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精选经典的诗经鉴赏【十首】
【导语】诗经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琅琅上⼝的诗句让⼈⽿熟能详,天趣盎然的曲调像天籁之⾳娓娓动听。
下⾯是⽆忧考分享的精选经典的诗经鉴赏【⼗⾸】。
欢迎阅读参考!1.精选经典的诗经鉴赏 蒹葭 佚名〔先秦〕 蒹葭苍苍,⽩露为霜。
所谓伊⼈,在⽔⼀⽅。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中央。
蒹葭萋萋,⽩露未晞。
所谓伊⼈,在⽔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中坻。
蒹葭采采,⽩露未已。
所谓伊⼈,在⽔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中沚。
译⽂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结成霜。
意中之⼈在何处?就在河⽔那⼀⽅。
逆着流⽔去找她,道路险阻⼜太长。
顺着流⽔去找她,仿佛在那⽔中央。
河边芦苇密⼜繁,清晨露⽔未曾⼲。
意中之⼈在何处?就在河岸那⼀边。
逆着流⽔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去找她,仿佛就在⽔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未全收。
意中之⼈在何处?就在⽔边那⼀头。
逆着流⽔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去找她,仿佛就在⽔中洲。
赏析 如果把诗中的“伊⼈”认定为情⼈、恋⼈,那么,这⾸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情。
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这⾸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公的追求和失落,⽽是他所创造的“在⽔⼀⽅”可望难即这⼀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好诗都能创造意境。
意境是⼀种格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
“在⽔⼀⽅”的结构是:追寻者——河⽔——伊⼈。
由于诗中的“伊⼈”没有具体所指,⽽河⽔的意义⼜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切因受阻⽽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发⽣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由此看来,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种象征,把“在⽔⼀⽅”看作是表达社会⼈⽣中⼀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个艺术范型。
这⾥的“伊⼈”,可以是贤才、友⼈、情⼈,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的“河⽔”,可以是⾼⼭、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
关于诗经的诗
关于诗经的诗1、小雅·瓠叶幡幡瓠叶,采之亨之。
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
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
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
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诗经》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诗经《周南-关雎》3、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子不我思,岂并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
子不我思,岂并无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
《诗经》4、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诗经》5、奏乐其镗,热情高涨用兵。
土国城漕运,我富豪之家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属于,痛心有忡。
爰位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期之?于林之下。
死去生契阔,与子成说道。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诗经《国风·邶风·奏乐》6、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诗经》7、如月之恒,如日之再升。
例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哀帝。
例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顺。
——诗经《小雅》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9、国风·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存有匪君子,如切如磋,例如琢如搓。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存有匪君子,终不容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存有匪君子,充任耳琇莹,可以弁例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存有匪君子,终不容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例如箦。
存有匪君子,例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
仁义讽刺兮,不为虐兮。
《诗经》10、国风·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
