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六义分别是什么
诗经六义
1.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卫风·氓》诗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注释]1、氓之蚩蚩:氓,(méng),蚩蚩:老实的样子。
2、布:货币。
一说布匹。
3、即:靠近。
4、谋:商量。
5、顿丘:地名。
6、愆(qiān):过,误。
7、将:愿,请。
8、垝垣:垝(guǐ),垝垣:破颓的墙。
9、复关:诗中男子的住地。
一说返回关来。
10、卜:用龟甲卜吉凶。
11、筮(音诗):用蓍草占吉凶。
12、体:卜卦之体。
13、咎言:凶,不吉之言。
14、贿:财物,嫁妆。
15、沃若:润泽貌。
16、鸠:斑鸠。
传说斑鸠吃桑葚过多会醉。
17、耽(chén):沉湎于爱情。
18、说:脱。
19、陨:坠落。
20、徂尔:往你家,嫁与你。
21、食贫:过贫苦生活。
22、渐:沾湿。
23、爽:差错。
贰:差错。
24、罔极:没有准则,行为不端。
25、二三其德:三心二意。
26、遂:久。
27、知:智。
28、咥(xī):大笑貌。
29、躬:自己,自身。
30、淇:淇水。
31、隰:当作湿,水名,即漯河。
32、泮(pàn):通畔,岸,水边。
诗经六义的具体内容
诗经六义的具体内容《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类。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就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一、风“风”又称“国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较多的反应了民众的生活。
具体而言,这些诗歌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后世的影响;二是对其艺术表现手法的借鉴。
在爱国主义精神方面,最为后世所称道的是《秦风》中的《无衣》。
全诗共三章,采用递进的方式,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同对敌的情景。
第一章以“起兴”写景,展现出雄壮的阵容。
诗人以“与子同泽”和“与子偕作”表达了将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
第二章则以“与子偕行”和“与子称臣”表达了战士们慷慨激昂、共同对敌的决心。
最后一章则以“与子无衣”和“与子征战”表达了战士们为正义而战的豪情壮志。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而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诗经》中的“风”因其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平民化的特点,成为了后世文学艺术的宝贵借鉴。
其中最为后世所推崇的是其朴素自然的表达方式和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
例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对美女的倾慕之情,其自然流畅的语言风格和生动形象的描写手法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诗经》中的许多诗歌还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例如《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通过反复咏唱来强化主题和情感表达,这种表现手法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雅“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西周王畿的乐调,是贵族的正声雅乐。
其中大雅多为贵族所作,小雅多为士大夫所作。
这类诗歌在思想内容上以反映中下层人民的生活面貌为主,同时也有一些政治讽刺和道德训诫的内容。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大雅》中的《文王》、《皇矣》和《生民》等。
诗经六义说名词解释
诗经六义说名词解释《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一,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诗经被认为是一部具有高度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著作。
诗经六义说是对诗经中六种不同类型的诗歌的概括,它们分别是风、雅、颂、赋、比、兴。
本文将对这六个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经的文学特色。
1. 风风是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它包括了 160 首诗歌。
风是指古代民歌,反映了周边地区古代部落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状况。
风是一种朴实、自然、贴近民间生活的诗歌形式,其内容大多涉及人民的生活、劳动、婚姻、爱情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民间特色。
2. 雅雅是诗经中比较正式的一种类型,包括了 105 首诗歌。
雅是指宫廷之乐,反映了周朝宫廷文化的风貌。
雅是一种高雅、精致、华美的诗歌形式,其内容主要涉及宫廷礼仪、祭祀、战争、政治等方面,具有宫廷特色。
3. 颂颂是诗经中比较庄重的一种类型,包括了 40 首诗歌。
颂是指祭祀之乐,反映了周朝的宗教信仰和社会文化。
颂是一种庄严、肃穆、神圣的诗歌形式,其内容主要涉及宗教祭祀、宗庙祭祀、政治、历史等方面,具有祭祀特色。
4. 赋赋是诗经中的一种文学形式,包括了 10 首诗歌。
赋是指一种以叙事为主的诗歌,反映了周朝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赋是一种优美、流畅、富有感染力的诗歌形式,其内容主要涉及社会风貌、人物形象、自然景观等方面,具有叙事特色。
5. 比比是诗经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指的是以物喻人,通过比喻、象征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比是一种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的修辞手法,可以使诗歌更加深刻、含蓄、富有哲理。
6. 兴兴是诗经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指的是通过描述客观事物来引发作者的主观情感,是通过客观事物来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的一种修辞手法。
