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哮喘疾病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敏性哮喘疾病研究报告
疾病别名:过敏性哮喘
所属部位:全身
就诊科室:风湿科
病症体征:打喷嚏,咳嗽,端坐呼吸,紫绀,胸闷
疾病介绍:
过敏性哮喘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疾病,如果忽视治疗,可以伴随终身,大部分
哮喘患者都存在过敏现象或者有过敏性鼻炎,有过敏性鼻炎的哮喘患者发病前
兆会有打喷嚏,流鼻涕,鼻痒,眼痒,流泪等症状
症状体征:
临床表现及诊断:过敏性哮喘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打喷嚏、流涕、咳嗽、胸
闷等,如不及时处理,可因支气管阻塞加重而出现哮喘,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
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
但一般可自行
或用自行或用平喘药物等治疗后缓解。
某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
甚至导致哮喘持续状态。
此外,在临床上还存在非典型表现的哮喘。
如咳嗽变
异型哮喘,患者在无明显诱因咳嗽2个月以上,夜间及凌晨常发作,运动、冷
空气等诱发加重,气道反应性测定存在有高反应性,抗生素或镇咳、祛痰药治
疗无效,使用支气管解痉剂或皮质激素有效,但需排除引起咳嗽的其他疾病。
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史即反复发作性气喘、胸闷、咳嗽和两肺可闻哮鸣音,发作有某种诱因,症状可因用支气管扩张药或自行缓解,并排除其他疾病,可
初步诊断。
肺功能检查,FEV1降低,提示气流阻塞;支气管扩张试验,吸入支
气管扩张药后,降低的FEV1恢复15%为阳性。
可作为哮喘的诊断依据。
支气
管激发试验测定FEV1或PEF较吸药前降低20%以上,表示气道反应性增高。
此外,目前常采用皮内试验和点刺试验或通过体外测定血清中特异性IGE来检
测和确定过敏原,但均有一定局限性。
支气管激发试验,对职业性哮喘的诊断
有重要意义。
化验检查:
1.血常规发作时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2.痰液检查多为黏稠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退化形成的夏
科雷登结晶可在陈旧痰中查到;部分忠者可见库什曼螺旋体.可能为细小支气管的
管理。
3.肺功能检查发作时各项有关呼气流速的指标均下降,主要有用力第一
秒呼气量(FEVL)、秒率(FRV1、%)及最大呼气流速(PEF)等,可用于病情程度
判断、治疗及预屑的评估。
4.血气分析轻度发作者,PAO2,多正常,中度及以上发作时则有不同程度下降,可出现呼吸衰竭PA02小于60MMHG。
伴有过度通气时,则会导致PACO2下降而出现呼吸性碱中毒;伴有气道阻塞时,通气不足,则会导致PACO2上升而出现呼吸性酸中毒和(或)代谢性酸中毒。
5.X线检查缓解期可无异常。
哮喘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里过度充气状态。
合并肺部感染或继发肺气肿、气胸、纵隔气肿有相应X线表现。
6其他检查①致敏原皮肤试验,用可疑的过敏原进行皮内试验.对确定过敏原有一定价值。
②血清[BE及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含量的测定等有助于哮喘的诊断。
鉴别诊断:
过敏性哮喘应注意与喘息性支气管炎、左心衰竭产生的心源性哮喘、由于大气道肿瘤产生气道梗阻的呼吸困难、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以及小儿细支气管炎引起的喘鸣相鉴别。
并发症:
长期反复发作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及肺间质纤维化等。
在发作期可因剧烈咳嗽而并发气胸、纵隔气肿等。
治疗用药:
特应性变应原及可能诱因的回避是治疗的基本原则。
常规治疗包括抗炎和支气管扩张剂的应用。
①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
因糖皮质激素可下调前炎因子的产生,阻止TH2型细胞因子合成和释放,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增殖活化、抑制基因转录,诱导嗜酸性粒细胞凋亡从而抑制气道炎症。
可全身给药,如予甲基泼尼松龙、氢化考地松、泼尼松(静脉或口服)亦可可吸入糖皮质激素气雾剂如二丙酸倍氯松(CLOMETHASONEDIPROPIONATE,必可酮)、布的奈得(BUDESONIDE,普米可)等。
②2受体激动剂,如羟甲异丁肾上腺素(沙丁胺醇,舒喘灵)、叔丁喘宁(喘康速)、酚丙喘宁(FONOTEROL)等,吸入后可迅速扩张支气管,缓解支气管痉挛。
③肥大细胞稳定剂色甘酸二纳、白三烯受体阻滞剂安可来及抗组织胺药酮替酚等,均有一定治疗作用。
④茶碱类药物因抑制磷酸二脂酶而有支气管扩张作用,国内仍广泛应用,有短效氨茶碱及茶碱缓释剂。
免疫治疗在哮喘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激素依赖型或激素抵抗型哮喘,可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如氨甲喋呤、环孢霉素、三乙酰竹桃霉素(TAO)和金制剂等。
为了增强机体的非特异免疫力或矫正免疫缺陷,可应用免疫调整或免疫增强剂,如胸腺肽、转移因子、菌苗等。
脱敏疗法(SIT)是哮喘的一种特异性免疫治疗,用于过敏原明确又难以避免的中、轻度慢性哮喘,可减轻发作,青年和儿童患者效果较好。
由于对脱敏疗法治疗哮喘的疗效尚有不同意见,且其治疗时间长、起效慢,并有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危险,因而使该疗法的广泛应用受到限制。
1997~1998年,WHO和欧洲变态反应与临床免疫学会先后提
出了关于哮喘患者采用SIT治疗的建议:A.多种过敏原或非过敏原所致者,SIT 无效;B.青少年效果比老年人好;C.SIT注射必须在无症状期进行;D.患者FEV1在70%PRE以上;E.花粉哮喘是良好适应症;F.对动物过敏又不愿放弃饲养者可行;G.交链霉菌和分枝孢子菌属过敏者可行SIT。
此外,抗原制作必须标准化,对多种抗原过敏者不宜施行脱敏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