诗经三十首
诗经三十首1.《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国风·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3.《国风·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4.《国风·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5.《国风·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6.《国风·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景。
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愿言思子,不瑕有害!7.《周颂·清庙》於穆清庙,肃雍显相。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8.《国风·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9.《周颂·有客》有客有客,亦白其马。
有萋有且,敦琢其旅。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言授之絷,以絷其马。
薄言追之,左右绥之。
既有淫威,降福孔夷。
诗经10首
诗经10首
一、《国风·周南》
伐柯人兮维取角,有羞色兮奈何求。
抉乎哉兮维穷奇,抉乎哉兮维赤词。
二、《国风·邶风》
雨送露兮归浣衣,采桑子兮合歌舞。
倚树俟兮颜色圆,实思量兮心所羞。
三、《国风·小雅》
昔我往矣兮,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兮,雨雪霏霏。
四、《国风·大雅》
岂无咎兮不用辞,山川异域兮归至时。
仰之弥高兮鞫之彭融,维其生民兮育诸侯。
五、《国风·夏雅》
桃之夭夭兮,灼灼其芳菲。
之子于归兮,宜其室家。
六、《国风·泰雅》
桃之夭夭兮,有蕡其实果。
之子于归兮,宜其家室。
七、《国风·颂》
士之立兮恭恭惟敬,聿其谓兮维万方。
厥谟厥志兮维斯言,莫敢不从兮莫敢忘。
八、《国风·蓼莪》
蓼莪之花兮,虽小犹有芳。
士之立兮,恭恭惟敬。
九、《国风·桑扉》
桑扉而开兮,桑枝未施。
士之立兮,恭恭惟敬。
十、《国风·鹿鸣》
鹿鸣乎鹜鸣兮,彼此相视言语间。
士之立兮恭恭惟敬,聿其言兮维万方。
诗经的篇目
诗经的篇目01.《国风·周南·关雎》先秦·诗经02.《国风·周南·葛覃》先秦·诗经03.《国风·周南·卷耳》先秦·诗经04.《国风·周南·樛木》先秦·诗经05.《国风·周南·螽斯》先秦·诗经06.《国风·周南·桃夭》先秦·诗经07.《国风·周南·兔罝》先秦·诗经08.《国风·周南·芣苡》先秦·诗经09.《国风·周南·汉广》先秦·诗经10.《国风·周南·汝坟》先秦·诗经11.《国风·周南·麟之趾》先秦·诗经12.《国风·召南·鹊巢》先秦·诗经13.《国风·召南·采蘩》先秦·诗经14.《国风·召南·草虫》先秦·诗经15.《国风·召南·采蘋》先秦·诗经16.《国风·召南·甘棠》先秦·诗经17.《国风·召南·行露》先秦·诗经18.《国风·召南·羔羊》先秦·诗经19.《国风·召南·殷其雷》先秦·诗经20.《国风·召南·摽有梅》先秦·诗经22.《国风·召南·江有汜》先秦·诗经23.《国风·召南·野有死麕》先秦·诗经24.《国风·召南·何彼襛矣》先秦·诗经25.《国风·召南·驺虞》先秦·诗经26.《国风·邶风·柏舟》先秦·诗经27.《国风·邶风·绿衣》先秦·诗经28.《国风·邶风·燕燕》先秦·诗经29.《国风·邶风·日月》先秦·诗经30.《国风·邶风·终风》先秦·诗经31.《国风·邶风·击鼓》先秦·诗经32.《国风·邶风·凯风》先秦·诗经33.《国风·邶风·雄雉》先秦·诗经。
诗经全文及译文
诗经全文及译文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了大量的民间诗歌和宫廷诗歌。
以下是诗经的一部分内容及译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译文:关关鸣叫的雎鸠,栖居在河中沙洲。
文静美丽的姑娘,正是君子好配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
译文: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
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
译文: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黍!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
照顾。
以上是诗经的部分内容及其译文。
诗经的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周朝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人们对生活、情感的深切感受。
这些诗歌以其简洁、生动、富有音乐性的语言,传达了古代人们对自然、情感、人生等方面的朴素理解和追求。
诗经全文
《诗经》全文目录国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雅鹿鸣之什南有嘉鱼之什鸿雁之什节南山之什谷风之什甫田之什鱼藻之什文王之什生民之什荡之什颂周颂·清庙之什周颂·臣工之什周颂·闵予小子之什鲁颂·駉之什商颂【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螽斯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
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
宜尔子孙,蛰蛰兮。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免罝,施于中林。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芣苡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
采采芣苡,薄言礻颉之。
∷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诗经 关于诗经全文及译文
诗经关于诗经全文及译文《诗经》在先秦时期被称为《诗经》,或称《诗三百首》,是一部完全的诗集。
它最初只是一本诗集。
然而,自汉代以来,儒家学者将《诗经》视为经典,尊称《诗经》,并将其列入前五经。
本文是关于诗经全文及译文,仅供大家参考。
《诗经》全文 (带注释和译文)年龄孔丘《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期称为诗或诗三百,孔子加以了整理。
