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促兴 以兴促行 以行促果(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情促兴以兴促行以行促果
——谈信息技术课堂的情感教学
进入二十一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当今的学生具有比以往任何年代的学生都更优良的学习条件,拥有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但伴随而来的却是有些学生道德水平下降、厌学、社会责任感差、精神无所皈依……。

这些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是人文精神的滑坡,我们在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他们的精神需求和精神发展,忽视了人文精神的熏陶。

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之一是在学科教学中充分渗透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体现为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了三方面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和育人环境,赋教学内容予人文精神的内涵,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态度的和谐发展,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学会学习知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式学习的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赋予教学内容鲜活的生命力。

情感,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当学生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极大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思考中。

所以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与价值观,并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教学内容中,摒弃以往只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观念和做法,赋予教学内容鲜活的生命力,这个过程不能脱离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而要有机地融合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

比如:在学习Flash 动画制作软件中的文字渐变动画时,我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或自行创作若干爱心标语或励志格言,如:"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又如:"志高山峰矮,路从脚下伸。

" "多一个微笑,多一点爱心,让世界更温暖"等等,上课时就用学生自己采集的标语作为素材来进行文字动画的学习与制作。

接下来的课堂的就具备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情感情境,不少学生在学习中被这些语句的意境所感染,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在完成Flash这一章的综合任务时,我要求学生制作一套公益动画广告,内容可以涉及爱国、环保、教育、敬老、爱心、助人为乐、励志等题材。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广义的道德感,包括责任感、义务感、自豪感、尊严感、同情感、友谊感以及人道感等等,通过综合广告的制作,使学生又一次经受了一种健康、温馨、崇高的情感冼礼,从而促进了知识的掌握。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时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与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并引起心灵的触动则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在学习Excel电子表格的知识时,我收集了大量有关于淮安近十年来的经济,文化,人口,教育各项领域的发展数据和图表作为教学素材,这些数据贴近生活使学生觉得很亲切,在学习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学生看到了淮安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到家乡欣欣向荣的景象,心中充满了自豪感,他们更加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同时又激发了学生们报效家乡的志向,增强了学生建设强大中国的信心和决心。

在学习制作电子小报时,我让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实实在在地先做一些调查,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市场菜价,中学生心理现状,中学生课余生活等,同学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去收集小报的素材,与此同时,他们的内心涌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贯穿了整
个小报的学习制作过程,最后学生制作出来的作品的确让人感到中学生的成熟的一面。

又如在讲述病毒、黑客等内容时,我举例讲到计算机病毒给我们造成的危害和带来的巨大损失。

如电脑病毒"CIH",98年4月26日造成全球6000万台计算机被毁,此后每年的4月26日定期发作,继续造成更大破坏。

触目惊心的事实让学生感到了痛惜与愤怒。

从而更容易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建立了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

二、深挖教材本身快乐因素,激发学生兴趣,让抽象枯燥的符号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融合在一起。

(一)精心设计学习目标,激发学生成功的欲望
要让学生渴望成功,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好学习目标。

首先,学习目标要切合学生实际不能过高或过低。

学习目标要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实”。

其次,学习目标要清晰。

清晰的学习目标才能指引学生踏踏实实地去努力,不至于半途而废,由此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另外学习目标的形式要新颖。

新颖的东西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在一种愉悦的心情下进行学习。

比如在学习了“发送电子邮件”的课堂内容之后,让学生进行上机练习。

如果只让学生自由地试着发送一个到教师设定的作业邮箱,许多学生会毫无目的胡乱写一两个句子就发送交差。

还不如让学生相互索要邮箱地址,给对方发一句祝福的话,或是赞美对方的话,或一个谜语。

如在节日前,还可以发一张贺卡。

(二)多多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表扬鼓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是各科教学为了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常用方法。

这种激励方法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更为重要。

信息技术知识抽象,操作要求严格,初学者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犯很多错误。

教师往往在学生多次尝试仍未成功时(这还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方法有关),容易变得急躁,大声斥责学生的事情屡屡发生。

使学生对成功的渴望,变成对失败的恐惧;以至于越来越胆小,越来越害怕上信息技术课,学习效果越来越差。

如果在学生多次尝试仍未成功时,教师淡化学生的错误,耐心地指导学生克服困难,同时尽力发现他的闪光点,及时多给表扬肯定,哪怕这困难是微不足道的,往往能把学生刚刚产生的畏难情绪,立即转化为克服困难后的喜悦心情,形成个体的成功体验,从而大大激励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显然带来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三)坚持以用促学,获得成功的体验
心理学认为: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

