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的含义
诗经“六义”的内涵《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汇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600年,约400多年间的诗歌。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流传中,乐谱和舞蹈都已失传,只剩下了诗歌。
人们讨论诗经,总离不开《诗经》“六义”,那“六义”是什么,内涵又是什么呢?“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前三者是指诗经的分类,后三者指艺术表现手法。
赋、比、兴好理解,赋就是铺叙,有话直说。
如,《周南·葛覃》中“葛之覃(长,伸展)兮,施(音yi四声,蔓延)于中谷”,就是赋的手法;比就是打比喻,《诗经》中多有体现,如“麻衣如雪”,生动传神立刻显现。
兴是起头的意思。
比如一二三四五是起,规定了下一句上山打老虎的“虎”要与“五”协韵。
生活中抬重物喊号子,也是起,一句话凝聚整齐了力量,作用实在不小。
一句“关关雎鸠”,虽不一定表示诗中男女结合就在河边,却使男女结合与春光中的鸟鸣流水相映衬,意味大增。
这种手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也影响颇深。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风、雅、颂。
风,又称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里的国,指诸侯所封之地,包括周楠、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
国风一共一百六十篇,其中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是《诗经》中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篇章。
《风诗》生动形象的反应了当时的生活图景,既有王公结婚,如《周南》,又有平民爱情,如《溱洧》;既有戏谑新娘子的《绸缪》,也有讽刺奸雄嘴脸的《无衣》。
它就像一个万花筒,我们要了解古代文化,了解古人的心态和品质,非要读风不可。
有一个有趣的问题你可能没想过,为什么我们的文化在距今两三千年前就开始有目的的采集民歌并且加工了呢?那时候,民众用乐管中的气流也就是风来判断时节,并且他们认为,风是上天神秘的意志。
诗经六义
1.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卫风·氓》诗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注释]1、氓之蚩蚩:氓,(méng),蚩蚩:老实的样子。
2、布:货币。
一说布匹。
3、即:靠近。
4、谋:商量。
5、顿丘:地名。
6、愆(qiān):过,误。
7、将:愿,请。
8、垝垣:垝(guǐ),垝垣:破颓的墙。
9、复关:诗中男子的住地。
一说返回关来。
10、卜:用龟甲卜吉凶。
11、筮(音诗):用蓍草占吉凶。
12、体:卜卦之体。
13、咎言:凶,不吉之言。
14、贿:财物,嫁妆。
15、沃若:润泽貌。
16、鸠:斑鸠。
传说斑鸠吃桑葚过多会醉。
17、耽(chén):沉湎于爱情。
18、说:脱。
19、陨:坠落。
20、徂尔:往你家,嫁与你。
21、食贫:过贫苦生活。
22、渐:沾湿。
23、爽:差错。
贰:差错。
24、罔极:没有准则,行为不端。
25、二三其德:三心二意。
26、遂:久。
27、知:智。
28、咥(xī):大笑貌。
29、躬:自己,自身。
30、淇:淇水。
31、隰:当作湿,水名,即漯河。
32、泮(pàn):通畔,岸,水边。
诗经六义的具体内容
诗经六义的具体内容《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类。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就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一、风“风”又称“国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较多的反应了民众的生活。
具体而言,这些诗歌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后世的影响;二是对其艺术表现手法的借鉴。
在爱国主义精神方面,最为后世所称道的是《秦风》中的《无衣》。
全诗共三章,采用递进的方式,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同对敌的情景。
第一章以“起兴”写景,展现出雄壮的阵容。
诗人以“与子同泽”和“与子偕作”表达了将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
第二章则以“与子偕行”和“与子称臣”表达了战士们慷慨激昂、共同对敌的决心。
最后一章则以“与子无衣”和“与子征战”表达了战士们为正义而战的豪情壮志。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而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诗经》中的“风”因其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平民化的特点,成为了后世文学艺术的宝贵借鉴。
其中最为后世所推崇的是其朴素自然的表达方式和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
例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对美女的倾慕之情,其自然流畅的语言风格和生动形象的描写手法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诗经》中的许多诗歌还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例如《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通过反复咏唱来强化主题和情感表达,这种表现手法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雅“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西周王畿的乐调,是贵族的正声雅乐。
