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讲解概述
《诗经》所有考点知识汇总

《诗经》所有考点知识汇总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下面是《诗经》的所有考点知识的汇总:
1. 《诗经》概述
-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篇诗歌。
- 《诗经》的作者不详,大部分诗歌是民间创作,记录了古代
社会的风土人情和民生疾苦。
2. 《诗经》的分类
-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 风是记录古代民间歌谣的部分,共收录160篇。
- 雅是儒家礼乐的诗歌,共收录105篇。
- 颂是赞美国君的诗歌,共收录40篇。
3. 《诗经》的重要篇目
- 风篇:包括《关雎》、《蒹葭》、《伐檀》等。
- 雅篇:包括《国风》、《小雅》、《颂言辞》等。
- 颂篇:包括《周颂》、《鲁颂》、《商颂》等。
4. 《诗经》的艺术特点
- 简洁明快:《诗经》的语言简练,抒发情感直接,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 唱和体:很多《诗经》的诗歌都是用于歌唱和舞蹈的,因此具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感。
- 倾诉情感:《诗经》通过表达作者深深的情感,反映人民的喜怒哀乐,成为情感倾诉的载体。
以上就是《诗经》所有考点知识的汇总。
通过对《诗经》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和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请简要介绍《诗经》

请简要介绍《诗经》
《诗经》(又称《诗经三百篇》、《诗三百》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涵盖了先秦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
它是中国古代五经之一,与《周礼》、《周官》、《仪礼》、《礼记》合称为“五经”。
《诗经》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风(folk songs):描绘了古代社会生活、婚姻、家庭、爱情等方面的歌谣。
其中包括《关雎》、《蒹葭》等。
2.雅(odes):是歌颂君王、描绘社会风貌、歌颂爱情和感叹人生等方面的诗歌。
其中包括《国风》、《小雅》等。
3.颂(hymns):赞美宗庙、祭祀、政治、社会等方面的颂诗。
其中包括《周颂》、《鲁颂》等。
《诗经》的语言简练而含蓄,以五言绝句居多,形式上主要有风格独特的“雅”和“颂”,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
诗中表达的情感直白真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道德观念和人们的情感体验。
该书的传世版本有《毛诗》、《训诂大全毛氏注》等,其中以《毛诗》的版本为最为著名,因其注释详细,影响深远。
《诗经》对后世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诗经课件_精品文档

齐诗 辕固生 齐 今文 亡于三国
鲁诗 申培 鲁 今文 亡于西晋
韩诗
毛诗
2021/10/10
韩婴
毛亨 毛苌
燕 今文 亡于北宋 鲁
古文 流传至今 赵
12
《诗经》的思想内容
2021/10/10
13
一、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一)代表: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
三、征役诗
(一)代表作品 ▪ 颂记战功:《大雅》之《江汉》、《常武》,《小
雅·六月》 ▪ 叙写军威:《小雅·采芑》 ▪ 尚勇乐战:《秦风》之《小戎》、《无衣》 ▪ 征夫厌战:《豳风·东山》、《小雅·采薇》、《唐
风·鸨羽》 ▪ 思妇闺怨:《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
2021/10/10
20
(二)代表作讲析
▪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邶风·柏舟》)
2021/10/10
15
(四)代表作讲析
生民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
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 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 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
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 訏,厥声载路。
9
十五国风
《周南》、《召南》、《邶风》、《鄘风》、 《卫风》、《王风》、《郑风》、《齐风》、 《魏风》、《唐风》、《秦风》、《陈风》、 《桧风》、《曹风》、《豳风》。
2021/10/10
10
十五国风次第歌
周南召南邶鄘卫,
继以王郑及齐魏。
《诗经知识点整理》

《诗经知识点整理》诗经知识点整理一、诗经概述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共包括305篇的诗歌作品,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誉为“华夏文明的瑰宝”。
二、诗经内容诗经的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1. 风风是诗经的主要篇章,共收集了160余篇的古风民歌。
这些歌曲以其朴素自然的风格,描绘了古代社会的风俗民情和人民生活。
2. 雅雅是指古代贵族的歌颂诗,代表了古代社会上层的审美追求和文化境界。
雅主要表现了贵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诗人对社会风气的评判。
3. 颂颂是指古代帝王歌颂诗,共收录了颂辞105篇。
其中的《周颂》、《商颂》和《鲁颂》是对周、商、鲁三代社会变革的赞美和反思。
4. 小雅小雅是雅的一种变体,收录了古代士族的歌曲,描绘了士族阶层的生活和思想。
三、诗经的特点诗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音乐性诗经的歌颂内容往往是配合乐曲演唱的,通过音乐来传达诗人的感情和思想。
2. 民众性诗经中的风歌以民间诗歌为主,反映了古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3. 采用比喻和象征手法诗经中经常使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诗句富有意境和艺术感。
4. 崇尚自然和真实诗经强调对自然和真实的描绘,讴歌了大自然的美好和人民的真实生活。
四、诗经的意义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学和音乐意义:1. 历史意义诗经记载了古代社会的风俗民情和社会变革,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2. 文学意义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的诗歌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 音乐意义诗经中的歌曲往往配有古代乐曲,对于研究古代音乐和音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诗经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的风俗民情和审美观念,也对后世的文学和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概述《诗经》的分类和主要内容(一)

