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语文衔接基础知识和作文专题03 修辞手法-初高中语文衔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
一、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当心底不自觉地吟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我正站在澳门艺术博物馆中一幅题为《绝响》的美术作品前。

这是一幅用麻布、麻绳、宣纸、墨等混合材料创作而成的作品。

数条沾着大片墨汁的白色不规则残破麻布,被捆缚在宣纸包裹着的圆形板上。

粗旧的麻绳,制止着被缚麻布的反抗张力。

绷紧的麻布有着无比的愤怒,但它已无法挣扎,哪怕再稍稍用一点力气,便会撕毁自身,让圆形木板失去支撑而碎裂。

仿佛,它们就是在隐喻澳门伤痕累累却仍在奋争的昨天。

四百年的挣扎,四百年的孤独,四百年的思念!
左下角,简笔水墨勾勒出一只孤独无依的小舟和一个在巨大的木板中同样显得弱小无助的渔人,他们就像海中的浪花和沙滩上的细沙,在深渊的最低处随波逐流。

但即使是一粒沙,他们也有自己的母亲!只是在滔滔的洪浪之中,在强大的外力面前,他们能做的,唯有对母亲绵绵不绝的思念。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排比、拟人、比喻 B.排比、比喻、夸张C.对偶、拟人、排比 D.比喻、借代、排比
二、
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

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

果店里陈列出各种各样的葡萄,
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那些水果都摆列的那么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

他们还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调的"果赞",歌声在香气中颤动,给苹果葡萄的静丽配上音乐,使人们的脚步放慢,听着看着嗅着北平之秋的美丽。

在街上的"香艳的"果摊中间,还有多少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这雕塑的小品给千千万万的儿童心中种下美的种子。

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

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象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对偶、对比、夸张
B.比拟、比喻、对偶
C.排比、比喻、对比
D.拟人、排比、夸张
三、
搬来山屋,已非一朝一夕,渐渐爱了它的幽静。

傍山人家,是颇有情趣的。

阳春三月,微微煦暖的天气,使你干什么都感到几分慵倦;再加整天的忙碌,到晚上你不会疲惫得像一只腻了太阳的猫么?一头戴到床上,打打舒身都嫌烦,就蜷伏着昏昏入睡了。

熟睡中,梦味儿都是淡淡的。

寅卯时分,你的梦境不是忽然透出了一丝绿莹莹的微光么,①像东风吹过经冬的衰草似的,展眼就青到了天边。

恍惚惚的,②屋前屋后有一片啾唧哳哳的闹声,像是竹乐嘈杂,像是姑娘们吵嘴,又像一群活泼泼的孩子在乱唱;兀的不知怎么一来,哪里“支幽“一响,你就醒了。

立刻听到了满山满谷的鸟叫。

你睁开了眼,不远处窗帘后一明亮,给了你一个透底的清醒。

一切带来的是个满心的欢笑啊。

那时你还能躺在床上么?跳下床来打开窗子,③那窗外笑着的阳靠在边一点,石工们在叮咚的凿石声中,说着呜呜噜噜的话;稍偏右边,得得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轻的撒上了山去。

光一扑就扑了你个满怀,清冽甘甜的空气一下子就沁入了你的心脾。

那阳光洒下一屋的愉快,你自己不是都几乎笑了么?那山上一抹嫩绿的颜色,使你深深地吸一口气,清爽是透到脚底的。

④瞧着那窗外的一丛迎春花,你自己也仿佛变作了它的一枝。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形象描摹出梦境之神奇,突出了梦中情境变幻之快。

B.②句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清晨山中鸟叫声音的清脆、热闹,情趣盎然。

C.③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阳光的明媚可爱、朝气蓬勃写得神态毕现,富有表现力。

