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单元生命系统的细胞基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通用)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单元生命系统的细胞基础
专题一细胞的物质基础
[考纲要求] 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Ⅱ)。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Ⅱ)。

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Ⅰ)。

考点一蛋白质、核酸及其相互关系
典例引领
1.(2015·课标卷Ⅰ,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
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
解析DNA含有的元素是C、H、O、N、P,ATP是三磷酸腺苷的简称,ATP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称为AMP,AMP就是构成RNA的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因此ATP的元素组成也是C、H、O、N、P,故A项正确;tRNA在翻译过程中把对应的氨基酸运到核糖体上,就是利用自身所带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进行的,一个
tRNA上只含一个反密码子,一个mRNA上有多个密码子,B正确;T2噬菌体是DNA病毒,C正确;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D错误。

答案 D
2.(2014·全国课标Ⅱ,5)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
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解析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的,C错误。

答案 C
由以上高考真题可看出,课标卷对本考点的考查侧重于以选择题形式单独或综合考查细胞中的两种最重要有机物,考查角度多涉及两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功能,尤其注重蛋白质、核酸的内在关系并常与中心法则结合予以呈现。

1.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2.核酸的结构、种类及功能
3.核酸与蛋白质间的关系
错混诊断
(1)DNA和蛋白质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2015·海南卷,11B)( )
(2)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如DNA聚合酶(2015·海南卷,11D)( )
(3)每个tRNA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2014·江苏卷,1A)( )
(4)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相连(2014·江苏卷,1C)( )
(5)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2013·江苏,20D)( )
答案(1)√(2)×(3)√(4)×(5)×
提示(2)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可以经核孔运往细胞核发挥作用。

(4)血红蛋白不同肽链之间以二硫键(而非
肽键)相连。

(5)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方式均相同。

题组1 考查蛋白质、核酸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1.(2015·四川卷,1)下列在叶绿体中发生的生理过程,不需要蛋白质参与的是( )
A.Mg2+吸收 B.O2扩散
C.光能转换 D.DNA复制
解析叶绿体对Mg2+的吸收,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也需要消耗ATP供能,A不符合题意;O2的扩散是
自由扩散,既不需要载体协助,也不需要消耗能量,也就不需要蛋白质的参与,B符合题意;光能转换为化学
能的过程中需要酶(蛋白质)作催化剂,C不符合题意;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等,也需要消耗ATP供能,D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2.(2015·福建卷,1)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 )
A.都含有20种氨基酸
B.都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D.都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
解析人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但每种蛋白质不一定都含有20种氨基酸,A错误;人体中的蛋白质有些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如血红蛋白),有些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如抗体、消化酶),B错误;人体中的蛋白质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才能承担各种各样的功能,C正确;人体中只有充当酶的蛋白质才能催化生化反应,D错误。

答案 C
3.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解析在tRNA中,也存在碱基之间的互补配对,故也有氢键,A错;一种病毒中只含有一种核酸,是DNA,或者是RNA,B错;核糖体由核糖体蛋白质和核糖体RNA组成,不含有DNA,D错。

所以答案选择C。

答案 C
(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C、H、O、N,在R基中还可能有S(—SH),故“S”可作为判断蛋白质的标志性元素,肽链折叠时,—SH与—SH可形成—S—S—键(二硫键),并因此脱掉2个H(计算时应考虑由此带来的分子量变化)。

(2)凡细胞生物,均含两类核酸——DNA和RNA,但只有DNA是其遗传物质,在病毒中,只能有一种核酸——DNA 或RNA,这两类核酸分别作为相应病毒的遗传物质。

(3)双链DNA的碱基对间含氢键,某些RNA(如tRNA)中也含氢键。

题组2 结合中心法则,综合考查蛋白质、核酸的内在关系
1.(2015·北京卷,2)下列对各种生物大分子合成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膜蛋白
B.肌细胞在细胞核中合成mRNA
C.T2噬菌体在细菌细胞核内合成DNA
D.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外膜上合成淀粉
解析在真核细胞的高尔基体中加工膜蛋白而不是合成膜蛋白,A错误;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而且T2噬菌体在侵染细菌后,是在细菌的细胞质中完成了DNA分子的复制,C错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在暗反应阶段形成了淀粉、脂肪等有机物,暗反应是在叶绿体基质中完成的,D错误;在真核细胞中,转录形成mRNA是在细胞核中完成的,B正确。

