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5 机械摆钟|教科版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摆钟
教科版五下第三单元第五课
一.教材分析:
教科书内容共两页,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观察摆钟
摆钟为什么会比其他的计时工具都精确呢?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具有吸引力的问题。
带着这样的疑惑去观察摆钟的构造,教科书就是这样开始这节课的教学的。
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教科书提出“用秒表测一测,摆钟中的摆每分钟摆动几次?”对摆进行测量以后,有可能全班会得出一致的结论,也有可能结论不一致。
这时插图中的一个男孩提出:再测一次,这是教科书所期望的。
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思考重复测量的重要意义。
经过重复测量,学生会发现各种摆钟的摆每分钟都是摆动60次。
无论摆幅大(不能大于90度)一些还是摆幅小一些,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总是相等的,这就是摆的等时性。
第二部分:观察我们的摆
是不是所有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都一样呢?学生的探究欲望开始被激发。
教科书指导学生利用一条细绳和一个小重物,制作一个简单的摆。
接下来,学生要用测量钟摆的方法,连续测量自己制作的摆10秒钟内摆动的次数。
多次测量后,学生们会发现两个现象:同一个摆,在每个10秒钟内,摆动的次数是一样的;不同的摆在10秒钟内摆动的次数可能并不相同。
这就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
摆的幅度越来越小了,但是摆动次数还是一样,这是为什么呢?教科书插图中一个小组的学生在对话,一位学生提出要再测量一次,这是再一次提醒学生就这个现象进行重复实验。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过程与方法
1.重复观察和测量摆钟每分钟的摆动次数。
2.动手制作一个单摆。
3.观察和测量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重复实验的意义。
2.发展对计时工具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动手制作一个单摆并观察和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难点:1.相同时间间隔内摆摆动次数实验方法的正确理解和操作。
2.通过观测理解摆的等时性。
四.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数据汇总表一张。
学具:每个小组秒表、铁架台、棉线、小钢球、记录单各一份。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出示单摆,了解单摆的结构组成。
2.使摆摆动起来,问: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类似的现象?(预设:摆钟)
3.出示《机械摆钟》的图片,问:摆钟是可以计时的,那我们的单摆能不能计时呢?
4.测一测摆三十秒摆动的次数。
(师计时,释放摆,学生数。
)
5.规定摆动一次的标准以及如何正确释放摆。
(二)合作制摆,寻规律
1.老师的摆是三十秒摆动25次,那不同的摆呢?想不想自己试一试。
2.各小组自制单摆,测小组摆三十秒摆动的次数。
出示实验记录单
三十秒摆动次数的观察记录第____小组
我们的猜想:我们的摆三十秒摆动次数______(相同或不同)
测量次数摆动次数我们的发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师:我们的摆在摆动时有什么变化吗?小组交流,汇报发现:摆动变慢了,方向偏了。
同个摆三十秒摆动的次数是一样的。
4.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同个摆三十秒摆动的次数相同。
那么在三十秒里,前面十秒和后面十秒,摆摆动的次数一样吗?
5.以十秒为时间段,来试试。
怎么数,怎么分工,小组内相互交流。
我们小组的摆摆动次数的观察记录第______小组
预测:同一个摆在自由摆动过程中,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会。
(变快、变慢、不变)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0~10秒次次次
10~20秒次次次
20~30秒次次次
我们小组的发现:
(三)学生实验,填写表格,教师巡回指导。
(四)汇报交流
1.你们小组的结果怎么样?
你们有什么发现?(同一个摆在连续摆动过程中,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或者大部分是相同的。
)
2.在科学上,我们把“同一个摆在连续摆动过程中,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或者大部分是相同”的这个性质。
称为是摆的等时性。
后人根据这一性质发明了机械摆钟。
(五)分析数据,引发思考。
1.各小组带上你们的单摆放在讲台上,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不同的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不同的。
对这个现象,你有什么问题吗?
3.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摆的快慢的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再来研究这个问题。
(六)板书设计:机械摆钟
单摆:幅度变小
速度变慢
等时性:同一摆在自由摆动过程中,相同时间内摆动的速度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
《机械摆钟》这一课主要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观察摆钟,第二部分是观察我们的摆。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第二部分的内容。
这里面我安排了两个小活动:一是测量三十秒摆摆动的次数,二是以十秒为时间段,测量摆摆动的次数。
活动二的实验数据单进行了改进,实验重复做三次,选择合理的数据
记录到汇总表里。
因为学生在实验时会有误差,重复实验,选择他们自己的可靠的数据,更有说服力。
通过这两个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他们自己发现了单摆摆动的规律:等时性。
根据这个规律,人类才制造出了机械摆钟。
所以我把第一部分的内容放在后面上。
这样做是考虑到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持久度也不够。
所以把重点部分先提上来。
科学教学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记录、搜集、分析信息、数据的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搜集到的证据,让他们懂得在科学研究中要让事实来说话,就失去了意义。
得出数据在科学实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应该有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