D.④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地表现出对山中无限春光的喜爱之情,情感表达真挚。

四、
春天本该是春天的味道,如花的草的,蓝蓝浅浅的悠忽地飘散。

或者,绿绿的,浓浓的,郁香儿扑鼻,似着深巷里的酒呢。

可是,落日时分,吴家坡人却闻到一股血味,红红淋淋,腥浓着,从梁道上飘散下来,紫褐色,一团一团,像一片春日绿林里夹裹着几棵秋季的柿树哩。

谁说,你们闻,啥味儿?把夜饭端到村口饭场吃着的人们,便都在半空凝住手中的饭碗,抬起头,吸着鼻子,也就一股脑儿,闻到了那股血味,李屠户家里又杀猪了。

静一阵,有人这样说了一句,人们就又开始吃着喝着。

谁都知道,明儿是三月底,月的最后一个集日,屠户家里当然是要杀猪赶集呢。

不过,往常的集日,李屠户都是起早宰杀,日出上路,当天到镇上卖售新鲜。

为啥今儿要在黄昏宰杀?为啥今儿的血味要比往日刺鼻?人们都没有去多想。

仲春到了,小麦从冬眠中睡醒过来,哗哗啦啦长着;草呢,也相跟着疯生疯长。

要锄地,要施肥,田头有水的还要灌浇,各家都忙得如蚂蚁搬家,谁能过多地顾上谁哩。

月亮已经升了上来。

吴家坡在月光中静得如没有村落一样,能清晰地听见村街上走动的脚步声,踢里踏拉,由西往东,渐次地远了。

(节选自阁连科《黑猪毛白猪
毛》)
下面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春天本该是春天的味道,如花的草的,蓝蓝浅浅的悠忽地飘散。

B.仲春到了,小麦从冬眠中睡醒过来,哗哗啦啦长着
C.田头有水的还要灌浇,各家都忙得如蚂蚁搬家
D.吴家坡在月光中静得如没有村落一样
五、
草场上几只黑色瘦胫的羊,正慢慢地啮着草,远远地有一个孩子跷脚躺着,悠然地嚼着一根长长的青草。

难得这么静的下午,我的脚步声和羊群的啮草声都清晰可闻。

回头再看看那曲臂为枕的孩子,不觉有点羡慕他那种“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风度了。

几只羊依旧低头择草,恍惚间只让我觉得它们嚼的不止是草,而是冬天里半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

偶抬头,只见微云掠空,斜斜地排着,像一首短诗,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

看着看着,就忍不住发出许多奇想。

记得元曲中有一段述说一个人不能写信的理由:“不是无情思,绕青江,买不得天样纸。

”而现在,天空的蓝笺已平铺在我头上,我却又苦于没有云样的笔。

其实即使有笔如云,也不过随写随抹,何尝能尽情描绘造物之奇。

至于和风劲草,大概本来也想低吟几句云的作品。

只是云彩总爱反复地更改着,叫风声无从传布。

如果有人学会云的速记,把天上的文章流传几篇到人间,却又该多么好呢。

正在痴想之间,发现不但云朵的形状变幻着,而且云的颜色也奇异地转换了。

半天朱霞,粲然如焚,映着草地也有三分红意了,就像莽原尽处
烧着一片野火似的。

牧羊的孩子不知何时已把他的羊聚拢了,村落里炊烟袅升,他也就隐向一片暮霭中去了。

下列各句中,全都使用了比喻修辞格的一组是(3分)
①富贵于我如浮云。

②它们嚼的不止是草,而是冬天里半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

③微云掠空,斜斜地排着,像一首短诗,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

④不是无情思,绕青江,买不得天样纸。

⑤只是云彩总爱反复地更改着,叫风声无从传布。

⑥半天朱霞,粲然如焚,……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似的。

A.①②④⑤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
①③④⑥
六、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

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给人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

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在上面,让人觉得越发滑腻可爱了。

这是在花园里。

群花都还在做她们的清梦。

①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

②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

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在都带了黯淡的颜色。

③——是愁着芳春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
大约也因那萦蒙的雨,园里没了浓郁的香气。

④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

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萌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句群花的“光泽”本为视觉,却以味觉与触觉的“甜软”来形容,新颖生动。

