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化学能与热能精选练习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对市爱幕阳光实验学校专题17化学能与热能1、:3CH4(g) + 2N2(g)3C(s) + 4NH3(g) ΔH>0,在700℃,CH4与N2在不同物质的量之比[n(CH4)/n(N2)]时CH4的平衡转化率如以下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n(CH4)/n(N2)越大,CH4的转化率越高
B. n(CH4)/n(N2)不变时,假设升温,NH3的体积分数会增大
C. b点对的平衡常数比a点的大
D. a点对的NH3的体积分数约为26%
【答案】B
2、以下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选项是〔的绝对值均正确〕〔〕
A.C2H5OH〔l〕+3O2〔g〕==2CO2〔g〕+3H2O〔g〕;△H=—1367.0 kJ/mol〔燃烧热〕
B. NaOH〔aq〕+HCl〔aq〕==NaCl〔aq〕+H2O〔l〕;△H=+5kJ/mol〔热〕C.S〔s〕+O2〔g〕===SO2〔g〕;△H=—26kJ/mol〔反热〕
D. 2NO2==O2+2NO;△H=+11kJ/mol〔反热〕
【答案】C
3、以下反属于吸热反的是( )
A.C6H12O6(葡萄糖)+ 6O2 == 6CO2 + 6H2O
B.CH3COOH + KOH == CH3COOK + H2O
C.所有高温条件下发生的反
D.破坏生成物化学键所需能量小于破坏反物化学键的能量
【答案】D 4、常温、常压下:N2(g)+3H2(g)2NH3(g) ΔH=-9 kJ/mol 。
在同温同压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反到达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1 kJ;向另一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通人0.5 mol N2、 mol H2和1 mol NH3,相同条件下到达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2 kJ。
那么以下关系式正确的选项是〔〕
A.2Q2=Q1=9 B.Q l<Q2<92.4 C.Q2<Q1<9 D.Q l=Q2<9
【答案】C
5、某家利用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成H2、CO。
其过程如下: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该过程中CeO2没有消耗
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C.右图中△H1=△H2+△H3
D.以CO和O2构成的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式为CO+4OH——2e—=CO32—+2H2O 【答案】C
【解析】正确的该是△H1=---〔△H2+△H3〕,这里是考察盖斯律。
6、热化学方程式:SO2(g)+
2
1O
2(g) SO3(g) ΔH=-92 kJ·mol
-1,在容器中充入 2 mol SO2和1 mol O2充分反,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A.194 kJ
B.194 kJ
C.<194 kJ
D.>194 kJ
【答案】C
7、:2CO〔g〕+O2(g)=2CO2(g) ΔH=-566kj/mol
Na202(s)+CO2(g)= Na2C03(s)+1/202(g) ΔH =-226kj/mol 以下表述正确的选项是〔N 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
A.lmolCO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283 kJ/mol
B.Na2O2和Na2C03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
C.Na202〔s)与CO2〔g〕反放出226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2N A
D.Na202〔s〕+CO〔g〕=Na2C03(s) ΔH =-509 kJhnol
【答案】D
8、某反的反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以下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的活化能)。
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
A.催化剂能改变反物的转化率
B.催化剂能改变反的焓变
C.催化剂能降低反的活化能
D.正反的活化能小于逆反的活化能
【答案】C
9、:C(s)+O2(g)=CO2(g) △H1
CO2(g)+C(s)=2CO(g) △H2
2CO(g)+O2(g)=2CO2(g) △H3
4Fe(s)+3O3(g)=2Fe2O3(s) △H4
3 CO(g)+Fe2O3(s)=3CO2(g)+2Fe(s) △H5
以下关于上述反焓变的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H1>0,△H3<0 B.△H2>0,△H4>0
C.△H1=△H2+△H3 D.△H3=△H4+△H5
【答案】C
10、以下两组热化学方程式中,有关△H 的比拟正确的选项是① CH4g)+2O2(g) ====CO2(g)+2H2O(g);△H1
CH4g)+2O2(g) ====CO2(g)+2H2O(l);△H2
② NaOH(aq) +
1
2
H2SO4(浓)====
1
2
Na2SO4(aq) +H2O(l) ;△H3
NaOH(aq) + CH3COOH (aq)==== CH3COONa (aq) +H2O(l) ;△H4
A.△H1>△H2;△H3>△H4B.△H1>△H2;△H3<△H4
