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想象习作支架——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这样想象真有趣”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架式教学是在维果茨基的建构主义思想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支架”原指建筑行业的脚手架,在支架式教学中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提供的框架、支撑、扶手和借力点。

小学想象习作的复杂性和困难性无法回避,支架的存在是进行想象习作教学的应然要求。

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给学生搭建想象习作的支架,就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于如何搭建想象习作中的支架,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合理性:增一分则嫌长,减一分则嫌短搭建支架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够到、摘下果子”。

那么,如何合理地搭建支架呢?首先要知道“果子”的位置,即教学目标。

在搭建支架时要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这一学段的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不能要求过高或过低。

其次要清楚地知道学生目前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即要研究学情。

研究学生目前的想象习作水平处于什么阶段,进行想象习作还存在哪些问题。

找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才能搭建出合理的、高效的习作支架。

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时,笔者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研究。

将第一、第二、第
三学段中对于想象习作的规定进行对比,找到学生学习想象习作的阶段目标。

阶段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三学段
想象习作目标
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
话,写想象中的事物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由上表可以看出第二学段对于想象习作的要求是学生能从简单地写想象的事物过渡到写想象的事情,能结合生活实际发挥想象,能把想象的内容写清楚、写具体,即立足于观察周围世界的前提下,将习作写清楚。

三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而且已经能适应从一、二年级的写话到习作的过渡,习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训练,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习作技巧。

但是三年级的学生缺乏系统的想象训练,想象习作技巧不够,还未能将想象到的内容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出来。

笔者在认真研究了语文课程标准和三年级学生的习作现状之后,将“这样想象真有趣”这篇习作教学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结合习作例文,开拓思路选择一种动物作
为主角,大胆想象它的特征变化所带来的生活变化,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摘要]想象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倡导学生主
体地位的支架式教学日益受到关注。

将“支架式教学”引入小学想象习作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为学生想象习作能力向上攀爬提供一个支点。

教师可从合理性、主体性、丰富性、暂时性四个方面为学生搭建想象习作的支架。

[关键词]想象习作;支架式教学;搭建[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2)10-0082-03
搭建想象习作支架
——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这样想象真有趣”为例
江苏南京市南化第三小学(210000)艾

习作
2.能将自己想象的内容写清楚。

3.能把新奇有趣和最有意思的部分写具体。

4.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基于恰当的教学目标确立的习作支架才是合
理的支架,增一分则嫌长,减一分则嫌短。

二、主体性: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要从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成知识的主要建构者。

支架式教学同样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灌输,教师为学生搭建支架的功能是帮助而不是代替。

(一)乐之者不如好之者
在进行“这样想象真有趣”教学时,笔者认为这篇习作的题眼在于“趣”。

那么,如何做到“趣”呢?在导入环节,笔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参考学生的兴趣爱好,播放了想象动画电影《海底总动员》,学生兴致很高,这激发了他们进行想象习作的兴趣和信心。

(二)孤雁南飞,孤掌难鸣
支架式教学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在进行“这样想象真有趣”教学时,笔者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引导学生充分观察插图并大胆想象;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说给小组成员听,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由各个小组按一定的任务分工汇报交流讨论的结果,将想象内容说出来。

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更加丰富,思路更加清楚,同时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纷纷参与讨论,表达自我。

(三)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全面发展观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笔者在进行本次想象习作教学前,提前给学生布置了一些小任务,如用摘抄本来积累一些词汇,或在正式习作前利用周记或小作文的形式进行片段练习。

只有经历平时的积累与练习,学生在习作中才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语言文字功底比较薄弱的学生能从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中获得写作的灵感和写作的技巧,从而更乐于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表达想法的过程中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

三、丰富性:千树万树梨花开
在习作教学中可搭建的支架种类繁多,有范例支架、问题支架、情境支架、建议支架、向导支架和图表支架等,此外,支架还有一些随机的表现形式,如解释、对话、合作等。

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架。

在教学“这样想象真有趣”想象习作时,教师可通过搭建以下支架来指导学生习作。

(一)巧设问题支架
问题支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达到推进教学进度的目的。

在教学“这样想象真有趣”时,笔者结合教材内容,设置了一些梯度思维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问题一:同学们,蚂蚁有什么特点?问题二:你有没有“欺负”过蚂蚁?
问题三:你觉得有哪些动物会“欺负”蚂蚁?问题四:如果蚂蚁的个头比树还大,会发什么什么事呢?
笔者设置的四个问题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封闭到开放,逐渐增加难度的。

学生在积极回忆、思考、回答前三个问题的时候,唤醒了他们对于蚂蚁的认知。

他们会去想象蚂蚁因为体型可能面对哪些问题,为之后开放性地想象如果蚂蚁的个头比树还要大时会发生哪些事做了铺垫。

学生在问题支架的引导下,加深了对想象习作要求的理解,明确了习作的思路。

(二)借助范例支架
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是想象单元,在进行单元教学时要将本单元的内容看成一个整体,将课文看成习作教学的范例。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中用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物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裁缝慢条斯理,顾客急于求成,故事结局出人意料。

