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高三语文11月选考模拟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市高三语文11月选考模拟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言文字运用 (共7题;共28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胆怯(qiè)鞭笞(tà)塑造(sù)削(xiāo)铅笔
B . 祈(qǐ)祷难堪(kān)怂恿(cǒng)憎恶(zèng)
C . 讥诮(qiào)怔怔(zhèng)撮合(cuō)孤僻(pì)
D . 滑稽(jī)辖制(xián)鲜见(xiān)周济(jì)
2. (2分)(2020·浙江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到了清代,开始了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

为营销绣品,各种绣庄应(yìng)运而生,甚至出现了有关刺绣的专业坊(fǎng)巷。

B . 再往前走,则出现了一幢幢木屋和土屋,屋顶上的烟囱(cōng)被岁月熏黑。

这里根本不是一座村屯(tún),像森林中的野蘑菇,完全是自发的居住者留下的生活遗址。

C . 女人紧紧护住脑袋,又不甘示弱。

我分明见到她一只眼睛干瘪(biě)着,另一只眼睛瞪得溜圆。

她将目光变成杀人的利器,然后抬脚狠狠地踹(chuāi)过去。

D . 青年时代的野麦大有喧宾(bīn)夺主之势,生命的张扬泼泼洒洒。

她是分蘖(niè)旺盛的植物,一小棵就能发出一大篷来,要用两只手才能把握。

3.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以此立意,写出了不少古今_______的名作。

(2)台湾当局向美国政府摇尾乞怜,显出一副_______的奴才相。

(3)语文考试能得高分的学生大都思维敏捷,_______,并且综合能力较强。

A . 传诵实足博闻强识
B . 传颂十足见多识广
C . 传诵十足见多识广
D . 传颂实足博闻强识
4. (2分) (2015高一上·武汉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阅兵式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仪式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在二战期间艰苦卓绝的努力和付出的巨大牺牲,牢记历史,面向未来。

B . 据媒体报道,气价调整方案已基本确定,由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牵头制定,国内天然气价格下半年或将下调,每立方米下调幅度在0.4元至1元之间。

C . 《捉妖记》火了,很多人在诟病“妖界”动画过于美国化,引发质疑小妖王胡巴的前世今生,但不能否认它的卖座得益于一些创新精神和冒险的勇气。

D . 最近在全国各地出现的一波天空蓝让民众惊叹。

大家认为,关停高能耗的污染企业,优化汽车燃油标准,提升居民使用燃料的品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 (5分) (2016高三上·福州期中) 根据下面的一段文字,给“海囤族”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0字)。

所谓“海囤族”就是囤货一族,而且什么都囤,囤的标准只有一个:便宜。

从表面上看,“海囤族”反映出的是百姓应对日益高涨的物价的盲目和慌乱,而背后却凸显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失范。

海囤族的行为固然失去理智,但面对日益高涨的物价,这实在也是他们无奈的选择。

与其说他们“囤”的是生活必需品,倒不如说囤的是“安全感”。

从“菜奴”、“特搜族”、“团购族”到“省钱攻略”、“买菜秘笈”,可以说,民众的智慧已经发挥到了极致。

6. (10分)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2013-2014年数据)
(1)给图表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25字)
(2)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相关结论。

(不超过40字)
7. (5分) (2019高一上·钦州期末) 下面是关于“除夕”这一传统节日的思维导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8. (6分) (2019高三上·哈尔滨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
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

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

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

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

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偶然发现的。

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

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

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

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

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

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

测试表明,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

比如,当电流频率在400赫兹时,屏幕摸起来像一张纸,而在8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

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者应用程序。

例如,我们可以把电子书的页面做成像真实的纸张一样粗糙。

当然了,这种虚拟的质地感目前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手机或者ipad上,任何图标再不会摸起来千篇一律都像玻璃了。