其中大雅多为贵族所作,小雅多为士大夫所作。
这类诗歌在思想内容上以反映中下层人民的生活面貌为主,同时也有一些政治讽刺和道德训诫的内容。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大雅》中的《文王》、《皇矣》和《生民》等。
《诗经》的六义
三一文库()〔《诗经》的六义〕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赋、比、兴的按表现手法分的。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诗经》的六义,欢迎阅读。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
《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12]“诗六义”是《诗大序》(《毛诗序》)最先提出,这个提法又是以《周礼》“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的旧说为根据,对《诗经》中作品的分类和表现手法所做的高度概括。
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解释:“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 [12]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13] ,赋、比、兴的按表现手法分的。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
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14]▲一、比,就是譬喻。
朱熹《诗集传》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这是在今天仍常常使用的一个主要修辞手法,包括比喻与象征。
比喻可以使描述形象化。
简述诗经六义的具体内容
简述诗经六义的具体内容
《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种诗歌形式:
-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
-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分大雅和小雅。
- 颂有形容、赞颂的意思,是用于宗庙祭祀的歌舞曲。
-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
-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 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 兴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
诗经中的《六义》详细介绍
【导语】诗经学名词。
语出《诗·⼤序》:“故诗有六义焉:⼀⽈风,⼆⽈赋,三⽈⽐,四⽈兴,五⽈雅,六⽈颂。
”⼀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赋、⽐、兴是诗的表现⼿法。
下⾯就详细给⼤家介绍下诗经中的《六义》详细介绍,欢迎阅读! 风、雅、颂 《风》⼜称《国风》,⼀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
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是⼗⼏个地区的乐曲。
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
国风是当时当地流⾏的歌曲,带有地⽅⾊彩。
从内容上说,⼤多数是民歌。
作者⼤多是民间歌⼿,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较常见的篇⽬,如《关雎》、《蒹葭》、《桃夭》、《定之⽅中》、《柏⾈》、《君⼦偕⽼》、《伐檀》、《硕⿏》、《伐柯》、《东⼭》、《鸿雁》、《灵台》、《氓》、《七⽉》等。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
⼀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乐的区别。
也有⼈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
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能懂的典雅⾳乐。
《雅》共105篇,分为《⼤雅》31篇和《⼩雅》74篇。
《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夫的作品,有⼀⼩部分是民歌。
其内容⼏乎都是关于政治⽅⾯的,有赞颂好⼈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
只有⼏⾸表达个⼈感情的诗。
但是没有情诗。
常见的篇⽬如《采薇》、《⿅鸣》、《江汉》、《思齐》(前两篇属⼩雅,后两篇属⼤雅)等。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
常见的篇⽬如《我将》、《有客》、《⽞鸟》等。
赋、⽐、兴 “赋、⽐、兴”是诗的表现⼿法。
“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件事情的经过。
(完整版)《诗经》的六义
《诗经》的六义《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
《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12] “诗六义”是《诗大序》(《毛诗序》)最先提出,这个提法又是以《周礼》“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的旧说为根据,对《诗经》中作品的分类和表现手法所做的高度概括。