答案 B
2.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组成A、B、C 三种生物大分子的单体,这三种单体的结构可用d或e表示。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中单体a、b的结构可用d表示,人体中d的种类有4种
B.大肠杆菌细胞内单体c的结构可用e表示,e的种类约有20种
C.a、b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C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D.A、B的多样性由d中的n充分体现,C的多样性由e中的R充分体现
解析根据图示可判断,A代表DNA,B代表RNA,C代表蛋白质,a、b、c分别代表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d为核苷酸,e为氨基酸。

m为磷酸,f为五碳糖,n为碱基。

人体中d的种类有8种,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各4种。

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而不是核苷酸。

DNA、RNA的多样性由d的数量、排列顺序以及d中n的种类充分体现,蛋白质C的多样性由e的数量、排列顺序以及e中R基的种类和C的空间结构充分体现。

答案 B
3种常考的物质、结构或生物与蛋白质、核酸的关系
(1)染色体=DNA病毒(如噬菌体)=DNA+蛋白质
(2)核糖体=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RNA+蛋白质
(3)中心体=蛋白质
考点二糖类、脂质及有机物的鉴定)
典例引领
1.(2011·课标,6)下表中根据实验目的,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
解析 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用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染液或醋酸洋红进行染色,使核中染色体着色,醋酸洋红将染色体染成紫红色;检测脂肪的试剂为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是用于检测蛋白质的;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属于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而甲基绿可用于鉴定DNA ,可使DNA 染成绿色。

答案 A
2.(2015·海南卷,26)回答下列问题:
(1)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蒸馏水中,水分通过________的方式进入马铃薯细胞,引起马铃薯鲜重增加。

随着蒸馏水处理时间延长,该马铃薯鲜重不再增加,此时,马铃薯细胞的渗透压比处理前的________。

(2)将高温杀死的马铃薯细胞放入高浓度的NaCl 溶液中,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将发芽的马铃薯制成匀浆,使其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马铃薯匀浆中含有________。

解析 (1)除了水、氧、二氧化碳外,甘油、乙醇、苯等物质也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水分子进入细胞内,细胞内溶质的浓度降低,渗透压降低。

(2)高温杀死细胞,细胞膜不再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所以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

(3)还原糖(如:葡萄糖)与斐林试剂混合,在50~65 ℃的水浴中可生成砖红色沉淀。

答案 (1)自由扩散 低 (2)不会 (3)还原糖
分析高考真题可看出,对糖类、脂质的考查侧重其种类与功能,而近年高考对有机物鉴定考查较多,备考时应尤其关注有机物鉴定相关原理、方法及结果分析。

1.糖类的元素组成、种类及相互关系
2.并非所有的糖都是还原糖,单糖中的葡萄糖、果糖及二糖中的麦芽糖是还原糖。

而淀粉、纤维素、蔗糖都是非还原糖,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

3.常考必记的10种化合物或细胞结构的显色反应归纳
错混诊断
(1)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2015·四川卷,5A)( )
(2)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2014·山东,4A)( )
(3)葡萄糖遇碘变为蓝色(2013·广东,1B)( )
(4)在25 ℃实验条件下可顺利完成用斐林(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实验(2014·北京,5B)( )
(5)分析下表,可推测:
注:“+”为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甲溶液含有淀粉、乙溶液含有还原糖、混合溶液不含淀粉(2012·广东,改编)( )
答案(1)×(2)√(3)×(4)×(5)×
提示(1)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加热处理。

(3)遇碘变为蓝色是淀粉而不是葡萄糖的特性。

(4)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必须在加热条件下方可显示砖红色反应。

(5)由甲溶液中加入碘液不显色、混合液中加入碘液显示蓝色可推知甲中无淀粉,混合液中含淀粉。

题组1 考查糖类、脂质的种类及功能
1.(2015·江苏卷,1)下列关于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4种生物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
B.都是水溶性物质
C.都含C、H、O、N这4种元素
D.都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四种生物分子,意在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

