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初三初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初三初中历史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
文中的“制”指的是()
A.禅让制B.世袭制
C.分封制D.郡县制
2.“遒媚劲健,绝代更无”,这是后人称赞()
A.商代甲骨文B.《兰亭序》
C.《玄秘塔碑》D.《颜氏家庙碑》
3.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麦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B.从海南岛兴起的丝织业,在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C.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D.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4.某军统帅瓦德西说:“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该统帅是基于哪一场战争所言?()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1911年10月12、13两日,英国《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
高的是“叛乱”。
这是针对中国发生了()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武昌起义D.南昌起义
6.下列两幅图片描述的是()
A.卢沟桥事变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大捷D.百团大战
7.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A.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B.旗袍和中山装的兴起
C.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D.剪辫运动和废止缠足
8.他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认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为此编写了()
A.《海国图志》B.《四洲志》
C.《天演论》D.《三国志》
9.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
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A.设立深圳经济特区B.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C.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10.下列政策和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②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④袁隆平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D.④①③②
11.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
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
这里的“政治权利”指的是()
A.城市自治权B.人身自由权
C.特许经营权D.男女平等权
12.美国历史学教授詹姆斯·麦佛森说:“如果这个国家可以分裂为两个,就可以分裂成3个、4个、6个、12个,林肯政府发动战争的理由是,南方违背了国家的统一,违背了宪法和多数人统治的原则。
”这段话表明美国南北战争
的目的是()
A.废除黑人奴隶制B.废除农奴制
C.维护国家统一D.建立世界霸权
13.下表是苏联农业产量统计表,数据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A.布尔什维克夺取了政权 B.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实行新经济政策
14.《顾维钧回忆录》里写道:“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
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
材料描述的情景发生在()
A.1919年巴黎和会B.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
C.1938年慕尼黑会议D.1945年雅尔塔会议
15.下表反映的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状况。
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C.计划经济政策的推行 D.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放缓
16.下列关于“冷战”政策最准确的表述是()
A.用经济手段援助西欧B.用局部战争打击亲苏势力
C.用联合资本主义国家的手段包围苏联D.用非战争手段遏制共产主义
17.下列有关文学与绘画作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索福克勒斯的《俄底浦斯王》注重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刻画
B.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是为歌颂华盛顿而创作的
C.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深刻描露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D.毕加索创作的大型油画《格尔尼卡》控诉了法西斯屠杀无辜平民的血腥罪行
二、综合题
1.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历史的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秦始皇
汉武帝
唐太宗
康熙帝
2.九(1)班以“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历程”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活动。
材料二
——《中国近现代产业空间规划设计史》
材料三
材料四 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
3.17—18世纪欧洲、北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产阶级逐步走上政治舞台,开始了世界历史的现代化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捕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二英国资产阶级在17世纪发展了商业,成立了……。
依靠国会并且与国会一起向国王提出他们所需要的条件,所以以内战形式“摊牌”。
——《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三 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
材料四从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来看,早在十七、十八世纪,西欧诸国就开始最早迈向了现代世界,形成了现代性,并取得了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地位。
——李宏图《现代性的形成和扩展—17、18世纪的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两种殖民方式。
这些殖民方式为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的出现提供了什么条件?(2)材料二中为“发展商业”,英国资产阶级成立了负责对印度等亚洲国家殖民侵略的机构是什么?“内战”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牛顿在自然科学理论方面的贡献是什么?
(4)材料四中“十七、十八世纪迈向现代世界”的西欧诸国在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变革分别是什么?这一时期具有“现代性”的思想家提出的共同主张有哪些?
(5)归纳推动17—18世纪西欧现代化进程的因素。
江苏初三初中历史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
文中的“制”指的是()
A.禅让制B.世袭制
C.分封制D.郡县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有关知识。
题干的“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为了巩固统治,
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因此“制”指的是西周的分封制。
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2.“遒媚劲健,绝代更无”,这是后人称赞()
A.商代甲骨文B.《兰亭序》
C.《玄秘塔碑》D.《颜氏家庙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王羲之的书法特点。
根据材料提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吸取前人书法的精华,独创端秀清新的特色,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后人称赞其为“遒媚劲健,绝代更无”。
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3.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麦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B.从海南岛兴起的丝织业,在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C.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D.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经济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设立的机构是市舶司。
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交子,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在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因此ABD表述错误,C表述正确,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4.某军统帅瓦德西说:“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该统帅是基于哪一场战争所言?()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内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瓦德西是八国联军的统帅,因此这场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所以本题答案为D 项。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和反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1911年10月12、13两日,英国《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
高的是“叛乱”。
这是针对中国发生了()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武昌起义D.南昌起义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很快起义军占领了武昌、汉口和汉阳。
武汉三镇取得了胜利.因此“叛乱”指的是武昌起义。
故选C。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6.下列两幅图片描述的是()
A.卢沟桥事变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大捷D.百团大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
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中取得的第一次大捷。
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的9月,地点是山西的平型关。
平型关大捷大捷中,八路军115师取得胜利。
故选B。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7.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A.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B.旗袍和中山装的兴起
C.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D.剪辫运动和废止缠足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社会习俗的变化知识点。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面貌,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禁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
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剪辫运动和废止缠足被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
故答案为D。
【考点】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化的变化
8.他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认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为此编写了()
A.《海国图志》B.《四洲志》
C.《天演论》D.《三国志》
【答案】A
【解析】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
魏源认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为此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 师夷长技以制夷",启导当时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因此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魏源
9.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A.设立深圳经济特区B.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C.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有关知识。
根据所学可知:1980年确定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1984年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浦东开发区,现在对外开放区已经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宽领域、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10.下列政策和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②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④袁隆平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D.④①③②