概述《诗经》的分类和主要内容(一)
概述《诗经》的分类和主要内容
1. 《诗经》的分类
•国风:描写各个国家的民歌,以爱情、婚姻、家庭、田园生活为主题。
•首颂:君王和贵族的颂歌,以祭祀、祈福、祝福为主题。
•小雅:宴会时演唱的歌曲,以表达欢乐、祝福和美好生活为主题。
•大雅:尊严庄重的歌曲,以教化人民、规范社会、塑造风化为主题。
•周颂:对周王室及贵族的歌颂,以祭祀、祈愿、赞美为主题。
2. 《诗经》的主要内容
国风
•描述了中国古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生活和民族风俗。
•以家庭、婚姻、爱情为主题,表达了人们对爱情和家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反映了古代各国家的政治风貌、经济状况、农业发展等。
首颂
•以歌唱形式祭祀神祗,祈祷吉祥、丰收和国泰民安。
•描述了古代社会的祭祀仪式、神灵信仰、宗教思想以及贵族与君王的关系。
小雅
•描绘了古代宴会时的欢快氛围、丰盛酒席和娱乐活动。
•以歌颂友谊、祝福朋友、歌颂美酒和展示壮丽场面为主题。
大雅
•为了塑造正面的伦理道德观念,倡导忠诚、正直、勤劳和尊重。
•通过歌颂正直品德、嘉奖善行、谴责恶习来宣扬社会进步和治理之道。
周颂
•以歌颂周王室的功绩、美德和善政为主题。
•展示了周朝的社会秩序、政府组织、规范礼仪和思想教育。
结语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珍品,它以多样的歌曲形式,描绘了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通过分类和内容的阐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段宝贵的文化遗产。
诗经的相关知识点详细总结

诗经的相关知识点详细总结《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它是先秦时期古诗歌文化的结晶,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许多有关古代社会的文化、政治和道德观念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诗经》的相关知识点。
一、《诗经》的概述《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也是我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先秦时期古诗歌的集大成者。
《诗经》分为三部分:风、雅、颂。
其中风是古代小调、民歌,雅是宗庙音乐,颂是宗庙乐歌。
每一篇歌词都是由词调和歌词组成的。
词调是音乐的基础,歌词则是诗意的体现。
《诗经》的创作时间大致可追溯到周朝早期,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
这部文学经典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道德观念,也是古代文化遗产的精华之一。
二、《诗经》中的分类《诗经》分为三部分:风、雅、颂。
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作用都有所不同。
风:是一种民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其中的《关雎》、《悯农》、《伐檀》等都是具有很高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篇章。
雅:雅是一种宗庙音乐,主要反映了周朝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伦理,歌词中表现出对祖先的敬仰和对君王的忠诚。
颂:颂是一种宗庙乐歌,主要形式是组歌和大合唱。
歌词通常都是赞颂名将或歌颂帝王,叙述国家典型事迹的。
三、《诗经》中的器物《诗经》中经常出现的器物有铜器、乐器和玉器。
它们的使用不仅说明了当时的生产生活水平,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审美。
铜器:铜器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农具、兵器和日常用品,同时也是重要的礼器和宗庙祭器。
例如《大雅·生民》中出现的“伐柯伐柯,其则不远,献于天子,以作右方。
”就是指一种铜质礼器,它是向天子献贡的一种仪式性物品。
乐器:《诗经》中描述的乐器有钟、磬、笙、瑟等,它们在当时都属于重要的宗庙祭器。
乐器在文化交流、政治团结、民众欣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玉器:玉器在当时是高尚的贵族文化的象征,它是一种使人感到神秘、高贵和神圣的材料。
《大雅·荡》中有“以瑶洁齐衡”,在描述铜和玉材料的大可差异,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玉器的珍贵和重要性。
诗经主要内容概括