难度较小。

A项对,四种生物分子分别能被相应酶水解;B项错,脂肪为脂溶性物质,不溶于水;C项错,淀粉和脂肪都只含有C、H、O三种元素;D项错,核酸是与遗传有关的物质,不是能源物质。

答案 A
2.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糖蛋白彻底水解的产物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2 min会有砖红色沉淀
B.核酸初步水解的产物中含有游离的五碳糖分子、磷酸分子和含氮碱基
C.淀粉不易溶于水,纤维素不溶于水,前者可产生于叶绿体中,后者的形成可能与高尔基体有关
D.糖原是多糖,主要分布在肝细胞和肌细胞中,肌糖原在人体内不能直接转化成葡萄糖
解析糖蛋白彻底水解可形成单糖(葡萄糖)和氨基酸,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2 min会有砖红色沉淀;核酸初步水解的产物是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五碳糖分子、磷酸分子和含氮碱基;淀粉不易溶于水,纤维素不溶于水,淀粉可产生于叶绿体中,纤维素的形成可能与高尔基体有关;人体肌细胞中肌糖原不能直接转化成葡萄糖。

答案 B
3.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B.维生素D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
C.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少
D.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合成
解析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A正确。

维生素D和性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B错。

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多,C错。

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分泌蛋白和膜蛋白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加工,D 错。

答案 A
1.着眼于不同角度的糖归类
(1)植物细胞特有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
(2)动物细胞特有的糖——半乳糖、乳糖、糖原
(3)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半乳糖、乳糖
(4)结构糖——纤维素、脱氧核糖、核糖
(5)重要能源物质——葡萄糖
(6)储能糖——淀粉、糖原
2.推断四大类有机物的简单方法
(1)根据元素判断
①只含有C、H、O元素的可能是糖类、脂肪和固醇,然后根据糖类、脂肪和固醇的特点进一步确定物质种类。

②含有C、H、O、N四种元素的最可能为蛋白质,若含有S元素,则一定为蛋白质。

③含有P元素的为核酸或磷脂。

(2)根据提示词进行判断:如由“折叠”联想到多肽,“储能物质”联想到脂肪,“结构物质”联想到蛋白质,“遗传物质”联想到核酸,“能源物质”联想到糖类。

3.集合法确定物质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提醒酶、激素、递质(神经递质)及抗体的易混点
(1)各种活细胞均能合成的是酶,其他三种物质都是由特定细胞合成的。

(2)酶可以重复多次发挥作用,其他三种物质发挥作用后将被灭活。

题组2 考查有机物的鉴定
1.下列有关化合物鉴定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脂肪用苏丹Ⅲ试剂检测呈红色
B.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测呈砖红色
C.淀粉用碘液试剂检测呈蓝色
D.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呈紫色
解析脂肪遇苏丹Ⅲ试剂应该显橘黄色,A错误。

答案 A
2.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1~4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

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A.1、3、5号试管内都无色
B.3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
C.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
D.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号试管内呈紫色
解析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都为蓝色溶液,而蒸馏水不会与其发生颜色反应,A错误;斐林试剂与还原性糖的颜色反应需要水浴加热的条件,B错误;6号试管因蛋白质存在而呈现紫色,C错误、D正确。

答案 D
与有机物检测相关的3个易失分点
(1)混淆有机物的鉴定原理,如斐林试剂只能鉴定还原糖,不能与非还原糖产生颜色反应;苏丹Ⅲ与脂肪产生橘黄色,苏丹Ⅳ与脂肪产生红色,淀粉与碘液产生蓝色(不可写作紫色)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不可写作蓝色)
(2)忽略染色剂本身的颜色,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本身为蓝色,苏丹Ⅲ染液本身为红色。

(3)未重视外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检测还原糖时必须进行水浴加热,鉴定蛋白质时必须先加A液再加B 液。

题组3 从蛋白质合成相关计算的角度考查
1.(2015·江苏泰州模拟)下图甲、乙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α、β、γ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巯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且乙中最多含有20种甲
B.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量比原来少了4 832
C.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则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6个H
D.形成的乙物质中至少含有6个羧基
解析图中乙是由271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后3条肽链通过二硫键形成的蛋白质,共脱水268个,形成了4个二硫键,脱去8个H,所以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少了:18×268+1×8=4 832;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则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H的个数为(5+4)×2-2=16;乙物质含3条肽链,至少含有3个羧基。