【答案】B
【解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发射时间是1970年袁隆平于1973年在
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1995年,党中央正式提出了科教兴国
战略,大量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②①④③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B。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改革发展的教育;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科学技术
的成就
11.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
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
这里的“政治权利”指的是()
A.城市自治权B.人身自由权
C.特许经营权D.男女平等权
【答案】A
【解析】考查相关史实是西欧封建城市的发展。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
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有的城市用金钱赎买,有的通过武力赢得自治权。
.选择
答案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中古欧洲社会
12.美国历史学教授詹姆斯·麦佛森说:“如果这个国家可以分裂为两个,就可以分裂成3个、4个、6个、12个,
林肯政府发动战争的理由是,南方违背了国家的统一,违背了宪法和多数人统治的原则。
”这段话表明美国南北战
争的目的是()
A.废除黑人奴隶制B.废除农奴制
C.维护国家统一D.建立世界霸权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关知识点。
根据题干材料“如果这个国家可以分裂为两个,就可以分裂成3个、4个、6个、12个,林肯政府发动战争的理由是,南方违背了国家的统一,违背了宪法和多数人统治的原则。
”可知,美国南北战争的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故选C。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上·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美国南北战争
13.下表是苏联农业产量统计表,数据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A.布尔什维克夺取了政权 B.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实行新经济政策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点。
为了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在列宁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
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选D。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4.《顾维钧回忆录》里写道:“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
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
材料描述的情景发生在()
A.1919年巴黎和会B.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
C.1938年慕尼黑会议D.1945年雅尔塔会议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凡尔赛和约》有关知识的理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19年1月—6月,巴黎和会召开,会议缔结了《凡尔赛和约》。
和约内容中关于殖民地的条款,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使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引发了中国五四运动。
所以正确答案是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5.下表反映的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状况。
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C.计划经济政策的推行 D.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放缓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20世纪90年代美国发展经济的措施是: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B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美国经济的发展
16.下列关于“冷战”政策最准确的表述是()
A.用经济手段援助西欧B.用局部战争打击亲苏势力
C.用联合资本主义国家的手段包围苏联D.用非战争手段遏制共产主义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冷战”的相关知识内容。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
17.下列有关文学与绘画作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索福克勒斯的《俄底浦斯王》注重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刻画
B.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是为歌颂华盛顿而创作的
C.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深刻描露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D.毕加索创作的大型油画《格尔尼卡》控诉了法西斯屠杀无辜平民的血腥罪行
【答案】B
【解析】贝多芬是德国近代著名的音乐家,追求民主与自由,当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特别是拿破仑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反法联盟的胜利时,贝多芬热情讴歌革命,创作了《英雄交响曲》,但是因为后来拿破仑的称帝,使得贝多芬非常失望。
B表述错误,故选B。
其它各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上·璀璨的近代文化·世界的文化杰作
二、综合题
1.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历史的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秦始皇
汉武帝
唐太宗
康熙帝
【答案】(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修灵渠,攻打越族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派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
(3)民本思想(或以民为本);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或轻徭薄赋)
(4)册封“班禅额尔德尼”;设置台湾府;沙俄(或俄国)
(5)都维护(巩固)国家统一(或都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秦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秦始皇还修建灵渠,沟通了湘水和漓水,派人攻打越族地区,后统一越族地区。
(2)此题考查的是西汉的相关史实。
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在经济上、军事上,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的措施。
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由此确立了孔子的儒家学说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大败匈奴,使匈奴不能与汉抗衡。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太宗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参加过隋末农民起义,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他继位后,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
材料三“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是唐太宗民本思想的体现。
唐太宗在位的时候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生产,巩固统治。
其中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是唐太宗“民本思想”措施的体现。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康熙帝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军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为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盘踞雅克萨的侵略军,沙俄侵略军死伤累累,被迫投降。
(5)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了全国;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在经济上、军事上,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的措施。
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唐太宗在位时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康熙帝采取措施加强对西藏、台湾的管辖,抗击沙俄的侵略。
因此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这些历史人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共同作用是都维护了国家统一,都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考点: 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九(1)班以“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历程”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活动。
材料二
——《中国近现代产业空间规划设计史》
材料三
材料四 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
【答案】(1)洋务运动时期(1分);求富(1分);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或对外国资本
的扩张起抵制作用)(1分)
(2)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1分);福新面粉公司(1分)
(3)重工业(1分);建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制造出第一
架喷气式飞机;形成东北工业基地(任意一点得1分);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
迈进(1分)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
责任制(2分)
(5)近代企业发展的曲折性;近现代企业的发展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言之有理即得1分)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提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洋务派掀起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自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包括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等。
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主要有: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洋务运动的兴起大大降低了外商在中国的经济的扩张,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艰难曲折,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上海、
武汉等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荣宗敬、荣德生也是近代著名的企业家,主要经营面粉厂、纺织厂。
福新面粉公司是荣氏兄弟在无锡创办的面粉公司。
(3)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
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
五年计划。
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一五计划取得的重工业成就: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
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②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
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⑤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1957年一五
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知识点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我国的对内改革首
先在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为了使国有企业“放权让利,两权分离”,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5)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洋务运动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艰难曲折,
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近代企业发展的曲折性;近现代企业的发展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国家要不断调整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近代民族
工业的发展;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