经济地带的工业化水平高于中、西部经济地带③中、西部经济地带的对外开放程度低④西部经济地带地域辽阔,交通通达度高于中、东部经济地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读“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完成7〜9题。
7.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
A.山麓和丘陵地带
B.平坦肥沃的平原
C.矿产资源丰富地带
D.沿海海运发达地
带
8.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类活动的主要方式是
A.采集和狩猎
B.栽培作物和驯化家畜
C.传统工业和商品贸易
D.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9.在工业社会阶段,下列地区中可能不会成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区的是
A.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
B.位于沿海或海岛,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
C.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紧密结合的地区
D.大江大河的源头、三角洲、盆地,水热条件组合好的地区
右图是“中国水稻种植区域变化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从原始社会到现今,我国水稻种植区域扩大
的主
要原因是
A.技术改革
B.气候
C.市场
D.交通
11.导致现今新疆水稻种植面积比东北地区小的
主要因素是
A.国家政策
B.地形
C.光热资源
D.水源
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12〜!3题。
12.图中a、b、c、d曲线表示的因素是
A. a—原料
B. b—土地
C.c—劳动力
D. d—技术
13.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A.数量
B.质量
C.类型
D.区位
读右图,完成14〜15题。
14.下列关于该岛有关自然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大西洋
B.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C.周围不可能生长珊瑚
D.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15.下列有关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岛是新生的岛礁且长期无人剧主,则哪个国家先发现和占领,哪个国家可拥有对其控制权
B.该海岛没有利用价值,因而不能引起重视
C.对该海岛开发的重点可放在工业上
D.该海岛发展潜力较小
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东北平原
D .长江三角洲
17.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有
①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产降低②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中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河”③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④使当地成为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最深厚的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右图为“2008〜2016年我国某地荒漠化面积及开发
利用面积统计图”。
据此完成18〜20题。
18.该地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毁林开荒
B.过度放牧
C.矿产开采
D.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19. 2014〜2016年中度荒漠化、轻度荒漠化面积增加
的主要原因是
A.绿化面积减少
B.重度荒漠化土地治理
C.水资源持续短缺
D.耕地面积扩大
20. 2014年后该地治理荒漠化采取的措施可能是
A.提高资源利用率
B.全面退耕还林还草
C.减少矿产开采量
D.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不仅是美国流域综合治理的典型,而且一直被许多国家奉为国土整治的样板。
据此完成21〜22题。
21.开发治理前的田纳西河
A.经济发达
B.开发利用仅限于航运
C.基本保持原始自然状态
D. 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22.下列不属于田纳西河流域多洪水的原因的是
A.汛期降水集中
B.下游为平原,排水不畅
、
C.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D.过度垦殖,滥伐森林
田纳西河干流已经完成梯级开发,共修建了 9座大坝,每座大坝都竟有船闸,改善了通航条件。
每年的8月1日,全流域的防洪水库开始放水,以为雨季蓄洪留出库容。
结合下图完成23〜 24 题。
23.下列关于田纳西河干流大坝作用
的叙述,
正确的是
.①山地多,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修
建大坝可利用落差发电
, ②山地多,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修建大坝可调节径流,发展内河航运
③水流急,且水位季节变化大——修建大坝可利用落差发电
④水流急,且水位季节变化大一修建大坝可调节径流,发展内河航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4.修建水库后,改善了通航条件的原因是
A.河流含沙量减小
B.航道变宽、变平稳
C.河流径流量增加
D.需要通过船闸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豆产区,对保障我国的根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读“我国东北地区玉米、水稻和大豆宜耕区域示意图”,完成25〜26题。
25.三江平原成为水稻种植优势区的原因主要是
A.地势平坦开阔,多冻土和沼泽
B.夏季高温多雨,适合作物生长的时间长
C.北部有山地阻挡,不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D.河流较多,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26.关于东北农业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北的农业种植带要根据土壤、气候、降水等自然条件规划,实现专业化生产经营
B,同一地区种植同种作物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C.东北地区热量条件优越,适宜喜温作物生长
D.东部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大部分地区温度适宜,适宜大规模种植水稻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方格状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完成27〜28题。
27.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