C.△H1=△H2;△H3<△H4D.△H1<△H2;△H3>△H4
【答案】B
【解析】由于H2O(g)错误!H2O(l)要放出热量,所以物质的量的CH4g)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的数值〔绝对值〕要比生成气态水时大。
物质的量的NaOH
与稀醋酸、浓H2SO4恰好反生成物质的量的水,假设不考虑物质的溶解热和弱电解质电离吸热,放出相同的热量。
但在实际反中。
浓H2SO4溶于水时放热,使其总放出的热量增多;醋酸是弱酸,CH3COOH分子电离过程中要吸热,故时放热较少。
放热越多,△H的值的绝对值越大,△H实际值越小。
11、沼气是一种能源,它主要成分是CH4。
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kJ热量,那么以下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4222
2424
CH g O g CO g H O l
+==+1
890
H kJ mol-
=+⋅
B、()()()
2
422
22
CH g O g CO g H O
+==+1
890
H kJ mol-
=+⋅
C、()()()()
4222
22
CH g O g CO g H O l
+==+1
890
H kJ mol-
=-⋅
D、()()()()
4222
11
22
CH g O g CO g H O l
+==+1
890
H kJ mol-
=-⋅
【答案】C
【解析】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必须和反热对
12、化学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以下反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由化
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
A.CH4+2O2点燃CO2+2H2O
B.CaCO3高温 CaO+CO2↑
C.2H2O 电解2H2↑ + O2↑
D.Pb+PbO2+2H2SO42PbSO4+2H2O
【答案】A
【解析】甲烷燃烧有热量的放出,而B要吸收能量才能分解,C需要消耗电能分解,D表示的是铅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是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的转化。
13、在研究物质变化时,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认识物质变化时所引起的化学键及其能量变化,据此判断以下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 )
A.化学反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学键生成
B.所有化学变化一遵循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C.在化学反中,破坏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学键释放的能量时,该反是吸热反
D.化学键的变化必然会引起能量变化,所以,能量变化也一会引起化学变化【答案】D
【解析】化学反的实质是反物中旧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键的形成,A正确;物质发生化学反时遵循质量守恒律和能量守恒律,B正确;化学反时,反物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该反属于吸热反,C正确;化学键的变化必然有能量的变化,但是能量变化时不一有物质的变化,如物质三态变化时有能量变化,但未发生化学反,D错误。
14、:2Zn〔s〕+O2〔g〕=2ZnO〔s〕△H=-701.0kJ·mol-12Hg〔l〕+O2〔g〕=2HgO〔s〕△H=-181.6kJ·mol-1
那么反Zn〔s〕+ HgO〔s 〕=ZnO〔s〕+ Hg〔l〕的△H为〔〕
A.-25 kJ·mol-1B.-51kJ·mol-1
C.+25 kJ·mol-1D.+51kJ·mol-1
【答案】A
15、以下图是198K时N2与H2反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该反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
△H=-92kJ·mol-1
B.a曲线是参加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C.参加催化剂,该化学反的反热改变
D.在温度体积一的条件下,通入1mol N2和3 mol H2反后放出的热量为69kJ,那么N2的转化率为75%
【答案】D
16、在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主要操作步骤之一是蒸发,在加热蒸发溶剂的过程中,还要进行的操作是(作具体、完整的说明)________,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的依据是(填写以下选项代号)________。
A.蒸发皿中恰好无水
B.蒸发皿中刚刚产生白色固体
C.蒸发皿中产生了较多的固体
每次取20g海水,严格按照过滤、蒸发、冷却、称量、计算的步骤标准操作,连续三次,平均得固态盐ag。
该海水中含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填“>〞“=〞或
“<〞)________5a%。
【答案】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防止液滴飞溅;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蒸发的根本操作及有关简单计算。
给液体加热时,假设使局部过热,会发生暴沸甚至液滴飞溅现象,对液体不断搅拌,能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通过蒸发使氯化钠从溶液中析出,待出现较多固体(实际上是大的水已蒸发)时停止加热,利用有关仪器的余热使溶液蒸干。