答案 D
2.某多肽有20个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有4个,分别位于5、6、15、20位(如图所示);肽酶X专门作用于天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肽酶Y专门作用于天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20肽含有肽键至少有22个
B.该20肽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各为1个和8个
C.肽酶X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共含有氨基酸19个
D.肽酶Y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中氧原子数目比20肽多了4个
解析根据信息,某多肽应是一条肽链,根据肽键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条数,故该20肽含有的肽键应是20-1=19(个),A错误;形成肽键时,相邻两氨基酸之间的氨基和羧基之间发生脱水缩合,形成一个肽键并失去一分子水,在此过程中R基(每个天冬氨酸的R基中含1个羧基)不参与反应,故该20肽含游离的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条数+R基中含有氨基或羧基数,则氨基数目至少是1个,而羧基数目至少是4+1=5(个),B错误;肽酶X专门作用于天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完全作用后第6位氨基酸脱离该多肽链,剩下的多肽链中共含有19个氨基酸,C正确;肽酶Y专门作用于天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完全作用后第5位和第20位氨基酸脱离多肽链,每断开1个肽键增加1个氧原子,故增加4个氧原子,又因为第5位和第20位氨基酸脱离共脱8个氧原子,所以形成的多肽氧原子数目比20肽少了4个,D错误。

答案 C
利用原子守恒计算蛋白质中各原子数
(1)N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原子的总数。

(2)O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原子的总数-脱水数。

(3)游离—NH2或—COOH数=肽链数×1+R基团中—NH2或—COOH数(环肽中主链上不再有游离氨基或羧基)。

考点三细胞中的水和无机盐
典例引领
1.(全国Ⅰ)人体中水的含量约占65%,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说明水对人体重要性的是( )
①水和糖类、蛋白质、脂肪一样,为人体提供能量②没有水人体内大部分化学反应就根本不会发生③水的比热小,有利于维持体温④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离不开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水不能提供能量,水的比热大,有利于维持体温,故①③所述不正确。

答案 C
2.(2013·课标Ⅰ,29)某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

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含量的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

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 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________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________色的脂肪颗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填“C”、“N”或“O”)。

(3)实验第11 d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欲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可将种子中的胚乳切片,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进行染色,放在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橘黄(或红)色的脂肪颗粒。

(2)由题干可知,该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脂肪占干重的70%。

在种子萌发的
过程中,脂肪含量逐渐减少,而前一段时间干重却逐渐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脂肪转化为糖类。

由于脂肪与糖类相比,其碳、氢比例高,当脂肪转化为糖类时,氧元素增加。

(3)实验第11 d时,脂肪减少了90%,种子干重的增加不再来源于脂肪的转化,而来源于光合作用。

由于种子(幼苗)处于黑暗环境,并且提供的是蒸馏水,因而欲完成光合作用必须提供的条件是光照和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答案(1)苏丹Ⅲ(苏丹Ⅳ)橘黄(红)
(2)O
(3)光照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对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考查侧重于水的功能,自由水、结合水的转化及无机盐功能等。

1.归纳细胞中的水
2.无机盐4大功能——1个成分,3个维持
(1)参与构成许多化合物:I-——甲状腺激素,Mg2+——叶绿素,S——蛋白质,PO3-4——ATP、磷脂、核酸等。

(2)3个维持:
①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②维持生物体的酸碱平衡。

③维持细胞的渗透压稳定,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错混诊断
(1)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2015·山东卷,4A)( )
(2)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2013·重庆,1A)( )
(3)适应高渗环境的动物,可排出体内多余的盐(2013·江苏,16C)( )
(4)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2012·江苏,1C)( )
答案(1)×(2)√(3)√(4)√
提示(1)该比值种子萌发时变低,休眠时变高。

题组1 直接考查水及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功能
1.(2014·四川,2)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D.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
解析有氧呼吸第三阶段,O2与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产生的[H]和第二阶段丙酮酸与水分解产生的[H]结合形成H2O,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

答案 C
2.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代谢过程中,叶绿体、核糖体和中心体中都有水生成
B.水既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又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
C.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和酸碱平衡等有重要作用
D.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必需成分,植物缺乏镁时会导致叶片发黄
解析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在形成纺锤丝的过程中无水生成。

