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芬商品和供求曲线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芬商品和需求曲线的研究
一、“吉芬商品”概念的由来
吉芬商品”又称为季棻财,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名词,它是指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价格如果上升,消费者对其需求量反而增加的商品。

这是英国人吉芬于19世纪发现,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土豆价格上升,但是土豆的需求量却反而增加了。

这一现象在当时被称为“吉芬难题”。

这类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以后也因此被称作“吉芬商品”或“吉芬物品”。

二、“吉芬商品”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般来说, 由于商品的价格上升, 人们会降低对它的采购和消费, 而为什么1845年的爱尔兰会出现相反的现象呢?原来, 19世纪中叶爱尔兰还不是很发达, 还有很多贫困的人, 这些贫困家庭的收入没有节余, 只能维持基本生活。

在许多贫困家庭的食物消费中, 土豆这种最低档次的食物占有较大比例。

当然, 在贫困家庭中还有一部分钱用于购买比土豆高级的食物和用于其它消费。

由于灾荒, 当年的土豆价格上升。

土豆价格上升后, 如果要买同样的土豆就需要花更多的钱, 而花了更多的钱后, 原来用于购买其它食物的钱就变少了, 能够购买到其它食物的量就会减少。

这样, 当土豆价格上升后, 如果还按照原来的食物比例来购买土豆, 贫困家庭的食物将不能满足他们的基本消费。

怎么办呢? 人们只好多买些土豆。

因此, 就出现了这种价格愈高需求量愈大的特殊现象。

从现象上说,“吉芬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但是, 并不是说凡是满足这种现象的商品都叫“吉芬商品”。

分析一下1845年爱尔兰的情况, 如果土豆不是必须消费的商品, 它涨价了人们当然可以不买; 如果这种商品不是低档次的劣等品,
如果它涨价后还有比它更低档次的商品可以买, 人们对它的需求也
不会增多; 如果消费者比较富裕, 它涨价后人们仍然有钱买够其它
更高档次的商品, 那也可能不会增加对它的需求。

这样就得到了一个较为精准的吉芬商品出现的条件:
第一, 这种商品是消费者的必须品。

第二, 这种商品必须是低档次的劣等品。

第三, 消费者必须相当贫困。

只有满足了以上三个条件的商品, 当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时才是“吉芬商品”。

但即使存在这些特点依旧有很多现象需要进行分析是不是吉芬
现象。

比如说酷夏的空调,即使它们涨价, 人们的需求也会增加; 再如,“非典”时期的醋, 价格涨了, 需求反而更多。

在特殊情况发生之前, 老百姓的需求量很少, 特殊情况发生时, 老百姓的需求量突
然增加了。

这说明了需求量影响巨大的物品,无论价格怎么变化,大家都会增加其需求。

也就说网上公认的三个条件中,还要加一个:四、使这种商品需求量上升的原因必须是价格的上升。

如此说来,网上很流行的房地产“吉芬现象”和股票“吉芬现象”都不成立了。

正因为这几点,现在市场上根本找不到任何吉芬现象的实例,它的条件太苛刻了,局限性太大了。

这就是很多学者认为吉芬现象不存在的理由。

张五常教授在《经济解释》中阐述到,他认为需求定律是
不可能有任何例外的,其因是像公理般的存在。

而汪丁丁等学者认为,把“事实”说成“理论”,认为吉芬现象存在于理论上。

吉芬现象虽然成立条件非常苛刻,局限性很强。

但是是有可能存在的,而1845年的吉芬发现的土豆现象就是实例之一,在此用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来说明吉芬现象存在的真理性。