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尊诗为经典,定名为《诗经》。
《诗经》现存诗歌 305 篇,包括西周初年到年龄中叶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章。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墉、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大部分为东周时期的作品,小部分作于西周后期,以民歌为主。
(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
墉:后来并入卫国,故城在今河南省汲县东北。
卫: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南部一带。
王:周平王东迁后的国都地区,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郑: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
齐:今山东省大部分地区。
魏:古魏国在今山西省芮城县东北。
唐:晋的前身,在今山西省。
秦:在今陕西省境内。
陈:在今河南省淮阳、柘城以及安徽省毫县一带。
桧:桧国后为郑国所灭,二国领土相当于今河南省郑州、新镇、荥阳、密县一带。
曹:在今山东省曹县、荷泽、定陶一带。
豳:也作邠,在今陕西郴县、旬邑县一带。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共 105 篇,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王畿地区的作品,均为周代朝廷乐歌,多歌颂朝廷官吏。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 40 篇。
其中周颂为西周王朝前期的作品,均为西周统治者用于祭奠的乐歌,内容多歌颂周代贵族统治者及先公先王,共 31 篇;鲁颂为公元前 7 世纪鲁国的作品,歌颂鲁国国君鲁僖公,共 4 篇;商颂是公元前 8 世纪到公元前 7 世纪宋国的作品,共 5 篇。
《诗经》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诗经精选十八首
诗经精选十八首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计305篇。
以下是其中精选的18首:
1. 《关雎》:描述男女之间的爱情,展现了古代社会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2. 《蒹葭》: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3. 《卷耳》:描绘了劳动人民在田间劳作的场景。
4. 《樛木》:以樛木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
5. 《螽斯》:以螽斯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子孙繁衍的期望。
6. 《桃夭》:描绘了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色,寓意着美好的爱情。
7. 《兔罝》:以兔子和狗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忠诚品质的赞美。
8. 《鹊巢》:描绘了鹊巢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 《螽羽》:以螽羽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定的祝愿。
10. 《鸱鸮》:以鸱鸮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宁的祝愿。
11. 《采蘩》:描绘了采蘩草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意。
12. 《采薇》:描绘了采薇草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意。
13. 《蓼蓼》:以蓼草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宁的祝愿。
14. 《鹑衣》:以鹌鹑和衣服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忠诚品质的赞美。
15. 《鹤鸣》:以鹤鸣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宁的祝愿。
16. 《燕燕》:描绘了燕子飞翔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7. 《击鼓》:描绘了击鼓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宁的祝愿。
18. 《凯风》:以凯风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
这些诗歌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民情、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诗经经典十篇
《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此诗首章以关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
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的相思与追求。
全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章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赏析】此诗描写主人公被迫从军南征,调停陈、宋两国关系,长期不得归家而怀念家乡亲人。
诗从体现战争气氛的鼓声写起,渲染出一幅兵荒马乱的情景,表达了主人公怨怼而又无奈的心情。
全诗五章,每章四句,以往事与现实进行对比,在结构上形成顿宕;在叙事中又间以抒情,在情感上形成波澜,手法独到。
《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赏析】《邶风·凯风》各章前二句,凯风、棘树、寒泉、黄鸟等兴象构成有声有色的夏日景色图。
后二句反覆叠唱的无不是孝子对母亲的深情。
设喻贴切,用字工稳。
