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梯田生物多样性种养配套技术_蓝月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14.07.007
2014 年第 7 期
文献著录格式: 蓝月相,董益坤,俞慧玲. 山区梯田生物多样性种养配套技术 [J]. 浙江农业科学,2014 ( 7) : 1079 - 1082.
1079
山区梯田生物多样性种养配套技术
蓝月相,董益坤,俞慧玲
杂交水稻播种期为 5 月中旬; 浙贝母、元胡
蓝月相,等: 山区梯田生物多样性种养配套技术
1081
10 月下旬种植。 3. 2 选好良种
水稻选择优质高产稳产中浙优 8 号、甬优 9 号、甬优 15 号杂交稻组合; 浙贝母选用 60 ~ 80 个· kg - 1 ( 直径 2 ~ 3 cm) 鳞茎作种球; 元胡选择均匀 无病害的作种子。 3. 3 选地作畦
4 果药套种
在凤凰山街道贵溪村猕猴桃基地中开展了套种 太子参,白龙山街道三门村果园中套种白术等果药 模式套种试验示范,掌握了套种的关键技术措施, 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关键技术一是选择良 种; 二是选择幼果园,合理安排套种密度; 三是注 重病虫防治; 四是适时收获。
选择土壤疏松肥沃、中性的砂质土水稻田,做 成 1. 0 ~ 1. 2 m 的畦。 3. 4 合理基肥
药材施肥掌握施足基肥、重施腊肥,施好苗肥 的原则。基肥用 6404 菌肥 30 ~ 60 kg·hm - 2 、饼肥 150 kg·hm - 2 、磷肥 750 kg·hm - 2 、农家肥 15 t· hm - 2 、三元复合肥 300 kg·hm - 2 混合均匀后撒施 于畦面,然后清沟,做到沟沟相通,雨天不积水。 腊肥一般在冬至前施用,用农家肥 22. 5 t·hm - 2 均 匀撒施畦面,再浇施稀薄腐熟人粪尿 15 t·hm - 2 。 苗肥在出苗展叶时施用,用腐熟人粪尿 15 t·hm - 2 或 1% 硫酸铵溶液 15 t·hm - 2 在晴天傍晚或阴天进 行浇施,可促使地上部分健壮生长。苗肥不宜过 量,氮肥不宜过多,否则会引起叶片生长过快,加 重病虫危害,引起早衰。 3. 5 防病除草
1080
2014 年第 7 期
2 稻 ( 茭白) 鱼套养
稻田养鱼是利用稻田既种水稻又养鱼,扩大再 生产的一种生产方式,利用稻田中的水体空间和水 中的生物饵料,以及人工饵料,将种、养巧妙地结 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充分利用稻鱼之间的共生关 系,使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向有 利的方向发展,既可保水增肥,以生物除虫防病, 节约农药、化肥,降低种稻成本,又可充分利用稻 田生物饵料,使稻鱼共生、粮渔互促,最终达到稻 谷增产、养鱼增收的目的。3 年推广稻鱼套养面积 732. 7 hm2 。经调查,一般 667 m2 可产鱼 20 kg 左 右,增收 300 元,增产稻谷 35 kg,按国家收购价 3. 5 元·kg - 1 计算,667m2 增收 52. 5 元,减少用药 1 ~ 2 次,可节约用药成本 20 元,共计增收 342. 5 元。稻田养鱼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促进了农村经 济的发展。山区农民还根据稻鱼套养技术,进行了 茭白田套养鲤鱼示范,取得了茭白、鲤鱼双丰收, 提高了山区冷水茭白的种植效益。 2. 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除去成本每袋 1. 8 元,增收 68. 4 万元·hm - 2 ; 水 稻 7. 95 t·hm - 2 ,产值 3. 18 万元·hm - 2 ,除去成 本 1. 5 万元·hm - 2 ,增收 1. 68 万元·hm - 2 ,经济 效益明显。 1. 1 合理安排茬口
重点要 选 择 好 杂 交 稻 品 种, 才 能 合 理 安 排 茬 口,确保耳稻双丰收。山区水稻 4 月中、下旬播 种,6 月初移栽,低山和平原地区 5 月中旬播种, 6 月中旬移栽。袋料黑木耳 7 月底开始制袋,8 - 10 月底为接种和室内发菌培养期,10 月底黑木耳 培养袋排场,至翌年 5 月为黑木耳出耳管理期。 1. 2 选择良种
