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儿童血液系统疾病营养性贫血诊疗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01
诊断依据
02
03
04
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 、骨髓检查等。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 果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02
儿童营养性贫血现状分析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营养性贫血在儿童中发病 率较高,尤其是发展中国 家和地区。
年龄分布
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是营 养性贫血的高发人群。
03
营养性贫血诊疗原则与方法
诊断原则与步骤
详细的病史询问
体格检查
包括喂养史、饮食习惯、生长发育情况等 。
注意皮肤、黏膜、甲床颜色,肝脾大小, 有无淋巴结肿大等。
实验室检查
骨髓检查
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血清叶酸及维生素 B12水平等。
必要时进行骨髓穿刺,了解骨髓增生程度 和细胞形态学改变。
建议家长采用合理的烹饪方式,如炖、煮、蒸等,以保留食物中的 营养成分。
家庭护理指导内容介绍
家庭环境改善
指导家长为患儿创造一个安静、舒适 、整洁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患儿的休 息和康复。
个人卫生习惯培养
教育患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如勤洗手、保持口腔清洁等。
避免感染
提醒家长注意患儿的保暖和防护,避 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减少感染的机 会。
性别差异
男女儿童均可患病,但女 性儿童患病率略高于男性 。
危害程度及影响因素
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影响因素
营养性贫血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智力低下、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包括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素摄入不 足、慢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等。
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长期贫血可能导致儿童行为异常、注 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心理问题。
04
儿童营养性贫血特殊类型探讨
缺铁性贫血
01
02
03
04
病因
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需求 增加。
症状
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悸 等。
诊断
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 合力等检测。
治疗
补充铁剂,改善饮食,增加含 铁食物摄入。
巨幼细胞性贫血
病因
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 。
症状
面色苍黄、乏力、头晕 、食欲不振等。
反映红细胞大小,营养性 贫血时MCV可正常或降低 。
反映每个红细胞内血红蛋 白的含量,营养性贫血时 MCH降低。
骨髓穿刺检查在营养性贫血中应用价值
骨髓象分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通过骨髓穿刺获取骨髓组织,观 察骨髓增生程度、粒红比例、巨 核细胞数量等,有助于营养性贫
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铁染色
骨髓铁染色是判断缺铁性贫血的可 靠指标,可了解骨髓内铁储存情况 。
其他特殊染色
如叶酸、维生素B12等染色,有助 于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
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项目介绍
血清铁蛋白(SF)测定
反映体内铁储存情况,缺铁性 贫血时SF降低。
血清铁(SI)测定
反映血液中与转铁蛋白结合的 铁量,缺铁性贫血时SI降低。
总铁结合力(TIBC)测 定
反映血液中转铁蛋白的总量, 缺铁性贫血时TIBC升高。
儿科学儿童血液系统疾病营 养性贫血诊疗课件
• 营养性贫血概述 • 儿童营养性贫血现状分析 • 营养性贫血诊疗原则与方法 • 儿童营养性贫血特殊类型探讨
• 营养性贫血相关实验室检查与辅助 诊断技术
• 儿童营养性贫血护理干预措施分享
01
营养性贫血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营养性贫血是指因机体生血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如铁、叶酸 、维生命素D等物质相对或绝对地减少,使血红蛋白的形成 或红细胞的生成不足,以致造血功能低下的一种疾病。
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测 定
巨幼细胞性贫血时,血清叶酸 和维生素B12水平降低。
06
儿童营养性贫血护理干预措施分 享
心理护理策略探讨
焦虑情绪缓解
通过有效沟通,了解患儿 及家长的心理状态,提供 情绪支持,减轻焦虑情绪 。
增强治疗信心
向患儿及家长介绍成功治 疗案例,提高他们对治疗 的信心和配合度。
心理干预措施
治疗方法选择及效果评估
缺铁性贫血治疗
首选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同时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 收。治疗2周后血红蛋白浓度上升,一般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铁剂治疗应在血 红蛋白恢复正常后至少持续4~6个月,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
巨幼细胞性贫血治疗
去除病因,如纠正患儿或母亲不良的饮食习惯,及时合理添加辅食。补充维生 素B12和叶酸。维生素B12缺乏者可肌注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者可口服叶酸。 治疗后网织红细胞迅速增加,精神神经症状逐渐改善。
并发症处理及康复期管理
并发症处理
营养性贫血可能并发感染、心力衰竭等,应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控制心力衰竭 。对于严重贫血患儿,可给予输血治疗。
康复期管理
加强饮食指导,合理添加辅食,注重饮食均衡和多样化。定期复查血常规和相关 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和患儿恢复情况。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应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铁缺乏,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一般表现
皮肤黏膜苍白、乏力、易倦、头 晕等。
组织缺铁表现
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 注意力不集中等;体力、耐力下 降;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智力低下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01
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 角皲裂、吞咽困难等。
02
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皱 缩;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 易裂等。
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采取 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 等心理干预措施,改善患 儿的心理状态。
饮食调整建议提供
均衡饮食
指导家长为患儿提供均衡的饮食,包括富含铁、叶酸、维生素 B12等营养素的食物,如瘦肉、蛋类、绿叶蔬菜等。
避免影响铁吸收的食物
提醒家长避免让患儿过多摄入影响铁吸收的食物,如咖啡、茶等。
合理烹饪方式
预防措施及政策支持
合理饮食
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儿童摄入足够的铁、 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素。
营养补充
对于贫血儿童,可根据医生建议给予铁剂、叶酸等营养补 充剂。
健康教育
加强对家长和儿童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营养性贫血的 认识和重视程度。
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儿童营养性贫血的关注和投入,制定相关政 策和措施,如开展贫血筛查、提供营养补助等,以降低儿 童贫血患病率。
诊断
血常规、骨髓象检查及 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
水平测定。
治疗
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改 善饮食,增加富含叶酸和 维生素B12的食物摄入。
再生障碍性贫血
病因
多种原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诊断
血常规、骨髓象检查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等。
症状
贫血、出血、感染等。
治疗
免疫抑制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同时加 强支持治疗,如输血、抗感染等。
定期随访
建议家长定期带患儿到医院进行随访 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调整 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分类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
发病原因及机制
铁摄入不足
婴幼儿需铁量较成人多,若不 补充蛋类、肉类等含铁量较高
的辅食,易造成缺铁。
铁吸收障碍
饮食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 收。
铁丢失过多
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铁丢失过 多。
发病机制
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 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
05
营养性贫血相关实验室检查与辅 助诊断技术
血液常规检查项目解读
01
02
03
04
05
血红蛋白(Hb) 红细胞计数(
测定
RBC)
红细胞压积(Hct 平均红细胞体积 平均红细胞血红

(MCV)
蛋白含量…
反映贫血程度,营养性贫 血时Hb降低。
营养性贫血时,RBC减少 。
反映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 容积的百分比,营养性贫 血时Hct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