诗中虽然没有实写母亲如何辛劳,但母亲的形象还是生动地展现出来。
《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经典十篇
诗经经典十篇【实用版】目录一、诗经概述二、诗经经典十篇简介1.《国风·周南·关雎》2.《国风·周南·葛覃》3.《国风·周南·卷耳》4.《国风·周南·桃夭》5.《国风·周南·兰曲》6.《国风·周南·螽斯》7.《国风·周南·临江仙》8.《国风·周南·鸟鸣》9.《国风·周南·汉广》10.《国风·周南·蒹葭》正文诗经,又称《诗》,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 305 篇诗歌。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十首。
诗经在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三类,其中“赋”是陈述铺陈,“比”是比喻,“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诗经经典十篇分别为:1.《国风·周南·关雎》:以男女言情为题材,表达了真挚热烈的爱情。
2.《国风·周南·葛覃》:赞美了妇女的勤劳和贞洁,歌颂了家庭和睦的生活。
3.《国风·周南·卷耳》:写妻子怀念远行的丈夫,表达了深厚的夫妻感情。
4.《国风·周南·桃夭》:以嫩红的桃花、初生的桃叶比喻新娘的美丽容貌,以桃树结实比喻新娘早生贵子,表达了对新娘的美好祝福。
5.《国风·周南·兰曲》:赞美了女子的高尚品德和优美形象。
6.《国风·周南·螽斯》:以螽斯为题材,表达了对子孙繁衍的祝福。
7.《国风·周南·临江仙》:表达了对忠贞爱情的追求和执着。
8.《国风·周南·鸟鸣》:以鸟鸣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经选集
1.《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周南·桃夭》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与归,宜其室家。
3.《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4.《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5.《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6.《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7.《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8.《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歇之哉?鸡栖于埘9《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0.《郑风·女曰鸡鸣》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11.《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12.《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住,子宁不嗣音?13《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14.《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5.《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16.《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17.《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18.《小雅·鱼丽》君子有酒,旨且多。
君子有酒,多且旨。
君子有酒,旨且有。
19.《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20.《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诗经全文
《诗经》诗经全文【01.关雎】后妃之德也。
(5章4句)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5.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①雎(jū)鸠:一种水鸟。
②窈窕(yǎo tiǎo):内心,外貌美好的样子。
淑:好,善。
③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
逑(qiú):配偶。
④参差(cēn cī):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xìng)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
⑤寤(wù):睡醒。
寐(mèi):睡着。
⑥芼(mào):拔取。
【02.葛覃】后妃之本也。
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于女功之事,躬俭节用,服澣濯之衣。
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
(3章6句)1.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2.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3.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①覃(tán):长。
②施(yī):蔓延。
中谷:谷中。
③喈喈(jiē):鸟儿鸣叫的声音。
④刈(yì):用刀割。
劐:煮。
⑤絺(chī):细葛纤维织成的布。
绤(xì):粗葛纤维织成的布。
⑥无斁(yì):心里不厌弃。
⑦污(wù):洗去污垢⑧浣(huàn):洗涤。
⑨害(hé):曷,何,什么。
【03.卷耳】后妃之志也。
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
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诐私谒之心,朝夕思念,至于忧勤也。