B.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28 .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
素是
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近几年,黑龙江省全面启动速设全国“生态大粮仓”和“绿色大厨房”工程,提出率先建成全国现代化大农业示范、生产、供给基地。
读右图完成29〜30题。
29.与“长三角”相比,有利于黑龙江省建成现代化大农业示范、生产、供给基地的条件是
A .土壤肥沃
B .地形平坦
C .地广人稀 D.市
场广阔
30.按照“稳面积、调结构、增产量、提品质”的原则,2014
年黑龙江重点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水稻等优质粮食生产。
该省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全球变暖
B.雨热同期
C.市场需求
D.交通改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综合题(有4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面的材料并结合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上海世博会西藏馆的外立面是一幅高7米、长63米的三面挂体的拉萨城市画卷。
展馆中的主体影片《天上西藏》紧扣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紧贴鲜明的西藏特点。
(1)(多选)西藏馆的主体影片为“天上西藏”,下列对西藏的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反映了“天上西藏”特征的是()(2分)
A.位于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上
B.地势高,空气稀薄
C.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D.气候高寒,气温日较差较大
(2)西藏的人口及城市的分布特征是什么?原因是什么?(2分)
(3)拉萨号称“日光城”,这说明拉萨太阳能资源丰富,试分析其原因。
(3分)
(4)制约西藏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分)
32.下面图一为2000〜2005年我国三大产业用电量柱状图,图二为2003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三大产业用电量增长最多的是第产业,其原因主要是 o (2分)
(3分)(2)我国东、中、西部电力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是_________ :_________ 。
(3)填表简述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缺的对策及其理由。
(5分)
对策理由
开源方面
节流方面
区际协调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材料一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南方丘陵地区以及北方石质山区。
材料二南方丘陵地区农业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
系统
示意图(右)。
(1)江南丘陵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比黄土高原大,试
分析
其原因。
(3分)
(2)比较黄土高原与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在地理背景上
的差异。
(4分)
比较相同点不同点
黄土高原
南方低山丘陵
(3)南方低山丘陵区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1分)
(4)要恢复植被,必须解决农村燃料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解决燃料问题?(2分)
34.下图为某国局部地形图及图中N地的气候资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 M 河发源于该国 ______ 山脉的西坡,是 ___ 支流——俄亥俄河的支流。
(2分) (2) M 河流域的地形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
(3)根据N 地的气候资料可以判断,该地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 ,这 种分配特点对农业发展和河流航运分别有什么影响? (3分)
(4)由以上分析,试归纳M 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3分)
2020-2021学年度质量检测
(B 中国地图)高二地理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和不选均不得分)
1-5DACBC 6-10BABDA 11-15DDDDA 16-20ACCBC 21-25BCDBD 26-30ADCCC
二、综合题(有4小题,共40分)
31.(10分)(1)ABD (2分)
(2)西藏的人口及城市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因为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高寒,而河谷地带地势相对较低,气温、降水相对适宜。
(2分)
(3)因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所以太阳能资源丰富。
(3分)
(4)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交通不便,科教落后,经济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分)
32.(10分)(1)二 工业快速发展(2分)
(2)东部地区发电量、用电量都大,东部地区用电量大于发电量;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大于用电量。
(3分)
(3)见下表:(5分)
对策
理由
开源方面 开发新能源(1分)
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中、西部地区能源丰富;东部地区科技水平高(任
答两点即可,2分)
节流方面 降低能耗;调整产业结构(任答一点即可,1分)
区际协调
实施产业转移;能源跨区域调配(任答一点即可,1分)
积土地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都比较大;②一旦表层较薄的土层被蚀去,石质裸露,很难再恢复;③江河下游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影响。
(3分)
(4)开发水电、开发沼气、营造薪炭林、推广生活用煤、推广节能灶等。
(2分)34.(10分)(1)阿巴拉契亚密西西比河(2分)
(2)以山地、丘陵为主,地表起伏大(2分)
(3)季节分配不均,冬春降水多,夏秋降水少与农作物的季节需求产生矛盾,成为种植业的限制因素;影响河流水量的稳定性,给航运带来困难。
(3分)
(4)田纳西河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多,径流量大;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上中游主要流经山区,河流落差大。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