海水中还含有少量的CaCl2、MgCl2易溶性的物质,在蒸发时,它们也与NaCl一同结晶析出,成为NaCl中的杂质。
17、“铝热反〞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Fe2O3 高温 Al2O3+ 2Fe。
某同学对“铝热反〞的现象有这样的描述:“反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光辉〞、“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
查阅<化学手册>知,Al、Al2O3、Fe、Fe2O3熔点、沸点数据如下:
物质Al Al2O3Fe Fe2O3
熔点/℃660 2054 1535 1462
沸点/℃2467 2980 2750 ——
〔1〕该同学推测,铝热反所得到的熔融物是铁铝合金。
这种推测有一的道理,理由是:。
〔2〕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案,证明上述所得的块状熔融物中含有金属铝。
该所用试剂是,当观察到现象时,说明熔融物中含有金属铝,反的离子方程式为。
〔3〕室溶解该熔融物,最好选用以下试剂中的〔填序号〕。
A.浓硫酸 B.稀硫酸 C.稀硝酸 D.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1〕铝的熔点比铁的低〔2〕氢氧化钠溶液有气泡产生 2Al+2OH-+2H2O=2AlO2-+3H2↑
〔3〕B
18、如以下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 ℃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10 mL盐酸于试管中,试答复以下问题:
〔1〕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有关反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中转移了0. 04mol电子时;状况下产生多少________mL的H2;消耗镁多少________g〔保存两位小数〕;生成的MgCl2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溶液体积保持不变〕
〔4〕由推知,镁片溶液和盐酸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于〞) MgCl2和H2的总能量;此反为________ (填放热反或者吸热反)。
【答案】(1)①镁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②镁片逐渐溶解;③烧杯中溶液变浑浊(2)镁与盐酸反产生氢气,该反为放热反,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析出Ca(OH)2晶体
(3)Mg+2H+===Mg2++H2↑;448;0.48;2.0mol/L
(4)大于;放热反
【解析】试题分析:镁是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在镁片上产生大量气
泡,即产生氢气,随着反的进行,镁片逐渐溶解,该反放出大量的热,而饱和石灰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逐渐减小,逐渐有Ca(OH)2晶析析出,所以烧杯中溶液变浑浊。
该反的离子的方程式为Mg+2H+===Mg2++H2↑
反中转移了0. 04mol电子时,即生成0.02molH2,状况下产生448mL的H2;消耗镁0.02molMg,即消耗镁:g;生成的MgCl2物质的量浓度为。
由可知,该反为放热反,反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镁片溶液和盐酸的总能量大于MgCl2和H2的总能量。
考点:化学,化学反能量变化
点评:此题考查化学根底知识,还结合了化学反能量的变化,判断放热反的依据,侧重考查学生根底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要联系和运用已学知识,逻辑推理,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19、〔某烃状况下的密度为3.215g/L,现取3.6g该烃完全燃烧,将产物依次通入足量的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5.4g,碱石灰增重11g,求:
⑴该烃的相对分子质量⑵确该烃的分子式
【答案】⑴该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72 ⑵该烃的分子式是
C5H12
20、〔1〕氰化钾、氰化氢的制备反式为:
K2CO3+C+2NH32KCN+3H2O;△H=+276kJ/mol ①
CO+NH3HCN+H2O;△H=+46kJ/mol ②
氰离子为负一价〔CN-〕,其中碳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__。
以上两个反是否均为氧化复原反?
〔2〕制备纯洁无水HCN〔沸点299K〕的另一种方法是:混合磨细的KCN和KHS 粉末适度加热①试写出这个反式。
②为什么要磨细和用粉末?③为什么要强调适度加热?
【答案】〔1〕-3、①为氧化复原反,②为非氧化复原反。
〔2〕KCN+KHS
∆
HCN↑+K2S。
第二种方法制备HCN是固体与固体之间的反,故磨细和用粉末的目的是增大外表积,加快反速率.
【解析】据共价键理论,一般当碳同非金属性比它强的元素结合时,碳显正价,氮为负价,为-3价,所以〔CN-〕中碳为+2价,氮为-3价。
故①为氧化复原反,②为非氧化复原反。
第二种方法制备HCN是固体与固体之间的反,故磨细和用粉末的目的是增大外表积,加快反速率,据题意知,第二种方法制备HCN如温
度太低,反速率较小,温度太高,那么酸式盐易分解发生副反:2KHS
∆
K2S
+H2S↑。
该反的化学方程式为KCN+KHS
∆
HCN↑+K2S。
21、从以下公共平安事件中,你能得到关于氯气性质的一些什么信息?