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解释:“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 [12]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 [13] ,赋、比、兴的按表现手法分的。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
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14]一、比,就是譬喻。
朱熹《诗集传》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这是在今天仍常常使用的一个主要修辞手法,包括比喻与象征。
比喻可以使描述形象化。
如《卫风·硕人》写庄姜的美貌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因为有前后的一系列比喻,所以末尾的点睛之句才能使其形象跃然纸上。
[14]比喻还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
诗经六义名词解释
诗经六义名词解释《诗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诗歌集合,共收录305篇民歌、雅歌,诗歌中贯穿着先民传统的文化和智慧。
其中,诗经六义是指《诗经》中的六种文学体裁,包括风、雅、颂、赋、比、兴。
以下是对这六种文学体裁的解释。
1. 风风是《诗经》中最为广泛的一种文学体裁,有小雅、民歌、节令歌等诸多形式。
《风》指的是春秋时期周围各诸侯国的民间歌曲和舞蹈,反映了辽阔的北方草原上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2. 雅雅指的是《诗经》中的高雅文学,通常是宫廷乐舞、祭祀礼器、贵族生活等内容,在《诗经》中有12篇小雅分别描写了宫殿、陵墓、社稷等宗教、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3. 颂颂是一种古代赞美歌,主要反映古人对人类、自然界、社会风俗、政治理念等方面的能力和价值的肯定。
《诗经》中包括周颂、商颂和大雅三个系列,共31篇,主要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是我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赋赋是一种言辞华丽、婉约多情、富于变幻和动感、比兴奇巧、意境深远的文学形式,描述了诗人所观察到的场景、人物、事物和自然景观,赋体的表现方式常常是通过意境、形象、对比、语言等艺术手法来表达。
《詩經》中的《秦风·羔裘》、《小雅·车舝》等就属于赋体。
5. 比比喻是一种通俗易懂、寓意深刻的修辞手法,是以“喻”为手段来扩展事物的语言表达能力。
《诗经》中的比体多用于树立美好的品德,比喻人的聪明、机智、勇敢等优点,如《小雅·采薇》和《小雅·南山》等。
6. 兴兴是一种抒发心情高涨、欣喜若狂的文体,在《诗经》中多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或者美好时刻的感慨,如《国风·周南·桃夭》和《小雅·东篱》等。
六义说名词解释
六义说名词解释
六义说是中国古代诗经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诗的六种要素,包括风、赋、比、兴、雅、颂。
这些要素既是诗的分类,也是诗的表现手法。
风,指的是各国的歌谣,反映了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和文化特点。
风是诗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类型,也是六义说中最重要的一种。
赋,指的是敷陈其事,是一种直接陈述事实的表现手法。
赋常用于描写景物、叙述历史事件等。
比,指的是指物譬喻,是通过比喻来说明某个道理或观点。
比常用于诗歌中,能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兴,指的是借物起兴,是通过其他事物来引出诗歌的主题。
兴常用于诗歌的开头,能够增强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雅,指的是周王畿的歌曲,反映了周王朝的政治和文化特点。
雅是诗经中的主要类型之一,也是六义说中比较重要的一种。
颂,指的是庙堂祭祀的乐歌,反映了古代祭祀文化的特点。
颂是诗经中的主要类型之一,也是六义说中比较重要的一种。
六义说是中国古代诗经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不仅反映了古代诗歌的特点和表现手法,也反映了古代文化和政治的特点。
解释诗经六义
解释诗经六义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也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部经典作品中,诗经六义是一种重要的解读方式,用以理解和解释其中的意义。
首先,诗经六义包括了文义、义理、文辞、音韵、词章和情感六个方面。
文义是指诗经的基本含义,即诗人在叙述历史、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等方面所要表达的意思。
通过理解文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经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情感。
其次,义理指的是诗经中蕴含的道德、伦理和哲学观念。
通过分析和解释诗经中的诗句,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人们对于伦理道德的认识和追求。
这些道德观念和伦理原则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价值观念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文辞和音韵是诗经的艺术表现形式。
通过分析诗经中的辞章、音律和韵律,我们可以欣赏到古代诗人的独特才华和艺术造诣。
同时,这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诗经的文学价值。
词章是指诗经中的词句结构和排列方式。