(完整版)《诗经》的六义
《诗经》的六义《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
《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12] “诗六义”是《诗大序》(《毛诗序》)最先提出,这个提法又是以《周礼》“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的旧说为根据,对《诗经》中作品的分类和表现手法所做的高度概括。
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解释:“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 [12]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 [13] ,赋、比、兴的按表现手法分的。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
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14]一、比,就是譬喻。
朱熹《诗集传》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这是在今天仍常常使用的一个主要修辞手法,包括比喻与象征。
比喻可以使描述形象化。
如《卫风·硕人》写庄姜的美貌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因为有前后的一系列比喻,所以末尾的点睛之句才能使其形象跃然纸上。
[14]比喻还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
《诗经》的六义
《诗经》的六义《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
《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12] “诗六义”是《诗大序》(《毛诗序》)最先提出,这个提法又是以《周礼》“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的旧说为根据,对《诗经》中作品的分类和表现手法所做的高度概括。
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解释:“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 [12]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 [13] ,赋、比、兴的按表现手法分的。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
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14]一、比,就是譬喻。
朱熹《诗集传》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这是在今天仍常常使用的一个主要修辞手法,包括比喻与象征。
比喻可以使描述形象化。
如《卫风·硕人》写庄姜的美貌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因为有前后的一系列比喻,所以末尾的点睛之句才能使其形象跃然纸上。
[14]比喻还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
《诗经》六艺
比
朱熹:“比者,以彼物 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 和暗喻均属此类。
如《魏风· 硕鼠》、 《邶风· 新台》都是通篇用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 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 的内容。
如“关关雎鸠,在河 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 起兴。《魏风· 伐檀》也是 用兴这种表现手法的突出例 子。
风
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 中最有成就的部分。 《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共160篇。 比较常见的篇目,如《关雎》、《蒹 葭》、《桃夭》、《定之方中》、《柏 舟》、《君子偕老》、《伐檀》、《硕 鼠》、《伐柯》、《东山》、《鸿雁》 、《灵台》、《氓》、《七月》等。
雅
包括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 雅74篇,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 “正声”。
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 。
常见的篇目如《采薇》、《鹿鸣》、《 江汉》、《思齐》(前两篇属小雅,后 两篇属大雅)等。
颂
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 颂、鲁颂和商颂。分别为31、4、 5篇。
常见的篇目如《我将》、《有客》、 《玄鸟》等。
赋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 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 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与子成说(shuō):和你立下誓 言。此处“说”并不通“悦”字 。
《诗经》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它关注现 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 为屈原所继承和发扬,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诗经》 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古代诗歌创作中一直被继 承和发展着,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总之, 《诗经》牢笼千载,衣被后世,不愧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 起点。
《诗经》━“六义”
《大学语文》简答题
《大学语文》简答题(1)1.什么是《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从体例分类上来说的。
风,大多是民歌;雅,是宫廷乐歌;颂,多是宗庙祭祀时用的乐歌。
