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柏西普和曲安奈德行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对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柏西普和曲安奈德行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
对比
目的:比較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DR患者119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0例。

对照组给予曲安奈德注射,观察组给予康柏西普注射。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戴眼镜后视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视网膜厚度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

结果:治疗后1、3个月,两组戴眼镜后视力均高于治疗前,视网膜厚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戴眼镜后视力均高于治疗后1个月,视网膜厚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后1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活动能力、自理情况、社交与心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前房炎性反应、角膜发炎和眼压升高的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相较于注射曲安奈德可以更有效地改善DR患者的视网膜功能、视力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更高,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且严重的一种临床并发症,其主要表现为动脉瘤、出血斑点、硬性渗出、静脉串珠状等,严重者可并发玻璃体出血甚至失明[1]。

目前临床上的手术方式主要是激光治疗和玻璃体切割术。

然而,手术方法会导致患者眼部损伤,如出血、伤口愈合不佳、易反复等。

另外,术中反复止血会增加手术难度和器械的使用频率,术后并发症较多,而且手术只适用于玻璃体出血量大或者视网膜脱离等严重情况。

因此,临床上目前尝试非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2]。

曲安奈德是一种长效的合成皮质类固醇,可以作用于血-眼屏障,减轻抗体组织对损害性刺激产生的反应,从而发挥治疗效果;康柏西普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融合蛋白,能特异性地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从而抑制血管的过度生成[3]。

本研究旨在比较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曲安奈德治疗DR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以指导临床用药。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DR患者119例。

纳入标准:患眼戴眼镜后视力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戴眼镜后视力、视网膜厚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戴眼镜后视力、视网膜厚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两组戴眼镜后视力均高于治疗前,视网膜厚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戴眼镜后视力均
高于治疗后1个月,视网膜厚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后1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 两组治疗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活动能力、自理情况、社交与心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治疗后3个月并发症比较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前房炎性反应、角膜发炎和眼压升高的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代谢异常可导致体内多组织和器官受损,其中视网膜是最易受损且最易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部位之一。

有研究指出,我国老年人群DR发病率达到8%,患者患病后出现视物不清、眼底出血、硬性渗出等[4]。

如果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引起视网膜细胞凋亡、纤维增生、视网膜脱离而导致不可逆转的失明[5]。

临床上主要采用全视网膜激光治疗与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治疗。

然而,有研究指出,激光治疗术中出血较多,并且对视网膜表层的新生血管起不到明显的封闭作用,并且会产生疼痛感;而玻璃体切割术的操作难度较大,危险性较高,限制了其广泛使用[6]。

因此,临床上目前用非手术方式治疗DR的研究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

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玻璃体腔内注射给药方式不仅能够克服血-眼屏障,而且能使眼内局部药物浓度保持在一定高度,使药物长时间直接起效于病变处,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其中使用最广泛的药物是一种长效的合成皮质类固醇曲安奈德。

众多研究表明,曲安奈德可以通过减少炎性分子的释放减轻其对视网膜细胞的通透性的影响,稳固血-眼屏障,减轻炎性分子对血-眼屏障破坏从而减少渗出,发挥抑制炎性反应和血管生成作用[7-8]。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减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释放能够有效缓解DR的发展[9-10]。

因此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药物如康柏西普等逐渐在DR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应用。

韩姬等[11]认为,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对患者视网膜功能恢复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促进术后患者视功能的恢复,并且能够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术后生活质量也有重要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戴眼镜后视力、视网膜厚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1、3个月,两组戴眼镜后视力均高于治疗前,视网膜厚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均得到显著提升,病情均得到改善,且注射康柏西普的改善幅度均更為明显。

分析原因可能是与康柏西普特殊的分子结构有关,康柏西普结构是一种利用生物技术合成的全人源化重组融合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均由人工排列,其独特的结构使得康柏西普能够完全穿透视网膜屏障进而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因此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结合力均明显高于其他同类药物[12]。