诗经主要内容概括《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这些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婚恋诗:这类诗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同时也是全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
它们或写男女子相爱时的和谐欢乐,失恋时的痛苦忧伤,赞扬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勇敢追求,如《关雎》、《静女》、《蒹葭》、《柏舟》等。
或写爱情和婚姻的不幸,表现女性在当时社会所受迫害、凌辱及被遗弃的痛苦,如《日月》、《谷风》、《将仲子》、《氓》等。
2. 农事诗:这类诗描写了农业生产的情况,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农业生活。
3. 征役诗:这类诗主要表现战争和徭役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灾难和痛苦,或以征夫之口出之,或以思妇口吻言之,写来都感情真挚,声调凄楚,情节悲惨,如《东山》、《东方未明》、《何草不黄》、《君子于役》等。
4. 颂歌:这类诗主要是颂扬周朝君王的功德,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形势,如《周颂》、《商颂》等。
5. 怨刺诗:这类诗主要反映社会矛盾,揭露批判现实,还有一些以斥责奸佞为主题,如《巷伯》、《正月》等。
此外,《诗经》还可以按照其表现形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各地的民歌,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等15个部分,共160篇。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分为《小雅》和《大雅》。
《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总的来说,《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高一必修二诗经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诗经知识点一、诗经概述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集合,共收录305篇诗歌,作者众多,时代跨度长,内容丰富多样。
诗经涵盖了政治、军事、爱情、生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二、创作背景诗经是在中国西周时期创作的,主要流传于东周时期。
当时政治动荡,战国纷争,社会剧烈变革,人们对于个人命运、家国大义等问题产生了深刻思考和表达需要,因此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诗歌创作。
三、体裁特点1. 诗经包含了风、雅、颂三种体裁,其中以风的数量最多。
风是古代乐歌,内容多为爱情、生活、人情等。
2. 雅为朝廷乐舞,主要内容是对君王政治、礼仪、音乐等的赞美。
3.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赞美诗。
四、作者诗经的作者众多,包括乐府民歌、乐府民谣等匿名的民间创作,也有部分诗篇记载了作者姓名,如《司马相如上林》。
五、知名篇目1. 《关雎》:描写男女之间感情的复杂和矛盾。
2. 《诗经·卫风·木瓜》:描绘了一个爱情的故事,表达了一个人爱恋中的忧伤和难忘。
3. 《诗经·郑风·子衿》:描绘了一个女子对未婚夫的倾情和挚爱。
4. 《诗经·秦风·蒹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眷恋之情。
5. 《诗经·商颂·大东》:以讴歌商王和商朝的繁荣昌盛为主题。
六、诗经对后世影响1. 诗经以其丰富的内容、优美的表达方式和深邃的内涵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诗经被后世誉为“诗之宗”,对后来的诗歌创作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3. 诗经中的一些篇目也被后世音乐家改编为歌曲,流传至今。
七、学习诗经的意义1. 诗经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诗经有助于培养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通过学习诗经,可以了解古代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拓宽视野,增强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3. 诗经中许多篇目在形式、意境等方面富有创新和突破,对于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感受也有积极的作用。
典籍里的中国诗经篇

典籍里的中国诗经篇一、诗经概述1.1 诗经的历史背景•西周时期,中国社会正逐渐封建化•周天子使用《诗经》作为国家礼仪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2 诗经的作者与形式•《诗经》的作者多为贵族,并且记录了民间的歌谣和民谣•以诗歌形式表达情感和思想,使用简练而鲜明的语言二、诗经的内容特点2.1 诗歌的情感表达•《诗经》反映了古代人民的喜怒哀乐,塑造了丰富的情感世界•通过诗歌表达爱情、家庭、友情等各个方面的情感2.2 描述自然与景观•《诗经》中描绘了大量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如山、水、鸟兽等•诗歌中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2.3 社会生活与习俗•《诗经》中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礼乐制度以及人们的生活习俗•描述了宴会、婚礼、葬礼等各个方面的社会生活场景2.4 价值观与人生哲理•诗经通过诗歌表达了关于人性、生命的思考和思想深度•包含了对仁、义、礼、智等价值观的反思和探索三、诗经的意义与影响3.1 历史研究的权威性•《诗经》是研究古代中国历史的重要文件,记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风俗与文化•对研究古代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3.2 文学价值与艺术成就•《诗经》代表了古代中国诗歌的最早阶段,展现了古代诗歌的美学特点•诗经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3.3 文化传承与教育意义•《诗经》通过诗歌的形式传承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对于培养青年学生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能力有积极的教育意义3.4 国际影响与文化交流•《诗经》的翻译和传播使得中国的文化得以延续并对世界产生了影响•对于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四、结语通过对《诗经》的全面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感受诗歌的美学魅力,以及探索人类情感、思想的内在世界。
《诗经》不仅在历史和文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今天的社会与教育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让我们共同珍视诗经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并将其传承下去。
诗经--简介

