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表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工程领域):纺织工程
申报单位名称:兰州理工大学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表
2013年12月15日填
目录
一、申请增列工程硕士(纺织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论证报告 (1)
(一)专业人才需求与生源保障 (1)
(二) 培养目标定位 (2)
(三) 培养方案和培养方式 (4)
(四) 质量保障条件 (5)
(五)增设纺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优势和特色 (6)
二、申请增列工程硕士(纺织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培养方案 (9)
(一)培养目标 (9)
(二)生源要求和选拔方式 (9)
(三)专业领域 (10)
(四)课程体系的设计方案及依据 (10)
(五)培养和学位的基本要求 (12)
(六)就业去向与就业前景 (13)
三、申请增列工程硕士(纺织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简况表 (15)
Ⅰ专业人才需求与招生 (15)
Ⅱ支撑学科专业 (16)
Ⅲ师资条件 (16)
Ⅳ近五年有影响的专业实践活动与成果 (20)
Ⅴ教学条件 (23)
Ⅵ实践基地 (24)
Ⅶ经费、保障措施 (25)
Ⅷ申报单位审核意见 (26)
一、申请增列工程硕士(纺织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论证报告
兰州理工大学是我省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法、经、管协调发展的多学科性工科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我省唯一的纺织高等教育基地。
我校自2000年设立纺织工程本科专业以来,现已具备开办纺织工程专业硕士的条件和能力,现将开办的基本条件和能力论证如下。
(一)专业人才需求与生源保障
1.纺织工程专业硕士的人才需求分析
目前,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处在加速发展阶段,随着“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提出,为西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加剧了西北地区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性调整优化的不断深入,纺织行业在全国的总体格局已经发生重大改变,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梯度发展”过程,逐渐将重心向我国中西部转移。
然后,中西部地区在承接纺织产业转移上存在很多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人才短缺问题,现有的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无法适应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如,在新疆众多纺织企业中,高级工程师以上的技术人员仅占0.8%,中级技术人员占3%,大多数职工没有技术等级,这已使先期来新疆投资的部分企业陷入“产品有订单、生产无专业技术人员”的窘境;兰州三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现有职工3500多人,高级工程师以上的技术人员仅占1.5%,中级技术人员也仅占5%;宁夏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一期已投资84亿,企业预计投资120亿,需要高级技术人员近千人,目前该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严重缺乏,高学历纺织专业的人才更是屈指可数;另外正在建的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是国家发改委在全国范围内批准建立的第一个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园区规划占地30000亩,分两期建设,建成后总产值可达1500亿元,直接就业人数达10万人以上,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量达2000人以上。
纵观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各大纺织企业,高学历的纺织专业人才短缺现象相当严峻。
甘肃处于我国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西部地区唯一具有承东启西、南拓北展区位优势的省份。
作为中国纺织原料生产大省,甘肃纺织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然而,兰州理工大学作为甘肃省乃至青海、宁夏唯一的一所纺织工程专业高等教育
基地,每年的毕业生人数有限,远远低于甘肃以及宁夏、青海等地的上百家纺织企业的人才需求量,对于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更加紧缺。
目前,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没有纺织工程专业工程硕士授权点,在兰州理工大学纺织工程学科设置纺织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点,是适应现代纺织工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同时为甘肃及西北地域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纺织工程专业硕士保障优秀生源和招生规模的相关措施
招收对象:根据国家教育部相关规定,具有硕士研究生报考资格的纺织工程或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也包括部分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历届毕业生;从事工程技术与管理的工作人员,或在教育部门、行政机关和军队单位从事技术或技术管理的人员。
选拔方式:对于在校学员需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对于在职学员工程硕士入学资格考试成绩(GCT)由国家统一组织,成绩有效期为1年;初试成绩达到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初试分数线,经还需要参加由各培养单位自行组织的专业基础笔试和专业综合测试等,即复试合格者,学校根据国家下达的录取限额择优录取、培养。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纺织工业的发展变化,同时随着纺织工业向西北地区转型,西北地区纺织企业的很多技术人员急需知识更新、提升水平,他们有着很强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在本地区有了报考机会,将会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上进求知的需要,报考十分积极,另外,学院也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进企业,针对西部特别是本省的地域特点,采取多种途径、多方式到大中型企业及研究机构进行宣传和交流,宣传国家政策和学校的优势及特色,介绍我校纺织工程专业特色及主要的研究方向。
学院强化多种形式的互联和合作,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工程硕士的单独或者联合培养工作,将企事业单位优秀的技术骨干及员工吸引到学院来,保证生源质量,服务区域经济。
所招收的工程硕士研究生体现出了其本身的专业背景,学院招收的对象都是纺织工程领域的毕业生。