B.第②句运用移情手法,将人的情感转移到色彩纷呈的花朵上,把花与人融为一体。

C.第③句作者综合运用运用拟人和反问的手法,两个反问句连用,表现作者与雨后零落的群花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D.第④句“饿了”赋予“花香”以人的感觉,形象地写出了“花香”不再浓郁的特点。

七、
每年夏季,各种荷花顶着骄阳,争相竞馥。

花影入波,恍如朝霞成绮;墨绿的荷叶上,一颗颗水珠像珍珠一样,微风拂过,随着荷叶的摆动在滚动,婆娑婀娜,湖上泛起阵阵绿浪。

没有牡丹的妖艳,没有企菊的清高,没有腊梅的刚烈,荷花有的是从容不迫的泰然,贫贱不移的气度。

雍容华贵的牡丹只可用于观赏,而优雅的荷花却可以入药,可以被制成各种佳肴。

莲子湖、莲房脯、莲子粉、藕片夹肉、荷叶蒸肉、荷叶粥等小吃更是举不胜举。

荷花,并不只有这些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荷花还能净化人的心灵。

周敦颐的《爱莲说》启示人们,荷花真正的清净不在于身,而在于心。

故乡的荷花使我能坚持自己的信仰,不浮躁,不急躁。

每当想起荷花湖上一片片翠绿欲滴的荷叶,一朵朵洁净无暇的荷花,我就会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联想到高洁的品质,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真诚友好的关系。

“荷”与“和”“合”谐音,“莲”与“联”“连”谐意,荷花可以成为和平、和谐、合作、团结等的象征。

崇尚荷花,追求的不正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吗?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夸张设问排比
B.比喻反问排比
C.比喻设问反复
D.夸张反问反复
八、
“清欢”是什么呢?“清欢”几乎是难以翻译的,可以说是“清淡的欢愉”,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

当一个人可以品味山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一个人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钻石更吸引人的滋味,或者一个人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感受比提笼遛鸟更感动,或者甚至于体会了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这些就是“清欢”。

有几个地方我以前经常去的,像阳明山的白云山庄,叫一壶兰花茶,俯望着台北盆地里堆叠着的高楼和人欲,自己饮着茶,可以品到茶中有清欢。

像在北投和阳明山间的山路边有一个小湖,湖畔有小贩卖工夫茶,小小的茶几,藤制的躺椅。

独自开车去,走过石板的小路,叫一壶茶,在躺椅上静静地靠着,有时湖中的荷花开了,真是惊艳一山的沉默。

有一次和朋友去,两人在躺椅上静静喝茶,一下午竟说不到几句话,那时我想,这大概就是“人间有味是清欢”了。

现在这两个地方也不能去了,去了也只有伤心。

湖里的不是荷花了,而是漂荡着的汽水罐子,池畔也无法静静躺着了,因为人比草多,石板也被踏损了。

到假日的时候,走路都很难不和别人推挤,更别说坐下喝口茶,如果运气更坏,会遇到呼啸而过的飞车党,还有带伴唱机来跳舞的青年,那时所有的感官全部电路走火,不要说清欢了,连欢都不剩了。

下列对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拟、比喻、设问B.比拟、比喻、夸张C.设问、比拟、排比D.设问、比喻、排比九、
西湖,太湖、洞庭湖、洱海……这些名湖,都是人们所熟悉的。