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
宋代朱熹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2.《诗经·郑风·子衿》塑造了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女主人公形象?该诗塑造了一个正处在热恋中的感情真挚的女主人公形象。
全诗写她在城/search_frame.html楼上等候她恋人的情景。
先写“青青子衿”,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写相思萦怀之情。
因不能与恋人相见,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最后,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回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一个痴情、缠绵,活泼、可爱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
3.乐府民歌《战城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描写前方战士暴尸荒野、后方田园荒芜、禾黍不获的情景,谴责了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达了对民众的深切同情和对阵亡将士的哀悼之情。
4.关于《长恨歌》的主题主要有哪三种观点?关于《长恨歌》的主题主要有三种观点:1.讽喻说,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讽喻唐明皇贪色误国;2.爱情说,认为该诗的主题是歌颂李杨之间真挚缠绵的爱情;3.双重主题说,认为该诗前半部分是讽喻,后半部分是歌颂爱情。
5.《长恨歌》塑造了一个具有什么样性格的杨贵妃?杨贵妃美貌、娇媚,进宫后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
杨贵妃死后,诗人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仙境中的杨贵妃。
她高雅端庄,寂寞悲伤,殷勤迎接汉家使者,对唐玄宗一往情深,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使她成为千百年来忠于爱情的化身。
6.柳永的《八声甘州》体现了柳词的哪些特点?柳词擅长写“羁旅行役”,《八声甘州》就是一首叙写羁旅漂泊的词作。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风》又称<国风> ,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
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
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
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
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
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
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
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
《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
《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
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
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
但是没有情诗。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
“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
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
”(《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
《诗经》的六义
三一文库()〔《诗经》的六义〕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赋、比、兴的按表现手法分的。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诗经》的六义,欢迎阅读。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
《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12]“诗六义”是《诗大序》(《毛诗序》)最先提出,这个提法又是以《周礼》“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的旧说为根据,对《诗经》中作品的分类和表现手法所做的高度概括。
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解释:“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 [12]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13] ,赋、比、兴的按表现手法分的。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
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14]▲一、比,就是譬喻。
朱熹《诗集传》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这是在今天仍常常使用的一个主要修辞手法,包括比喻与象征。
比喻可以使描述形象化。
诗经六义内容和表现手法
诗经六义内容和表现手法“老师,诗经六义到底是什么呀?”学生好奇地问道。
“哈哈,诗经六义呀,这可得好好讲讲。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风呢,就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是从周南、召南、邶、鄘等15 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 160 篇;雅呢,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大多是贵族的作品;颂呢,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这风、雅、颂是诗经的内容分类。