在学校及学院的规范管理下,为了及时入学、学有所长,顺利毕业,申请工程硕士学位的考生所报考及申请的专业、学位基本为其报考前正在从事的专业或相关行业领域。
(二)培养目标定位
1.纺织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
纺织工程专业培养适应工业现代化建设和科学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纺织工程技术基础,掌握现代纺织工程专业知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纺织企业、科研、教学等部门从事纺织品设计开发、纺织工艺设计、纺织生产质量控制、生产技术改造、国内外纺织品贸易和检验以及具有纺织品生产管理及经营能力的高级综合工程技术型人才。
本学科领域的硕士研究生应具备:
(1)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 应具有扎实的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科学的基础理论及较宽的专业知识,熟悉近代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了解纺织材料领域的最新发展。
能在纺织和化纤企业、纺织材料测试与检测部门等,从事纺织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纺织材料测试方法及仪器研究开发、纺织材料改性及功能性纺织材料研究开发、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新型纺织材料设计与开发、纺织用计算机技术、功能性织物设计与应用研究、纺织新产品开发及性能测试技术的研究等方面工作。
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3)身体健康。
2.纺织工程专业硕士的发展规划和措施
我校纺织工程专业学位的建设目标是:三年内建设成为完善的纺织工程专业硕士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和规模,争取五年内建成甘肃省特色专业。
具体措施如下:
(1) 教师能力提升方面。
强化专职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参与企业实践的能力,加大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活动的比重,不断提升教职人员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2) 学科水平提升方面。
依托省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建设配套基金、新专业资助基金和教学研究项目基金等渠道获得学科资助,改善学科建设硬件和软件条件。
(3) 学生的时间和创新能力提升方面。
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重视发挥校外导师作用,组建由纺织工程领域专家和行家组成的导师团队共同指导研究生。
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培养方案和培养方式
1.纺织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
纺织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由我校长期从事纺织工程相关专业实践的专家和甘肃三毛实业有限公司、宁夏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帛方纺织有限公司等联合培养的单位的专家共同制定的。
课程教学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专业基础知识应反映当代纺织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前沿热点,并还应该与本领域相应的工程类技术岗位任职资格要求的知识结构相结合。
本学科的课程体系由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组成,其中,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基础课;非学位课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学科实践课由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生产实践及学术实践组成。
其中实践环节是纺织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通过实践环节应达到:基本熟悉本行业工作流程和相关职业及技术规范,培养实践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并结合实践内容完成论文选题工作。
对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生研究生,工程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主要培养环节,学生通过实践环节的锻炼,增加本领域实际工程经验,提高专业素养。
实践结束后,学生应提交实践报告。
并由实践单位相关人员与导师对研究生的实践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得实践环节学分。
对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根据研究生所在单位的特点,结合培养目标和选题意向,深化纺织工程技术或纺织工程管理的研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实践成果直接服务于本单位的技术改造和高效生产。
2.纺织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的定位是:联合培养、实践为主、学以致用,具体为:
(1) 采取双导师制及导师负责制。
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硕士生导师与工程单位遴选的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达到相应水平)联合指导工程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全面负责制,根据研究方向特点,进行定期指导。
导师应把硕士生思想教育和业务培养统一起来,为硕士生创造良好的学术和育人环境。
(2) 鼓励硕士生参加科研实践,如项目申请、现场调试、总结、评审、鉴定等工作。
(3) 鼓励硕士生参加教学实践,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硕士生可以承担部分教学任务(讲课、指导毕业设计等),培养硕士生的综合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以拓宽硕士生的知识面,促进综合素质提高。
(4) 鼓励参加专业学术实践,专业学术实践是指到国内外重点大学或实验室或企业进行科研活动与专业实践,执行学校相关规定。
(5) 强化研究生实践培养环节,严格把握文献阅读,开题报告,论文中期进展相关培养环节。
(6) 鼓励开展学术交流和多学科方向互动式学习,并纳入学分考核,主要包括前沿讲座、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等方式。
学术报告会作为每一位研究生的必修课(1学分),课程跨度为4学期,硕士研究生在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前必须参加6次以上学术报告会。
(四)质量保障条件
1. 纺织工程专业硕士的师资条件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实现专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自2000年设立纺织工程本科专业以来,经过不断地培训学习和吸引高级人才,师资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