它们有的妩媚,有的雄奇,有的浓妆,有的淡抹。

唯独镜泊湖却另具一番情调,它妩媚、雄奇都谈不上,而是充满了古朴的野趣。

坐在镜泊湖旁那种有着尖顶、回廊的木头房子里,推窗也可以看到一角的山色湖光。

这个遥望不见一座塔、一道拱桥、一个亭台楼阁的巨大湖泊,自有一番“妙趣天然未夺真”的景象,它所具有的是一种粗犷的美、朴素的美。

打个比
方吧,她是在水乡浣纱时代的西子,而不是宫禁里“云鬓花颜步摇”的杨妃。

镜泊潮的湖水很清,湖面煞像大自然创造的一面巨镜。

船在上面航行,上端是山色云彩,下面也是山色云彩,船头冲破了画图,涟漪潋滟,波光摇曳。

船腹下的图景又愈合起来。

两岸山峦绵亘,比较靠近山崖的时候,似乎有点三峡气派。

更奇特的,是这个湖曲折蜿蜒,实际上是由七面大湖连串而成。

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人们常常能发现惊喜。

小船航行着,航行着,看来前头是岸了,谁知转一个弯,又是一面大湖。

湖中有一个地方,又是放流木排的场地,巨木成筏,在湖面上载浮载沉。

这样的景象,在其它人工修饰很多的名湖,也是难得一见的。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比拟,比喻、夸张
B.对偶、借代、排比
C.比拟、比喻、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
十、
那是怎样迷人的景色啊!暮霭沉沉下垂时,月亮尚未升起,萤火虫却已从夜帷里钻出来,就像从夜空里飘洒下来的星星,忽高忽低,忽上忽下,无声地飘荡着,在瓜棚、瓜园的周围飞舞起来了。

当月亮升起的时候;田野就像洒了一层银粉。

远远的树林,近处的田陌、沙冈,呈现出一派既清晰、明亮,又空灵、柔和的景色。

我们常常结群打伙地去偷瓜,在月色里演出一幕幕喜剧、闹剧和恶作剧来。

看瓜的是"三老瘪"——一个瘦瘦的老头儿,我们都叫他"鳖三爷"。

偷瓜时,我们先派一个"侦察兵",悄悄地溜进瓜棚,在他眯着眼打盹儿的
时候,在他的鞋壳里放一把干蒺藜,然后,在瓜园小径上也撒蒺藜。

一旦他发觉有人偷瓜时,跳下床铺,脚一着鞋,就被扎得龇牙咧嘴,光着脚追我们,小径上的蒺藜又扎得他直吼直骂。

叫骂声中,我们早已抱着几个甜瓜或西瓜像小狗獾似地跑远了。

于是,我们就躲在河滩里,趴在草地上,尽兴地享受"战利品",吃饱了,打着饱嗝,带着一种满足,一种快意,一种甜蜜,"宿窝"去了……
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B.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C.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D.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十一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

芒种的气候特征是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

农事耕种以芒种这一时节为界,过此之后,播种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了。

所以到了芒种,在农业生产上,必须抓紧时间,抢种大春作物,及时移栽水稻。

如果再推迟,显著升高的气温会使得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到了秋天收割的时候,产量必然不高。

民间把“芒种”称为“忙种”,农谚有“芒种忙、忙着种”的说法,说明这个时节正是农业耕种最忙的时候。

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jú)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其中“鵙”指伯劳鸟,喜阴的它现身枝头,感阴而鸣,诉说春之离愁,也唱响了夏之诗意。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C.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D.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修辞手法
一、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当心底不自觉地吟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我正站在澳门艺术博物馆中一幅题为《绝响》的美术作品前。

这是一幅用麻布、麻绳、宣纸、墨等混合材料创作而成的作品。

数条沾着大片墨汁的白色不规则残破麻布,被捆缚在宣纸包裹着的圆形板上。

粗旧的麻绳,制止着被缚麻布的反抗张力。

绷紧的麻布有着无比的愤怒,但它已无法挣扎,哪怕再稍稍用一点力气,便会撕毁自身,让圆形木板失去支撑而碎裂。

仿佛,它们就是在隐喻澳门伤痕累累却仍在奋争的昨天。

四百年的挣扎,四百年的孤独,四百年的思念!
左下角,简笔水墨勾勒出一只孤独无依的小舟和一个在巨大的木板中同样显得弱小无助的渔人,他们就像海中的浪花和沙滩上的细沙,在深渊的最低处随波逐流。

但即使是一粒沙,他们也有自己的母亲!只是在滔滔
的洪浪之中,在强大的外力面前,他们能做的,唯有对母亲绵绵不绝的思念。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排比、拟人、比喻 B.排比、比喻、夸张C.对偶、拟人、排比 D.比喻、借代、排比
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于修辞的辨析能力。