在现实世界中,一个装满东西的筐总比没装东西时提起来更加费劲些。

可是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

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比起真实世界来还缺少一样元素:力感。

美国科学家伊德·科格特正致力于改进虚拟键盘,使它用起来感觉更像真实的键盘:当你按下一个键的时候,你的手指会感到有一股轻微的抵挡力。

科格特的设计也用到了电振动的原理。

他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

所以,最后的效果是两个方向上的振动之合力。

我们只要事先把两个振动调整到合适的“步调”(在物理学上称为相位),这股合力就可以把手指一瞬间推向左边,一瞬间推向右边。

由于振动频率非常高,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垂直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经测量,这个力大约70毫牛顿,大致相当于按下一个真实的键时所受的抵抗力。

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就可以在虚拟键盘上获得真实的按键体验。

总而言之,未来触屏技术将极大地改变我们跟数字世界打交道的方式。

对于信息,我们将不仅局限于看和听,还可以触摸。

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2013年第l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触幻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借助触幻觉,在触摸屏上,你手指下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看、听,还是摸、闻,都可以像一件真实的物品。

B . 在指尖大小的地方,要达到对虚拟事物的操作与操作真实物体差不多的效果,唯有借助触幻觉。

C . 灯亮时插座表面好像变粗糙了,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移动时会感受到轻微的震动,都可以表明正是交流电导致触幻觉的产生。

D .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味觉和嗅觉还完全没有,而对
触觉的模拟已经开始。

B . 由于大脑能把手指皮肤的周期性振动解释成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所以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C . 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

设计者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应用程序。

D . 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

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让人产生力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A . 在即将到来的超级触屏时代,触屏手机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触觉体验,使人们对虚拟事物的操作跟真实物体毫无差别。

B . 科格特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

而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水平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C . 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

因此,未来的世界将不会再有虚拟与真实的区别。

D . 目前,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它的虚拟质地感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9. (12分)(2018·广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绿窗帘
何蔚萍
丁茜第一眼就看到对面窗口那湖绿色的窗帘,甚至隐约看出那帘子是手工缝的。

不知女主人是过于忙还是疏于女红,针脚歪斜得像一串不规则的音符。

她住四楼,那个窗口自然也是四楼。

因为它跟她对得那样端正,以致其他的窗口就显得远了。

她想跟新邻居打个招呼,但窗帘始终不肯拉开。

且像是固定了,风也吹不动。

她一直倚在窗口。

到夕阳在玻璃映出一团亮亮的光圈,绿窗帘里忽然爆出一句充满喜悦的男声:“琴,瞧!这是什么?”
“啊!”紧接着一个银铃般含嗔带娇的声音:“白杜鹃!白杜鹃!可是,太贵了呀。


“可是,有什么能比你更贵呢?”
那柔情的声音,丁茜已经好久没有听到了。

她甚至忘了地也曾有过这种可向任何人夸耀的自豪。

她屏住了呼吸。

“可是,我什么都不能给你。


“不准这样说,小傻瓜。


一时寂静,什么声音也没有。

但她知道,那绿窗帘里,涨满了爱,盛满了幸福。

心底荡出丝丝缕缕的自怜自爱的感觉,她快快地离开窗口,发现泪已流过腮边。


丈夫竟比搬家前更早出晚归了,她觉得忍耐已到了极限。

好不容易有一个休息日,丈夫又拎起了出诊包,丁茜抢上一步,“砰”地关了门:“医院给你多少加班钱?”
“我有一个病人……”
“他是你爹吗?”她想起了那束白杜鹃,心里腾起了烈烈的火。