马来西亚中部怡保市郊区2010年3月22日下午发生氯气中毒事件,造成近千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中毒,其中有16人中毒较重,被送入怡保医院治疗。
2004年4月15日下午,处于主城区的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工人在操作中发现,2号氯冷凝器出现穿孔,有氯气泄漏,厂方随即进行处置。
16日1时左右,裂管发生爆炸;凌晨4时左右,再次发生局部爆炸,大量氯气向周围弥漫。
由于附近民居和单位较多,市连夜组织人员疏散居民。
16日17时57分,5个装有液氯的氯罐在抢险处置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事故共造成9人死亡和
失踪,3名重伤已脱离生命危险。
死伤人员均为天原化工总厂领导技术人员和职工。
事故发生后,市消防特勤队员昼夜连续用高压水〔碱液〕进行高空稀释,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了氯气的扩散。
【答案】氯气有毒;氯气对金属有一腐蚀性;液氯容易汽化;碱液可吸收氯气消除氯气的毒性。
【解析】氯气中毒首先说明了氯气有毒的性质;氯气冷凝器出现穿孔说明氯气对金属有一的腐蚀性;液氯罐在抢险过程中发生爆炸,说明液氯受热后很容易汽化,导致容器内压强过大而爆炸;消防队处理时用高压水〔碱液〕,说明碱液可以消除氯气的毒性
22、A~K为化学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图的转化关系〔反条件已略去〕.:通常状况下,A是淡黄色固体,B、D和I都是无色气体单质,F是红棕色气体,H是金属单质.
答复以下问题:
〔1〕写出化学式A ,J .
〔2〕写出室制取K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G→E的化学方程
式;此反中,氧化剂和复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4〕检验C离子的方法是.
〔5〕室中保存的C溶液可能会变质,为了检验C溶液是否变质,分别取少量样品进行如下,其中能到达目的是〔填序号〕.
a.向样品中滴加稀硝酸,观察现象 b.向样品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c.向样品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d.向样品中滴加氯化镁溶液,观察现象
〔6〕同温同压下,两个体积的枯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经充分反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①②〔选填“=〞或“>〞或“<〞〕.
【答案】〔1〕Na2O2;NaA1O2;
〔2〕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
〔3〕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2:3;
〔4〕焰色反;
〔5〕ab;
〔6〕=.
【解析】通常状况下,A是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反生成C及单质气体B,那么A 为Na2O2,B为O2,C为NaOH,H是金属单质,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生成J与气体单质I,那么H为Al、J为NaA1O2、I为H2.F是红棕色气体,那么F为NO2,由E与氧气反得到,那么E为NO,气体单质D与氧气反得到NO,那么D为N2,K为NH3,二氧化氮与水反生成G为NHO3,
〔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Na2O2,J为NaA1O2,故答案为:Na2O2;NaA1O2;〔2〕室用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反制备氨气,反方程式为: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
故答案为: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
〔3〕G→E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此反
中,氧化剂为硝酸,由生成的NO可知,起氧化剂作用的硝酸占参加反的,复原剂为Cu,氧化剂与复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2:3,
故答案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2:3;
〔4〕检验NaOH中钠离子的方法是:焰色反,
故答案为:焰色反;
〔5〕室中保存的NaOH溶液可能会变质,会含有碳酸钠,检验是否含有碳酸根即可确是否变质,
a.假设向样品变质,滴加稀硝酸会有气体生成,故a正确;
b.假设样品变质,滴加氢氧化钡溶液,会有白色沉淀产生,故b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向样品中滴加酚酞试液,无论是否变质,溶液都变为,故c错误;
d.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得到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钠与氯化镁得到碳酸镁沉淀,向样品中滴加氯化镁溶液,无论是否变质都生成白色沉淀,故d错误,
故答案为:ab;
〔6〕同温同压下,两个体积的枯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经充分反后,
①中溶液体积于氨气的体积,溶液物质的量浓度==mol/L;
②中发生反:3NO2+2H2O=2HNO3+NO,3体积二氧化氮反得到1体积NO,硝酸溶液体积为NO2体积的,假设NO2的体积为VL,那么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mol,故硝酸溶液浓度==mol/L,
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①=②,故答案为:=.
