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弗兰肯斯坦_的悲剧理论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 林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学 报Vol .27 No .1 Feb .2010
第27卷 第1期
2010年2月Journal of Jilin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 Civil Engineering 《弗兰肯斯坦》的悲剧理论研究
王 延 慧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长春 130021)
摘要:《弗兰肯斯坦》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写的一部哥特式的科幻小说,笔者运用文艺评论家的
悲剧理论对该书进行分析,进一步挖掘《弗兰肯斯坦》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悲剧理论
中图分类号:I 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9-0185(2010)01-0115-03
Tragic Study on Frankenstein
WANG Yan-hu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
Jilin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Changchun , China 130021)Abstract : Frankenstein is a gothic science fiction written by 19th century British woman writer Mary Shelly . In this article , the book will by analyzed from the tragic theory perspective in order to explore more artistic value of Frankenstein .
Keywords : Mary Shelly ; Frankenstein ; tragic theory
《弗兰肯斯坦》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写的一部小说,它不仅是英国最著名的哥特小说之一,而且被称为西方第一部著名的科学幻想作品,这部小说为人们讲述了在北极探险的船长沃尔顿从浮冰中救起了瑞士科学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弗兰肯斯坦对沃尔顿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弗兰肯斯坦在青年时期对于科学具有狂热的求知欲,他以为自己可以凭借科学来战胜死亡,造福人类.于是,他用尸块组成了一个丑陋的人体,并用电击使其活起来.这个“怪物”很快拥有了人类的感觉、智力及情感,并学会了运用语言和文字.他渴望融入人类社会,但由于外表丑陋可怕,无论到哪里都遭到别人的恐惧、仇视和攻击.他痛恨创造他又遗弃他的弗兰肯斯坦.他要求弗兰肯斯坦给他造一位女性伴侣,但弗兰肯斯坦对于创造这个怪物已经非常后悔,于是拒绝了他,决心将其毁灭.怪物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亲人.弗兰肯斯坦最终死在北极冰川上,而折磨着他的怪物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部书历经100多年,却始终深受读者和文学评论界的厚爱.
然而,除了对生态学、伦理学以及哥特小说题材等研究以外,从悲剧理论角度分析,《弗兰肯斯坦》也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亚里士多德最早将悲剧定义为是对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或宣泄.虽然《弗兰肯斯坦》一般被视为哥特小说的经典和科幻小说的开山之作,与亚里士多德当时所总结的希腊悲剧不同,但《弗兰肯斯坦》中体现了悲剧的特征和悲剧的意义[1].
1 现代的普罗米修斯
《弗兰肯斯坦》又名《现代的普罗米修斯》.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是提坦神之一.受宙斯的旨收稿日期:2009-07-30.
作者简介:王延慧(1982~),女,吉林省长春市人,助教,硕士.
吉 林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学 报第27卷116
意,他依照众神的形象,创造了人类,并赋予人以智慧.但宙斯不允许人类拥有火,人只能生活在寒冷黑暗之中.普罗米修斯怜悯人类的处境,在雅典娜的帮助下,从太阳神的金车上盗取火种,把人类从饥寒交迫中拯救出来[2].为此宙斯命令将他缚在高加索山上,永远受严寒酷暑和恶鹰啄噬内脏的折磨.而把这个神话故事写在古希腊著名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的,就是被称为“悲剧之父”的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埃斯库罗斯.而且,这部悲剧也是最能体现悲剧特征的著名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弗兰肯斯坦》就是对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现代诠释.
在这部小说中,弗兰肯斯坦既是造人者,又是盗火者,他盗的火,就是电——他利用电击法使其造物产生的生命,具有了人的智慧和感情.弗兰肯斯坦也认为自己是在造福人类.普罗米修斯受到的折磨,弗兰肯斯坦也在爱人、亲人和朋友被杀之后尝到了苦果.普罗米修斯所受的严寒酷暑,弗兰肯斯坦在逃亡生活中也有了深刻的体会.《弗兰肯斯坦》以悲剧为基调,用科幻故事的形式演绎了现代经典.但同时也暗示了:无论目的是什么,只要违背了自然规律,违背了所谓“天意”,必然造成普罗米修斯的悲剧,变成普罗米修斯一样的悲剧结局.
2 悲剧人物
继亚里士多德之后,意大利文艺理论家钦提奥通过对古希腊悲剧理论和悲剧作品的研究,又继而提出了新的悲剧理论.其中包括悲剧人物的选择和处理,直接影响到悲剧能否在观众心中激起怜悯和恐惧.悲剧主要的表现目标也就是剧中人物(尤指主人公)及其行动.要达到使观众怜悯和恐惧的目的,钦提奥认为,悲剧人物要是一个“善恶参半的人(处于善恶中间状态的),如果遭遇到可怕的灾难,便惹起我们莫大的怜悯.其原因在于观众觉得这个受难之人无论如何是值得受到一些惩罚的,但是不应受到如此严重的惩罚.这种正义感,加以惩罚的严重(惩罚过重),便引起悲剧不可缺少的恐惧和怜悯的效果[3].”《弗兰肯斯坦》中的人物,尤其是两位主要人物——弗兰肯斯坦和他所造的无名怪物,正是符合悲剧人物的这个准则.