通过分析诗经中的词章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例如,通过对比不同诗篇的押韵结构和用词方式,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共通之处和特殊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诗经的整体结构和风格。
最后,情感是诗经六义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诗经中蕴含了丰富多样的情感,包括爱情、离别、思乡、怀旧、哀伤等。
通过解读诗经中的情感,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古代人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从而增进对于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理解。
总而言之,诗经六义是解读诗经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对文义、义理、文辞、音韵、词章和情感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古代经典作品。
诗经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其内涵和价值也将继续为人们所追寻和探索。
《诗经》的六义
《诗经》的六义《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
《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12] “诗六义”是《诗大序》(《毛诗序》)最先提出,这个提法又是以《周礼》“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的旧说为根据,对《诗经》中作品的分类和表现手法所做的高度概括。
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解释:“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 [12]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 [13] ,赋、比、兴的按表现手法分的。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
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14]一、比,就是譬喻。
朱熹《诗集传》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这是在今天仍常常使用的一个主要修辞手法,包括比喻与象征。
比喻可以使描述形象化。
如《卫风·硕人》写庄姜的美貌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因为有前后的一系列比喻,所以末尾的点睛之句才能使其形象跃然纸上。
[14]比喻还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
诗经六义内容和表现手法
诗经六义内容和表现手法“老师,诗经六义到底是什么呀?”学生好奇地问道。
“哈哈,诗经六义呀,这可得好好讲讲。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风呢,就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是从周南、召南、邶、鄘等15 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 160 篇;雅呢,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大多是贵族的作品;颂呢,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这风、雅、颂是诗经的内容分类。
”我耐心地解释着。
“那赋、比、兴呢,老师?”学生接着问。
“赋呀,就是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如说《七月》这首诗,就很直接地描述了农民一年到头的劳作和生活。
比呢,就是比方的意思,以彼物比此物,像《硕鼠》里用硕鼠来比喻那些贪婪的剥削者。
兴呢,就是先言他物而引起所咏之词,比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是用雎鸠鸟来引出后面的爱情故事。
”我继续说道。
“我好像有点明白了,老师。
那能不能再举些具体的例子呢?”学生似乎还想更深入地了解。
“当然可以呀。
像《氓》这首诗,里面就有很多赋的手法。
比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就是很直接地在叙述事情的经过。
再比如《小雅·鹿鸣》中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用鹿的叫声来兴起对嘉宾的欢迎,这就是兴的手法。
比的例子也很多呀,《卫风·硕人》里描写庄姜的美貌,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就是用各种美好的事物来比喻庄姜的美丽。
”我越说越起劲。
“哇,原来诗经这么有意思呀!”学生感叹道。
“是啊,诗经可是咱们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呢,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文化和智慧。
同学们以后多读诗经,会有更多的收获哦。
”我微笑着鼓励学生。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风》又称<国风> ,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
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
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
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
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
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