23、(1):Fe2O3(s)+C(s)CO2(g)+2Fe(s)
ΔH=+23 kJ/mol
C(s)+O2(g)CO2(g) ΔH=-39 kJ/mol
那么2Fe(s)+O2(g)Fe2O3(s)的ΔH 是。
(2)Fe(OH)2在空气中短时间内可被氧化为Fe(OH)3,发生的反
为:4Fe(OH)2+O2+2H2O4Fe(OH)3,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填字母)。
A.该反是能自发进行的反
B.该反是熵增加的反
C.该反是化合反
D.该反是氧化复原反
【答案】(1)-825 kJ/mol (2)B
【解析】(1)据盖斯律可得ΔH。
(2)该反是熵减小的反,B错误。
24、一条件下,有如下反:
2CO〔g〕 + O2〔g〕=2CO2〔g〕ΔH1=" -" 566.0kJ·mol-1
3Fe〔s〕 +2O2〔g〕=Fe3O4〔s〕ΔH2=-1118.3kJ·mol-1
Fe3O4〔s〕+4CO〔g〕3Fe〔s〕 +4CO2〔g〕ΔH3
〔1〕试计算,ΔH3 =
〔2〕1100℃时,反Fe3O4〔s〕+4CO〔g〕 3Fe〔s〕+4CO2〔g〕ΔH3的化学平衡常数为4.8×10-3。
假设在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0mol·L-1,c〔CO〕=0.10mol·L-1,此时该反〔填“是〞或“否〞〕处于平衡状态,理由是,此时υ正υ逆〔填“>〞、
“<〞或“=〞〕。
〔3〕以下试剂可以用于吸收工业尾气中的CO2的是。
a.〔NH4〕2CO3溶液 b.氨水 c.NaHSO3溶液 d.CaCl2溶液【答案】〔1〕—13.7 kJ?mol ̄1〔2〕否该条件下 c4〔CO2〕/c4〔CO〕=0.0016 < 4.8×10-3,所以不处于平衡状态。
> 〔3〕ab
【解析】〔1〕根据盖斯律,ΔH3 =2ΔH1—ΔH2=—13.7 kJ?mol ̄1。
〔2〕由高炉中c〔CO2〕=0.020mol·L-1,c〔CO〕=0.10mol·L-1,求出Q= c4〔CO2〕/c4〔CO〕=〔0.020mol·L-1〕4÷〔0.10mol·L-1〕4=0.0016 < 4.8×10-3,所以不处于平衡状态;浓度商Q小于平衡常数,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所以υ正> υ逆。
〔3〕a、〔NH4〕2CO3能与CO2、H2O反生成NH4HCO3,可以吸收CO2,正确;b、NH3、H2O与CO2反生成〔NH4〕2CO3或NH4HCO3,可以吸收CO2,正确;c、NaHSO3不与CO2反,不能吸收CO2,错误;d、CaCl2不与CO2反,不能吸收CO2,错误。
25、硫酸盐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
Ⅰ.工业上以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为原料制备BaCl2,其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某研究小组查阅资料得:
BaSO4(s)+4C(s)===4CO(g)+BaS(s) ΔH1=+57 kJ·mol-1①
BaSO4(s)+2C(s)===2CO2(g)+BaS(s) ΔH2=+22 kJ·mol-1②
(1)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气体,得到硫化钠。
该反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
(2)反C(s)+CO2(g)===2CO(g)的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际生产中必须参加过量的碳,同时还要通入空气,其目的有两个:
①从原料角度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能量角度看,①②为吸热反,碳和氧气反放热维持反所需高温。
Ⅱ.某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根本结构如以下图所示,电池总反可表示为2H2+O2===2H2O。
请答复:
(4)H+由________极通过固体酸是电解质传递到另一极(填a或者b)。
(5)b极上发生的电极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Ⅰ.(1)H2S+2OH-===S2-+2H2O
(2)+17 kJ·mol-1
(3)使BaSO4(s)得到充分的复原,提高BsS的产量
Ⅱ.(4)a
(5)O2+4e-+4H+===2H2O
【解析】Ⅰ.(2)由盖斯律得ΔH=(ΔH1-ΔH2)/2=+17 kJ·mol-1。
Ⅱ.(4)a极为负极,H+在电池内部由负极流向正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