众多研究也表明,康柏西普能够同时作用于多个靶点,对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药物作用持久,
能特异性地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调控血浆纤溶酶原的表达,从而抑制新生血管生成,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3-14]。

而相比之下,曲安奈德则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管弹性,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最终延缓DR的病情进展从而起到治疗作用[15]。

治疗后3个月,两组戴眼镜后视力均高于治疗后1个月,视网膜厚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后1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各项指标随之逐步改善,治疗效果也随之提高。

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曲安奈德相比,康柏西普具有更高亲和力、更低解离率、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力更弱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大半衰期较曲安奈德长,药物作用时间持久。

视力的恢复过程一般比较漫长,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使患者长期遭受心理压力、生理病痛和经济负担进而影响生活质量[16]。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活动能力、自理情况、社交与心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曲安奈德只能抑制炎症释放,减少炎症因子对视网膜的破坏,延缓DR的发展,而康柏西普不但能有效减轻黄斑水肿,阻止视力进一步损害,更重要的是能促进视力的恢复和改善疾病指标,给患者在社交等方面好的体验,使其对治疗方案的信任度更高,对依从性也更强,进一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这与朱涛等[17]的研究结果一致。

在玻璃体腔内注射药物治疗DR会产生许多并发症,本研究主要表现在前房炎性反应、角膜发炎和眼压升高等三方面。

结果显示,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前房炎性反应、角膜发炎和眼压升高的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康柏西普在治疗DR中比曲安奈德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该结果与李奕萍等[18]、金燕娟等[19]的研究结果一致。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曲安奈德作为激素会使眼部房水出口即小梁网变得致密,导致房水流出阻力增加,进而引起眼内压升高,临床上将其称为激素性青光眼[20];同时长期使用激素易使局部微环境改变,破坏正常菌群,削弱机体抵抗力,包括抑制眼局部抵御外来微生物的能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临床上长期使用激素也会出现视神经损伤、视野缺损、后囊膜下白内障、继发性真菌或病毒感染等情况。

综上所述,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相较于注射曲安奈德可以更有效地改善DR患者的视网膜功能、视力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更高,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梅,李明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围手术期的抗VEGF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0):1772-1774.
[2]范强,张萌.康柏西普眼内注射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影响分析[J].药物评价研究,2017,40(1):104-107.
[3]曹海静,王文奇.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于视力
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7):1129-1131.
[4]董玲.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的影响观察[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9):7712.
[5]吕亚男,宫媛媛.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与视网膜下纤维化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17,37(6):583-586.
[6]郭桂兰,张学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点扫描激光治疗的研究现状[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3):493-495.
[7]曾志成,彭清华.中药汤剂口服联合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弥漫性黄斑水肿3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5,56(11):937-940.
[8]唐孟苏,张淑琦,张帆.曲安奈德球周注射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对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5,24(1):13-18.
[9]张雷鸣,邢立臣,丰亚丽,等.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8):994-996.
[10]张丽,刘向玲.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5):8,10.
[11]韩姬,王玲,刘伟仙,等.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5):502-506.
[12]刘慧峰,贾俊,姬明利,等.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J].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1):2140-2143.
[13]冉起,冯驰,周文娟.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7):708-709,711.
[14]张娣,张玲,杨静,等.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手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J].眼科新进展,2015,35(12):1170-1172.
[15]肖龙琴,胡恩海,葛正光.曲安奈德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实用防盲技术,2015,10(3):104-106.
[16]罗洁,李济金,胡春华.IGF-1和TGF-β1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5):153-155.
[17]朱涛,马勇.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10):1121-1123.
[18]李奕萍,张新.康柏西普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VEGF与IGF-1的影响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7,24(8):870-874.
[19]金燕娟,高颖.康柏西普与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11):1479-1481.
[20]曾瑾.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和高眼压临床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3,7(12):759-7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