如果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自己处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事情,从现实的成功中体会到学习的意义和快乐,必将会更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指法时,我让他们输入正在学习的英语课文、英语歌词。

学习Word文字编辑时,我让他们在计算机上制作课程表,写作文,办个人小报。

•然后让他们自己打印出来。

作文交给语文老师,课程表贴在文具盒里用,小报张贴在班级橱窗栏。

通过成功地完成这些把学习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的操作,他们感到自己已经成为计算机的主人了。

他们要学好这门课的信心更强了,学习效果也非常好。

(四)尽情创作,享受学习的成功
通过成功的创作来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必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而计算机为创作提供了许多方便。

初中学生能够很容易地在计算机学习中体会到创作的快乐,而由此所激发出的兴趣是不可想象的。

在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内容是制作“动态效果”。

在教完书上这节内容后,我启发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能力,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自由创作。

于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或集体的努力编制出许多有趣的内容。

下次上课时,我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

同学们看着屏幕一幅幅有趣的画面,欣赏着、讨论着,时而赞叹、时而嬉笑,还不时地进行评价。

不少学生都沉浸在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中,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五)注意适当奖励,强化成功的体验
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奖励,获奖的事情往往令我们终身难忘。

利用奖励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成功的体验,这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进一步肯定。

把这种成功感牢牢地映入心里,对学生今后长期的学习必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但教师在奖励时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奖励的范围要尽量宽。

每份奖品可以少一点,奖的人却要多一点,甚至可以对全班同学设定学习目标,进行奖励。

其中,要注意多给后进生获奖的机会,而降低奖励对他们的负面影响(如设进步奖,以小组为奖励单位等)。

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有利于营造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

第二,在学习的不同内容上设奖,让学生的各方面的特长都能得到展示,也给了更多的学生有获得奖励的机会。

第三,奖励的方式多样。

作为信息技术课,可以把奖品与学习相联系。

比如奖励制作贺卡做得好的同学,可将贺卡打印出来;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优秀的学生多给时间在课后到电脑室上机;全班同学提前完成了学习任务后,我就集体奖励玩一节课的游戏。

三、在课堂中加强师生情感互动
教育过程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更是一个师生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双向撞击过程、在以往学科的教育中,侧重于追求教育的效率、追求教育过程的程序化、技术化,导致情感陶冶弱化,师生情感交流减少,学生本是有血有肉的人,却几乎要被培养成学习机器,导致知识与能力脱节,道理与行为分离。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重视建构知识的同时,重视师生人际关系的建构。

要有强烈的教学激情,让课堂成为富有情感的课堂。

这要求我们首先从备课中下功夫,在备教法时就要考虑如何实施“快乐教学”,就像写小品或相声的剧本一样,里面应存在让观众感到愉悦的地方,有趣的和值得深思的地方。

还要注意快乐因素与所讲的知识点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笑声中掌握知识,受到教育。

比如在《计算机原理》课中,讲到操作数的间接寻址方式,抽象难懂。

我于是打了一个比喻:某地下党员被叛徒出卖,须马上转移到安全地方,但安全地方地址要由某地下党员给他。

最后,我索性让学生把情节演下来,表演让学生笑声不断。

他们在快乐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另外,对抽象的符号概念要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会激发他们的兴趣。

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思想或看法的机会和空间。

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栩栩如生、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学生在想象中仿佛身临其境,寓教于乐。

这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古语说的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以爱换爱,以情激情是培养师生融洽关系的根本途径。

师生间融洽的情感,是推动学生不断进步的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具有吸引力。

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爱与期望。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作积极的"倾听者",时时以高兴、满意、慈爱、鼓励的态度欣赏学生个性化的表现,关注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

用诸如"这个步骤的操作你掌握得非常好,还有其它方法吗?""真棒!""错了没关系,再试试看,好戏在后头呢"等语言来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探究,思索,并起到控制学生的教学活动中的情绪,使之处于最佳状态的作用。

总之,教师用自身的激情,亲切的面容,期待鼓励的目光,生动的手势,使学生产生肯定的心理倾向而愉快地接受教师这种热情的感染,转化为对学习的热爱。

新课程改革正实施得热火朝天,我们不再只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的过程,应当重视人的情感、价值、态度体系在学习中的作用和发展,将人文精神融入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带着情感去学习和探索,让健康美好的情感伴随在课堂的始终,让学生不断得到精神上的充实,用人文精神去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