”我耐心地解释着。
“那赋、比、兴呢,老师?”学生接着问。
“赋呀,就是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如说《七月》这首诗,就很直接地描述了农民一年到头的劳作和生活。
比呢,就是比方的意思,以彼物比此物,像《硕鼠》里用硕鼠来比喻那些贪婪的剥削者。
兴呢,就是先言他物而引起所咏之词,比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是用雎鸠鸟来引出后面的爱情故事。
”我继续说道。
“我好像有点明白了,老师。
那能不能再举些具体的例子呢?”学生似乎还想更深入地了解。
“当然可以呀。
像《氓》这首诗,里面就有很多赋的手法。
比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就是很直接地在叙述事情的经过。
再比如《小雅·鹿鸣》中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用鹿的叫声来兴起对嘉宾的欢迎,这就是兴的手法。
比的例子也很多呀,《卫风·硕人》里描写庄姜的美貌,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就是用各种美好的事物来比喻庄姜的美丽。
”我越说越起劲。
“哇,原来诗经这么有意思呀!”学生感叹道。
“是啊,诗经可是咱们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呢,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文化和智慧。
同学们以后多读诗经,会有更多的收获哦。
”我微笑着鼓励学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诗六义”是《诗大序》(《毛诗序》)最先提出,这个提法又是以《周礼》“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的旧说为根据,对《诗经》中作品的分类和表现手法所做的高度概括。
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赋、比、兴的按表现手法分的。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
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一说以以下标准划分三种手法,凡与当时情景之描述有关联者,都应归于赋,如《卷耳》《黍离》《蒹葭》《七月》;凡有比喻、象征意义者,都应归之比,如《关雎》《桃夭》《谷风》《无衣》;只有无法与诗本义联系的,才是兴,如《黄鸟》《采薇》等。
《诗经》中的重章叠句《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
《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诗经》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
如《周南·芣苡》三章里只换了六个动词,就描述了采芣莒的整个过程。
复沓回环的结构,灵活多样的用词,把采芣苡的不同环节分置于三章中,三章互为补充,在意义上形成了一个整体,一唱三叹,曼妙非常。
方玉润《诗经原始》卷一云:“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馀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诗经六义的具体含义
诗经六义的具体含义
诗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的合称。
1、风本是乐曲的统称。
《国风》即各地区的民歌即地方风土之音。
2、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3、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
4、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5、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
6、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1简述《诗经》六义
1简述《诗经》六义摘要:一、引言二、《诗经》的概述1.内容分类2.历史背景三、《诗经》六义的含义与特点1.风2.雅3.颂4.赋5.比6.兴四、六义在诗歌创作中的应用1.风的作用2.雅的作用3.颂的作用4.赋的作用5.比的作用6.兴的作用五、六义对后世诗歌的影响六、结论正文:《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汇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末期的诗歌,共计305篇。
其中,按照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类,而按照表现手法,则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这便是《诗经》的“六义”。
一、风、雅、颂的含义与特点1.风:共160篇,是地方民歌,反映了当时各地风土人情。
风包括十五国风,内容丰富多样,有赞美劳动、歌颂爱情、讽刺时政等。
2.雅: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
大雅43篇,多为西周时期朝廷乐歌,主题多为歌颂国家、赞美先王;小雅62篇,多为贵族阶层抒发个人情感、表达理想。
3.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时的歌颂诗,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类。
内容主要为歌颂祖先、先王,以及表达祈求国泰民安的愿望。
二、赋、比、兴的含义与特点1.赋:直接陈述,铺陈描绘,是《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通过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现诗的主题和情感。
2.比:比喻,通过对两个事物的相似点进行类比,以形象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寓意。
如《诗经·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雎鸠的相互和鸣来比喻男女之间的和谐恩爱。
3.兴:起兴,通过某一事物来引发诗人对另一事物的联想,从而表达诗的主题和情感。
