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80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乳性黄疸80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母乳性黄疸临床分析
随着母乳喂养率明显提高,母乳性黄疸(BMJ)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加,2008年1月~2011年8月收治BMJ患儿8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儿80例,男36例,女44例,均为足月儿,孕周平均39.2周,顺产47例,剖宫产33例。

母亲平均年龄24.6岁,生后均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母乳充足。

其中早发型黄疸50例,迟发型黄疸30例。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程度不等的黄疸,黄疸主要分布在颜面部和躯干,颜色鲜明,有光泽,呈橘黄色或金黄色。

患儿精神、反应好,生后均纯母乳喂养,生长发育正常,无肝脾肿大。

实验室检查:所有患儿均查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血糖、微量元素,肝胆彩超均正常。

患儿母亲查甲、乙、丙肝抗体及HIV均阴性,并查母婴ABO及Rh血型。

血清总胆红素浓度<205.2hmoe/L(轻度)32例,205.2~342.0hmoe/L(中度)42例,≥342.0hmoe/L(重度)6例。

主要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结合胆红素均<17.0hmoe/L。

治疗与转归:所有患儿首先停喂母乳,改为人工喂养。

有8例患儿在停喂母乳3天后黄疸迅速减轻,并在第4天完全消退,未经其它辅助治疗;其余患儿给予茵桅黄口服液治疗,42例中度BMJ者辅以蓝光治疗,6例BMJ重度辅以蓝光治疗的同时并用人血白蛋白静滴。

结果
80例BMJ患儿黄疸均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的时间4~14天,均无核黄疸发生。

讨论
临床特征及病因: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其预后良好,临床上尚无发生核黄疸的报告。

在我国随着母乳喂养的提倡,其发生率也将必然增加,至目前已达20%~30%[1]。

本病的特点:母乳喂养儿,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无贫血及其他临床症状,生长发育良好,体重仍然增长,肝功能正常,排除了溶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母亲糖尿病、半乳糖血症、遗传性肝脏转移酶缺乏,暂时性家族性高胆红素血症,感染、缺氧、产伤等可引起高末结合胆红素血症的疾病。

实验室检查血尿、肝功正常,仅有未结合胆红素增高。

停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1~3天后黄疸迅速减轻或消退。

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性和迟发性
两种。

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发生在产后3~4天,其起病时间与胆红素高峰时间和生理性黄疸极为相似,临床上易将其误作为“生理性黄疸”。

但胆红素峰值要超过生理性黄疸的范围,持续时间>2周或更长。

一个健康的母乳喂养儿,生后3~4天内未结合胆红素>205.2hmoe/L,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排除了其他引起疾病,停母乳喂养1~3天后黄疸迅速减轻或消退即可诊断为早发性母乳性黄疸。

其发生机理尚不完全。

迟发性母乳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浓度从第4天起逐渐增加,5~10天之间达最高峰,一般不超过342.0hmoe/L,但也有个别高达425hmoe/L,部分在第3周未降为正常,少数可持续2~3个月,但不管病程如何,停止哺乳,胆红素可在1~3天内下降50%以上,继续哺乳,胆红素尝试有所回升,但不会达到哺乳前水平,诊断主要依靠排除法。

其发生机理目前认为有4种理论。

第一种认为:母乳中含有3α、20B-孕二醇,它在体外能抑制葡萄糖酸转移酶,使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结合受阻,使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引起黄疸。

但有人将3α、20B-孕二醇直接给足月婴儿口服未发生黄疸。

因此它的机理无法肯定。

另一种认为,母乳中含有脂酶,可分解甘油三脂释放游离脂肪酸,后者可抑制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引起母乳性黄疸。

第3种认为,母乳性黄疸与母亲使用缩宫素有关,可能是输入含有缩宫素的葡萄糖溶液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低钠血症,水分进入细胞内,红细胞肿胀破坏导致高胆红素血症[2]。

第4种认为,迟发性母乳性黄疸是由于胆红素的小肠重吸收增加所致,也是公认最为可能的理论。

主要与母乳中含有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且活性很高有关。

预防和治疗:⑴预防:①生后早开奶,4小时之内哺乳。

②增加喂养频率,每2小时喂1次,因为增加喂养频率可增加胃结肠反射,刺激肠蠕动,促进胎便排出,减少小肠对胆红素的重吸收。

同时逐渐增加母乳摄入量,生后10天之内的新生儿,每天哺乳量约(日数-1)×(70~80)ml。

10天以后为体重的1/5~1/4ml。

⑵治疗:迄今尚无母乳性黄疸引起核黄疸的报道。

但为慎重起见只要诊断为母乳性黄疸,根据其黄疸程度均要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停喂母乳,改牛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是本病最为有效和简便的治疗方法。

轻-中度患儿可在门诊治疗:①停喂母乳72小时,以配方奶喂养。

②用思密达或茵桅黄口服治疗,一般治疗7天。

③血清胆红素255~272hmoe/L内可采用蓝光治疗及白蛋白应用。

重度患儿需住院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淑敏,杨英伟,母乳性黄疸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2007,9(5):391-393.
2 徐世侠,黄宁.早期及晚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关因素分析.临床儿科杂志,1995,2: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