“你轻点。


“干吗要轻点?我不是你的奴隶。

以后,我只管买菜烧饭,其他的事,全归你。


他竞答应了。

出诊箱消失在楼梯的拐角。

她并非真心要这样做,只想气气他,只想吵一架出口气。

可竟也办不到。

而就在这个时候,绿窗帘里传出了歌声,又那么柔美那么深情!她没有要求生活得公平,但幸福和不幸为什么要如此鲜明地对比在一起呢?
她变得心灰意冷。

早晨起来,开了煤炉,烧了泡饭。

在窗前漫不经心地梳头,一句清脆悦耳却又不知所云的外国话,把她的注意力吸向那总不开启的绿窗帘……
“今天是我生日?哎呀,我怎么会忘啦。

好,今天吃长寿面。


“等等,请先打开书橱。

”女的声音里含着抑不住的欢喜。

“《鲁迅全集》?上帝呀!你钻进我的脑子里去过吗?你怎么知道我正需要这套书?”
“我是上帝吗?哦,不。

我出的主意,妹妹出的劳动力。


“可你不能拿这个钱…”
“为什么不能?你不希望我高兴……”声音中断了,断得突然。

她急急关严了窗户,怕有什么再传过来。

可委
屈却关不住,由液态化成了气态,长长地叹了一声。

冬去春来,她已看熟了那块草地般的绿窗帘。

她已不希望它开启了,永远。

然而,又是意外。

五月里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那窗帘高高地撩起了,像是剧场的大幕。

窗口,两个男的努力搀扶着一个女的。

丁茜开始以为是个秃顶的老太婆,当发现是个年轻女子时,不由得大吃一惊。

那女的头发全部脱光,脸因浮肿而又圆又大,很是怕人,她极其无力,却又贪婪地将惨白的脸迎着蓝天和阳光。

尽管丈夫成天和死神打交道,她却是第一次懂得回光返照。

她恒恒地望着。

直到那女的疲款地垂下了脸。

这时,她们的目光相遇了,丁茜看见她艰难却充满羡慕地笑了一下,便倒进身旁年轻的那个男子的怀里。

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唤:“琴——”
就在这一刹那,她看清了旁边站着的,那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的另一个人——竟是她的丈夫。

不等她喊出一声,绿窗帘滑过他们的头顶,飘飘地垂落下来,眼前又只剩一片绿色。

阳光很好。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开头“针脚歪斜得像一串不规则的音符”与下文“她极其无力”等照应,表明这是女邻居病体沉重,不胜操劳所致。

B . “……但幸福和不幸为什么要如此鲜明地对比在一起呢?”这些议论表现了“她”对丈夫刻薄寡恩、不顾家庭的不满。

C . 女邻居在爱人生日这一天为他准备了《鲁迅全集》作为礼物,由此可见“她”是个心思细腻、善解人意、重情重义的人。

D .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视角,即全知视角来叙事,“她”的见闻感受贯穿全篇,这样便于作者自由灵活地掌控叙事的节奏。

(2)小说以“阳光很好”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这篇小说以“绿窗帘”为题,有多方面的考虑。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古代诗文阅读 (共4题;共32分)
10. (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申锡字延之,魏人。