《方帽子店》中,方帽子店主固执、愚蠢,在面对孩子的质疑时墨守成规、不思变通。

这两篇课文都用了很精彩的对比手法,教学想象习作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这种手法,将故事的趣味性写出来。

《枣核》和《漏》都是民间故事,教师可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自做旁批,联系插图了解作者的想象思路,想想课文中哪些内容最有意思,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觉得有意思,引导学生发现本次想象习作的重点是要突出“趣”。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将想象到的故事情节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

(三)创设情境支架
创设情境支架,可以将学生轻松带入角色。


习作
设情境支架就是在习作内容与学生内部心理活动
之间搭建“桥梁”,将学生领入故事情境中去。

学生
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可以将自己内部积累的语言
再次调整后进行复述,这样能优化故事的情节和语
言,创编出更有趣的故事。

在想象习作练习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情
节,但是没能抓住情节的有趣之处来写。

例如,有
学生在课堂上写出这样的片段:
他做梦了,他变得像巨人一样,比树大,这时候
老鹰出现了,老鹰想捉蚂蚁的好朋友吃。

老鹰想
吃的时候,蚂蚁出现了,蚂蚁变大了,他把老鹰吓
跑了。

这个片段虽然写出了故事的情节,但是情节比
较枯燥,不够生动有趣。

于是,笔者创设了以下情
境。

蚂蚁变大后,有没有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它
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蚂蚁和老鹰之间有没有
什么对话呢?根据笔者创设的情境,该学生修改了
自己的习作片段:
蚂蚁奇奇做梦了,他变得像巨人一样,打了个
喷嚏居然把大树都连根拔起了。

奇奇得意极了,他
心想:我有了这么庞大的身躯,这般神力,我看谁还
敢欺负我。

这时候老鹰出现了,老鹰想捉蚂蚁的好
朋友妙妙,妙妙说:“老鹰,我现在可不怕你,我要找
我的朋友奇奇来帮助我。

”老鹰不屑一顾地说:“太
好笑了,你的朋友不就是一只小蚂蚁,有什么可怕
的。

”这时候,天突然黑了下来,风都变小了,原来巨
蚁奇奇来了。

老鹰看到了这架势,吓得屁滚尿流,
脚底抹油般溜走了。

为了更好地将学生带入具体情境中,笔者还引
导学生将自己所写的故事表演出来,在具体的角色
扮演中优化自己的内部语言。

(四)绘制图表支架
图表是习作教学的思维可视化工具,图表可以
让学生将学习内容进行结构性思维加工和形象化、
个性化呈现,以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实现思维能
力的提升和想象习作水平的提高。

图表包括图示和表格,常用的有概念地图、流
程图、思维导图等。

在“这样想象真有趣”习作教学
中,笔者主要采用绘制故事地图的方法。

在教学
《漏》时,引导学生根据起因、经过、结果将故事内容
绘制成图,帮助学生理清习作思路;结合课后思考
题,引导学生根据地点的转换,将故事的具体经过
想清楚,将故事地图绘制完整。

在笔者的指导下,
学生触类旁通,参照图表支架的方法绘制了以下的
故事地图:
通过学生绘制的故事地图,我们可以看出,一
只行动缓慢的蜗牛在喝了神奇药水之后,身体和速
度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这只蜗牛还利用自己获
得的超能力来做一些好事,助人为乐。

通过这一方
法,学生将习作中所要描绘的重要情节串联起来,
习作思路更加清晰,下笔也更加得心应手了。

四、暂时性:一现奇芳韵久长
支架式教学中,支架只是暂时性的,当学生能
够独立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撤出支架,给予学生
独立的空间进行想象习作。

如在教学“这样想象真有趣”时,笔者会随着教
学进度的推进而及时调整支架类型。

当学生在问
题支架的引导下回忆出蚂蚁的样子时,蚂蚁变得比
树还要大后的样子便不用再多说,就可以放手让学
生自己去想象了。

当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知道要
将故事情节写得有趣时,笔者便可以给学生提供独
立的思考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如何个性化地将
故事内容写得更有趣味性。

在学生已经掌握写“蚂
蚁的个头比树还大”的写作技巧,具备了一定的写
作能力时,“老鹰胆小如鼠”“蜗牛健步如飞”“母鸡
能在天上飞”等主题就不需要再一一讲解了。

在搭建支架和撤出支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
生在教师的引导、支架的帮助以及自己与同伴的合
作探究中,掌握了新知识,习得了进行想象习作的
能力。

当支架撤出后,学生并没有感到手足无措,
而是学习的主动性更强了,能够运用刚学的知识自
主解决问题。

支架的种类很多,如果教师能在课前精心设计
每个支架,一定对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很
有帮助。

(责编韦淑红)习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