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泌尿生殖系统衰老的病理生理改变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医学:泌尿生殖系统衰老的病理生理改变特点
泌尿生殖系统衰老的病理生理改变特点 (1)病理生理改变 1)泌尿系统:老年人肾脏逐渐萎缩,肾血流量较青年人减少30%-40%,肾皮质变薄,肾单位从50岁开始逐渐减少,肾血管发生粥样硬化改变,肾功能40岁后呈进行性下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的重吸收、排泌功能和尿液的浓缩稀释及酸化功能均下降,尿素清除率及肌酐清除率降低。
随着年龄的增加,肾间质体积增加,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小管间距增宽。
膀胱的主要变化是肌肉萎缩、肌层变薄,纤维组织增生,膀胱容量减少,尿道纤维化、变硬,尿流速度减慢,尿潴留增加,膀胱抵抗细菌能力减弱,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增加。
2)生殖系统:男性睾丸逐渐萎缩,曲精小管的管腔变窄,最后可导致阻塞,小管间质纤维化,精子数量减少,分泌雄性激素能力及睾酮减少。
随着年龄增加,前列腺出现腺体皱缩、腺泡塌陷、上皮细胞变矮、血供减少,前列腺肥大,尿道海绵体内的小梁有纤维组织增生,血管硬化,性功能降低。
女性绝经后输卵管及子宫萎缩,腺体分泌减少,结缔组织增多,螺旋动脉几乎消失,外阴显著萎缩,阴道黏膜下结缔组织增多,变窄和缩短,黏膜苍白、干燥皱襞消失,上皮层变薄,阴道杆菌产乳酸减少,抗感染能力下降。
(2)相关疾病 1)良性前列腺增生:老年男性多发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肥大。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病年龄多在50-59岁,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
可能的机制包括双氢睾酮聚集、基质和上皮相互作用、干细胞增多。
主要的临床表现可能有尿频、排
尿困难、尿潴留、充溢性尿失禁等症状,50岁以上的男性有进行性排尿困难、夜尿增多,无尿道外伤或脊髓外伤病史者,均需考虑前列腺增生的可能。
本病症状可能长时间内变化不大,根据情况可以等待观察,尿路梗阻较轻者可应用药物治疗,达到手术适应证者,可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主要包括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必要时可行尿道扩张、记忆合金支架、微波、射频等其他治疗方法。
2)老年性阴道炎:是老年妇女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高,约97.2%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培养有细菌生长,单纯需氧菌占30.6%,单纯厌氧菌占8.3%,二者兼有占58.3%。
发病机制可能与老年期卵巢功能衰竭,雌激素水平下降,生殖器官开始萎缩、外阴皮肤变薄、腺体减少、阴道黏膜变薄等相关,阴道酸性环境破坏,失去了自净和防御能力,局部抵抗力降低,易发生老年性阴道炎。
临床表现多为外阴瘙痒、疼痛、灼热感、白带增多、盆腔坠胀不适感。
其治疗原则是增强阴道抵抗力及抑制细菌生长,促进正常阴道菌群生长,降低阴道感染,必要时使用全身雌激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