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岩溶地段隧道施工技术的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岩溶地段隧道施工技术的要点
摘要:岩溶地段隧道常见的处理方法有,溶洞拱腰以上发育;采用泵送C20砼回填。

溶洞在边墙处发育;采用M7.5浆砌片石回填。

溶洞在边墙处发育;采用M7.5浆砌片石回填。

文章对溶洞地段隧道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例对溶洞地段隧道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隧道工程溶洞施工技术
前言
隧址区典型为灰岩区峰林、峰林地貌、属丘陵区域,为震旦系板岩,为推覆构造作用残留形成,因风化强烈,未揭露中~微风化板岩,推覆构造下盘为石炭系石磴子组灰岩,因推覆构造形成的破碎带范围较大,年代较老,具体位置及产状难以查明。

根据调绘成果,石炭系石磴子组灰岩地层产状约为70°∠41~55°,节理裂隙较发育。

1、工程实例
1.1工程概况
在粤西某隧道为短隧道,隧道形式为双洞四车道连拱、隧道起止桩号为K25+899~K26+212,长度为313m,洞口均采用削竹式洞门。

隧道地面最大高程约为253米,隧道最大埋深约为80m,隧道入口端位于R=4200的圆曲线上,出口端位于直线。

隧道全线不设超高。

隧道纵坡均为1.2%和-1.35%的人字坡。

1.2粤西某隧道是短隧道,隧道形式为双洞是四车道连拱,故中隔墙施工是本隧道施工的一个侧重点
连拱隧道,中导洞先行施工的一个关键点,导洞施工,先护后挖,人工风枪钻孔,光面(预裂)爆破,台阶上部出碴采用人工斗车推运至下台阶,挖掘机配合;下台阶采用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出洞外。

锚喷、钢架支护紧跟掌子面。

施工程序为:测量放样→超前预支护→上台阶开挖→导洞上部支护(初喷→打系统锚杆、挂网→架立钢拱架→复喷至设计厚度)→下台阶开挖→导洞下部支护。

导洞开挖均采用正台阶法施工,台阶长度3~5m,开挖进尺按两榀钢架间距进行。

三个导洞开挖作业之间的距离按中导洞先行,左导洞滞后中导洞7~10m,右导洞滞后左导洞7~10m 进行控制。

中导洞超前并先行贯通,可及时完成中隔墙衬砌,利于正洞施工通风,同时探明了地质,使后继工序选择爆破参数和支护时机的确定有的放矢,中隔墙
施工中隔墙钢筋混凝土在导洞内修筑,中隔墙上方围岩是薄弱环节,施工过程中在中导坑开挖及左右侧隧道开挖时有多次扰动,随之而来的不利偏压、变位和不平衡推力都要由坚实的隔墙承受,
1.3、主洞施工
Ⅴ级围岩地段采用三导洞法施工,先中导洞以及中墙、后左右侧壁导洞留核心土的施工工序
Ⅳ级围岩地段采用中导洞法施工,先中导洞以及中墙、后上下台阶留核心土的施工工序。

Ⅲ级围岩地段采用中导洞法施工,先中导洞以及中墙、后正洞半断面开挖的施工工序。

1.4.超前长管棚施工是本段的另一个重点
﹙1﹚洞口掌子面设置三榀长管棚导向钢架,将钢架与锚杆焊接,以便固定钢架。

﹙2﹚长管棚参数
1﹚钢管的规格:热轧无缝钢管φ108mm,壁厚6mm的热轧无缝钢尖管,钢管前端呈尖锥状,在尾部焊φ10加劲箍。

管棚长3m、6m。

18m长管棚钢管由3×6=18m和3+2×6+3=18m两种形式组成。

2﹚管距:环向间距中至中为40cm,距隧道初支外轮廓线39.35cm
3﹚钢管轴线外插角为1~2·。

4﹚钢管施工误差:径向不大于20cm,沿相邻钢管方向不大于10cn
﹙3﹚为使钻孔定位准确,设置三榀钢架,并现浇60cm厚的砼,以固定φ127、壁厚5mm、长φ10200cm管棚导向管。

﹙4﹚钢管接头采用丝扣连接,丝扣螺纹段长大于15cm,相邻两根钢花管的接头要错接,其错接长度不小于1.0m,钢花管上钻注浆孔,孔径φ10mm,孔间距15cm,呈梅花形布置。

﹙5﹚长管棚注浆:
1﹚灌注浆液:以水泥单液为主浆,若开挖后地下水丰富,应改为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2﹚注浆参数:(单液浆)42.5级硅酸盐水泥浆,水灰比1:1,(双注浆)42.5级硅酸盐水泥浆,水灰比1:1,水玻璃浓度35Be,水玻璃与水泥浆体积比为1:1,模数2.6
3﹚注浆压力:初始压力0.5~1.0Mpa,终止压力1.5~2.0Mpa
1.5 岩溶地段隧道施工处理方法
粤西某隧道区K26+077~K26+210为隧道浅埋段、残积粉质粘土覆盖,植被较茂密,其它隧道范围基岩裸露。

场地岩溶见洞率为20%,程度为中等,钻孔线岩溶发育程度为弱~极强。

隧道施工时应该注意岩溶引起的崩塌、突水与突泥现象!
据地质勘察资料显示,隧道洞身灰岩段有岩溶现象发育,溶洞处治根据施工开挖揭露的实际情况,按动态设计、动态施工的原则进行处治;当开挖到岩溶现象时,必须严格按溶洞处治施工程序进行处理。

本处理方案主要针对隧道开挖面外(拱腰以上、基础路面下)的溶洞发育深度小于2.0米的地段,及在边墙处发育的溶洞,原则上采用回填方式处理,如出现溶洞发育深度大于2.0米的情况,必须按照溶洞动态施工工序图进行动态设计和动态施工。

溶洞水以排为主,堵排结合,将溶洞水引入隧道排水沟。

本处理方案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溶洞在拱腰以上发育;采用泵送C20砼回填,为避免回填砼对二次衬砌局部产生压力过大,根据溶洞的大小,要求在其四周施作约1.2×1.2米间距的锚杆,锚杆深入围岩不下于1.0米。

溶洞在边墙处发育;采用M7.5浆砌片石回填,厚度小于1.5米;每隔2m 设置一处φ100HDPE透水管与侧水沟相连。

溶洞在边墙处发育;采用M7.5浆砌片石回填,厚度小于1.5米;每隔2m 设置一处φ100HDPE透水管与侧水沟相连
2、结束语
岩溶地区熔岩地段隧道的处理至关重要,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会引起崩
塌、突水与突泥现象,给生命和财产带来相当大的损失,为此,我们要踏踏实实的认真的做好每一步工作,确保隧道万无一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