答案 A
与水、无机盐相关的5个易错点
(1)不同种类的生物、同一生物的不同器官及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细胞的含水量不同。

(2)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与新陈代谢、生物抗逆性有关:比值越大,生物新陈代谢越旺盛,但其抗逆性较弱;反之,生物新陈代谢缓慢,但抗逆性较强。

(3)衰老的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减小,细胞代谢速率减慢。

(4)萌发种子或癌变细胞中自由水/结合水比例上升代谢增强。

(5)若不作特别说明,无机盐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但神经调节中静息电位维持时K+外流及动作电位形成时Na+内流均为协助扩散(不耗能)。

题组2 结合图表、曲线、实验等相关信息考查水或无机盐
1.植物在冬季来临时,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抗寒力逐渐增强。

如图为冬小麦在不同时期含水量和呼吸速率变化关系图。

请据图推断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季来临,自由水明显减少是呼吸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B.结合水与自由水含量的比值,与植物的抗寒性呈现明显的负相关
C.随着气温和土壤温度的下降,根系的吸水量减少,组织中的含水量上升
D.随温度的缓慢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逐渐减弱,有利于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解析冬季气温下降是呼吸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结合水与自由水含量的比值越大,植物抗寒性越强。

在9~12月份,组织中的含水量一直在下降。

温度降低,呼吸酶的活性降低,植物的细胞呼吸减弱,有机物的消耗减少。

答案 D
2.下表表示人体肌细胞受刺激后,细胞内钙含量和肌肉收缩力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表中数据可以说明( )
A.细胞内钙浓度与肌肉收缩力量有关
B.肌肉收缩力量随时间不断增强
C.从表中看出钙离子进入肌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肌肉在达到最大收缩力时钙浓度最高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细胞内钙浓度最高时肌肉收缩力量并不是最大,钙含量在30 ms时最高,肌肉收缩力量在60 ms时最强。

从表格中看不出钙离子进入肌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答案 A
2016·高考仿真练
(时间:30分钟满分:7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小题,共36分)
1.(2015·福建莆田一中模拟)下列关于细胞的组成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的元素有C、H、O、N等20多种,其中O是最基本的元素
B.青蛙和玉米细胞内的化学元素在种类和含量上基本相同
C.组成血红蛋白、肌球蛋白的氨基酸种类和数目相同,而排列顺序不同
D.细菌内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得到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
解析“C”是最基本的元素,不同生物间元素“种类”基本一致,但“含量”差异较大;组成血红蛋白、肌球蛋白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空间结构均不相同。

答案 D
2.(2015·河南中原名校第二次联考)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且其合成都与核糖体有关
B.生物大分子都能够以主动运输方式出入细胞
C.肝糖原、受体蛋白、脱氧核糖核酸都可以水解生成大量的单体
D.DNA双螺旋结构解旋后不能表达遗传信息
解析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但只有蛋白质的合成与核糖体有关,故A错误。

生物大分子如抗体等分泌蛋白或细菌、病毒等颗粒性物质以胞吞、胞吐的方式出入细胞,而不是主动运输方式,故B错误。

遗传信息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主要发生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当DNA双螺旋结构解旋后,其中的一条单链可以作为转录的模板,合成出信使RNA,然后再完成翻译,故D错误。

答案 C
3.光明网近日发文《最新研究发现鲁冰花可提炼蛋白,将引发食品业革命》,该文中研究结果显示,鲁冰花种子含有极高的蛋白质。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鲁冰花种子的主要成分可用斐林试剂鉴定
B.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可获得鲁冰花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途径
C.鲁冰花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使用的tRNA含有氢键
D.能表达出鲁冰花蛋白质的基因存在于植株的每个细胞中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可知,鲁冰花种子含有极高的蛋白质,故其主要成分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A错误;同位素标记法可以示踪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途径,B正确;tRNA中含有氢键,C正确;同一个体不同的体细胞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所以同一个体不同细胞所含的基因种类相同,D正确。

答案 A
4.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是由单体相互结合形成的多聚体。

图中甲、乙、丙为细胞内
重要的三种多聚体,a和b为其单体。

请结合此图,判断以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人体细胞内,a共有4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