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常州市第一中学化学高考冲刺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仿真卷·化学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a 23 Cl 35.5 Ni 59 Cu 64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离子共存或离子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Cl-、Mn
B.pH=2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N、Si
C.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Cl2+2OH-ClO-+Cl-+H2O
D.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H++S+Ba2++OH-BaSO4↓+H2O
解析Mn是紫色的,A项错误;Si和H+反应生成硅酸沉淀,B项错误;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的正确离子方程式为2H++S+Ba2++2OH-BaSO4↓+2H2O,D项错误。
2.某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总反应为FePO4(s)+Li(s)LiFePO4(s),装置如图所示(a极材料为金属锂和石墨的复合材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图中e-及Li+移动方向说明该电池处于放电状态
B.该电池中a极不能接触水溶液
C.充电时a极连接外接电源的正极
D.充电时,b极电极反应式为LiFePO4-e-Li++FePO4
C 解析图中显示为放电状态,a是负极、b是正极,A项正确;Li为活泼金属,能够与水反应,故Li不能接触水溶液,B项正确;充电时,a电极连接电源的负极作阴极,b极连接电源的正极作阳极,C项错误;充电时,b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LiFePO4-e-Li++FePO4,D项正确。
3.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B )
A.Cu溶于稀硝酸:Cu+2H++NCu2++NO2+H2O
B.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Al+CO2+2H2OAl(OH)3↓+HC
C.用CH3COOH溶解CaCO3:CaCO3+2H+Ca2++H2O+CO2↑
D.NH4HCO3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HC+OH-C+H2O
B 解析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3Cu2++2NO↑+4H2O,A项错误;碳酸的酸性强于偏铝酸,因此可发生反应Al+CO2+2H2OAl(OH)3↓+HC,B项正确;醋酸是弱酸,不能拆写,C项错误;NH4HCO3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N和HC均能与OH-反应,D项错误。
4.锌—空气燃料电池可作电动车动力电源,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反应为2Zn+O2+2H2O+4OH-2Zn(O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K+移向负极
B.放电时,电解质溶液的pH不变
C.充电时,阴极的反应为Zn(OH+2e-Zn+4OH-
D.充电时,当有4.48 L氧气(标准状况下)释放出来时,则析出固体Zn为13 g
C 解析放电时为原电池,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K+向正极移动,A项错误;放电时,消耗氢氧根,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B项错误;充电时,阳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阴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则阴极反应为Zn(OH+2e-Zn+4OH-,C项正确;产生1 mol氧气,转移4 mol电子,充电时,当有4.48 L氧气(标准状况下)释放出来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0.8 mol,根据Zn~2e-,则析出固体Zn
的质量为×65 g·mol-1=26 g,D项错误。
5.高铁电池是以高铁酸盐(K2FeO4)和锌为电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大、体积小、质量小、寿命长、无污染等优点。
该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Zn-2e-+2OH-Zn(OH)2
B.0.1 mol K2FeO4发生反应,转移电子数约为1.806×1024
C.充电时K2FeO4发生氧化反应
D.放电时正极反应为2Fe+6e-+8H2O2Fe(OH)3+10OH-
D解析放电时,正极反应为2Fe+6e-+8H2O2Fe(OH)3+10OH-,则充电的阳极反应为2Fe(OH)3+10OH--6e-2Fe+8H2O,A项错误,D项正确;根据反应关系Fe~3e-可知0.1 mol K2FeO4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1 mol×3=0.3 mol,则转移电子数约为0.3×6.02×1023=1.806×1023,B项错误;放电时,正极K2FeO4发生还原反应,充电时,K2FeO4是氧化产物,C项错误。
6.X、Y、Z、W、M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已知X、Y、Z、W是短周期元素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X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Z、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M>W>Z>Y>X
B.X、Z两元素能形成原子个数比(NX∶NZ)为3∶1和4∶2的化合物
C.化合物YW2、ZW2都是酸性氧化物
D.用M单质作阳极,石墨作阴极电解NaHCO3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在阴极区会出现白色沉淀
B 解析X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应为氢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应为碳元素;Z、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则Z 为氮元素、W为氧元素;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应为铝元素。
氢原子半径最小,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Al>C>N>O>H,即M>Y>Z>W>X,A 项错误;N、H两元素能形成NH3、N2H4两种物质,B项正确;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不是酸性氧化物,
C 项错误;用Al作阳极,石墨作阴极电解NaHCO3溶液,阴极生成氢气,不会生成沉淀,D项错误。
7.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文献中记载了不少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KNO3的古代文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
目的古代文献说
明
A 使用“……凡研消(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天工开物》
KNO3能自燃
B 性质“(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山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本草纲目》
利用KNO3的氧化性
C 鉴别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本草经集注》利用焰色反应
D 提纯“……(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开宝本草》
溶解、蒸发、结晶
A 解析由文献可知,KNO3加热后才分解,不能自燃,A项错误;火药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氮气,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说明利用的是KNO3的氧化性,B项正确;鉴别KNO3和Na2SO4,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钾元素焰色反应为紫色(隔着钴玻璃观察),C项正确;KN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提纯的方法是将其溶解后再蒸发结晶,煎炼的过程就是蒸发结晶,D项正确。