如《诗经·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以桃花的艳丽引发对新婚夫妇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六义在诗歌创作中的应用1.风的作用:展现了当时各地的风土人情,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雅的作用:规范了诗歌的表达手法,对后世诗歌的审美产生了深远影响。
3.颂的作用:奠定了庙堂文学的基石,影响了后世庙堂诗歌的创作。
诗经六义名词解释
诗经六义名词解释
《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诗歌集,记录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俗民情和道德观念。
其中有六义,指的是上古人民对诗篇的六种主要解释。
以下是对诗经六义中的名词的解释:
1. 歌颂:指《诗经》中许多描绘君主和贵族的篇章。
这些诗篇主要描述了他们的高尚品德、德政民生以及伟大事迹等,旨在歌颂君主和贵族的美德,以增强他们的威望和统治力。
2. 劝诫:指《诗经》中的一类诗篇,主要通过讲述故事、道德教育和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批评来劝勉人民。
这些诗篇旨在告诫人们要遵守道德规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避免贪婪、暴虐等恶行。
3. 纪实:指《诗经》中描写生活场景和社会风俗的篇章。
这些诗篇往往以客观的视角,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人们的思想观念、仪式礼节和生产生活等,并对其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
4. 抒情:指《诗经》中表达个人情感的篇章。
这些诗篇通过精细而细腻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界、人生命运、爱情和友情等方面的深切感受。
抒情诗篇往往真实而直接地展示了人们内心的喜怒哀乐。
5. 借景:指《诗经》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篇章。
这些诗篇将自然界的景观作为意象和象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个人命运和社会
状况的思考和感悟。
6. 述志:指《诗经》中表达个人志向和愿景的篇章。
这些诗篇通过对自身理想和志向的表达,揭示了诗人的追求和追求的目标,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渴望。
这些篇章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的志向,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理想。
简述诗经六义
简述诗经六义经,儒家所尊奉之《诗》。
孔子删诗。
汉儒传习而奉之。
《史记》曰:“其称诗也,不云乎?‘风,雅,颂。
’”《诗经》中的“雅”和“颂”就是两种诗歌体制。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
“雅”即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诗歌,相当于现在的国风,共一百零五篇。
诗是指音乐、文字。
其中“风”、“雅”分别指诗的不同体裁。
这里的风就是“国风”的意思;雅,就是“大雅”的意思。
后来人们就把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的“风”就是民间歌谣;“雅”是贵族乐曲,用于宴会或典礼等正式场合;“颂”是祭祀乐曲,如《诗经·周颂·清庙》等。
所谓“风”就是《国风》,相当于今天的国歌,“雅”是贵族宴乐,相当于今天的进行曲,“颂”是祭祀乐曲,相当于今天的哀乐。
风雅颂六义说明了《诗经》的产生与时代背景:周武王灭殷以后,实行分封制度,以巩固对周王室的统治。
他大量地任用功臣和旧贵族,又让这些人主管各个诸侯国,使得“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所以,从西周初期开始,除了“国风”中的诗篇外,又采集了许多诗歌作品。
于是,原有的“国风”就逐渐被采集到的民间歌谣所代替。
加上周代新增加的民歌,最终成书。
诗是指情感和哲理性的内容,包括政治、社会、生活等。
这类诗主要是赞美爱情,反映男女或婚姻生活,表达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等。
风雅颂代表了《诗经》不同的创作方法和体制规范。
“风”是比较质朴、自由的,包括民歌和乐曲。
“雅”是正统的,包括贵族之乐和祭祀乐舞,风格雍容、典雅。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
它们不同的艺术形式,适应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需要。
《诗经》作者的时代距今三千年左右,写作手法十分原始,可能并未完全按照古代乐谱创作。
六义就是风、雅、颂、赋、比、兴。
“风”,指各地的民歌;“雅”,指周人直接统治地区的诗歌,相当于现在的国风;“颂”,指贵族宴乐。
“赋”和“比”是直陈的方法;“兴”,是联想的方法。
在写作上,风、雅、颂是依次递变的。
风、雅属于古体诗,颂属于今体诗。
诗经六义的名词解释和翻译
诗经六义的名词解释和翻译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是我国最早的文献之一,也是诗歌的起源之地。
诗经以其简洁、朴实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其中,诗经六义是诗经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六义进行名词解释和翻译,探索其内涵和意义。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六义的概念。
六义是指诗经中六种主题的含义和象征:风、雅、颂、赋、比、兴。
其中,风是指诗经中形式结构相似的歌曲和民谣。
它们的特点是简练、朴实,歌颂美好的生活和感慨人生的喜怒哀乐。
风代表着人们对于自然、生活以及人性的真实感悟和表达。
雅是指诗经中较为庄重、优美的作品。
雅的特点是语言华丽、意象丰富,表达了高贵、优美的情感和优秀的品德。
雅代表着人们对于道德、礼仪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追求和赞美。
颂是指对于国家和君王的颂扬和歌颂。
颂的特点是言辞热情、奔放,表达了对于国家和君王的崇敬和忠诚。
颂代表着人们对于国家、君主以及社会秩序的认同和赞美。
赋是指对于具体事物的描写和赞美。
赋的特点是描绘生动、具体,表达了对于具体事物的赞美和敬意。
赋代表着人们对于自然、生活和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的感受和表达。
比是指对于事物的比喻和象征。
比的特点是利用隐喻、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于生活、人性以及社会现象的理解和思考。
比代表着人们对于现实和理想之间关系的思考和提问。
