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5.1【同步练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练习
1.《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这一规定实际上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2.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3.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原则,旗帜鲜明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并于1950年2月14日,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国当时采取“一边倒”方针的主要意图是()
A.创造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国际环境
B.借助苏联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C.与苏联结盟共同谋求世界霸权
D.希望苏联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后盾
4.新中国成立头四年,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充当的只是“配角”。
但是,随后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就由“配角”转为“主角”,朋友越来越多。
当时促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由“配角”转为“主角”的主要原因有()
①新中国政权的逐步巩固和国家经济的恢复
②“求同存异”方针的正确指导
③周恩来等外交家的远见卓识及积极的外交活动
④社会主义国家及部分亚非国家的支持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5.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
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这次会议应是()
A.亚非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
C.布雷顿森林会议D.第26届联大
6.(2011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右图是我国于1965年发行的邮票。
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这次会议的会址在印度的万隆
B.会议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是我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D.会议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团结
7.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加强的愿望。
”这个会议是指()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旧金山会议D.40届联大
8.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