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4.4《氨》名师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氨气的性质
教学难点:喷泉实验装置和原理
关
键
问
题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探究性质→总结性质→解决问题。情境设置的震惊和实验现象的明显对比,能使学生有直观、鲜明的感受。所以如何让学生能切实感受到氨气学习的必要性的情境设置和如何更好的诠释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是本节课的关键之处
教师讲述:这节课也告诉我们:科学知识是把双刃剑,即能造福也能带来灾难。但你要明白,带来灾难的不是科学知识,而是没正确运用科学知识的我们。要让科学为我们造福而又不伤及自身,就必须好好学习它,灵活运用。
在这里老师有个研究课题,请同学们课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心里上对氨气产生好奇感和一定要学会氨气的决心。更加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念。
探究实验1:
收集、验满气体
关闭止水夹K2,向烧瓶中注入浓氨水,大家注意哪几处有明显实验现象。
实验探究2:
喷泉实验
然后关闭止水K1、K3,迅速用针筒向倒置的烧瓶中注入少量的水,然后打开止水夹2,这样就形成的美丽的喷泉。
教师引导:
小组同学烧瓶中存有氨气,下面向烧瓶中注入盐酸,好多白烟,这就是著名的空瓶生烟实验。
板书:
氨气性质的探究。
教师引导:
小组进行合作交流,探究视频中的以下问题,分别体现氨气的什么性质?
(教师走动,观察各小组的完成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
教师引导:
教师介绍实验装置:
这是根据教材内容,我改进的一套氨气性质的微型实验,我们将用此装置探究氨气的相关性质。
检验气密性
在进行实验之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先关闭止水夹K2,向烧瓶中注入一针筒空气,小烧杯中有气泡冒出,向上拉针管,导管处会形成水柱,松手后,液面不下降,则气密性良好。
创设学习激趣情景
创设合作交流、
自主总结情境
创设实验探究情景
创设问题、展示交流情景。
创设学生动手情景
创设知识运用情景
创设课堂小结情景
创设价值观培养情景
创设课外学习情景
多媒体呈现图片
讲述:氨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制硝酸、制氮肥,液氨做制冷剂。但氨气运输等环节须注意安全,比如
多媒体呈现视频
今天,我们从液氨泄漏出发,对氨气性质进行探究。
学生惊讶,惊叹
各个小组积极讨论各个细节
学生热情高涨,快速抢答
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再次掀起学生参与高潮
各小组进行总结,得出氨气的性质
每位同学积极说出自己的方法,站的人越多,方法越多。认真聆听,积极思考。
学生大胆发言,不仅总结了氨气的性质,还说出性质的运用,成功解决了液氨泄漏问题。
教师引导:
氨气的实验现象如此明显而又如此美丽,均体现了氨气的哪些性质?请小组内进行思考交流。
教师引导:
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结合视频、实验、预学单,总结氨气的性质。
我们已经探究并总结了氨气的性质,现在请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如果你在液氨泄漏现场,该如何逃生?大胆说出你的方法。
教师引导:现在同学们谈一下这节课的收获。
关注视频,仔细观看
学生充满好奇,
小组积极讨论视频现象和原因,最后分析出氨气的有关性质
学生十分好奇改进后的装置,努力倾听介绍。
学生也产生疑问:这种装置气密性该如何检查呢?好奇心增强。听完后,恍然大悟。
学生十分期待实验现象,和课本有何改进之处。
学生仔细观察并且指出烧瓶中有大量无色气体生成,小烧杯处的酚酞试液变红。
学生
分析
在初中,学生在分子的运动中已经初步接触过氨气,知道氨气的颜色气味,还了解到氨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有一定的生活常识,知道氨气在工农业方面有着重要的用途。
设
计
理
念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为此,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探究性质→总结性质→解决问题。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液氨泄漏现场的问题和实验探究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探究精神,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教
学
方
法
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总结知识。
2、合作探究法:通过合作探究法,深入分析解决方法,并解决重点、难点。
3、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展示交流法:通过学生展示交流,加深学生之间的感情。
教
学
准
备
教师准备:
1、多媒体呈现图片,视频。
2、实验器材:蒸馏烧瓶、圆底烧瓶,注射器,烧杯,导管,橡皮管,橡胶塞,止水夹,T型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氨气的性质,能灵活运用知识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和对问题的探究,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且提出自己对实验的看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化学对环保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积极思考探索的精神。
河南省第12届中学化学
优质课教学设计
课题:氨气性质的探究
教材版本:人教版必修一
执教教师:关静
单位:漯河市高级中学
授课年级
高一
学科
化学
主题
氨气性质的探究
任课教师
关静
教
材
分
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必修一《氨硝酸硫酸》第四节第一课时,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师生共同探究氨气的性质、氨水的的组成、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的制法及铵盐的性质安排在下一课时学习。氨气作为唯一水溶液呈碱性的气体代表,在工农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学生将来参加工农业生产和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另外,氨是氮族元素重要的化合物,氨的学习还对后面的铵盐、硝酸的学习起铺垫作用。而其中的“喷泉实验”和“空瓶生烟”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目光,提高学习兴趣。
实验药品:浓氨水、氢氧化钠/生石灰、酚酞试液。
3、学生上网收集关于有关氨气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
时间
情景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
视频探究
合作交流
自主总结
三、
实验探究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共享成果
四、
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
五、
课堂小结
布置课题
1分钟
7分钟
28分钟
5分钟
3分钟
难点
教学重点:氨气的性质
教学难点:喷泉实验装置和原理
关
键
问
题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探究性质→总结性质→解决问题。情境设置的震惊和实验现象的明显对比,能使学生有直观、鲜明的感受。所以如何让学生能切实感受到氨气学习的必要性的情境设置和如何更好的诠释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是本节课的关键之处
教师讲述:这节课也告诉我们:科学知识是把双刃剑,即能造福也能带来灾难。但你要明白,带来灾难的不是科学知识,而是没正确运用科学知识的我们。要让科学为我们造福而又不伤及自身,就必须好好学习它,灵活运用。
在这里老师有个研究课题,请同学们课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心里上对氨气产生好奇感和一定要学会氨气的决心。更加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念。
探究实验1:
收集、验满气体
关闭止水夹K2,向烧瓶中注入浓氨水,大家注意哪几处有明显实验现象。
实验探究2:
喷泉实验
然后关闭止水K1、K3,迅速用针筒向倒置的烧瓶中注入少量的水,然后打开止水夹2,这样就形成的美丽的喷泉。
教师引导:
小组同学烧瓶中存有氨气,下面向烧瓶中注入盐酸,好多白烟,这就是著名的空瓶生烟实验。
板书:
氨气性质的探究。
教师引导:
小组进行合作交流,探究视频中的以下问题,分别体现氨气的什么性质?