三、卫风· 氓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注释]靡:没有。室劳:家务劳动。夙兴夜 寐:早起晚睡。朝:一朝一夕。言:语助词。 既:已经。遂:随心,满意。暴:横暴。咥: 大笑貌。笑:讥笑。躬:自己,自身。悼: 伤心。
三、卫风· 氓
五、商颂· 玄鸟
龙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 止,肇域彼四海。 [注释]龙旂qi:乘: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糦:酒食。是:指示代词,指“大糦”。 邦畿:天子的直辖区。止:居住。肇: 开始,开辟。域:有。
五、商颂· 玄鸟
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 宜,百禄是何。 [注释]假:至。祁祁:众多的样子。 景:景 山。员:周围。维:表判断,为。景员维河: 景山周围是大河。咸:全,都。是:指示代 词,指“百禄”。何:通“荷”,承受。
(四)、《诗经》名句解读 • 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国风·卫风·硕人》) • 【注释】倩:笑时两腮出现的酒 窝,或者指笑容美好的样子。盼: 眼睛黑白分明。
(四)、《诗经》名句解读
• 4、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 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 日不见,如三岁兮!(《国风· 王风· 采葛》) • 【译文】那个采葛的姑娘啊, 一日不见她, 好像三个整月长啊。 那个采蒿的姑娘啊, 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秋季长啊。那个采艾 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年长啊。
三、卫风· 氓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 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 极,二三其德。
[注释]陨:坠落。这两句比喻自己容颜衰老。徂 尔:嫁给你。食贫:过着贫苦的生活。汤汤: 水大的样子。渐:沾湿。帷裳:车围子。连上 句是说被遗弃后渡淇水回来的情况。爽:差错。 贰:不转一,用如动词。行:行为。罔:无。 罔极:没有准则,行为不端。二三其德:三心 二意。
《诗经》全文讲解

《诗经》全文讲解《诗经》全文讲解《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代称为“诗”或“诗三百”,后来孔子加以整理。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尊“诗”为经典,定名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经》全文讲解,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全文讲解《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所以又称《诗三百》,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古者《诗》三百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
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他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
《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
《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
《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
《诗经》不仅是最早的诗歌总集,而且也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
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及代表作。
《诗经》现存诗歌 305 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章。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大部分为东周时期的作品,小部分作于西周后期,以民歌为主。
(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
鄘:后来并入卫国,故城在今河南省汲县东北。
卫: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南部一带。
王:周平王东迁后的国都地区,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郑: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
齐:今山东省大部分地区。
魏:古魏国在今山西省芮城县东北。
唐:晋的前身,在今山西省。
诗经介绍详细资料

诗经介绍详细资料《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以下是《诗经》的详细介绍:1. 概述《诗经》又称《诗三百》、《诗四百》等,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总集,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奠基之作。
它收录了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包括了帝王、贵族、庶民的各种题材。
2. 作者与时代《诗经》的诗歌涉及了多个时代和作者,主要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风是指周代初期的诗歌,雅是指周代中期的诗歌,颂是指周代晚期的诗歌。
作者包括了许多贵族、君王、以及庶民百姓。
其中以《风》的歌谣最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
3. 体裁和内容3.1 风风是《诗经》中最早的部分,共分为《小雅》和《大雅》两类。
它们主要描绘了周代初期的风土人情,表达了各种感情和人生观。
3.2 雅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内容较为庄重,描绘了周代中期的社会生活,主要以颂扬封建礼仪、歌颂君主为主。
3.3 颂颂是《诗经》中的最后一部分,共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这部分歌颂了周王朝的统治,以及周代晚期的社会风貌。
4. 文学价值4.1 语言艺术《诗经》中的诗歌以豪放、清新、简练的语言为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
它的语言艺术影响了后来中国文学的发展。
4.2 历史文化价值《诗经》通过歌颂、抒发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政治制度、军事风貌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5. 经典地位5.1 儒家经典在儒家思想中,《诗经》具有特殊的地位。
儒家经典中的《论语》、《孟子》等多次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强调了礼仪、仁爱、忠孝等儒家核心价值观。
5.2 音乐教材《诗经》的一部分诗歌曾被选为古代音乐教材,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6. 翻译与研究6.1 翻译《诗经》自古以来被多次翻译成各种文字,被传播到世界各地。
英文、法文、德文等版本的翻译为西方学者研究《诗经》提供了参考。
6.2 研究对《诗经》的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相关知识介绍