8.乙烯的相关转化关系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聚乙烯是纯净物
B.X为Cl2
C.CH3OCH3与甲互为同分异构体
D.甲→乙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C 解析聚乙烯中由于聚合度n不同,故聚乙烯为混合物,A项错误;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烷,故X是HCl,不是氯气,B项错误;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乙醇的分子式为CH3CH2OH,与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C项正确;乙醇在铜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和O2反应生成乙醛,此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项错误。
9.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C )
选项性质实际应用
A 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悬浮物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B SO2具有还原性漂白纸浆
C 铁被氧气氧化时会放出热量铁、活性炭、无机盐、水等的混合物制成暖宝贴
D 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作耐高温材料
C 解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净水,但不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于杀菌消毒,A项错误;二氧化硫漂白纸浆是因为其具有漂白性,与其还原性无关,B项错误;铁与氧气、水、无机盐形成原电池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放出热量,可以用此反应制暖宝贴,C项正确;氧化铝作耐高温材料是因为其具有较高的熔点,与氧化铝的两性无关,D项错误。
10.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常温常压下,3.2 g O2所含氧原子的数目为0.2NA
B.含有NA个阴离子的Na2O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C.标准状况下,等体积的水和CO2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1∶2
D.1 L 1 mol·L-1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水解生成Fe(OH)3的胶体粒子为NA个
A 解析3.2 g氧气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n==0.2 mol,故氧原子个数为0.2NA,A项正确;1 mol过氧化钠由2 mol钠离子和1 mol过氧根构成,含NA个阴离子的Na2O2的物质的量为1 mol,与水反应时转移1 mol电子,B项错误;标准状况下水为液体,而二氧化碳为气体,故等体积的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不同,C项错误;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分子”的聚集体,故形成的氢氧化铁胶粒的个数小于NA,D项错误。
1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Y的气态氢化物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液态Z可作为核反应堆的热传导剂;W与X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化合物Z2O2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
B.原子半径大小:W>Z>X>Y
C.W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其漂白原理与氯水类似
D.Y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反应生成盐
D 解析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推出X为C或S,四种元素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X为C;Y的气态氢化物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此氢化物是NH3,即Y 为N;液态Z可作为核反应堆的热传导剂,常用Na-K合金作核反应堆的热传导剂,又是短周期,因此Z为Na;W与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2,则W为S。
Z2O2的化学式为Na2O2,其电子式为Na+]2-Na+,含有的化学键是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A项错误;原子半径:Na>S(即Z>W),B项错误;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理是SO2跟有色物质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可以恢复到原来的颜色,而氯水的漂白性是利用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把有色物质氧化,是不可逆的,故二者漂白原理不同,C项错误;N 的氢化物是NH3,N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硝酸,两者发生反应NH3+HNO3NH4NO3,D项正确。
1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将1 mol明矾晶体完全溶于水制成胶体,其中所含胶体粒子数目为NA
B.在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每生成3 mol I2转移的电子数为5NA
C.0.1 mol·L-1 CaCl2溶液中含有Cl-的数目为0.2NA
D.136 g熔融的KHSO4中含有2NA个阳离子
B 解析一个氢氧化铝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铝的聚集体,故形成胶粒的个数小于NA,A项错误;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1 mol KIO3完全反应转移5 mol电子,生成3 mol碘,故当生成3 mol碘单
质时转移5NA个电子,B项正确;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氯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C项错误;硫酸氢钾在熔融状态下只能电离为钾离子和硫酸氢根,故136 g硫酸氢钾即1 mol硫酸氢钾在熔融状态下含NA 个阳离子,D项错误。
13.电-Fenton法是用于水体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的高级氧化技术,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其中电解产生的H2O2与Fe2+发生Fenton反应:H2O2+Fe2+Fe3++OH-+·OH,生成的羟基自由基(·OH)能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电源的X极为正极,Y极为负极
B.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3+
C.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2O-e-H++·OH
D.每消耗1 mol O2,整个电解池中理论上可产生2 mol·OH
C 解析:由反应原理示意图可知,左边电极Fe3+和O2得电子,则可知左边电极为阴极,所以电源的X电极是负极,Y为正极,A项错误;阴极上电极反应:Fe3++e-Fe2+,O2+2e-+2H+H2O2,B项错误;根据图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2O-e-H++·OH,C项正确;每消耗1 mol O2,生成1 mol H2O2,1 mol H2O2和1 mol Fe2+恰好发生反应H2O2+Fe2+Fe3++OH-+·OH,生成1 mol·OH,阴极生成1 mol H2O2和1 mol Fe2+共转移3 mol电子,根据电极反应式阳极生成3 mol·OH,共产生4 mol·OH,D项错误。
14.室温下,用0.100 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 0.100 mol·L-1的盐酸和醋酸,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Ⅱ表示的是滴定醋酸的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