(4章4句)1.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2.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3.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4.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①寘(zhì):放置。
诗经关于诗经全文及译文
诗经关于诗经全文及译文《诗经》全文(带注释和译文)春秋·孔丘《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代称为“诗”或“诗三百”,孔子加以了整理。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尊“诗”为经典,定名为《诗经》。
《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500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章。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墉、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大部分为东周时期的作品,小部分作于西周后期,以民歌为主。
(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
墉:后来并入卫国,故城在今河南省汲县东北。
卫: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南部一带。
王:周平王东迁后的国都地区,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郑: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
齐:今山东省大部分地区。
魏:古魏国在今山西省芮城县东北。
唐:晋的前身,在今山西省。
秦:在今陕西省境内。
陈:在今河南省淮阳、柘城以及安徽省毫县一带。
桧:桧国后为郑国所灭,二国领土相当于今河南省郑州、新镇、荥阳、密县一带。
曹:在今山东省曹县、荷泽、定陶一带。
豳:也作邠,在今陕西郴县、旬邑县一带。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王畿地区的作品,均为周代朝廷乐歌,多歌颂朝廷官吏。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其中周颂为西周王朝前期的作品,均为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的乐歌,内容多歌颂周代贵族统治者及先公先王,共31篇;鲁颂为公元前7世纪鲁国的作品,歌颂鲁国国君鲁僖公,共4篇;商颂是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宋国的作品,共5篇。
《诗经》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由于《诗经》的年代离我们太过久远了,很多当时的用字措词,我们今天未必能准确理解。
因此所有诗歌均有详细注解(个别还配有译文),这些注解除了参照一些比较流行的版本以外,也加入了一些个人观点,希望对各位阅读带来一些帮助。
《诗经》全文+注释
1诗 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称为《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之一,方称《诗经》。
因其书为毛公所传,又称《毛诗》。
其创作年代,距今约二千五百年左右,大体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
它是奴隶制时代的诗歌,为我国诗歌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对我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共三百零五首,简称“诗三百”。
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乃风土之曲,即民间歌谣,共一百六十篇,总称为十五国风。
“雅”乃朝廷之乐,多为京都一带朝廷官吏的作品,共一百零五篇,分为《大雅》和《小雅》。
“颂”乃庙堂之音,是王侯举行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礼专用的乐歌,共四十篇,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合称三颂。
对国风 周南国风:也单称风,是采自各地的民间歌谣。
朱熹《诗集传》:“国者,诸侯所封之域;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
”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共计一百六十篇。
大部分是东周的诗,小部分是西周后期的诗。
周南:西周初期,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誓sh ì)分陕(今河南陕县)而治。
周公旦居东都洛邑,统治东方诸侯。
《周南》当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区的民歌,范围包括洛阳以南,直到江汉一带地区。
意为南国之诗,或以为用南国乐调写的诗。
共计十一篇。
《周南》、《召南》合称二南。
【F-001】关雎(必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1、关关:雎鸠和鸣声。
雎鸠(居纠j ū ji ū):一种水鸟名,即鱼鹰。
2、河:黄河。
洲:水中央的陆地。
一二句是诗人就所见以起兴(起头儿)。
3、窈窕:容貌美好。
淑:善,品德贤良。
淑女:好姑娘。
4、君子:《诗经》中贵族男子的通称。
好:男女相悦。
逑:同“仇”,配偶。
经典诗经名篇精选赏析【5首】
【导语】《诗经》是中国第⼀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春秋中叶500多年的三百多篇诗歌。
《诗经》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琅琅上⼝的诗句让⼈⽿熟能详,天趣盎然的曲调像天籁之⾳娓娓动听。
下⾯是®⽆忧考⽹分享的经典诗经名篇精选赏析【5⾸】。
欢迎阅读参考!1.经典诗经名篇精选赏析 关雎 佚名〔先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君⼦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钟⿎乐之。
赏析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篇。