诗经相关知识介绍《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经相关知识介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诗经》简介1、释名:《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汉代《诗》被推崇为儒家的经典之一,所以称为《诗经》。
2、《诗经》的篇数为305篇。
是最早的一部诗歌(乐歌)总集。
3、《诗经》的收集和编订。
采诗说:采诗官员采集民歌,以了解民情,“观风俗,知得失。
”献诗说:天子而命诸侯百官献诗。
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中说《诗经》305篇是孔子以礼义为标准,从三千多篇古诗中删定编集起来的,此说不可信但孔子对《诗经》的编纂有功。
4、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前者是分类,后者是艺术手法。
《诗经》的分类:主要依据音乐为标准,分风、雅、颂三类。
“风”也称“国风”,是带有各地特色以民歌为主的诗歌。
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等15个地区的乐歌,共160篇。
“雅”,是正的意思,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包括“小雅”和“大雅”两部分。
“小雅”74篇,“大雅”31篇,共105篇。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5、《诗经》作品产生的年代和地域。
大致论定最早的诗篇产生于西周初年,最晚的不过春秋中叶。
前后大约500年间。
地域是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南扩展到了江汉流域。
6、《诗经》的作者:大部分篇目的作者难以确考。
具有集体创作的性质。
7、《诗经》的流传:“四家诗”是汉代传授《诗经》的鲁、齐、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
三家诗:《鲁诗》为鲁人申培公所传,《齐诗》为齐人辕固生所传,《韩诗》为燕人韩婴所传。
属今文经学派,并列于学官,魏晋以后先后失传。
《毛诗》为大毛公鲁人毛亨和小毛公赵人毛苌所传,属古文经学派。
东汉列于学官,经学大师郑玄作《笺》,故得以流传。
二、《诗经》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1、周部族的.史诗。
《诗经》知识点总结

《诗经》知识点总结《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诗歌集,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下面是对《诗经》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一、《诗经》的起源和概述:1.《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诗歌总集之一。
大约形成于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之间。
2.《诗经》共收录诗篇305首,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其中风是最早的,雅次之,颂最晚。
二、《诗经》的创作背景和特点:1.《诗经》主要反映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情感,具有浓厚的实用性和民间色彩。
2.《诗经》的诗歌主题广泛丰富,包括政治、军事、生活、爱情、友谊等多个方面。
3.《诗经》的诗歌体裁多样,有风格诗、颂歌、讽刺歌等多种形式,语言简练,表现手法多样。
三、《诗经》的主要内容和作者:1.《诗经》的主要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历代朝代消亡前的先秦时代的诗篇,雅是与风同时代或稍后的春秋时代的宗庙雅集诗歌,颂是春秋时期国风之外的地方政权的颂歌。
2.《诗经》的作者多为贵族或庶民,反映了不同阶层人们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其中不乏一些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名人。
四、《诗经》的文化意义和影响:1.《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2.《诗经》是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对后世的文学、音乐、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诗经》的诗歌语言简洁、表现手法多样,对于发展中国古代诗词的格律韵律尤为重要。
五、《诗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研究和价值:1.《诗经》在汉代、唐代、宋代等不同历史时期都曾有过广泛的研究和解读,对于这部古代经典的理解也有不同的观点。
2.《诗经》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诗歌的解读、作者和创作背景的考证、诗歌的音乐性等方面。
3.《诗经》作为一部反映古代社会风俗的重要文献,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六、《诗经》的现代意义和影响:1.《诗经》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文化传承和历史研究方面,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诗经里面的诗歌