用简单的数学补充一下。

假设现在土豆价格2元一斤,肉价格5元一斤。

1、这个人有只有30块钱。

2、他的效用函数u=xy,x、y分别是他消费土豆和肉的数量。

3、这个人必须吃10斤土豆或肉来填饱肚子,如果吃不到10斤,他就会饿死。

即x+y>=10。

那么现在可以简单的根据max(u)和2x+5y=30解出:
这个人会买7.5斤土豆和3斤肉,即x=7.5,y=3。

当肉价格不变仍为5元一斤、土豆升为3元一斤时,同理,根据max(u)和3x+5y=30解出,x=5,y=3。

可这样这个人就饿死了,因为
x+y<10,不行。

这个人只能把所有的钱用来买土豆,买了10斤,正好用了30元,吃饱了。

这样当土豆的价格由2变为3的时候,这个人对土豆的消费从7.5变成了10,增加了。

此实验是根据哥本哈根大学证明吉芬商品存在的函数简化做出的,充分的说明了价格上升时,人们的消费也可能上升。

三、“吉芬商品”与需求曲线
首先要说明一下, 在西方经济学中, 需求曲线是指在一定时期
内需求量与价格关系的曲线。

其实, 这个概念不严密, 因为需求量的变化不仅与价格有关系,正如上述所说还与其它因素有关, 但由于
需求大部分、主要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与价格有密切关系, 因此, 在西方经济学中, 就只把商品的需求量看成是这种商品价格的函数,
仅从需求曲线上看, 就只能看到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

(一)一般商品的需求曲线
多数情况下, 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也就是说, 当
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时, 人们往往会少买这种商品, 而去多买其它可
以替代的商品; 当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往往会多买这种商品, 而少
买其它可以替代的商品。

这也符合人们
的心理和常识。

比如, 鸡肉价格上涨时,
人们多买猪肉可以替代鸡肉; 而如果
白菜价格下跌时, 人们就可以多买些
白菜而少买些其它蔬菜。

把需求量与价
格的关系变化画成曲线, 如图一。

图一
(二)“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本身也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也就是说, 同一商品, 在不同时期、不
同地区的需求曲线是不一样的。

在特殊
情况下, 某一商品成为“吉芬商品”后,
它的需求曲线就与在非“吉芬商品”时
期形成的需求曲线不同。

“吉芬商品”
图二
的需求曲线如图二所示。

(三)需求定律之争
在经济学理论中, 需求定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有人甚至说
它是经济学的灵魂。

那么, 需求定律是否是绝对的正确?“吉芬商品”有没有违背需求定律?
需求定律的内容很简单, 就是说:“价格上涨或下降,需求量会相应地减少或增多。

”与一般的需求曲线一样,这符合人们的心理和常识。

但是, 也有特殊情况, 比如“吉芬商品”,雨天的雨伞或非典等特例。

很多学者认为这种情况已经违反了需求定律。

张五常等先生坚持认为,需求曲线必定向下,现实世界不存在“吉芬商品”。

例如在某大学的演讲中,张五常表示:“可是,你们听我说:第一,需求曲线和需求定律是不一样的,曲线走哪个方向都可以。

需求定律呢,也就是说需求曲线一定是向下倾斜,这是第一点。

第二,这条需求曲线可不可以向右上升,逻辑上,可以,绝对可以。

但是呢,那就不是需求曲线了。

”黄有光、汪丁丁等则认为存在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

例如,汪丁丁认为,在特定的成本分摊方式和激励机制下,确实可以出现“越贵越买”的现象,如对“文凭”的需求,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可以出现“向上倾斜”的情况。

对于这种说法,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尔钦等也表示赞同。

那么, 如何理解这一问题呢?
如图一,若用横座标表示需求量,纵座标表示价格,那么需求定律就可以描绘成一条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曲线,就是“向右下倾斜”。

这个定律应该是很好理解的,但出问题的往往在我们最容易忽视的那个前提,即“其他条件不变”。

这很关键,只所以说“需求定律”,而不说是“需求公理”,就在于“定律”是有条件的,“公理”是无条件的。

比如,说的是“两点之间直线的距离最短”,这个描述之所以是“公理”,就是因为无论我们在北京还是纽约,在地球还是月球,这个规律都是成立的。

但定律就不一样,必须依托一定的前提条件,没有前提条件,得出的结论必然是错的,比如牛顿定律。

所以,瓦尔特尼科尔森在《微观经济学原理与应用》一书,反复强调注重前提条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回过头来分析“需求定律之争”。

如果其他条件都不变,则该定律是成立的。

但是,应用在实践中,则需要考虑“其他条件”了。

比如,用张五常在其连载的《经济解释》中的一个例子:如果大雨连天,雨伞的价格上升,而其需求量也增加了。

从现象看,这显然是与需求定律不容,这是否意味着需求定律是错的?
不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考虑“其他条件”。

