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中生物实验题的类型和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实验题的类型和解答实验主要包括三种题型:实验分析题、实验评价及改进、实验设计题。
一、实验分析问题
实验分析题就是利用已有的学,从实验取材、药品试剂、步骤及操作、结果及预测等进行分析,从而正确解答有关内容。
1.实验材料分析:
选择实验材料是实验的关键,因此在实验分析时取材的分析往往是实验试题的内容之一。
例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可溶性还原糖和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生长素的研究实验、甲状腺激素的有关实验中,都必须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
[示例1]
高考
植物叶肉细胞是否可以作为鉴定可溶性糖的材料。
2.药品与试剂分析:
药物和试剂的量、浓度和纯度是影响实验正确结果的重要因素。
在实验分析过程中应逐一检查,这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铁蛋白试剂和缩二脲试剂。
3.步骤及操作的分析:
(1)是否省略了实验步骤;(2)操作步骤是否颠倒;(3)操作是否正确。
4.结果、预测及分析:
(1)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合理解释(即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这类题目理论知识一般是以生物教材上的有关理论为知识背景,但实验的材料、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往往是书本外的,题目的情境设置很新颖。
但只要撩开新情境的面纱,抓住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结果,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
【例1】淀粉块上的五个点位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所示:将实验装置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24小时,然后用碘溶液清洗一小块淀粉琼脂,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结果记录
请仔细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你对圆点a和b的颜色变化的解释是___________。
(2)点D和点C的颜色变化是一致的。
你的解释是。
(3)你认为圆点e应呈现_______色,其理由是蔗糖酶__________。
(4)上述实验装置应置于37℃恒温箱中保温。
你提出了两个理由来解释:① _;
②__。
[例题2](02新课程理综11分)“水往低处流”,但是植物体内的水却往高处流,
动力从何而来?某同学为此做了两个实验。
实验一:将一根树枝插入装满水的玻璃管中,将玻璃管的另一端插入装有汞的容器中。
很快,水银柱上升,如图1所示。
实验二:将同一植物在靠近茎的基部切断,套上一个弯曲的玻璃管,管内装有水和水银。
不久,玻璃管内水分增加,水银柱上升。
如图二所示,请回答:
实验一的描述。
实验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于这两个实验,你对植物中水传输能力的新理解是什么?
答案:实验一说明:枝条叶片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所产生的拉力,是促使水分在植
物体内向上运输的动力。
(2)根据实验原理和过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这类题目一般都是以已学过的知识背景作为设计题目的根据,重点考查综合运用和知
识迁移的。
[例3]27。
(03国家物理疗法10分)破坏蛙脑,保留脊髓,打开脊柱下部的脊柱,
并剥离与脊髓一侧相邻的两对脊髓神经根(一对脊髓神经根包括背根和腹根,见图)。
电
刺激每对脊神经根的背根和腹根可引起青蛙同侧后肢的运动反应。
然后进行以下实验:① 第一对脊神经根的背根从中央切断,背根被电刺激到中间,青蛙的后肢有运动反应;当电
刺激背根外周段时,青蛙的后肢没有反应。
②在第二对脊神经根腹根中央处剪断,电刺激腹根向中段,蛙后肢不发生反应:电刺
激腹根外周段,蛙后肢发生运动反应。
试着分析并回答:
(1)根据实验①判断背根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②, 腹根的功能是。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4]在盛有稀葡萄糖液的a、b玻璃管内加入不同的单细胞真核生物,敞口放在光亮处,每隔1小时测定葡萄糖液的浓度和酸碱度(ph值),前3小时数值变化如图12-8所示。
再撤去光照,重复上述测定又历经3小时。
请回答:
(1)液位为绿色管。
原因是。
(2)在最初3小时内,a管中的葡萄糖液浓度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在光被移除后的3小时内,两个玻璃管中的葡萄糖浓度和pH值会发生什么变化?以绘画为代表。
[例题5](02上海生物共7分)图甲是狗尿浓缩实验的结果。
让狗大量饮水(图中箭
头a所示)后,连续排出大量的尿;当将25%nacl溶液10ml注射入颈动脉(箭头b)后,尿量暂时减少;当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提取物(箭头g)后,尿量也减少。
根据此实验,
可以推断:
(1)将25%的氯化钠溶液注入动脉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分泌,导致尿量减少。
这个实验也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预先将狗的脑垂体后叶切除,再进行上述同样的实验,请将预期结果的排
尿曲线描绘在图乙中的坐标上。
(3)预测实验结果:
解题思路:
1.验证性实验:根据相关原则解决问题,结果唯一;
2.探究性实验:遵循完整性原则(将所有的可能性排列出来,并排除不符合实际的
情况)。
【例6】已知现有植物的种子发芽受水、温度和氧气的影响,但我们不知道其发芽是
否与光有关。
为了探索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请根据给定的材料和材料设计实验方法和
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
材料和用品:数量充足的铺有滤纸的培养皿、无菌水、表面消毒过的种子等。
5.实验目的:
解题思路:①直接读取题干;②间接:实验步骤—→实验变量—→实验目的。
6.实验结论如下:
解题关键:找到实验中隐藏的因果(逻辑)关系。
1.在严格的实验中,“因为相同,结果是相同的,因为不同,结果是不同的”。
2.如果出现“因不同而果相同”,要具体分析:①如果因对立(即实验变量是“有”和“无”),则此“因”不是形成果的真正原因,即题中的实验变量对结果无影响。
②如
果因不对立,则两“因”中必有内在联系,即本质相同。
解决问题的想法:
1.通过实验目的或步骤(根据单一因素不同)找出实验变量,将实验分为多个对照组;
2.从原因中找出结果,分析实验变量与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首先得出正确的结论
(子结论);
3.再根据各对照组中得出的“分结论”,综合为“全面结论(总)”;
4.在验证性实验中,如果实验目的已知,可以直接作为正确结论,但综合性取决于对
照组。
7写出实验原理:
使用标题中提供的试剂或生物材料的特性,使生物体内的“隐藏”物质或反应显示为
可见现象。
8实验假设:
对实验结果最可能的预测和解释。
二、实验评价及改进:
主要分析了以下几点:
1.实验原理及方法是否正确;
2.实验步骤是否科学;
3.有没有充分利用实验条件;
4.是否有对照实验;
5.有无更为简单的实验方案;
6.实验能否成功完成;
7.实验的安全性如何。
你能为“2002年镁”实验的设计写下以下三个基本想法吗(请写以下三个例子来验证“中国镁”实验的设计。
)。
(1)实验一: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进行培养。
对照组容器内只盛有蒸馏水,实验组盛有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
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2)试验2: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大豆幼苗,在含有沙土的容器中培养(沙土肥力均匀,容器符合试验要求)。
对照组灌入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
两组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两组植物的生长情况。
(3)实验三: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含有植物必需的各种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实验组浇以不含镁离子的完金营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两组植物的生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