目前我校纺织工程专业有专任教师19人,教授5人,副教授10人,讲师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历4人,硕士9人;
我校积极与企业合作,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企业指导教师1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8人,中级职称2人。
充分利用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职业素养。
2.科研项目、成果和经费的现状分布
近年来,本学科现有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7项,甘肃省科技攻关项目4项,甘肃省科技专项资金2项,获得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3项、纺织部科技二等奖1项、甘肃科技星火奖1项、甘肃省优秀新产品、新技术二等奖1项、甘肃省优秀新产品、新技术三等奖2项、甘肃省优秀新产品1项,其中鉴定4项,结题2项,其它横向项目9项,经费总计约289万元。
近几年,发表的科研论文有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篇,其中被ISTP收录6篇,国际会议收录12篇。
出版专
著和教材5部。
3.专业文献资料现状
馆藏总量:27万册,其中中文藏书量20.3万册,外文藏书量6.7万册;中文期刊231种,外文期刊105种;数据库36种,中文电子图书80万册,外文电子图书7.3万册,中文电子期刊45种,外文电子期刊28种。
主要电子图书、期刊、全文数据库、文摘索引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书生之家电子图书、CALIS,教学参考书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电子资源、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中国优秀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中国专利数据库》光盘、兰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Ei CompendexWeb、Elsevier数据库、OCLC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ACM Digital Library、清华同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ASTP)美国应用学术期刊数据库、ProQuest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SpringerLink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ASTJ应用科学技术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IEL)全文数据库 ISI Web Of knowledge,8个数据库。
4.实验教学条件
纺织工程实验室成立于2000年,现拥有各种专业实验设备及仪器近50台,其中800元以上的设备总值达150万元人民币,实验室总面积达500m2。
实验室按工艺流程及实验性质分纺织材料实验室、染整实验室、针织实验室、织造实验室。
学科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建设已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基本上能够满足本科生、研究生教学的需求,并可以进行一定的对外技术服务。
5.实践基地基本情况
目前,学校合作的实习基地有兰州三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甘肃高新纺织有限公司宁夏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帛方纺织有限公司等,均能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
(五)增设纺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优势和特色
1.纺织材料及其改性与加工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纺织纤维、纱线、织物,包括非织造布)是纺织科学与工程研究和加工的对象和物质基础,也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骨架材料。
(1)生物医用纺织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生物医用纺织材料是生物材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该领域内集结着纺织、生物、医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深度交叉的知识探索活动,是纺织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沿。
生物医用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组织工程和三维纺织支架复合材料以及生物载药材料是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重点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前景。
目前主要开展以下研究:
①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②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的载药研究
(2)动物蛋白纤维的再生利用
研究从动物的劣质、废弃纤维中提取蛋白质的方法及机理,并加以综合利用,有着重大的科学理论价值和极具潜力的经济效益。
目前主要开展以下研究:
①研究动物纤维的溶解方法及机理
②研究动物蛋白质溶液纺丝
③动物蛋白膜的生物医用
(3)天然植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
近年来,用天然植物纤维替代现在广泛使用的玻璃纤维等合成增强纤维,开发具有优良性能和成本低廉的复合材料备受关注,本研究项目以我省优势亚麻为原料,目前主要开展以下研究:
①平面各向同性混纤预浸料工艺方法研究
②平面各向同性混纤复合材料热成型加工研究
③平面各向同性混纤复合材料宏观性能与微观机制研究
④亚麻作为混纤材料之一其力学性能的探讨
2.绿色染整工艺与技术
绿色染整加工已经成为我国纺织行业关注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关于绿色染整工艺的研究和开发浪潮高涨,一些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新工艺被开发出来,极大的提高了印染业的环保水平。
(1)天然染料染色工艺技术
(2)生物酶在纺织上应用技术的研究
(3)环保染料和纺织染整助剂的合成与应用
3.羊毛加工预测技术研究
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羊毛加工国,在产品开发、加工生产和技术进步方面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良好的成绩,尤其是在毛条加工和纺纱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对原料的使用和加工质量的预测与控制上,至今我国还没有适合于我国国情的预测控制技术保证体系,目前与兰州三毛纺织集团公司、宁夏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展以下研究:
(1)依据纤维性能特征来预测毛纱质量
(2)预测制条加工性能、毛条质量及纺纱加工性能
(3)开发预测技术的应用软