古⼈把它冠于三百零五篇之⾸,说明对它评价很⾼。
《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道之⼤伦也。
”⼜《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民之始,万福之原。
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天命全。
孔⼦论《诗》,⼀般都是以《关雎》为始。
……此纲纪之⾸,王教之端也。
”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
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
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
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巷歌谣之作,所谓男⼥相与咏歌,各⾔其情者也。
”⼜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
”朱熹是从诗义⽅⾯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进⾏解释。
我们把⼆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种⽤地⽅声调歌唱的表达男⼥爱情的歌谣。
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情之作,是写⼀个男⼦对⼥⼦爱情的追求。
其声、情、⽂、义俱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孔⼦说:“《关雎》乐⽽不*,哀⽽不伤。
”(《论语·⼋佾》)此后,⼈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史记·孔⼦世家》)。
《诗经》原文与翻译
《诗经》原文与翻译简介《诗经》又称《诗经·齐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诗歌300多首,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本文将对《诗经》进行简要介绍并提供原文及翻译。
风风是《诗经》的第一部分,共分为15篇,代表了诗歌的初期形态。
它以山川、自然景观、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题,形式简练朴素。
以下是《风》部分的原文及翻译示例:1.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翻译:关关雎鸠,栖息在河洲。
貌美而贤淑的女子,令君子心动。
水草参差交错,左右流动。
貌美而贤淑的女子,日夜期望着。
期望而不能得到,日夜思念。
烦恼啊,追思不断,反复辗转。
雅雅是《诗经》的第二部分,共分为105篇,是一种婚礼音乐形式。
雅部分的诗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以描述仪式、礼节、家庭和个人的情感为主题。
以下是《雅》部分的原文及翻译示例:1. 《文王》抑抑文王,于穆清庙。
桢楹纡组,爰及尔居。
居则婉兮,柔则休。
东巡狩,无射於人。
两爰及犬,时维尔构。
翻译:庄重而温和的文王,在宁静的神庙里徘徊。
高高的柱子,错综复杂的构架,正是你的居所。
你的居所温馨婉约,柔情似水。
东巡狩猎,但不伤害人民。
身边有双犬相伴,时刻保护着你。
颂颂是《诗经》的第三部分,共分为40篇,大多是古代帝王或贵族的赞美歌词。
颂部分的诗歌用词庄重、气势磅礴,歌颂了英雄、忠诚、国家和王权。
以下是《颂》部分的原文及翻译示例:1. 《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翻译:优美的雎鸠,在河洲上飞翔。
貌美而贤淑的女子,受君子喜爱。
水草参差交错,左右流动。
貌美而贤淑的女子,日夜忧思着。
渴望而不能得到,日夜思念。
陷入无尽的思念和烦恼,反复辗转。
以上只是《诗经》部分诗歌的简要介绍及原文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诗经》原文及注释
《诗经》原文及注释《诗经》原文及注释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注释①朝:朝堂。
一说早集。
②匪:同"非"。
③昌:盛也。
意味人多。
④薨薨(hōnɡ 轰):飞虫的振翅声。
⑤甘:愿。
⑥会:会朝,上朝。
且:将。
⑦无庶:同"庶无"。
庶,幸,希望。
予子憎:恨我、你,代词宾语前置。
译文公鸡喔喔已叫啦,上朝官员已到啦。
这又不是公鸡叫,是那苍蝇嗡嗡闹。
东方曚曚已亮啦,官员已满朝堂啦。
这又不是东方亮,是那明月有光芒。
虫子飞来响嗡嗡,乐意与你温好梦。
上朝官员快散啦,你我岂不让人恨!赏析本诗的主题,《毛诗序》以为是思贤妃,说:(齐)哀公荒淫怠慢,故陈贤妃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
宋朱熹《诗集传》则以为是直接赞美贤妃,谓其言古之贤妃御于君所,至于将旦之时,必告君曰:鸡既鸣矣,会朝之臣既已盈矣,欲令君早起而视朝也,故诗人叙其事而美之也。
而宋严粲《诗缉》以为是刺荒淫,清崔述《读风偶识》以为是美勤政,清方玉润《诗经原始》以为是贤妇警夫早朝。
本文则认为此诗只是表现一对贵族夫妇私生活的`情趣。
全诗以夫妇间对话展开,构思新颖,在《诗经》中是别开生面的。
姚际恒说:愚谓此诗妙处须于句外求之。
(《诗经通论》)本来这对夫妇的对话是非常质朴显露的,谈不上有什么诗味妙语,只因为有的类似傻话、疯话,叫人会心发笑,包含着无理见趣之妙。
古制,国君鸡鸣即起视朝,卿大夫则提前入朝侍君,《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盾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即是。
本诗开头写妻子提醒丈夫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丈夫回答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想来鸡啼、苍蝇飞鸣古今不会大变,如非听觉失灵,何至二者不分!从下面二、三章妻子所云东方明矣、会且归矣,可知当是鸡鸣无疑。
而丈夫把鸡鸣说成苍蝇之声,是违背生活常识的,当然无理。
但如果我们换一角度理解,看作是丈夫梦中被妻子唤醒,听见妻子以鸡鸣相催促,便故意逗弄妻子说:不是鸡叫,是苍蝇声音,表现了他们夫妇间的生活情趣,不是别有滋味吗?反常而合乎夫妇情感生活之道,这正是姚氏所指出的妙在句外。
诗经 古文
诗经古文
诗经是古代中国的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作品。