熟练掌握各种修辞的含义以及用法是重点。

“绷紧的麻布有着无比的愤怒,但它已无法挣扎,哪怕再稍稍用一点力气,便会撕毁自身,让圆形木板失去支撑而碎裂。

”——“愤怒”“挣扎”等词运用拟人修辞手法。

“简笔水墨勾勒出一只孤独无依的小舟”“唯有对母亲绵绵不绝的思念”——“孤独无依”“思念”等词运用拟人修辞手法
“四百年的挣扎,四百年的孤独,四百年的思念!”——三句整齐的句式,运于排比修辞。

“他们就像海中的浪花和沙滩上的细沙”——把“小舟”“渔人”比作“浪花”“细沙”,运用比喻修辞。

二、
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

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

果店里陈列出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又加上
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那些水果都摆列的那么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

他们还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调的"果赞",歌声在香气中颤动,给苹果葡萄的静丽配上音乐,使人们的脚步放慢,听着看着嗅着北平之秋的美丽。

在街上的"香艳的"果摊中间,还有多少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这雕塑的小品给千千万万的儿童心中种下美的种子。

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

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象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对偶、对比、夸张
B.比拟、比喻、对偶
C.排比、比喻、对比
D.拟人、排比、夸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于修辞的辨析能力。

熟练掌握各种修辞的含义以及用法是重点。

“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

”“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句式整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象鲜艳的新娘子;”——把“酒瓶”“月饼”比作“鲜艳的新娘子”。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

”——把“中秋前后的北平景象”与“冬天的北平景象”进行了对比,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三、
搬来山屋,已非一朝一夕,渐渐爱了它的幽静。

傍山人家,是颇有情趣的。

阳春三月,微微煦暖的天气,使你干什么都感到几分慵倦;再加整天的忙碌,到晚上你不会疲惫得像一只腻了太阳的猫么?一头戴到床上,打打舒身都嫌烦,就蜷伏着昏昏入睡了。

熟睡中,梦味儿都是淡淡的。

寅卯时分,你的梦境不是忽然透出了一丝绿莹莹的微光么,①像东风吹过经冬的衰草似的,展眼就青到了天边。

恍惚惚的,②屋前屋后有一片啾唧哳哳的闹声,像是竹乐嘈杂,像是姑娘们吵嘴,又像一群活泼泼的孩子在乱唱;兀的不知怎么一来,哪里“支幽“一响,你就醒了。

立刻听到了满山满谷的鸟叫。

你睁开了眼,不远处窗帘后一明亮,给了你一个透底的清醒。

一切带来的是个满心的欢笑啊。

那时你还能躺在床上么?跳下床来打开窗子,③那窗外笑着的阳靠在边一点,石工们在叮咚的凿石声中,说着呜呜噜噜的话;稍偏右边,得得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轻的
撒上了山去。

光一扑就扑了你个满怀,清冽甘甜的空气一下子就沁入了你的心脾。

那阳光洒下一屋的愉快,你自己不是都几乎笑了么?那山上一抹嫩绿的颜色,使你深深地吸一口气,清爽是透到脚底的。

④瞧着那窗外的一丛迎春花,你自己也仿佛变作了它的一枝。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形象描摹出梦境之神奇,突出了梦中情境变幻之快。

B.②句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清晨山中鸟叫声音的清脆、热闹,情趣盎然。

C.③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阳光的明媚可爱、朝气蓬勃写得神态毕现,富有表现力。

D.④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地表现出对山中无限春光的喜爱之情,情感表达真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能力。

D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错,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原文“瞧着那窗外的一丛迎春花,你自己也仿佛变作了它的一枝”,没有表现“你自己”与“迎春花”的相似点,“你自己也仿佛变作了它的一枝”表达的是观赏迎春花时产生的联想和想象,是对感觉的描绘,不是比喻。

故选D。

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