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重心的南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丽、日本 临安 明州 阿拉伯半岛 东 印度 广州 泉州
非
苏门答腊岛
4、纸币的出现:
① 交子的出现: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 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② 作用:
由于纸币便于携带,有利于大宗交 易的实现,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北宋纸币
南宋纸币
5、经济重心的南移: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 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说明到了南朝,南方经济有了很大的 发展,逐渐赶上北方。 到了宋代,南方经济已相当发达,超 过北方,国家的财政收入依靠南方。 这实质上就意味着我国古代经济的重 心已从北方移到了南方。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以自然分水岭秦岭-淮河为界,经 历了 一个由北向南移的过程 1三国时,南方经济开始得到发展。 2南朝时,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 程,推广牛耕,江南经济得到进一 步发展。南宋时,南方生产水平超 过北方。
经济重心:
是经济和技术较为 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 较强影响的地区,区域 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经 济中心。
阅读材料:
(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 业, 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 帛 之饶,衣覆天下。 (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之 财赋,„„语曰 “苏湖熟,天下足。” 这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 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南方的人口超过北方 B、政治中心转移到北方 C、南方是粮食主产区 D、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 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3、造船业:
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特点:
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抗风力强。 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辨别航向。
宋船模型
宋代造船业
由于海外贸易的推动和航海技术的进步,进 入宋代,我国的造船业又进入一个高峰阶段。 宋代的广州、泉州、明州、温州以及杭州等地 都形成了制造海船的重要基地,不但有官方的 造船场,也有很多民间的造船场。宋代的造船、 修船已经开始使用船坞,并创造运用了滑道下 水的方法。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2、南方农业的发展概况:
①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并在江南地区推广 种植;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水稻 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产地在南方;
②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③茶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 新辟了许多茶园。
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纺织业: ① 丝织业:
二、 经 济 重 心 南 移 的 过 程
三国两晋 南北朝
南方初步开发
唐末五代
南 方 相 对 安 定 北 民 南 迁
经 济 重 心 逐 渐 南 移
北宋南宋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
1、三国两晋南北朝:开始南移
2、安史之乱至五代十国:继续南移
3、靖康之变至南宋:完成南移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五代开始南方的农业生产超过了北方
经 济 重 心 南 移
北方战乱频繁
人口南迁
经济萧条
南方相对安定
经济发展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农业得到发展的原因:
①经济因素:自唐朝中晚期以来,南方战乱较 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 先进的生产技术;
②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保护较 好,加上气候条件的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 业发展; ③政治因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采取 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 经济的发展。
返回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发展概况: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商 业都市——开封、杭州(后改名为临安)。
2、临安商业的繁荣:
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3、繁荣的海外贸易:
概况: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 船的足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著名的商港:广州、泉州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商业都市
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开封和杭州(临安),临安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 市。 在当时世界上占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 政府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商业的 繁荣
对外贸易 货 币
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 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期最终完 成。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 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 B、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C、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小
类 别 农业的 发展 手工业 的发展
粮食作物
结
发 展 成 就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 粮食首位。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纺织业 南方丝织也胜过北方,棉织也发展到东南的瓷都。
制瓷业 造船业
窑葵瓣口瓷盘(哥窑)
景德镇瓷器
孩儿枕
大寿图(景德镇瓷器) 三果图(景德镇瓷器)
石榴(景德镇瓷器)
童趣(景德镇瓷器)
玉荷图(景德镇瓷器)
小武生(景德镇瓷器)
笑口常开(景德镇瓷器)
玉荷瓶(景德镇瓷器)
宋玉蟠龙樽 (景德镇瓷器)
玉壶春瓶 三彩硫璃舍利瓶 (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瓷器)
浙江哥窑冰裂纹瓷器
经济重心南移的规律 全国经济重心:
长江流域和江 黄河流域 从 转移到 南一带 ; 沿海 向 内地 由
逐渐转移
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 1 社会的相对安定;
2 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 北方农民南迁,带来较先进的生产 工具和技术; 3 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 景色。这幅画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
蜀锦
宋蜀锦
宋壮锦
宋夹衣
宋锦口袍
南宋棉毯
南宋的棉纺织业
南宋末年,印度木棉迅速向长江流域推广, 成为农业中一项重要的经济作物。棉纺织业首 先兴起于广西和海南岛。南宋后期发展到东南 沿海地区。
2、制瓷业: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中心。
浙江哥窑:冰裂纹瓷器
江西景德镇:著名的瓷都
六方贯耳尊(哥窑)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有很大发展。 蜀 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 量高,朝廷用的丝绸,绝大部分来自江浙。
② 棉织业:
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 到东南沿海地区。
名冠天下的蜀锦
蜀锦系纯真丝织品,质地柔软,色彩艳 丽、品种多样、牢固耐用,是一种具有两千 多年历史的丝织品。它与南京的云锦、苏州 的宋锦、广西的壮锦一起,并称为中国的四 大名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