(教师走动,观察各小组的完成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
教师引导:
教师介绍实验装置:
这是根据教材内容,我改进的一套氨气性质的微型实验,我们将用此装置探究氨气的相关性质。
检验气密性
在进行实验之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先关闭止水夹K2,向烧瓶中注入一针筒空气,小烧杯中有气泡冒出,向上拉针管,导管处会形成水柱,松手后,液面不下降,则气密性良好。
创设学习激趣情景
创设合作交流、
自主总结情境
创设实验探究情景
创设问题、展示交流情景。
创设学生动手情景
创设知识运用情景
创设课堂小结情景
创设价值观培养情景
创设课外学习情景
多媒体呈现图片
讲述:氨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制硝酸、制氮肥,液氨做制冷剂。但氨气运输等环节须注意安全,比如
多媒体呈现视频
今天,我们从液氨泄漏出发,对氨气性质进行探究。
学生惊讶,惊叹
各个小组积极讨论各个细节
学生热情高涨,快速抢答
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再次掀起学生参与高潮
各小组进行总结,得出氨气的性质
每位同学积极说出自己的方法,站的人越多,方法越多。认真聆听,积极思考。
学生大胆发言,不仅总结了氨气的性质,还说出性质的运用,成功解决了液氨泄漏问题。
教师引导:
氨气的实验现象如此明显而又如此美丽,均体现了氨气的哪些性质?请小组内进行思考交流。
教师引导:
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结合视频、实验、预学单,总结氨气的性质。
我们已经探究并总结了氨气的性质,现在请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如果你在液氨泄漏现场,该如何逃生?大胆说出你的方法。
教师引导:现在同学们谈一下这节课的收获。
关注视频,仔细观看
学生充满好奇,
小组积极讨论视频现象和原因,最后分析出氨气的有关性质
学生十分好奇改进后的装置,努力倾听介绍。
学生也产生疑问:这种装置气密性该如何检查呢?好奇心增强。听完后,恍然大悟。
学生十分期待实验现象,和课本有何改进之处。
学生仔细观察并且指出烧瓶中有大量无色气体生成,小烧杯处的酚酞试液变红。
学生
分析
在初中,学生在分子的运动中已经初步接触过氨气,知道氨气的颜色气味,还了解到氨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有一定的生活常识,知道氨气在工农业方面有着重要的用途。
设
计
理
念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为此,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探究性质→总结性质→解决问题。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液氨泄漏现场的问题和实验探究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探究精神,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教
学
方
法
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总结知识。
2、合作探究法:通过合作探究法,深入分析解决方法,并解决重点、难点。
3、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展示交流法:通过学生展示交流,加深学生之间的感情。
教
学
准
备
教师准备:
1、多媒体呈现图片,视频。
2、实验器材:蒸馏烧瓶、圆底烧瓶,注射器,烧杯,导管,橡皮管,橡胶塞,止水夹,T型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氨气的性质,能灵活运用知识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和对问题的探究,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且提出自己对实验的看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化学对环保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积极思考探索的精神。
河南省第12届中学化学
优质课教学设计
课题:氨气性质的探究
教材版本:人教版必修一
执教教师:关静
单位:漯河市高级中学
授课年级
高一
学科
化学
主题
氨气性质的探究
任课教师
关静
教
材
分
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必修一《氨硝酸硫酸》第四节第一课时,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师生共同探究氨气的性质、氨水的的组成、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的制法及铵盐的性质安排在下一课时学习。氨气作为唯一水溶液呈碱性的气体代表,在工农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学生将来参加工农业生产和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另外,氨是氮族元素重要的化合物,氨的学习还对后面的铵盐、硝酸的学习起铺垫作用。而其中的“喷泉实验”和“空瓶生烟”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目光,提高学习兴趣。
实验药品:浓氨水、氢氧化钠/生石灰、酚酞试液。
3、学生上网收集关于有关氨气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
时间
情景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
视频探究
合作交流
自主总结
三、
实验探究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共享成果
四、
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
五、
课堂小结
布置课题
1分钟
7分钟
28分钟
5分钟
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