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小麦阿春9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小麦阿春9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周宏山;邓世豪
【摘要】阐述了春小麦阿春9号的特征特性,并从土地选择、播前准备、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介绍了主要高产栽培技术。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
【年(卷),期】2012(000)004
【总页数】2页(P170-171)
【关键词】春小麦新品种;阿春9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作者】周宏山;邓世豪
【作者单位】新疆阿勒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阿勒泰836500;新疆阿勒泰地区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阿勒泰836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2
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阿勒泰地区农业种植业属灌溉农业,光照资源丰富,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是春小麦的高产区。

春小麦阿春9号,是在原
名“太空小麦”的基础上,经选单株,并经系统选育而育成的优质、高产的春小麦品种。

2009年9月20日,由阿勒泰地区引进农作物品种初审鉴定领导小组予以
命名。

该品种2009年全地区平均亩单产500 kg,最高单产729 kg,2010年、2011年单产均稳定在这个水平。

该品种春性、中晚熟,阿勒泰地区生育期105 d,株高95 cm,茎秆较粗,抗倒
力较强,分蘖力中等。

穗纺锤形,长芒,芒浅黑色,穗长15~18 cm,小穗数15~20个,穗粒数60~105粒,口较松,但基本不落粒,千粒重50~52 g。

籽粒白色、角质,饱满度好,容重790 g/L以上。

2.1 土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气候冷凉的区域种植。

一般选有机质≥15 g/kg、碱解氮≥60 mg/kg、速效磷≥15 mg/kg、速效钾≥150 mg/kg的壤土或沙壤土,前作以苜蓿、豆类、打瓜为佳,重茬不宜超过2~3年。

实行秋灌秋耕,耕深25~30 cm,翌年及时整地,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净、墒”要求,并成待播状态。

2.2 播前准备
翻耕前亩撒施有机肥1~3 t,另将每亩尿素15 kg、磷酸二铵25 kg、硫酸钾(K2O 33%)15 kg(缺锌的地区再加1 kg的硫酸锌)的化肥,混合均匀后撒于地表,结合秋耕施入(或播种前实行条深施肥,深度不小于10 cm)。

提倡测土配方施肥。

2.3 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达到国家小麦“大田用种”标准(BG 4404.1-2008),即纯度不低于99%、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

推广使用包衣种子,未包衣的种子为防治锈病、黑穗病及全蚀病,均应进行种子拌种,用3%敌萎丹1 000 ml,或2.5%适乐时500 ml,或2%立克秀500 g,对水6 kg,用喷雾器喷拌500 kg种子。

2.4 播种
(1)适期早播,早播墒情好,出苗率高,易保全苗,有利形成大穗。

当开春土壤表层解冻4~6 cm,气温3℃~4℃ ,即应及时抢墒播种。

(2)播种时禁止带尿素和磷酸二铵作种肥,以防化肥烧苗。

(3)播种时必须带打埂器、覆土环、镇压器、耱子,以达到提墒保墒,做到一播全苗,为丰产奠定基础。

2.5 播种量
亩播量25~27 kg,基本苗为40万株左右。

采用机械条播,行距15 cm,播深3~4 cm。

播种质量,要求播量准确、播深一致、下籽均匀、不重不漏、播行端直、覆土严密、镇压确实、到头到边。

2.6 田间管理
2.6.1 早修毛渠播后3~5 d修好田间宽浅毛渠,走向和间距视地形而定,一般间距以30~50m为宜。

2.6.2 适时早灌水 2叶1心浇头水,坚持头水早,二水赶,三水适时灌,以后灌水视土壤湿度、小麦长势、天气情况进行。

扬花灌浆水应多次轻灌,宁干勿湿,这一阶段浇水过多将影响小麦品质。

2.6.3 及时化控由于该品种植株较高,为防倒伏,分蘖末期至拔节初期(小麦5~6叶期)必须进行化控,用50%矮壮素,亩用量150~200 g,对水30 kg均匀喷雾。

可视小麦生长情况喷施2次,间隔7 d。

2.6.4 追肥在小麦2叶1心灌头水前,采用机械条浅施或撒施尿素,每亩10 kg,施肥后及时浇水;扬花期和灌浆中期再撒施或随水浇施3次尿素各5 kg,能显著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在抽穗、灌浆期还应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每亩 200 g 加尿素200 g,建议再加上优质的叶面肥或6 000~8 000倍液的爱多收(每亩5 ml),叶面喷施既能起到追肥的目的,又能预防干热风,可增产10%以上。

视具体情况一般喷4~5次,间隔5~7 d,喷施时间在上午11时之前和下午17时之后。

2.6.5 化除化除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在杂草2~3叶时,用6.9%骠马乳油600倍液喷雾防治。

化除阔叶杂草在小麦3~5叶时,用72%2,4-D丁酯乳油800倍
液喷雾防治。

提倡采用超低量喷雾,喷雾力求均匀。

3.1 锈病
田间发现发病中心,及时进行点片喷药控制。

病叶率达到5%,每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 g,或20%三唑酮乳油70ml,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0~30 g,对水30 kg喷雾防治。

在病害流行大发生年份,加大用药量,视病情严重程度,用以上药量的1~3倍浓度喷雾。

3.2 麦蚜
百穗蚜虫500头时,用50%辟蚜雾(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 500~1 600倍液,或2.5%三氟氯氰菊酯(功夫)1 500~2 000倍液,也可喷洒10%吡虫啉(蚜虱净)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进行防治。

3.3 负泥虫
(1)合理轮作,避免重茬;秋季进行秋灌秋翻,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实行顶凌播种,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

(2)成虫大量产卵前或幼虫3龄前及时喷药,可用2.5%敌百虫粉喷粉,每亩1.5 kg,或90%敌百虫晶体、20%杀灭菊酯2 0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

成虫大量产卵前施药,必须大面积联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提前做好收获的各项准备工作,当小麦子粒进入蜡熟末期,子粒变硬,大小和色泽达到本品种固有的特征,即可进行机械收割。

机械收割达到脱净率>98%、破碎率<2%、总损失率<3%。

收割后及时晾嗮,当小麦水分<12.5%时,即可扬场或经清粮机清选后及时安全入库或销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