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2课 历史的昭示 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2课历史的昭示教案
《历史的昭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近代中国遭受了诸多耻辱,回顾历史,牢记祖国五千年的辉煌,亦不能忘记祖国百年前遭受的耻辱,应当要牢记历史的昭示,传承中华美德,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的结果,也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过程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章的脉络。

教师:这第一个原因便是需要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什么实际上的民族复兴需要谈到文化这样看似很空的层面呢?实际上,文化无论是在一个国家富强之时,或是国力衰弱之时,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落后时期,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优秀的文化会催生国家里的积极因素,推动国家的变革。

就拿中国历史上的戊戌变法来讲吧,接受了日本明治维新思想的影响,戊戌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也打算在中国掀起一场变法,大家都学过近代史,知道戊戌变法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个我就不赘述。

但是由于慈禧太后的阻碍,戊戌变法最终因得不到保守党派的支持,以失败告终。

这就是文化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并不是要都传承,是需要甄别的,传承优秀的文化,剔除那些陈年糟粕。

那么,请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中国文化里,有哪些文化值得今人传承呢?它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对中华复兴有帮助呢?
学生讨论......
教师:(进行总结过后),大家都十分踊跃,给我
们带来了很多有益的东西。

中华文化的积极方面无疑是有很多的,比如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它使中华文明包容兼蓄,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次文化交流活动,比如和平形式的和亲、丝绸之路,还有战争形式的五胡乱华等等。

大家要明白一种单一的文明在没有其他文明的灌溉下,如果一味任它自己发展是很容易腐朽没落的,只有吸取了更多积极有益的文化成果,才能使得一种走到尽头的文化,注入更多的现实观照。

中华文化的积极方面,他所教会我们的孝悌仁义的美德、注重现实,不好高骛远等的性格、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等精神都是我们需要传承的,无论是今天或是以后。

【设计意图】激发大家交流思考蕴含在学生心中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他们认识到传统文化并不是那么遥远和深不可测,是蕴含在民族品性中的,能够在每个人的身上得到反映。

教师:当然,除了精神上的坚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外,我们还需要有更多传统组织领导方式上的考量。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那么大家想过,为什么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呢,为什么共产党有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
里,带来跌入谷底的中华民族迈向下一个历史新高度呢?
教师:这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使然,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他的诞生是由于中国革命形势所需,19世纪的中国革命在推翻了清政府统治之后,形势变得扑朔迷离,中国国民党统治逐渐腐朽,很多资产阶级开始站在大地主的角度上剥削民众,成为了剥削中国百姓的一座大山。

汪精卫等人更是公开成为汉奸,背叛中国革命。

历史选择了中共,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1921年,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

教师:大家一定很好奇,为什么总是说中国共产党是历史选择的呢?这是基于他的发展过程而言的。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同样存在着诸多波折。

比如第一次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国民党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得中国共产党遭受重创,后来在反省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一定要掌握对军队的直接领导权,不能够再犯像这次陈独秀领导下的错误。

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的一声炮响。

中国共产党可以说是以坚定的决心推到横亘在社会中的诸多问题。

无论是腐朽的大地主阶级,还是强权肆虐的帝国主义,并且能够根据革命形势,不断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毛主席的论著中《论十大关系》《中国各阶层革命形势分析》等诸多文章中,我们都可以领略到这位领导人犀利的洞察力。

这个你们需要再进一步了解,关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是且只能是中国的历史选择,拥有更多的答案,期待你们的思考成果。

【设计意图】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是历史的选择,阐述中国共产党的优越性,带领学生思考。

教师:中国共产党扫除列强之后,在积贫积弱的中国建立了当时还是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三大改造后,中国真正意义上走进了社会主义,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

大家知道新中国建立之后,分别有哪些措施计划,振兴经济或者是繁荣文化,又或者是建立健全哪些组织制度吗?
学生讨论:......
教师: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经验并不丰富的政党,经济上,尤其是重工业上,借鉴了许多当时苏联的建设经验。

比如五年计划,比如为提升
国家实力,注重于重工业。

在组织结构上,确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起草了宪法,建设了较为完整的法制体系等等。

新中国在资本主义的封锁下,仍然取得了十分丰硕且极为重要的成就,这是我们现在都值得自豪的事情,“两弹一星”、东方红卫星、杂交水稻,突破了经济封锁与科技封锁,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加强。

这些成就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个制度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大幅迈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主与法制不断加强,尽管这其中经历了种种挫折,但是足以说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发挥了自己最大的智慧水平,为国家做了贡献,也改善了自身的生活水平与经济地位。

【设计意图】通过。

介绍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健全以后取得的成就来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到取得的成就。

教师:我们党的优越性在于能够与时俱进,新时期,也有针对新的社会状况综合传统文化提出新的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是这样的产物。

大家谁能够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么?大家
知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的呢?
学生:......
教师:(总结了解情况之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其实是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方面提出来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描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观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平等指的是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

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
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的根本价值理念。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权利,是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它覆盖了社会主义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设计意图】详细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使得学生拥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