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
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
《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
《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
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
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
但是没有情诗。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
“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
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
”(《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
诗经六义的名词解释和翻译
诗经六义的名词解释和翻译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是我国最早的文献之一,也是诗歌的起源之地。
诗经以其简洁、朴实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其中,诗经六义是诗经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六义进行名词解释和翻译,探索其内涵和意义。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六义的概念。
六义是指诗经中六种主题的含义和象征:风、雅、颂、赋、比、兴。
其中,风是指诗经中形式结构相似的歌曲和民谣。
它们的特点是简练、朴实,歌颂美好的生活和感慨人生的喜怒哀乐。
风代表着人们对于自然、生活以及人性的真实感悟和表达。
雅是指诗经中较为庄重、优美的作品。
雅的特点是语言华丽、意象丰富,表达了高贵、优美的情感和优秀的品德。
雅代表着人们对于道德、礼仪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追求和赞美。
颂是指对于国家和君王的颂扬和歌颂。
颂的特点是言辞热情、奔放,表达了对于国家和君王的崇敬和忠诚。
颂代表着人们对于国家、君主以及社会秩序的认同和赞美。
赋是指对于具体事物的描写和赞美。
赋的特点是描绘生动、具体,表达了对于具体事物的赞美和敬意。
赋代表着人们对于自然、生活和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的感受和表达。
比是指对于事物的比喻和象征。
比的特点是利用隐喻、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于生活、人性以及社会现象的理解和思考。
比代表着人们对于现实和理想之间关系的思考和提问。
兴是指表达自身情感和情绪的诗歌。
兴的特点是真实、直接,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绪。
兴代表着人们对于自身情感和内心世界的诉说和倾诉。
通过以上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到诗经六义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不同的主题和意象在诗经中得以自由展示,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层次的文化内涵。
同时,六义也代表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人生、道德以及社会秩序的关注和思索。
在这些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们对于生活和世界的热爱和思考。
在对诗经六义进行翻译时,我们需要尊重原文的风采和特色,同时也要考虑现代读者的理解和感受。
在翻译中,我们应该注重保留原文的形式和意义,同时也适当进行解释和注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录
一、《诗经》概述 二、《诗经》六义 1、体制:风雅颂 2、表现手法:赋比兴 三、小结 四、作业
目 录
一、《诗经》概述
壹· 贰· 叁· 肆·
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
总述
原称为《诗》或“诗三百”。 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 的305篇作品,另有6篇只有篇名没有内 容的“笙诗”。 西汉时被尊奉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赋
“赋者, 敷陈其事 而直言之 者也”
比
“比者, 以彼物比 此物也”
兴
“兴者, 先言他物 以引起所 咏之词也”
表现 手法
《诗经》表现手法
赋木Biblioteka 瓜(《国风· 卫风》 )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静 女
(《国风· 邶风》 ) 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赋,诗人把思想 感情及其有关的 事物平铺直叙地 表达出来。可以 直接叙事、抒情、 议论、描写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体制
《小雅》是宴飨之乐, 多用于诸侯之间, 一般宴会。 《大雅》是“会朝之 乐”,多用于国 家大典仪式,天 子招待外宾等。
雅
内容繁杂。
反映周族历史、祭 祀、种族战争、 歌功颂德、贵族 王孙享乐生活。 也有一些讽刺诗、 农事诗、民歌、 恋歌等。 雅,是正乐,是周 王朝直接统治地区 的歌曲,王城之乐 为正乐。 分为大雅和小雅, 共105篇,大雅31篇, 小雅74篇。
《诗经》体制——雅
鹿 鸣
(小雅· 鹿鸣之什)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雅
该诗为周王宴会 群臣嘉宾的乐歌。 表现周王礼贤下 士,垂询治国之 道的主题。
《诗经》体制
颂
产生于王朝诸侯 国的首都,为 朝廷士大夫和 贵族所创作。