二、申请增列工程硕士(纺织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纺织工程专业培养适应工业现代化建设和科学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纺织工程技术基础,掌握现代纺织工程专业知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纺织企业、科研、教学等部门从事纺织品设计开发、纺织工艺设计、纺织生产质量控制、生产技术改造、国内外纺织品贸易和检验以及具有纺织品生产管理及经营能力的高级综合工程技术型人才。
本学科领域的硕士研究生应具备: 1.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2.应具有扎实的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科学的基础理论及较宽的专业知识,熟悉近代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了解纺织材料领域的最新发展。
能在纺织和化纤企业、纺织材料测试与检测部门等,从事纺织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纺织材料测试方法及仪器研究开发、纺织材料改性及功能性纺织材料研究开发、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新型纺织材料设计与开发、纺织用计算机技术、功能性织物设计与应用研究、纺织新产品开发及性能测试技术的研究等方面工作。
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3.身心健康。
(二)生源要求和选拔方式
招收对象:根据国家教育部相关规定,具有硕士研究生报考资格的纺织工程或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也包括部分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历届毕业生;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技术应用和研究的企业人员或高校教师。
报考人员应具备相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纺织工程专业的技术理论与基础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了解纺织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
选拔方式:对于在校学员需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对于在职学员工程硕士入学资格考试成绩(GCT)由国家统一组织,成绩有效期为1年;初试成绩达到国
家教育部确定的初试分数线,经还需要参加由各培养单位自行组织的专业基础笔试和专业综合测试等,即复试合格者,学校根据国家下达的录取限额择优录取、培养。
(三)专业领域
1.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研究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的纺织品开发技术与加工技术;新型纺织纤维的研发、纤维改性、纤维制品的加工成型新技术、新工艺;纺织工程设计;运用现代技术进行新工艺、纺织新产品设计及开发;纺织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应用研究等。
2.复合材料
从事纺织结构材料、立体编织复合材料、天然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新型、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改性、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及其在纺织、医用生物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3.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新型染整生产工艺及理论、环境友好助剂及绿色功能纺织品的研究;染整生产工艺设计、工艺参数调整、纺织产品和染化料性能的分析测定及生产技术管理等。
(四)课程体系的设计方案及依据
纺织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应该根据本领域的培养目标和企业的需求来设置。
课程教学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专业基础知识应反映当代纺织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前沿热点,并还应该与本领域相应的工程类技术岗位任职资格要求的知识结构相结合。
本学科的课程体系由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组成,其中,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基础课;非学位课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学科实践课由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生产实践及学术实践组成。
实践环节是纺织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通过实践环节应达到:基本熟悉本行业工作流程和相关职业及技术规范,培养实践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并结合实践内容完成论文选题工作。
对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生研究生,工程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主要培养环节,学生通过实践环节的锻炼,增加本领域实际工程经验,提高专业素养。
实
践结束后,学生应提交实践报告。
并由实践单位相关人员与导师对研究生的实践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得实践环节学分。
对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根据研究生所在单位的特点,结合培养目标和选题意向,深化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的研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实践成果直接服务于本单位的技术改造和高效生产。
攻读纺织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所修课程基本标准为修满32学分,纺织工程专业具体课题设置参照下表。
纺织工程专业课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类别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课内
学
分
开课
学期
备注
自然辩证法32 2 1
基础外语(第一外语)120 5 1、2
科学与工程计算基础72 4 1
信息检索 8
0.5
1 知识产权 10
0.5
2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32 2 1
学位课程
公共
学位课
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32 2 2
纺织应用化学 32
2
1 学科基础课
纺织最优化设计 32
2
1
学科专业课纺织材料检测技术 32
2
1
考
试
新型纺织材料及应用 32
2
2
纺纱工艺理论与新产品开发 32 2 2
高分子化学 32
2
2
织造工艺理论与新产品开发 32 2 2
纺织复合材料技术 32
2
2
非学位必修课
(选6学分)
产业用纺织品 32
2
2
纺织品设计原理 32
2
2
织物结构与性能 32
2
2
数字化纺织技术 32
2
2
非学位选修课
(选4学分)
新型染整工艺与设备 32
2
2 学术活动 1
教学(科研)实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