兴是指表达自身情感和情绪的诗歌。
兴的特点是真实、直接,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绪。
兴代表着人们对于自身情感和内心世界的诉说和倾诉。
通过以上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到诗经六义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不同的主题和意象在诗经中得以自由展示,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层次的文化内涵。
同时,六义也代表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人生、道德以及社会秩序的关注和思索。
在这些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们对于生活和世界的热爱和思考。
在对诗经六义进行翻译时,我们需要尊重原文的风采和特色,同时也要考虑现代读者的理解和感受。
在翻译中,我们应该注重保留原文的形式和意义,同时也适当进行解释和注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内涵。
六义说名词解释
六义说名词解释
六义说是中国古代诗经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诗的六种要素,包括风、赋、比、兴、雅、颂。
这些要素既是诗的分类,也是诗的表现手法。
风,指的是各国的歌谣,反映了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和文化特点。
风是诗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类型,也是六义说中最重要的一种。
赋,指的是敷陈其事,是一种直接陈述事实的表现手法。
赋常用于描写景物、叙述历史事件等。
比,指的是指物譬喻,是通过比喻来说明某个道理或观点。
比常用于诗歌中,能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兴,指的是借物起兴,是通过其他事物来引出诗歌的主题。
兴常用于诗歌的开头,能够增强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雅,指的是周王畿的歌曲,反映了周王朝的政治和文化特点。
雅是诗经中的主要类型之一,也是六义说中比较重要的一种。
颂,指的是庙堂祭祀的乐歌,反映了古代祭祀文化的特点。
颂是诗经中的主要类型之一,也是六义说中比较重要的一种。
六义说是中国古代诗经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不仅反映了古代诗歌的特点和表现手法,也反映了古代文化和政治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六义分别是什么
《》是汉族史上第一部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雅、颂、赋、比、兴。
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
郑云:“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具见《通志序》)
【风】
即国风,是各地的汉族民歌,是诗经中最有成就的部分。
《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共160篇。
比较常见的篇目,如《关》、《蒹葭》、《桃夭》、《定之方中》、《柏舟》、《君子偕老》、《伐檀》、《鼠》、《伐柯》、《东山》、《鸿雁》、《灵台》、《氓》、《七月》等。
【雅】
包括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
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
常见的篇目如《》、《鹿鸣》、《江汉》、《思齐》(前两篇属小雅,后两篇属大雅)等。
【颂】
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分别为31、4、5篇。
常见的篇目如《我将》、《有客》、《玄鸟》等。
【赋】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与子成说(shuō):和你立下誓言。
此处“说”并不通“悦”字。
【比】
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如《魏风·鼠》、《邶风·新台》都是通篇用比的。
【兴】
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关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
”即是用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魏风·伐檀》也是用兴这种表现手法的突出例子。
论
《诗经》所收集的'诗,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
根据音乐及诗歌形式、内容、语言的不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包括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
“国风”保存了大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
这部分诗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处境及思想意识、审美观念,表达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深刻认识。
“国风”的语言朴素、鲜明,富于形象性,多处,用双声、叠韵、叠字等,表达准确优美。
形式上多是四言成句,隔句用韵,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
同时多处出现章节的复叠,有一唱三叹的艺术美感,是《诗经》的精华部分。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区的音乐。
颂有形容的意思,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雅诗的内容多描写统治阶级的日常生活,常用在宴会歌舞中。
颂诗的内容多是歌颂周王朝祖先的“功德”,常在祭祀宗庙时演出。
雅诗和颂诗都是统治者在特定场合演出的乐歌,但雅诗的篇幅较长,分章分节,句法整齐,流畅通顺,有些还偏重于抒情,加上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有较强的形象性和感染力,颂诗具有极为浓厚的宗教文学色彩,形式较为古板呆滞,诗歌语言也显得典雅沉重。
雅诗分为“大雅”和“小雅”,颂许则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