自言唐代公元振之后。

第进士,为晋陵尉。

民诉弟为人所杀,申锡察其色惧而哭不哀,曰:“吾得贼矣,非汝乎?”执而讯之,果然。

久之,知博州。

州兵出戍,有欲胁众为乱者,申锡戮一人,黥二人,乃定。

奏至,仁宗曰:“小官临事如此,岂易得?”即为御史台推直官,数上疏论事。

鞫狱庆州。

京东盗执濮州通判井渊,迁知州事,未阅月,悉擒凶党,斩以徇。

召为侍御史,遂知杂事。

张贵妃追册、起园陵,张尧佐为使相,陈执中嬖妾杀婢,余靖引胡恢有丑行,高若讷引范祥启边衅,申锡皆奏劾之。

屡诋权幸无所避,帝谓之曰:“近世士大夫方未达时好指陈时事及被进用则不然是资言以进耳卿勿为也。


谍称契丹遣泛使,命体量安抚河北,还为盐铁副使。

相视决河,坐讼李参失实,黜知濠州。

帝明榜朝堂,称其欺诬,以儆在位。

旋加直史馆,知江宁府,再副盐铁,进天章阁待制,知邓州河中。

种谔取绥州,申锡曰:“边患将自此始。

”及谅祚死,请捐前故,听其子袭爵,且言曰:“二虏赖岁币甚厚,渝平岂其所利,必有以致之。

但得重将守边,不要功生事,则善矣。

”著《边鄙守御策》。

以给事中致仕,卒,年七十七。

(摘编自《宋史·列传八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近世士大夫/方未达/时好指陈/时事及被进用则不然是/资言以进耳/卿勿为也
B . 近世士大夫/方未达/时好指陈时事/及被进用则不然是/资言以进耳/卿勿为也
C . 近世士大夫/方未达时/好指陈/时事及被进用则不然/是资言以进耳/卿勿为也
D . 近世士大夫/方未达时/好指陈时事/及被进用则不然/是资言以进耳/卿勿为也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 . 黥:即墨刑,古代五刑之一。

行刑时用刀刺刻犯人的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用来惩罚犯有重罪的人。

C . 契丹: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正式建国称帝,成为辽政权的创始人,国号“契丹”。

后耶律德光于开封登基改汗称帝,并改国号为“辽”。

D . 卒: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

《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郭申锡明察秋毫,善断案情。

有百姓上诉说自己的弟弟被人杀害,郭申锡通过观察该人的脸色、辨别他的哭声,判定上诉者即为行凶者。

B . 郭申锡长于治乱,能力不凡。

有人想胁迫众人作乱,郭申锡杀了一人,处罚了两人,就起到了以儆效尤的效果,平定了作乱。

C . 郭申锡正直敢言,恪尽职守。

他屡次讥斥权贵幸臣,没有顾忌。

对张尧佐、陈执中、李参等的丑行直言不讳,上奏弹劾。

D . 郭申锡眼光远大,见解卓越。

他认为谅祚死去,应当捐弃前嫌,允许谅祚之子袭爵,并与辽、夏两国和平共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京东盗执濮州通判井渊,迁知州事,未阅月,悉擒凶党,斩以徇。

②二虏赖岁币甚厚,渝平岂其所利,必有以致之。

11. (5分) (2017高一上·成都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② ,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③ ,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②胜:美;③纪:经营。

(1)下列对本诗作者及作品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著名田园诗人,其塑造的“菊花”形象成为众多失意文人的精神寄托。

B . 本诗从体裁上来说为五言诗。

诗歌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本诗为近体诗。

C . 陶诗贵在淡而不枯,质而实绮,能在真率旷达的情意中化入渊深朴茂的哲理,从田园耕凿的忧勤里讨出人生天然的乐趣。

D . 本诗描写不同地点的生活场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充分表现了农村的生活气氛。

(2)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A . 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 . “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 . “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 . “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 . 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12. (11分) (2016高一上·佛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选自《鸿门宴》)
(1)下列各句中划横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让:谦让。

B .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

C . 大王来何操操:拿,携带。

D . 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再拜:第二次拜。

(2)下列各组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 乃令张良留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 . 公为我献之//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
C . 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 .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何辞为
(3)选出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A . 沛公安在
B . 大王来何操
C . 为之奈何
D . 吾谁与归
(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13. (5分) (2017高二下·广东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 , ________。


②《饮酒》中陶潜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表明自己高洁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


③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一句,写出了蜀道旁崖谷雷鸣的奇险场景。

四、作文 (共1题;共5分)
14. (5分) (2016高三上·潍坊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章。

有一种人,他穿时尚的衣服是为了让别人看,他开高档的车是为了让别人看,他精心装修家是为了让别人看,他选择从事的工作是为了让别人看,他送孩子读名校也是为了让别人看,他的一切举动都是为了向别人展现自己的品味、格调或成绩,他的所思所想都是以他人的眼光为唯一标准,这种人被称为“橱窗人”。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共7题;共28分)
1-1、
2-1、
3-1、
4-1、
5-1、
6-1、
6-2、
7-1、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8-1、
8-2、
8-3、
9-1、
9-2、
9-3、
三、古代诗文阅读 (共4题;共32分)
10-1、
10-2、
10-3、
10-4、
11-1、
11-2、
12-1、
12-2、
12-3、
12-4、
13-1、
四、作文 (共1题;共5分)
1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