诗经里面的诗歌一、诗经的概述《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汇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作品,共计305篇。
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类,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风俗、政治、道德和宗教等方面的内容。
风诗是地方民歌,雅诗主要是朝廷乐歌,颂诗则为宗庙祭祀歌曲。
二、诗经中的诗歌类型及其特点1.风诗:共有160篇,出自各地的民间歌谣。
风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间风味。
其中,《国风》中的诗歌描绘了各地风土人情,反映出民间生活的喜怒哀乐。
2.雅诗:共有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
雅诗主要为朝廷乐歌,用以歌颂君主和宗庙祭祀。
大雅严肃庄重,小雅较为轻松活泼。
雅诗主题广泛,既有赞美之作,也有讽刺和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内容。
3.颂诗:共40篇,为宗庙祭祀歌曲。
颂诗内容以歌颂先王、先祖为主,形式严谨,音韵优美。
三、诗经诗歌的主题与价值1.爱情:诗经中的爱情诗占有较大比重,如《关雎》、《蒹葭》等,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2.劳动:反映农民劳动生活的诗歌,如《七月》、《甫田》等,展现了当时农业生产的情景。
3.战争与戍边:诗歌中反映了战争带给百姓的苦难,如《击鼓》、《采薇》等。
4.颂扬先王与政治:诗歌中对先王的颂扬,表现出对政治的期许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5.礼仪与道德:诗经强调了礼仪之道和道德观念,如《诗经·卷耳》提倡尊敬长辈,遵守道德规范。
6.自然景观与哲理:诗歌中对大自然景观的描绘,寓含着哲理思考,如《登高》、《鹤鸣》等。
四、现代人对诗经诗歌的解读与应用1.文学价值:诗经诗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优美的诗句、丰富的意蕴和独特的风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历史价值:诗经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3.思想教育:诗经中的道德观念、礼仪之道等对现代人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4.审美价值:诗经诗歌的韵律、意境、形象等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可引导人们品味古典文化之美。
诗经的思想概述总结简短

诗经的思想概述总结简短《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之一。
《诗经》结束了以前的祭祀诗时代,将诗歌的内容扩大到农牧渔猎、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等方方面面,从而使诗歌真正成为全民的歌谣。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开篇就给人以朴素、真实的感受。
《诗经》中的诗歌多以叙述和描写为主,用简练深刻的语言表达人类的情感和社会现象,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思想、道德和社会关系。
《诗经》的思想主要包括崇尚自然、尊崇民俗、追求美丽和强调孝顺敬爱之道等几个方面。
首先,《诗经》崇尚自然。
在古代人类刚刚脱离原始社会,与大自然密切相连的时期,《诗经》表达了人们心中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慨。
例如,《关雎》描写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律动,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敬和向往;《卫风·氓》揭示了在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和无奈,表达了古代人对自然法则的敬畏。
古代人们在与自然接触中不断探索,反思自己的生存状态,从而形成了崇尚自然的思想。
其次,《诗经》尊崇民俗。
古代中国人民生活在部落氏族社会中,扎根于自然环境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诗经》以其真实、自然的表达方式,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民俗的钟情。
《葛覃》、《丘中》等诗歌描绘了农耕生活的辛勤和丰收的欢乐;《商颂·殷武》表现了古人对族群集体生活的执着和向往。
诗歌中的这些民俗图景,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民俗的热爱和珍视。
再次,《诗经》追求美丽。
古代中国人民审美意识很早就开始形成,而《诗经》中的诗歌则是古代审美思想的最早表现之一。
《诗经》中的诗歌往往以描写美景、美人为主,给人以美的享受。
《关雎》、《蒹葭》、《采薇》等诗歌中展示了古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最后,《诗经》强调孝顺敬爱之道。
作为古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孝道》在《诗经》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古代中国人对于父母的孝道要求非常严格,《诗经》中的很多诗歌都表现了对孝道的追求和对敬爱父母情感的描绘。
诗经主要内容介绍

诗经主要内容介绍诗经主要内容介绍《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主要内容介绍,欢迎大家分享。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
只有题目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
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诗经内容包括:风(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bèi〕、墉〔yō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huì〕、曹、豳〔bīn)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雅(二雅:大雅、小雅)唐抄本诗经三种(22张)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
颂(三颂:周颂、鲁颂、商颂)“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第一章诗经详解

郑风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1.《毛诗序》 “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 2.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 散, 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 也。经三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 3.朱熹指出:“此亦淫奔之诗。” 4.近人吴闿生云:“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 末章变调。”
《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 容?”
(3)以婚姻恋爱为主题的民歌,在国风中占有较大数 量
不合理的婚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 《卫风·氓》
《庸风·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 我仪。 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还有不少恋歌,由于劳动人民的经济地位和劳动生活, 决定了这些恋歌的健康、乐观的基调。
祭祀诗、农事
❖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 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 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载民”是歌唱始祖;“玄鸟”即燕子,可能是本部落的图 腾;以下接着歌咏草木、五谷的生长;“敬天常”即遵循自 然法则;“达帝功”反映了原始人的宗教信仰。这首古乐总 的说来是反映生产劳动和原始宗教信仰。它有歌有舞,“投 足”是一种舞姿,手里拿着牛尾,象征着耕作的动作。
鉴赏要点2
❖ 对比的写法 《氓》是在女主人公的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回忆中
运用了对比写法。
女主 人公
婚前生:活幸福。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性格热情、温柔、纯真。“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婚后:受尽屈辱。“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详解

