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罗马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掷铁饼者》是现存流传最广的艺术杰作之一,
古希腊著名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这尊被誉为 “体育运动之神”的雕像,表现投掷铁饼的一个 典型瞬间动作:人体动势弯腰屈臂成S型。这使 单个的人体富于运动变化,但这种变化常常造成 不稳定感,所以作者将人物的重心移至右脚,让 左脚尖点地以支撑辅助,以头为中心两臂伸展成 上下对称,从而使不稳定的躯体获得稳定感。身 体的正侧转动,下肢的前后分列,既符合掷铁饼 的运动规律,又造成单纯中见多样变化的形式美 感。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里程碑,显示出希腊雕 刻艺术已经完全成熟。雕塑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 动所饱含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虽然原作已经失传,但我们仍能从复制品中感受 到那生命力爆发的强烈震撼,也是我们研究古希 腊雕刻的重要资料。 运动员之所以呈现出裸体的形态,是由古希 腊人的社会风俗所决定的。因为,古希腊人在从 事体育运动和宗教性的文艺演出活动时,男子往 往赤身裸体。他们认为完美健康的人体乃是人的 骄傲,是神性的体现。这种社会风俗反过来也促 进了希腊人体雕像的发展,并且形成了西方美术 史中崇尚人体美的艺术传带,四年一度给雅典娜换新衣的非常生动马队
巴特农神庙被认为是多立克式建筑艺术的极品,有“希腊国宝”之称。
多立克柱式是一种没有柱础的圆柱,直接置于阶座上,较粗壮宏伟。 圆柱身表面从上到下都刻有连续的沟槽,沟槽数目的变化范围在16条到24 条之间,柱头没有装饰。它来自于古埃及,是这种希腊柱式的先驱。多 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著名的雅典卫城 的帕提农神庙 即采用的是多立 克柱式。
特洛伊城被希腊人攻陷后,守城将领伊尼亚带领一部分人逃到了亚平宁半岛,赶 走了土著的埃特鲁斯坎人,在台伯河畔定居,他的儿子在这里修筑了亚尔巴龙伽城,并 自立为王。 王位传到第15代,国王努美特斯的弟弟阿穆留斯野心勃勃,囚禁了国王,篡夺了王 位。阿穆留斯怕努美特斯的后人报复,不但杀死兄长的儿子,还逼迫兄长唯一的女儿西 尔维亚做了永不能结婚的贞女塔女祭司。但是,战神玛尔斯却与西尔维亚相知相爱并与 其生下一对孪生子。 阿穆留斯得知后,大怒,杀死西尔维亚,并命人将孪生子抛入台伯河中。汹涌的台 伯河水没有淹死孪生子,却把他们冲到岸边,孩子的哭声吸引了正在河边喝水的一只母 母 狼的注意,它没有伤害他们,反而慈爱地舐干孪生子的身体,把他们带回山洞,用自己 的奶喂养他们。后来一位牧羊人发现了这对孪生子,把他们带回家中抚养,还给他们起 了名字,哥哥叫罗莫鲁斯 罗莫鲁斯,弟弟叫勒莫斯 勒莫斯。兄弟俩从小苦练武艺,长大变成了健壮勇敢 罗莫鲁斯 勒莫斯 才能出众的青年,后来他们带领被压迫的人民推翻了阿穆留斯的残暴统治,救回祖父努 美特斯。努美特斯将孪生子遇救的台伯河畔封给孪生兄弟,让他们新建一座属于自己的 城市。 新城建好后,兄弟二人决定让神来决定以谁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弟弟勒莫斯首先 在自己的占卜地看到6只秃鹫飞过,宣布神选择了他,可是哥哥罗莫鲁斯却在这时看到 12只秃鹫飞过自己的占卜地。勒莫斯坚持说自己先看见到秃鹫,罗莫鲁斯坚持说飞过 自己占卜地的秃鹫多,两人争执不下,继而发生格斗。 不幸的又一次兄弟相残。 罗莫鲁斯杀死了弟弟勒莫斯,用自己的名字将新城命了名。后人称之为——罗马 罗马 (Rome)。 传说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古罗马人就把这一天作为开国纪念日。