杂交水稻根据海拔高度不同,播种期掌握在 4 月中旬至 5 月下旬,高海拔地区应早播,低海拔地 区可适当延迟播种,最迟不超过 5 月底,要选择茎 秆粗壮,高产优质的杂交稻组合。秧田一般施有机 肥 7. 5 ~ 10. 0 t·hm -2,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750 kg· hm -2。种子经处理催芽后播种,1 叶 1 心期及时施 断奶肥尿素 60 ~ 75 kg·hm - 2 ,移栽前 1 d 防治卷 叶螟、稻飞虱、蓟马等害虫,做到带药落田。 2. 2 加高田埂,做好鱼沟 ( 鱼坑)
稻田养鱼的水稻要求重施基肥,约占总施肥量 的 80% ,施用腐熟的农家肥 15 t·hm -2,尿素 225 ~ 280 kg·hm - 2 ,过磷酸钙 375 kg · hm - 2 ,氯化钾 225 kg·hm - 2 。茭白田基肥每公顷施用腐熟的农家
肥 15 t,复合肥 750 kg。茭白田、稻田养鱼不宜使 用碳酸氢铵。水稻秧龄 30 ~ 35 d 及时移栽,移栽 时要求浅插,秧苗直立,移栽密度 25 cm × 28 cm, 插 13. 5 万 ~ 15 万穴·hm - 2 ( 早熟组合要适当增加 密度) 。移栽后灌足水,护苗返青,等水自由落干 后灌第 2 次浅水,追施尿素 120 kg·hm - 2 促分蘖。 孕穗期施尿素 75 ~ 120 kg·hm - 2 促大穗。水稻返 青,进入分蘖期时,即可在鱼沟和鱼坑内放养田 鱼。茭白在 10 月移植,移栽后即可放养田鱼。投 放 4 ~ 5 cm 鲤鱼 1. 5 万 ~ 2 万尾·hm - 2 。放养时鱼 苗较小,应及时补充鱼类精饲料,促进鱼苗生长。 同时还必须经常进行田间检查,防止田埂漏水跑鱼 和消灭鱼类生物敌害如蛇、鼠等。 2. 4 科学用水,合理用药防病虫
黑木耳要选择清洁无污染的水源,水分管理实 行干干湿湿管理,要选择清洁无污染的水源。有条 件的地区建议将黑木耳灌溉方式由水雾喷带模式改 为高架雾喷模式,这样既可节约用水又方便轮作。 水稻田间管理通过采用科学用肥、湿润灌溉、强根 壮秆和加强病虫防治等技术措施,达到水稻优质 高产。
收稿日期: 2014-04-12 作者简介: 蓝月相 ( 1964 - ) ,男,畲族,浙江云和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 lyx9693@ 163. com。
关键词: 山区梯田; 生物多样性; 配套技术; 应用; 云和
中图分类号: Q 143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0528-9017( 2014) 07-1079-03
云和地处浙西南,为丽水的地理中心,山水资 源独具特色,素有 “九山半水半分田” 之称。云和 县梯田总面积约 50 km2 ,名列全国前 3 位,有 “千 年历史、千米落差、千层梯田” 之称。云和梯田具 有明显的垂直性气侯差异,山区气候特征明显,形 成了光、热、水、气不同的生态环境特点,为生物 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近年来,云和县农 业科技人员和山区农民利用自然气侯条件发展生态 多样性种养业,不断研究创新云和梯田农作制度, 形成了稻-鱼﹙鸭﹚、耳﹙菌﹚-稻、高山反季节蔬 菜、中药材等多样性种养业,拓展了山区农民的增 收途 径。3 年 来,全 县 累 计 推 广 稻 田 养 鱼 732. 7 hm2 ,增收 659. 4 万元; 耳稻轮作面积 466. 9 hm2 产 值 2. 32 亿元。还开展了稻田养鸭、稻药轮作、果药 套种、茭鲤共育、稻鳖共育、高山蔬菜结构调整和 高山玉米栽培等种养新模式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云 和梯田生物多样性种养配套技术,3 年累计推广应用 面积 1 845. 7 hm2 ,新增产值 2. 8 亿元,增收 1. 5 亿 元,现将配套关键技术总结报道如下。
套种茭鲤共育稻鳖共育高山蔬菜结构调整和13确定培养基质高山玉米栽培等种养新模式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云丽水是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梯田生物多样性种养配套技术3年累计推广应用是全国生态示范区试点地区从保护丽水生态环境面积8457hm2新增产值要求出发生产袋料黑木耳可选用玩具企业废木屑元现将配套关键技术总结报道如下
水稻收割前 15 ~ 20 d,缓慢排水,使田鱼随水 游入田沟和田坑再行捕获。捕鱼时对鱼进行分类, 较小的鱼苗放入备好的鱼塘进行饲养,作为第 2 年 的鱼苗,较大的即进入市场作为商品鱼出售。茭白 田在移栽前适时捕获。
3 稻药轮作