诗经的文学常识详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详解《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详解,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的文学常识详解1一、名词解释《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自西周初年(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前6世纪)大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中的诗歌在春秋时已流传于世,当时称为“诗”或“诗三百”。
到了汉代,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孔子与诗三百的关系密切,才有“诗经”之称。
二、六艺《诗经》中的作品,按照音乐的不同,分编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也称“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bīn)风,共十五国风,160篇。
是诗的精华。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即“王畿”之乐。
雅诗共105篇,又按音乐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
“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族宴享。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颂”即古代的“容”字,表演的意思。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共40篇,皆出自社会上层人物之手,都是些歌功颂德之作。
“赋”是直接描绘、抒情和铺叙的意思,即直叙其情事,白描其物象。
“比”是比方、譬喻,“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文心雕龙*比兴》),使形象更鲜明。
兴与比的区别在于,比是以另一物打比方来说明此物,二者之间必须有类似点;兴只是以他物做引子,以引出所咏之物,二者之间不求性质的相类,只是有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的关联。
三、类型《诗经》按照内容划分为祭祀诗、颂赞诗、怨刺诗、婚恋诗、征役诗。
《国风》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政治批评和道德批评的诗。
这些诗有些是针对特定的人物事件的,有的则带有普遍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它流入今生,似一汪黎明滴醒我 天上一梦,人间多少年代已滚滚而去 于是,那匹识途的骆驼,眼含时光的沙砾 带我一路走回已沦为一片灰烬的城郭 当我眼望着意外的景色 又那么似曾相识 谁能对我说清那些雾、那些旧辙 何年?我们曾一度相依为命的生活?
《卫风·伯兮》
《毛诗序》:“刺时也。言君子行 役,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焉。”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 ,《雅》、《颂》各得其所。(《论语‧
子罕》)
孔子对《诗》可能作过“正乐”的 工作,甚至也可能对《诗》的内容和 文字做过某些加工整理。音乐编辑和 文字编辑。
三,《诗经》的分类。 按音乐曲调分为风、雅、颂三类:
乡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 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宋·郑樵《诗辨妄》
重章叠唱:各章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 更换几个字,反复咏唱,以增强诗的音 乐性和节奏感,渲染气氛,深化主题, 使感情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更换的少 数字,则可能暗示了时空转换或感情变 化。
只爱一点点
巫启贤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别人的爱情像海深,我的爱情浅。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别人的爱情像天长,我的爱情短。
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 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乡村晚景;暝 色起愁;比兴;节奏)。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 于役,苟无饥渴!(家常语;不言思而思已切)
暝色起愁
诗人体会,同心一理。…… 盖死别生离,伤逝怀远,皆于黄 昏时分触绪纷来,所谓“最难消 遣”。
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 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 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 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 天子。
—(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
(二)献诗说。
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 或讽谏。
天子听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 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 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 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钱钟书《管锥编》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 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 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 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 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 比黄花瘦。
八声甘州
柳永
毛诗: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晚出,
在民间广泛传授。东汉郑玄作笺兼容 三家,使毛诗盛行于世。三家诗先后 亡佚。今本《诗经》即毛诗。
古文经学。
《诗经》内容
主题:
祭祀颂歌和民族史诗: 《生民》《公刘》。
农事诗:《七月》。 燕飨诗:《鹿鸣》。 征役诗:《君子于役》。 怨刺诗:《伐人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刻骨相思。
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秦风·黄鸟》
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 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 为之赋《黄鸟》。 (《左传·文公六年》)
