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的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的探析
作者:秦明
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5年第10期
秦明
(新疆新地勘查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通过对新疆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床特征及金的富集规律等的总
结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新疆地区破碎蚀变岩型金矿条件、成矿特征和成矿规律等。

关键词:破碎蚀变;条件;金矿
中图分类号:TD1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30-0258-01
收稿日期:2015-09-10
作者简介:秦明(1979-),男,安徽太和人,本科,地质矿产工程师。

研究方向:矿产勘查。

一、成矿地质条件
1. 矿源
根据矿源与成矿地质条件关系理论,其矿源与地质成矿元素有着一定的必然联系,新疆地
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好,含金丰度较高,并且因构造运动及火山喷发的缘故,会将其活化、运移,为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的产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 侵入岩
新疆地区地质演化过程中岩浆活动较频繁,火成岩类分布较广,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良好
的热源、热液以及矿物质。

随着地质的迁移,在其作用下也将金元素发生了位置的迁移,在通
过周围环境的热液蚀变,为金元素地富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 断裂构造
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断裂构造,断裂构造在金矿成型中所起到的主要作
用就是控矿作用,热液可以随着断裂构造与周围的围岩形成一个接触蚀变带。

金矿在储矿空间中,随着蚀变的作用以及热液不断运移富集而成,这就是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形成的主要过程。

二、矿床的主要特征
1. 矿体特征
矿体形态多呈透镜状、脉状、囊状及串珠状等,脉体一般呈陡倾斜产出,在空间上具有分
支复合、尖灭再现的等现象。

具有规模大、距地表浅、受断裂控制、延续深、矿化连续性较好、矿物组合简单和易选冶等特点。

2. 主要矿石类型
蚀变岩型:为矿床主要类型,半自形- 它形结构,浸染状及细脉状构造。

石英脉型:为矿床次要类型,半自形- 它形结构,微细-细脉状构造,多以脉状、网脉状穿插于蚀变岩型金矿石中。

3. 金矿物
自然金:以他形为主,少量呈半自形,明金多呈棒状,麦粒状,浑圆状、不规则状及片状、丝状等。

粒间金:金的主要形态,主要呈不规则粒状、片状分布于绿泥石、云母晶片及石英、黄铁
矿的粒间及接触处。

裂隙金:呈脉状、片状、微粒状分布(吸附)于绿泥石、黄铁矿或石英等
的裂隙中。

4. 蚀变
主要蚀变有:青盘岩华、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岩化、硅化、黄铁矿化和糜棱岩化等。

蚀变种类繁多,共生有序,局部分带明显,一般存在叠加、多期次,同时蚀变的分布又受构造
的制约等特点。

三、矿床示例
1. 马头滩金矿概况
马头滩金矿的位置距离鄯善县城附近的戈壁丘陵地区,大概距离县城有120 公里,其地势
十分的平坦,交通便易。

马头滩金矿是在1988 年由新疆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发现的,并且由
我国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进行开采的,并且由我国相关部门对其储金含量进行了评估,其结果
在15.9 吨,属中型金矿。

2. 马头滩金矿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属下石炭统雅满苏火山喷发旋回的中下部,主要有一套钙碱性- 中酸性安山岩、英安岩以及英安质凝灰岩等组成。

由于矿区受到了华力西中期侵入的花岗杂岩体,导致了
矿区内有着非常显著的片理化和糜棱岩化的现象,其中与金矿有着非常密切关系的就是硅化、
黄铁矿化以及绢云母化。

3. 马头滩金矿矿石类型
矿石的矿物成分比较简单,由二十多种矿物质组成的。

其中主要的金属矿物质有黄铁矿、
磁铁矿以及自然金等组成,而脉石矿物主要就是由绿泥石、绢云母以及方解石等组成的。

自然
金主要分布在各种矿物的晶粒间中。

自然金极其的微小,一般为0.003~0.07 mm 之间。

自然金
中的主要成分中含有少量的Ag,还有微量的Fe 和Bi 等元素组成。

4. 金的产出状态
该矿主要矿石类型是蚀变岩型金矿,呈浸染状及细脉状构造,且往往分布在破裂带内。


于破裂带内的良好存储空间和运移热液都是金矿赋存的良好条件,所以金矿一般情况下都会分
布在破碎蚀变带内。

目前马头滩金矿中共含有四条含金蚀变带,其中最为富有的是IV 号主体矿,其矿长299 米,平均厚度为5.27 米。

三、结语
新疆地区的成矿地质背景特殊,而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的发育和形成都是与断裂构造有着非
常密切的关系,在地质构造运动作用下,受到周围热源以及热液的影响,使金元素不断富集成型,矿床潜力大。

所以必须要结合地质的实际情况和成功的经验,才能取得更好的找矿前景。

参考文献:
[1] 陈哲夫, 成守德, 等. 新疆开合构造与成矿[M]. 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7.
[2] 王有标, 赵殿甲, 等. 中国新疆金矿床[M]. 北京: 地质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范晓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