《拉奥孔》 一个意大利人在 罗马皇宫遗址的废墟上种植葡萄 时,挖出一 座群雕像,后为罗马 教皇尤利乌斯二世购藏于梵蒂冈 伯尔维多宫。教皇总建筑师桑加 罗鉴定 认为是提图斯皇宫杰出的 藏品《拉奥孔》。这一群雕是由 阿格山德罗、波利多罗斯和阿典 诺 多斯三位雕刻家于公元前50年 左右完成的。群雕取材于希腊神 话特洛伊战争的故事。 拉奥孔是 特洛伊城阿波罗神庙的祭司。他 在特洛伊战争中警告同胞千万不 要中希腊人设下的 木马计谋,因 此得罪了希腊保护神雅典娜。雅 典娜为了惩罚拉奥孔,立即派两 条巨蟒首先咬死了拉奥孔的两个 儿子,然后又缠绕着拉奥孔,用 毒液浸透他的 肉体。群雕表现的 就是这一悲剧情景。
狄奥尼索斯剧场西侧的剧场阿迪库斯音乐厅
狄奥尼索斯剧场东侧的酒神剧场
峭壁上的雅典卫城
巴特农神庙是希腊祭祀诸神之庙,以祭祀雅典娜为主,又称“雅典娜巴特农神 庙”。神庙位于雅典老城区卫城山的中心,坐落在山上的最高点。
这座神庙在过去的世纪中曾饱经风雨。英国大使老额尔金勋爵,(此人为火烧圆 明园的小额尔金勋爵之父)在1801年洗劫巴特农神庙,切割下大块的石材。额尔金洗 劫行径的130余年前,威尼斯军队炮轰驻扎于此的土耳其军队,引爆了堆放其中的炸 药,燃起大火。巴底农神庙顷刻之间变成废墟,当时土耳其很懊丧,觉得毁了很多火 药,但是他们不觉得巴底农神庙的珍贵,又经历100多年,最后雅典慢慢成为默默无 闻的小镇,落满了灰尘,长满了野草,一片破败。 19世纪中期,一个英国人的到来改变了这个状况,这个英国人就是第七代埃尔金 伯爵,他当时是英国驻奥斯曼的一个外交官,同时这个人也是一个文物收藏家。当时 英国受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当时意大利庞贝城和赫库兰尼姆城两个被火山埋没的城 市被发掘出来,震动西方引起一场考古热。每一个西方人到东方旅行的时候必定带有 一点考古的意识,所以,这个外交官带的学者团里就有考古学家,还雕塑家、画家, 这批人来到雅典卫城的废墟上,这些人一看这么多东西,上面的一些残片让他们感到 震惊,所以,他们希望能够让他们复制和临摹,因为英国人还是比较讲法的,当时派 了一个人找土耳其大使,求得他的允许,说我们可以不可以临摹,土耳其人只觉得那 根本就是一堆废物,马上给一个特赦,说这些英国们可以从巴底农拿走任何一块刻有 浮雕的石头,所以,埃尔金不惜华重金把巴底农神庙全部浮雕,包括上面掉下来的, 两头的全部装箱拿走,运到伦敦。 巴底农神庙残破的浮雕全部被运到伦敦埃尔金的 府邸,大英帝国调查这批浮雕,最后下了结论说太有价值了,由国家收藏,现在就在 大英博物馆埃尔金大厅。
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