丽水市是浙江省中药材主产区,发展中药材生 产,对于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和地方财政 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为充分利用冬闲田发展稻 药轮作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稳定粮食种植面 积,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和种植效益,减轻或缓 解连作障碍,在浙江省农业厅的支持下,开展浙贝 母-单季稻和元胡-单季稻高效循环种植模式及配套 技术示范。2012 年在元和街道竹坑村建立 4. 3 hm2 单季稻-浙贝母高效生态循环种植模式示范方,最 高产值达 24 605 元 · hm - 2 ,纯收益 12 065 元 · hm - 2 。2013 年元胡-单季稻种植面积 45 hm2 ,增收 12 万元·hm - 2 ,实现药粮双丰收。 3. 1 茬口安排
1 耳稻轮作
2010 - 2013 年耳稻轮作面积 466. 9 hm2 ,生产 代料黑木耳 5 602. 4 万袋,经对崇头镇三望栏示范 基地、元和街道霞烧桥村 32 户 43 万袋调查,平均 袋产 干 耳 69 g, 总 产 量 3 865. 7 t, 总 产 值 达 23 193. 9万元。三望栏示范基地 6. 7 hm2 ,生产黑 木耳 80 万袋,平均每袋产干耳 75 g,以 80 元 · kg - 1 计算,产值 90 万元·hm - 2 ,总产值 480 万元,
水稻品种根据海拔选择中浙优 8 号、中浙优 2838、中浙优 86、甬优 9 号、甬优 15 号等杂交稻 组合,黑木耳以新科为当家品种。 1. 3 确定培养基质
丽水是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是全国生态示范区试点地区,从保护丽水生态环境 要求出发,生产袋料黑木耳可选用玩具企业废木屑 和下脚料,添加适量的麸皮、石膏粉等辅助材料作 为袋料黑木耳培养基质。 1. 4 做好323600)
摘 要: 充分利用云和山区梯田光、热、水、气不同的生态环境特点,创新形成了稻-鱼﹙鸭﹚、耳﹙菌﹚-
稻和稻药轮作等山区梯田农作制度,集成了山区梯田生物多样性种养配套技术。2011 - 2013 年在生产上推广应 用面积达 1 845. 7 hm2 ,新增产值 2. 8 亿元,增收 1. 5 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养鱼田块应选择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 好稻 ( 茭白) 田。田埂要加高加固,加高至 40 ~ 50 cm,田埂顶宽 35 ~ 40 cm,并要夯实,才有利 于稻田养鱼后提高水位,也可以防止漏水、倒埂、 跑鱼等现象发生。田间要开好鱼沟和鱼坑,鱼沟可 根据田块的大小,选择口、井或工字型。鱼坑一般 开在田的两端,小块田可设在田中间,鱼坑呈长方 形,深 0. 8 ~ 1. 0 m,在水稻施用化肥、农药或搁 田时,既可作为田鱼暂养或躲避的场所,当水温增 高和骤降时,也可作为田鱼避暑、御寒场所。 2. 3 施足基肥,适时移栽,适量投放鱼苗
出苗前元胡 667 m2 用 50% 扑草净可湿性粉剂 100 g 加 水 50 ~ 60 kg 均 匀 喷 雾 除 草; 浙 贝 母 用 90% 禾耐斯乳油 45 mL 加水 60 kg 喷雾封杀杂草。 元胡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菌核病和地老虎等,霜 霉病及菌核病,可用 40% 霜疫灵 300 倍液或 65% 代森锌 400 倍液,每隔 10 ~ 15 d 喷雾防治 1 次, 共喷雾防治 3 ~ 4 次。防治地老虎可用 40% 乐果乳 剂拌毒饵 2 kg,撒在植株附近诱杀。浙贝母主要病 虫害有灰霉病、黑斑病、干腐病、软腐病和地老虎 等,重点是要抓好灰霉病的防治,在发病初期 667 m2 用 50% 多菌灵 100 g 加水 50 kg 喷雾防治。
稻田养鱼,鱼能吃掉稻田中的部分害虫,虽能 起到生物防治的作用,但对主要病虫害必须选择高 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喷施农药时稻田和茭白田都 要先加深田水,再喷施农药。喷施水剂,应在露水 干后施用; 喷施粉剂农药在早上露水未干时施用。 喷施农药时喷头应朝上,防止药液直接喷入水中, 对鱼苗造成危害。如发现鱼苗中毒,应立即换新 水,稀释浓度,减轻农药对鱼苗的危害。 2. 5 捕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