以下是一
些诗经中的古文: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3.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5.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6.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7.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8.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薄言观之,薄言思之。
9.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10.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以上是一些诗经中的古文,这些古文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爱情、生活、自然等方面
的情感和思考。
完整版诗经大全
完整版诗经大全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完整版的诗经大全,涵盖了全部诗经内容。
以下是诗经中的各篇文集及其内容简介:
首章
《魏颗之什》
- 魏风:《硕人》、《衡门》等歌谣。
《商颂之什》
- 商颂:《长发》、《绵》等颂歌。
国风
《周南》
- 关雎:描述了打扮得很漂亮的女子。
- 葛覃:描绘了富饶的江南地区。
- 樛木:描述了一个乞丐,讲述了他的艰难生活。
- 梁甫:讲述了一对恋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 蓼蕭:描述了一个寂寥的女子。
《召南》
- 嘉鱼:描绘了一段发生在鱼之国的故事。
《邶风》
- 卷耳:描绘了一个勇敢的年轻战士。
- 武汉:讲述了一个无法得到自己所爱的人的故事。
《唐风》
- 怨歌:描绘了一个因为被人背叛而怀恨不已的女子。
《秦风》
- 邶风:描述了一个曾经受过伤害、现在变得坚强的女子。
地风
《卫风》
- 桑扈:描绘了一个因爱而受到伤害的女子。
- 淇奥:描述了一个聪明美丽,但却备受打击的女子。
《郑风》
- 无衣:描述了一个因为生活贫困而备受煎熬的女子。
以上是完整版的诗经大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_注:本文档内容来自于对诗经的整理和研究,具体文献参考请查阅相关学术资料。
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疏义会通【元】朱公迁素冠 26庶見素冠兮棘人欒欒(力端反)兮勞心愽愽(徒端反)兮賦也庶辛也縞(?音)冠素紕(皮音)既祥之冠也(語出祀王藻)黑經白錦曰縞錄(去聲)迢曰紕棘急也喪事欲其從從(音緫)爾哀遽去狀也(祀檀弓喪事欲其從從爾吉事欲其折折爾雅曰從從急也折折緩也折音題)亂亂瘠(音籍)貌愽愽有勞之貌。
祥冠祥則冠(去聲)之禪(徒感反)則除之(禪除服祭名儀禮中月而禪中猶間也大祥間一月自初喪至此凡二十七月矣輯錄祥亦祭名去兇從吉之義禪之言澹澹平安意也石梁王氏曰二十四月再期其月餘且不數為二十五月中月而禪注謂間一月則所間之月是空一月為二十六月處月禪祭為二十七月徒月則樂矣)今人皆不能行三年之喪矣安則見此服乎當是賢者庶幾見之至於憂勞也(輯錄解顧曰三年之喪非為其服之難情稱其服之難也棘矣言其哀遽之狀欒欒以言其毀瘠之形則是其衣服之變顏色之哀心志之思慕者可即是而見之夫惟表裏之相稱其末之兼善所以為賢惜乎今之不及見斯人也則安得而不勞心愽愽乎)欽定四庫全書[詩經疏義會通卷七十六]庶見素衣兮我心傷悲兮聊與子同歸兮賦也素冠則素衣矣與子同歸愛慕之詞也(輯錄李氏曰言庶幾欲見服既祥之素衣者今無此人故我心傷也也如有其人則我與之同歸矣謝氏曰同歸如書云同歸于治同歸于亂非與之同歸其家也)庶見素韓(音旱)兮我心蘊(於粉反)結(叶訖力反)兮聊與子如一兮賦也韓蔽滕也以睪為之(輯錄孔疏曰古者佃魚而食囚衣其皮先知蔽前後知蔽後後王易以布帛而猶存其蔽前者不忘本也陳氏曰古者席地而坐以臨耝豆故設蔽膝以備濡漬韓之言蔽也冕服為之敷(分勿反)其餘曰韓韓從棠色素衣素棠則素韓矣蘊結思之不解也與子如一甚於同歸矣(輯錄韓氏曰素衣素冠不祥之服也常情之所厭見也槍國之俗不能行三年之喪則不後見此既不祥之衣冠矣而當時賢者庶幾見之而不可得則至於憂勞如此是其心必有大不安者也辛而得見之則又為之愛慕而欲以同歸為一焉是有必有大慊欲其心者也此秉壘之心也先王之制喪服亦以是心而已強民而為之哉素冠三章章三句(素冠素衣素韓以上下為次序而意漸深)按喪禮為(去聲)父為君斬衰(音催)三年(事父母致喪三年事君方喪三年詩人所指制喪者也此見三年之喪為最重非他服可比也。
輯錄禮注斬)欽定四庫全書【詩經疏義會通卷七十七】(不輯也不言裁割而言斬者取痛甚之意凡服上曰衰下曰裳衰長六寸愽四寸綴於外衿之上當心季實之曰衰綴於衣因統名衣為衰也)兮宰于欲短喪夫子曰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予也有三年只愛與其父母乎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此推本喪之所以三年之故)傳曰子夏三年之喪異見(音現)於夫子援(平聲)琴而弦衎衎(苦旦反)而樂作而曰先王制禮不敢不及夫子曰君子也閔子騫三年之喪異見於夫子也援琴而弦切切而衰作而曰先王制禮不敢過也夫子曰君子也子路曰敢問何謂也夫子曰子夏衰巳盡能自割以禮故曰君子也夫三年之喪賢者之所輕不肖者之所勉(此見三年之喪為不易之定制短喪故非禮而欲過之者亦非所以為禮也輯錄輔氏曰子夏閔子騫之事毛傳所載如此于禮記不同先王倂取宰予之事言之而不加一辭焉然熟講而詳玩之則自有所發而不可以為情性之正矣又曰非以三年之喪為足以報其親所謂喪三年以為極亡則弗之欽定四庫全書【詩經疏義會通卷七十八】(忘矣者也至於聖人既為之中制則賢者必當俯而就不肖者必當跂而及也)冯时百诗臆桧素冠 40素冠疑思贤之诗序曰刺不能三年也夫不能三年之丧豈有并素冠而去之素冠隐者之冠非丧服也许行冠素豈亦有喪者乎33 吕柚《毛诗谗序》素冠32素冠刺不能三年也輔曰何也曰言棘人之素服者不可得見徒使勞心愽愽而蘊結而巳聊與子如一者毛公曰愛其人欲同其行也《詩傳旁通》卷四無。
深益《素冠》24素冠縞冠素紕祀玉藻曰縞冠素紕既祥之冠也注云紕錄也音脾欽定四庫全書【詩傳旁通卷四二十】讀如裨益之裨綠去聲既祥之冠巳祥祭而服之也祥祭大祥喪華之祭喪事總總祀檀弓喪事欲其縱縱而注云縱音總趨事貌子騫子夏毛傳之言與禮祀異同檀弓子夏既除喪而見(見孔子也音現)予之琴和之而不和彈之而不成聲作而曰哀未忘也先王制禮而弗敢過也子張既除喪而見予之琴和之而不彈之而不成聲作而曰先王制禮不敢不至焉(子與音同義不圈和字平去二音)林岱(宋)毛诗讲义。
桧。
素冠15庶见素冠兮棘人欒欒兮勞心愽愽兮庶見素衣兮我心傷悲兮聊與子同歸兮庶見素韓系我心蘊結兮聊與子如一兮喪必冠衣以布素者絹素也練而後素冠素衣韓者祥祭朝服素韓時人恩薄禮廢不能終三年之喪故詩人思見練祥之衣冠裳韓而又不忘哀者夫人急於哀則其貌欒欒而瘦瘠愽愽者詩人之憂勞也傷悲蘊結皆愿見之切也同歸如一者愛慕之深也戴溪《续吕氏家塾读诗记》卷桧风。