内容多为统治者 歌功颂德的溢 美之词,具有 不可忽视的文 化史学资料价 值。
兴
兴,客观事物触发了 诗人的情感,一般放 在开头,也叫起兴或 发端,在诗中有渲染 气氛、创造意境、押 韵、交代背景、引出 下文、情景交融等作 用。
以 哀 景 写 乐 。
以 乐 景 写 哀 ,
折柳送别 意象“柳”的内涵
柳的谐音“留” 柳的祛邪功能 柳的再生功能 有心栽花花不发,
启
示
无心插柳柳成荫
柳的“聚集”古义
将中国富有传 统内涵的意 象与服饰图 案相结合
《 诗 经 周 南 桃 夭 》
之 子 于 归 , 宜 其 室 家 。
桃 之 夭 夭 , 灼 灼 其 华 。
—— · ·
“六诗”或“六义”
风
雅
六诗 六义
颂
赋
比 兴
三、小结
总
结
《诗经》是我国的文化源头之一, 对后世影响深远。请同学们了解 其编定、体制、内容,识记“六 义”(风雅颂赋比兴),同时活
诗经 诗 赏 经 析 六义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编定、版本、内容等; 2、识记“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诗经》名句; 3、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服饰文化相结合。
重
点:
1、识记“六义”、 《诗经》名句; 2、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服饰文化相结合。
难
点:
1、赋比兴的运用; 2、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服饰文化相结合。
回顾所学内容
一、《诗经》概述 1、总述 2、版本 3、编定 4、内容 二、《诗经》六义 1、体制:风雅颂 2、表现手法:赋比兴 三、小结
目 录
四、作业
启
示
下一讲: 《诗经》中的服饰文化
《诗经》中的服饰文化
《诗经》意境启发服装设计思路 《诗经》意象在服装图案中的应用
编 定
内容
政治 经济
一、《诗经》概述
社会 军事 社会 民俗
社会 农事 真挚 感情
二、《诗经》“六诗”或“六义”
风
雅
六诗 六义
颂 赋 比 兴
二、《诗经》六义
风
雅
颂
体 制
《诗经》体制
内容多为男女言 情、战争徭役 之苦、对统治 阶级剥削压迫 的揭露、腐朽 荒淫的讽刺。
主要产生于今甘 肃、陕西、山 西、河北、河 南、山东、安 微、湖北等地 区。
2010年 2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向熹译 注,刘晓翔设计的《诗经》,因其典雅、质朴而 不失创意,在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选 中一举夺魁。
学活用,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到 服饰设计与制作中去。
四、作业
1、建议:阅读《诗经》 2、识记“六义”(风、雅、颂、赋、比、 兴)。 3、背诵诗经名句、《关雎》。 4、思考:将泰山文化和服饰设计相结合; 将中国富有传统内涵的意象与服饰图案 相结合 。
诗 经 六义
读经诵典 关 雎 (国风·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之六义”说
汉代《毛诗序》的作 者,根据《周礼》 的说法提出了“诗 之六义”说:“故 诗有六义焉,一曰 风,二曰赋,三曰 比,四曰兴,五曰 雅,六曰颂。”
一、《诗经》概述
壹· 鲁齐韩三家诗 齐之辕固生 鲁之申培 燕之韩婴
贰· 毛诗 鲁之毛亨 赵之毛苌
版本
一、《诗经》概述
“孔子删诗说” 《史记· 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 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 之。” “采诗说” 《汉书· 艺文志》记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 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献诗说” 《国语· 周语》记载:“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 诗……”
颂,是用于宗庙祭 祀的一种舞曲,分 为周颂31篇、鲁颂 4篇、商颂5篇,共 40篇。
《诗经》体制
閟宫 诗经· 鲁颂
颂
将泰山文化和服 饰设计相结合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奄有龟蒙,遂荒大东。 《毛序》:“《閟 宫》,颂僖公能复 至于海邦,淮夷来同。 周公之宇也。” 莫不率从,鲁侯之功。
二、《诗经》六义
风
风,指地方的乐调,又称 “国风”,分为十五国风 (周南25、召南14、邶19、 鄘10、卫10、王10、郑 21、齐11、魏7、唐12、 秦10、陈10、桧4、曹4、 豳7),共160篇,是当时 各诸侯国所辖地域的土风 歌谣。
《诗经》体制
蒹 葭 (国风·秦风)
风
该诗描写了作者对于“伊 人” 不懈追求的过程。 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 真诚向往、执著追求但追 求不得的失望、惆怅的心 情。
《 诗 经 邶 风 击 鼓 》
执 子 之 手 , 与 子 偕 老 。
死 生 契 阔 , 与 子 成 说 。
—— · ·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 王风· 黍离》
《诗经》表现手法
“
比
硕鼠
(《国风· 魏风》) 硕鼠硕鼠, 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 莫我肯顾。
比,打比方, 比喻。 如《硕鼠》 、 《硕人》对庄 姜的美貌描写。
《诗经》表现手法
“
硕人
(《国风· 卫风》)
手如柔荑, 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 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比
比,打比方, 比喻。 如《硕鼠》 、 《硕人》对庄 姜的美貌描写。
清代姚际恒评价: “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
《诗经》表现手法
“
子 衿
(《国风· 郑风》)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