弗兰肯斯坦在青年时代,痴迷科学到了疯狂的地步.这在那个自然科学知识爆炸的时代,代表了当时西方很多人的一种生活状态.观众看后会发现感同身受.弗兰肯斯坦发现了自己有能力,便疯狂的追求成果,想通过造人而超越别人,甚至挑战西方人心中造物主的权威.怪物的产生正是他所犯的滔天大错,虽然弗兰肯斯坦的本来目的不是恶意的,然而,怪物的产生确实带给人恐惧,而且导致了一系列的死亡[4].但是,弗兰肯斯坦在造出怪物之后,就一直在忏悔,一直试图弥补自己的过错.虽然怪物威胁他,甚至杀死他最心爱的人,他仍然不畏强暴,拒绝答应给怪物制造异性同类的要求,以免怪物会产生后代,贻害人间.所以,读者对弗兰肯斯坦同时又恨又爱,他的遭遇也引起了读者的恐惧和怜悯.怪物本身是一个矛盾的个体,正如大家常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孩子是求父母把他生下来一样,怪物本身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他被弗兰肯斯坦强行带到世界上来,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相貌,甚至没有人类的名字,大家都当他是魔鬼.尽管他试图学会了人类的语言和一些技能,拥有人类的智力和一些情感,但却永远也无法融入人类社会.他真诚的心,就因为丑陋的面貌而遭到人们的误解和排斥.他最大的痛苦是孤独,整天在躲避人类的恐慌中.与其说他带给人类恐惧,不如说这种恐惧是相互的.他后来发现,自己永远无法融入人类社会,于是他承诺,如果有了同类异性伴侣,他愿意和她永远不出现在人类视线中.然而,他的愿望仍然被无情的驳回.他杀了几个人,但是他本人最后也只是孤独的死去.他们的遭遇,引起了一百多年来无数读者的极大同情和怜悯.他们两人都有一些“过错”,但他们所受的惩罚也是很重的.这两个悲剧人物的塑造,使《弗兰肯斯坦》成为一部较为成功的悲剧作品.
3 悲剧的目的
亚里士多德在其悲剧定义中指出悲剧的目的是“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情感得到净化”.读者阅读
王延慧:《弗兰肯斯坦》的悲剧理论研究
第1期117《弗兰肯斯坦》时,对弗兰肯斯坦和怪物的经历产生恐惧和怜悯的同时,在反思科学和人、自然和人的关系中得到了心灵的净化和压力的宣泄.然而,随着悲剧理论的发展,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戏剧理论家卡斯特尔维特洛就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悲剧的目的不是实用,而是快感.悲剧中的那种特有的快感“来自于一个由于过失、不善亦不恶的人由顺境转为逆境所引起的恐惧和怜悯”.当弗兰肯斯坦在苦心研究之后,终于突破了科学的奇迹,造出活的生命的时候,他所处的是一个看似顺利的前途.而后来他有的悔恨、及其所遭受的身心痛苦,正是这种顺境转为逆境的恐惧.怪物成功来到世上,拥有了智力、感情和语言能力.在人们以为他可以依靠美好心灵的力量,突破人们对外表的偏见,一直被善良的人们所接受的时候,却永远被排斥在人类社会之外,永远在人间和地狱间徘徊.这也是顺境转为逆境,带给读者一种落差的恐惧,引起了读者的恐惧和怜悯.从而引起我们对于悲剧审美的快感.
我国著名美学家、文学评论家朱光潜指出,悲剧所唤起并不仅仅是怜悯与恐惧,而是一种“崇高感”,“悲剧通过让人面对困难的任务而唤醒人的价值感”,悲剧“往往伴随着洋溢的生命与紧张的活动而引起的快感.”读者看到他的英雄受苦而痛心,但又因他的英雄不向命运低头,勇于承担责任而感到愉快和欣慰.这种感受使读者有力量去完成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完成的艰巨任务,使读者不自觉与英雄等同起来,用崇高的力量去斗争,哪怕面对彻底的毁灭或可怕的死亡,也决不屈服[5].这样,通过认同和反射的过程,读者便获得了“净化”.虽然悲剧英雄最终遭受命运的惩罚,但读者却从中看到了人类存在的奥秘.弗兰肯斯坦没有向比自己强大很多的怪物屈服,坚持自己的信仰,奋力抗争直到牺牲.怪物也不委身于命运苟且偷生,而是努力争取自己的幸福.读者在同情和怜悯这两个人物、领悟到生活真谛的同时,会产生极大的心理愉悦.这就是《弗兰肯斯坦》带给人们的悲剧快感.
4 结语
《弗兰肯斯坦》给人们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哥特式的科幻故事,而是一出发人深省的悲剧.玛丽·雪莱创作的这部作品,在悲剧审美角度有着相当的价值.人们在回味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体会悲剧人物过程中,产生了悲剧带给人们的同情、怜悯和恐惧.人们反思《弗兰肯斯坦》的意义,领悟到了人要不屈不挠同命运抗争的意义,从而得到悲剧快感.这也是《弗兰肯斯坦》100多年来一直深受全世界人民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悲剧审美价值还值得我们不断的深入挖掘,从而带给现代人更多的启示.
参 考 文 献
[1] 程孟辉.西方悲剧学说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9:21.
[2] 王爱燕.《弗兰肯斯坦》中“火”的意象[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143-146.
[3] 程孟辉.西方美学文艺学论稿[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7:154-166.
[4] 陈秋伶.《弗兰肯斯坦》的恐惧心理解读[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5):138-141.
[5]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7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