缪公卒,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 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 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
(《史记·秦本纪》 )
交交黄鸟,止于棘。 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诗经》表现手法: 赋、比、兴。
朱熹《诗集传》:
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对事物或行为直接铺陈描述,通过 “再现”的方式表述思想感情。如《 郑风·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 凫与雁。”
学诗、用诗、引诗在春秋战国时代 极其盛行,对《诗经》的传授也代不乏 人。
到了汉代,《诗经》的传播主要是 “四家诗”。
四家诗:
汉代传习《诗经》的“鲁诗”、“ 齐诗”、“韩诗”、“毛诗”的合称。
三家诗:鲁人申培(鲁诗),齐人 辕固(齐诗),燕人韩婴(韩诗)。西 汉时盛极一时,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
今文经学。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 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 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比:打比方。
部分用喻:《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 鼓琴瑟。” 《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 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一,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赞颂先公先王的文武功德,追溯部族 发生发展的历史。
祭祀诗:祖先崇拜。
宗法目的:敬宗睦族,弘扬孝德。
《大雅·生民》。
二、农事诗。
直接描述农业生产生活,以及与 农事直接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和风 俗礼制。反映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 产规模以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分为农业祭祀诗、农业生活诗两种。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别人眉来又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
三、燕飨诗
写君臣、亲友之间的欢聚燕飨。 周代天子、诸侯、群臣大都是宗族子弟或 姻亲。周统治者十分重视血缘、亲族关系, 利用宗法关系来加强统治。燕飨不是单纯 为了享乐,而有政治目的。在宴饮中,发 挥的是亲亲之道、宗法之义。
《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本诗是一曲妇女集体劳动生活的赞 歌。它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 幅田家妇女兴高采烈采集车前子的劳 动画卷,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艺术特色:
(一)色调清丽,风格明快,意境优美。
年间。
颂:
《周颂》31篇,大部分作于周初;
《鲁颂》4篇,春秋时鲁国祭祀乐歌;
《商颂》5篇,并非商朝作品,而是春 秋时期殷商后裔宋国的祭祀乐歌。
(另有:商诗说;西周中叶说)
雅:
《大雅》31篇,主要产生于西周时期; 《小雅》74篇,主要是西周后期作品,
少数为春秋之作。
风:
《国风》长期在民间口头流传,多 数作品年代难以考定。大部分作于春 秋初中期,小部分为西周后期。但 《豳风》中的一些作品产生较早,出 自周初。最晚的大概是《陈风·株林》。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毛诗序》:“《鹿鸣》,燕群臣 嘉宾也。既饮食之,又实币帛筐篚,以 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矣。 ”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豪感)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徐幹《室思》) “终日恹恹倦梳裹”(柳永《定风波》) “起来慵自梳头”(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罗襦不复施”“当君洗红妆”(杜甫《新婚别》)
忠贞。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三)删诗说。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 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 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诗经》旧时亦数千篇,孔子删其 重复,正而存三百五篇。
—(东汉)王充《论衡》
季札观乐之时《诗经》分类基本定 局,其时孔子尚幼。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请观 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邶》《 鄘》《卫》《郑》《齐》《豳》《秦》《魏》《 唐》《陈》《郐》《小雅》《大雅》《颂》。
整首诗用比,称为比体诗。如《魏风·硕鼠》。
兴:托物起兴。诗歌中的一些意象与诗 歌主题存在某种内在联系,通常是隐 约的象征关系。《周南·关雎》“关关雎
鸠,在河之洲” ,雎鸠象征男女爱情。
也可能为渲染气氛、烘托情绪之用,如
《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 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名《诗》,又称“诗三百”。汉武 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 经”博士,《诗》被尊奉为垂教万世 的经典,从此便被罩上了一层神圣的
光环,称为《诗经》。
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 辞。
一,《诗经》时代、地域及作者
(一) 确切年代已难一一考定,但
大致作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
清·陈继揆《读诗臆补》:“恻怆悲 号,哀辞之祖。”
五,征役诗。描写战争与徭役。
与周王室平定叛乱、抵御外族入侵和 频繁的诸侯兼并战争有关。既有西周 初年的,也有西周晚期和春秋时代的, 尤以后者为多。西周晚期,王室衰微, 戎狄交侵,征战不休;平王东迁之后, 诸侯兼并,战争频仍,征役繁重,民 不聊生。
《王风·君子于役》
——《国语·周语上》召公语
吾闻古之王者,政德既成,又听于民,于 是乎使工诵谏于朝,在列者献诗使勿兜, 风听胪言于市,辨妖祥于谣,考百事于朝, 问谤誉于路,在邪而正之,尽戒之术也。
—《国语·晋语》范文子语
献诗在周代是一种制度,目的是使当 政者了解下情,得到劝戒。所献之诗,既 可以是采集而来的,也可以是大臣自作。
《诗集传》:“此燕飨宾客之诗也 。……岂本为燕群臣嘉宾而作,其后乃 推而用之乡人也与?”
《小雅·鹿鸣》是周天子宴请群臣 嘉宾之诗,后来也被用于贵族、乡间 各种宴会宾客场合。联络感情,加强 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