雕像原先是安放在萨莫德拉克岛海边的石 崖上,面对着茫茫大海。传说是纪念公元前306 年国王 战胜埃及托勒密舰队而建立的。这尊雕 像于1863年发现于爱琴海北部的萨莫德拉克岛。 最早只是碎块,后经多年修复才得以重新站立, 但仍然缺头少臂,其作者难以考证,。 这座雕像整个动势结构十分完美生动,不 论从哪个角度,观赏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胜利 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 雕刻技巧高超,雕像在 形式上已转向世俗化、戏剧化和形象的人格化, 并以传达人类心理和激情力量为其特征。雕像 屹立海边山崖之巅,迎着海风,那前倾展翅欲 飞之态,被海风吹拂的衣裙贴着身体,可隐见 女性人体的完美,衣裙褶纹构成疏密有致生动 流畅的运动感,呈现出生命的飞跃。希腊雕像 充满着生命,即使残缺也是活物,人们在想像 中弥补了残缺,获得了完满的审美享受。雕像 的构思十分新颖,底座被设计成战船的船头, 胜利女神犹如从天而降,在船头引导着舰队乘 风破浪冲向前方,既表现了海战的背景,又传 达了胜利的主题。 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 和表现力,他仿佛赋予了冰冷的石头以生命般 勃起的活力,令后人在面对这部高度现实主义 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杰作时不禁发出由衷的慨叹
爱奥尼克柱式 ,这种柱式比较纤细轻巧并富有精致的雕刻,柱身较长,上 细下粗, 柱身的沟槽较深,柱身比例与多立克相同,但其高度增加至下端直径 的9倍,呈细长上升状。上面的柱头有两个相连的大圆形涡卷,涡卷上有顶板直 接楣梁。总之,它给人一种轻松活波、自由秀丽的女人气质。具有一种玲珑华 美的感觉。爱奥尼柱又被称为女性柱。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 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 和伊瑞克提翁神庙 ,
《刮汗污的运动员》列西普斯 作品,青铜雕 刮汗污的运动员》 像已不复存在,今天只能从一些被认为是可靠的大 理石摹制品上看到他的雕塑风格。这件复制品有 205厘米,现藏罗马梵蒂冈博物馆 梵蒂冈博物馆内 梵蒂冈博物馆 列西普斯提出了头与身长为八比一的人体结 列西普斯 构比例标准,认为这才是最美的人体。这种标准 后来大量体现于他的作品中,《刮汗污的运动员 刮汗污的运动员》 刮汗污的运动员 就是他这一新标准的规范之作。雕像表现的是一 个年轻的运动员,正在用刮板刮去手臂上的汗污, 似乎刚刚进行完激烈的比赛。他身材修长,态度 从容,造型优美而又具有鲜明的体积感,从任何 角度去欣赏都让人觉得十分完美。作者在这尊雕 像上成功地表现了运动员的精神状态,尽管雕像是 静止的,仍显示了一种似乎有点疲惫的感情。他表 现一个动作刚结束,下一个动作行将开始的一个瞬 间。脸上的劳累表情和全身肌肉的紧张状态,构成 这种疲惫感的特征。艺术家发挥了特有的雕塑语 言,使大理石也显得有血有肉了。古罗马历史学家 普林尼说这位雕塑家最善于表现个性,亚历山大大 帝也最满意他的雕塑,他只允许列西普斯来为他造 像。
古希腊
中世纪
文艺复兴
公元前5世纪, 狄奥尼索斯剧场的观 众席和舞台都是木结 构的。埃斯库罗斯、 阿里斯托芬、欧里庇 得斯,以及索福克勒 斯他们的剧作在这里 轮流上演。公元前4 世纪,剧场里才铺设 上了大理石,一直保 留至今。1955年,希 腊政府恢复了在这一 剧院的演出,世界上 一些著名演员被邀请 在这里演出希腊戏剧。