张的解释是:“雨伞的需求量上升,不是因为其价格上升,而是因为连天大雨”。

汪丁丁的观点,其实也没有推翻需求定律,他说的是考虑了“质量”这个“其他条件”后的情形。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其他条件不变,则需求曲线必定向右下倾斜;(2)如果考虑其他条件,则需求曲线不一定向右下倾斜。

就比如说土豆价格上涨,需求量反而上升,是因为消费者收入较低,买不起其他食品,或者说,消费的主食因收入的限制而只好采用土豆,当土豆价格上涨时,他们
预期价格还会涨,于是就去抢购了。

其实,在我国短缺经济时代,就存在商品价格上涨,百姓抢购的事实。

在抢购这些事例中,也是因为存在“其他条件”在变化的事实。

文凭问题,同理。

从以上事例看,如果剔除“其他条件”,则这些产品的需求曲线必定向右下倾斜,但考虑“其他条件”后,需求曲线就向右上倾斜了。

而考虑了“其他条件”,并不等于推翻了需求定律。

而需求曲线是某一商品在某一地区的某一时期内的价格与需求
量的变化曲线。

需求定律说的是一般情况下商品需求量与价格的关系。

因此, 需求曲线可以描述任一商品在任一地区任一时期的变化情况, 而需求定律只是说的一般情况。

如果把需求定律的内容画成曲线, 只有一种情况, 就是一条向右下角倾斜的曲线, 如图一所示。

当然,
曲线的弧度和斜率可以有变化。

我们在讲需求定律时, 就可以用这条曲线进行说明。

而需求曲线本身的情况不至一种, 它既可以是图一所示的情况, 也可以是图二所示的情况, 还可能出现其它情况。

当然, 除图一所示的情况外, 其它都算需求定律的例外。

所以在叙述需求定律内容时要加上一个前提“在一般条件下”, 即:“在一般条件下,当某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或下降时, 需求量会
相应地减少或增多。

在新版的《西方经济学》等基础经济学教科书中,已经注意到了这点。

这样, 当出现特殊情况时, 它与需求定律并不矛盾,因为需求定
律讲的是一般情况, 特殊情况是它的例外,而不是违背了需求定律。

四、需求定律有了例外不会使经济学体系崩溃
需求定律有了例外(吉芬商品), 是否就说明研究需求定律没有意义了呢? 是否就说明经济学要崩溃了呢? 不是。

因为我们在研究需求量时不可能把影响一种商品需求量的所有因素同时进行分析, 而价格是影响需求量最基本的因素,所以, 在经济学中, 仍有必要研究需求定律。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参与了活动的, 而人的变动性是非常大的, 经济学本身也有很多变数和谜团。

但经济学仍能给人们以指导作用。

所以, 需求定律有了例外(吉芬商品), 既不会使需求定律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影响, 也不会使经济学体系受到什么冲击, 更不会使经济学崩溃, 而恰恰相反, 需求定律既说了需求量与价格的一般关系, 同时又客观地说明了还存在有特殊情况, 这样就把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说全面了。

这才是不断进步的科学所应该做的全面。

参考文献:
1.张五常《经济解释》商务印书出版社
2.应俊耀《张五常的需求曲线》个人Blog
3. 王则柯《需求定律与吉芬现象》浙江社会科学 2003年7月
4. 聂敬彦《“吉芬商品”与需求曲线及需求定律》 2007 年第6期
5. 汪丁丁《贝克尔给出的需求曲线向上倾斜的例子及说明》浙大经济论坛;《有没有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经济学消息报 2001年
6. 刘正山《天下有没有“吉芬商品”》国际金融报 2001年;《天下有没有“吉芬商品”?》经济学林论剑福建人民出版社
7.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 斯考森泰勒《经济学的困惑与悖论》华夏出版社 2001年10月
9. 瓦尔特尼科尔森《微观经济学原理与应用》华夏出版社 2001年10月
10.汪丁丁、罗卫东、叶航三人对谈录《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11. 哥本哈根大学《证明吉芬现象存在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