素冠17素冠昔者滕文公欲為三年之喪父兄百官皆不欲也蓋禮廢己久不行者以為常行之者以為怪是詩也國人欲為三年之服而無其助也其首章言彼有素冠者急迫憂瘠貌稱其情者乎吾庶幾得見之己而曰得見其衣與韓足矣不敢望其情也尹見其衣動無心之傷欽定四庫全書【續呂氏家塾讀詩記卷一五十四】悲因見其韓增吾心之讐結與子同歸如一庶幾有所則傚復行三年之制矣世治則眾人共由此道世亂則君子孤立無助国风。
桧风。
素冠《诗辑》卷十四严粲(宋) 18素冠刺不能三年也(范氏曰檜當一厲之時巳如此則孔子孟子之世可知也)自夷厲之時上下相習而廢禮久矣孔子存次序即他日所以告宰予者其關於人倫風教者大矣庶見素冠兮(李氏曰毛以素冠為練冠謂練布使熟其色益白是以為之素三年十有三月而練冠既練則衣亦練故曰素衣素韓也鄭衣素冠為既祥素紕之冠謂經傳之言素者皆為白絹未有以布為者則之素冠非練也黑經白絳曰縞其冠用縞以素為紕故謂之素冠也至於素衣則素裳也毛詩謂思見練服練是十三月之服未足以見其不能三年也不如鄭氏之說為有據玉藻云縞冠素紕既祥之冠也注紕綠邊也既祥祭而服之栆服小祀云除成栆者其祭也朝服縞素注成成人也士冠禮主人玄冠朝服絹帶素韓鄭氏以素為祥服皆本於禮本注紕音皮)棘人欒欒兮(欒音鸞。
傳曰棘急也欒欒瘠貌。
朱氏曰是欲其縱縱爾哀遽之狀音總)勞心愽愽兮(愽音圀。
傳曰愽愽憂勞也)欽定四庫全書【詩輯卷十四四】素冠者縞素紕之冠也既祥祭則服之今不行三年之?則無服此冠者故詩人云庶辛見服素冠者是棘急哀遽之人欒欒然瘠今無此人可見故我勞心愽愽然憂勞也庶見素衣兮(箋曰除成栆者其祭也朝服縞冠潮服緇衣素裳然則此言素衣謂素裳也。
疏曰裳而言衣衣是大名曲禮云雨手挶衣謂挶裳)我心傷悲兮聊與子同歸兮若得見服此素衣之人欲與子同歸愛慕之辭也庶見素韓系(韓音旱。
箋曰祥祭朝服素韓者韓從裳色。
朱氏曰韓蔽藤也以為之冕服謂之敷其餘曰韓)我心蘊結兮(蘊音允。
朱氏曰蘊結者思之不解也)聊與子如一兮三年之?天下之通義人心之同然也與子同歸與子如一得我心之同然也素冠三章章三句诗经传注卷十九西蜀李货乾36B庶見素冠兮,棘人欒欒兮,勞心愽愽兮。
承上勞心忉忉而知檜國之將亡。
故引庶見素冠以起興。
桉古者弚亡國兵戎興弚死喪同。
其冠皆用素。
上者五色未加。
系之主也。
故素字上芝主。
下芝系素冠以弚即鄉黨篇玄冠不以弚也。
庶見者時尚未見,庶幾及見之也。
棘人者赤心之人也。
即爾雅云棘木心赤而有处刺。
欒欒者繁戀之貌。
猶云愛昌愛國之心甚。
故欒鸞然念不忍釋。
所以欒字上從籨(音戀)與戀字上文同。
左右傍系,與字縶之下文同也。
勞心者勞心憂國。
即上文,勞心叨叨也。
愽愽又勞心之專。
故愽字左傍忄右傍專。
或曰今人皆不能行三年之喪矣。
安得見此服乎。
當時賢者庶幾見之。
至於憂勞也。
愚請許人取義于弚失國非弚死喪。
若謂死喪用素冠于禮得矣。
勞心一人何為大抵詩人借物發理。
意義在言語文字之外,讀者不可挶詞而晦義也。
庶見素衣兮,我心傷悲兮,聊與子同歸兮。
上童素冠如許子之冠素之類,不必皆喪服。
若素衣非有喪者不衣。
故曰庶見素衣兮,我心直自?其心,與上文暨論棘人者不同。
傷悲者既傷又悲,比之欒欒之縶戀抑又甚矣。
所以傷字左傍亻右傍易。
人在易不在巳也。
悲字上芝非,下芝心。
心已非,失其本也。
或謂亻易之何謂也。
愚曰易者塲也,是非得失之塲。
而人居其中,安不得受傷乎。
或問非心之,何謂也。
愚曰心以正是,必以悲非。
悲則祰其復,亡其銗矣。
聊者聊且疏畧之貌。
子者檜國卿大夫之稱子者也。
同歸者同一止歸,知同死社稷,同亡出奔。
非若晏子云吾烏得死之,吾烏得亡之也。
庶見素韓系,我心蘊結兮,聊與子如一兮。
素衣猶服知輕者,如揌麻小功之類。
素韓蔽滕以為之如父母三年之喪。
服質之大者庶見,猶云庶幾及見檜之亡而素韓祗哀乎。
故曰我心蘊結兮。
蘊者韞藏于內結者徵經于心而不忘也,如一則無人我無比此無二三,比之同歸文甚矣。
或問我無官守言責,而欲與有位者同歸如一何也。
愚曰此風之所以美也,考檜之亡在十四國之前。
平王東遷之始,人心忠主之意猶存,遠之事晵,檜其有焉。
素冠三章章三句。
晵臣同怠而不憂,憂之者在下位矣。
故受之以庶見素冠,冠以弚亡國。
庶見者,欲及見而痛苦流涕也。
阴。
胡广《素冠。
桧风》31庶見素冠兮棘人欒欒(力端反)兮勞心愽愽(徒端反)兮賦也庶辛也縞素冠紕(音皮)既祥之冠也黒經白絳曰縞綠邊緣紕(三山李氏曰其冠用縞以素為紕故謂之素冠)棘急也喪事欲其總總爾哀遽之狀也欒欒瘠貌愽愽憂勞之貌祥冠祥則冠之憛(徒感反)則除之(安成劉氏曰喪禮再期而大祥自喪至此不計閏凡二十五月大祥之後中月而中襗間也襗祭名澹澹然平安之意至此不計閏凡二十七月)今人皆不能行三年之喪矣安得見此服乎當時賢者庶幾見之至於憂勞也(三山李氏曰詩人思見服既祥之素冠棘人形貌之欒欒者今無此人所以此心愽愽而憂也。
廩源輔氏曰言庶幾見素冠兮而繼之以棘人欒欒兮蓋言情與服之相稱也不然服於外而忘於內則亦何以為哉)欽定四庫全書【詩傳大全卷七十五】庶見素衣兮我心傷悲兮聊與子同歸兮賦也素冠則素衣矣與子同歸愛慕之詞也(三山李氏曰言庶幾欲見服既祥之素衣者今無此人故我心傷悲也如有其人則我與之同歸矣。
疊山謝氏曰同歸如書云同歸于治同歸于亂非與之同歸其家也)庶見素韓(音旱)兮我心蘊(於粉反)結(叶訖力反)兮聊與子如一兮賦也韓蔽滕也以異為之(孔氏曰古者佃魚而食因衣其皮先知蔽前後知蔽後後王易以布帛而猶存其蔽前者不忘本也)冕服為之韍(分勿反)其餘曰韓韓從裳色素衣素裳則素韓矣蘊結思之不解也與子如一甚如同歸矣(廩源輔氏曰素衣素冠不祥之服也常情之所厭見也檜國之俗不能行三年之喪則不復見此既祥之衣冠矣而當時賢者庶幾見之而不可得則至於憂勞如此是其心必有大不安者也辛而得見之則又為之愛慕而欲與同歸為一焉是又必有大慊欲其心者也此秉鬱之心也先王之制喪服亦以是心而巳其強民而為之哉)素冠三章章三句按喪禮為父為君斬哀三年(廩源輔氏曰以布為衰綴之於衣因統名此衣為衰先言斬者斬之而後成衰裳也不言裁割而言斬者取痛甚之意喪服四制云)欽定四庫全書【詩傳大全卷七十六】(其恩厚重者其服重故為父三年以恩制者也為君三年以義制者也)昔宰予欲短喪夫子曰子生三年然後免免於父母之懷予也有三年之愛與其父母乎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廩源輔氏曰子生三年然後免免於父母之懷此君子之所以不忍親而喪必三年之故自天子達於庶人也。
三山李氏曰三年之喪皆出於人情之所同然聖人因人情而節文練祥與襗衣冠皆有隆殺如此豈聖人為此以強人哉)傳曰子夏三年之喪見於夫子援(于元反)琴而弦衎衎(苦旦反)而樂作而曰先王制禮不敢不及夫子曰君子也閔子騫三年之喪見於夫子援琴而弦切切而哀作而曰先王制禮不敢過也夫子曰君子也子路曰敢問何謂也夫子曰子夏哀巳盡能引而致之於禮故曰君子也閔子騫哀未盡能自割以禮故曰君子也夫三年之喪賢者之所輕不肖者之所勉(廩源輔氏曰子夏閔子騫之事毛傳所載如此于禮祀不同先生倂取宰予之事言之而不加一辭焉然熟讀而詳玩之則自有所發而可以為情性之正矣又曰非以三年之喪為足以報其親所謂喪三年以為極亡則弗之忘矣者也至於聖人欽定四庫全書【詩傳大全卷七十七】既為之中制則賢者必當俯而就不肖者必當跂而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