《米洛的维纳斯 》 在希腊化时期,表现女 性人体美的雕塑日渐增多,对爱与美之神阿芙洛 蒂忒歌颂更是层出不穷,其中最为著名雕像的就 是这尊米洛斯的维纳斯,并已经成为赞颂女性人 体美的代名词。 1820年春天,希腊米洛岛上的农民在耕作时 发现一座维纳斯雕像,后为法国驻土耳其大使以 8000银币购得,献给国王路易十八。国王将雕像 转交卢浮宫保管直至今天。一百多年来,她一直 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雕像。她的艺术魅力永恒无 限:端庄的身材,典雅的面庞,娟美的笑容,微 微扭转的站姿。这一切构成十分和谐而优美的体 态。 雕刻家罗丹在卢浮宫见到这尊雕像时,惊讶 地叫道:神奇中的神奇!她端庄典雅,崇高优美。 整个形象给人以矜持而智慧的亲切感,雕刻家确 实创造了一个人化了的神。 《米罗的维纳斯》融合了希腊古典雕刻中的 优美与崇高两种风格。阔大而简洁的手法创造庄 严崇高的雕刻;她的体形符合希腊人关于美的理 想与规范,身长比例接近利人体美标准,即头与 身之比为8∶1。由于8为3加5之和,这就可以分割 成1∶3∶5,这就是“黄金分割律”,这个比数成 为后代艺术家创造人体美的准则。 希腊化时期曾 创造许多维纳斯雕像,《米罗岛维纳斯》只是其 中最著名的一尊。
科林斯柱式:它出现于雅典奥林帕斯山的宙斯神庙,四个侧面都有涡卷形装饰纹 样,并围有两排叶饰,特别追求精细匀称,显得非常华丽纤巧。希腊科斯林柱式的比列 比爱奥尼柱更为纤细,柱头是用毛莨叶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相对于爱奥尼柱 式,科林斯柱式的装饰性更强,但是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雅典的宙斯神庙采用的 是克林斯柱式。希腊建筑后期的产物,柱身造型大致和爱奥尼式相同,但柱头装饰华 丽 略繁复,由三层毛茛叶雕刻而成。
《命运三女神》是古希腊雕刻家菲狄亚斯的作品。希腊神话中命运三女神是宙斯和正义女神忒 弥斯的三位女儿,她们是掌管万物命运的女神。原位于雅典帕特农神庙的东面人字形山墙上。 战 争中遭到破坏, 只留下 残片,现珍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命运三女神》尽管形体残缺,但每部 分都蕴含着生命不息的精神,人们可以通过可视部分去联想残缺部分,从而获得完美的审美感受。 这尊雕塑也充分体现了雕刻家菲狄亚斯毕生追求的一种理想风格,即创造典雅、静穆的艺术形象。 三女神一个是坐着,这边斜坐着一个,另外一个完全斜依在她身上,古希腊的高超技艺使女神身 上的衣纹变的非常柔软,让我们感觉到大理石突然变得很柔软,她衣服下面的小腹是软的,完全 战胜了材料,大理石是冰冷的,可是他雕完了以后变成一个特别柔软的,简直像一个神的手一样 改变铸造这样一些雕塑。诗人海涅曾赞誉说:菲狄亚斯雕像上的衣纹,是动态的立体交响曲。
厄瑞克忒翁神庙是雅典卫城建筑群中最后完成的一座建筑物,同时也以它那复杂生 动的形体和精致完美的细部装饰而著称于世。据说神庙的用途是纪念希腊的英雄厄瑞克 苏尼阿斯,或者是雅典的神灵厄瑞克透斯,其设计者至今仍然没有定论。神庙的设计反 映了古希腊的设计者敢于大胆创新的精神,风格十分独特。
装饰雕塑女神柱,是神庙中最值得人们所称道雕塑作品,被认为是古希腊最优美的女 神柱。位于神庙的南侧,共六根,是建筑和雕塑美妙结合的典范之作。死板的建筑立柱被 人物立柱雕像代替,可以使整个建筑都活跃起来,但人物雕像必须直立,这就很容易产生 呆板的感觉。雕像一条腿微曲,另一条腿支撑身体的重心,身体的动态和谐、优美,非常 自然地解决了既稳重又不呆板的问题。这六根柱像姿态优雅、宁静而秀美,衣褶和人体都 统一在垂直的视线中,具有稳定感和力量感,表现了与建筑物本身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