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讲 资源的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一、选择题
(2017·广东茂名模拟)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全长1 432 km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缓解首都水资源紧缺的状况。

读图,回答1~2题。

1.北京地区最需要调水的月份是( )
A.1~5 B.6~8
C.9~10 D.11~12
2.为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实行季节性水价B.修建水库
C.提倡节约用水D.增加引水线路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北京冬春季节降水少,其中11~12月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农作物需水量少;而1~5月气温回升快,蒸发强,同时农作物正值春季生长期,需水量大,此季节水资源最紧张。

故北京地区最需要调水的月份是1~5月。

第2题,从武汉地区河流流量图中可看出,水源区最适合调水的季节是夏秋,水库具有调节水量季节分配的作用,故可采用修建水库的方法来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答案:1.A 2.B
(2017·河北衡水模拟)杭州市千岛湖配水工程于2014年年底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通水。

根据设计,配水工程输水线路中有九成以上线路走隧洞。

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该工程( )
A.为保证水质的优良,沿线多采用管道输水
B.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建设难度小
C.千岛湖水质优良,是杭州唯一的水源地
D.因地势原因全程须逐级提水,耗能大
4.该工程建成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A.千岛湖水体受到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
B.极大改善沿线水质,使水价降低
C.把千岛湖作为取水口,将会减少下游取水所承受的沿途水环境污染压力
D.可能导致长江口海水倒灌,杭州城区地面下沉
解析:第3题,可用排除法来作答。

该输水线路基本与富春江流向一致,则可自流;九成以上线路为隧洞,说明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杭州附近有水库,应该是其水源地,故A 项正确。

第4题,依上题分析,千岛湖水直达杭州,则水质有很大改善。

注意沿线采用管道输水,不会对沿线水质、水量有太大影响。

答案:3.A 4.C
下图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对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华北地区能源消费主要以石油为主
B.东部沿海地区能源消费以水电、核电为主
C.西南基地能源主要是水能、天然气
D.蒙东基地主要生产煤炭、石油
6.目前,能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主要为( )
①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
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
④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5题,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位居我国首位,同时四川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故C 项正确;华北地区主要消费的能源是煤炭;东部沿海消费能源以火电、水电为主;蒙东基地主要生产煤炭资源。

第6题,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在西部,而消费区在东部,则加强区域能源调配是缓解矛盾的主要措施;另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能减少需求,可缓解供需矛盾。

答案:5.C 6.A
读中亚(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出口天然气管道和沿线环境建设规划图,回答7~9题。

7.下列关于中亚三国出口天然气管道和沿线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滨里海输气管道输送的是哈萨克斯坦的陆上天然气资源
B.跨里海输气管道、纳布科输气管道沿线气候环境更恶劣
C.土库曼斯坦—印度输气管道的环境意义主要是促进沿线降污减排
D.中亚—中国输气管道天然气消费地主要是我国新疆
8.东、南、西、北4个方向的天然气外输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利于中亚( )
A.发挥中亚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的发展
B.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C.增加中亚资金流出量,进一步发挥区域协调效应
D.保护植被,从根本上改变区域气候特征
9.在我国和俄罗斯能源战略中,都非常注重与中亚能源合作的共同原因有( )
①中亚天然气储量大
②和中亚陆上相邻,能源安全保障系数高
③和国内相比,中亚天然气质优价廉
④国内能源资源贫乏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第7题,滨里海输气管道输送的天然气资源由土库曼斯坦里海大陆架和西部陆上气田、哈萨克斯坦天然气组成。

跨里海输气管道、纳布科输气管道沿线受西风影响较大,气候相对优越一些;土库曼斯坦—印度输气管道可以为沿线提供大量优质的天然气资源,从而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降低大气污染程度;中亚—中国输气管道天然气消费地主要在我国东部沿海。

第8题,国际天然气跨区域调配中,中亚具有的是资源优势,经济、技术优势主要是在天然气输入地区;增加中亚资金流入量;天然气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保护植被,改变区域气候的一些性状,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气候特征。

第9题,天然气陆上通道受自然和人为的干扰较少,输气比较稳定;进口天然气价格要高于国内;中俄两国都是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

答案:7.C 8.B 9.A
读Z河流流域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关于图中Z河流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Z河流是我国汛期最长、水量最大的河流
B.河流流经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珠江三角洲
C.位于我国东南部,向东流入东海
D.流域水系主要由西江、东江和北江组成
11.下列关于图中N工程的电力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电
B.以水电为主,以火电为辅
C.以火电为主,以水电为辅
D.火电
解析:第10题,图中Z河流为珠江,珠江水系由西江、东江和北江组成;我国水量最
大的河流是长江;珠江未流经青藏高原;珠江注入南海。

第11题,图中N工程为西电东送南线工程,该工程起点为云贵高原,该地区降水丰沛,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同时贵州、云南一带煤炭资源较丰富。

西电东送南线工程输出的电力以水电为主,以火电为辅。

答案:10.D 11.B
二、非选择题
12.(2017·长春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这个全长1 432 km,被称为“天河”的宏伟工程,历时11年终告完成。

工程建设中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

材料二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

(1)简述南水北调对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分析中线工程建设技术难度大的原因。

(3)多位专家表示,尽管南水北调来水后,将提高沿线城市供水保障率,却仍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北方严重缺水的困局。

为缓解北方缺水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南水北调对于输入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可从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生态角度回答。

第(2)题,技术难度大需要从克服自然条件的困难角度回答。

第(3)题,缓解水资源短缺需从开源和节流角度回答。

答案:(1)可缓解华北地区城市居民缺水状况,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保障农业用水,有利于农业发展;有利于缓解工业用水短缺状况,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恢复沿途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2)穿越黄河等多条河流,技术难度高;穿越多条山脉,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度高。

(3)修水库;提高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生活中要倡导人们文明节水的生活方式。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安徽淮南市已探明煤炭可开采量153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的19%,2013年煤炭年开采量1亿多吨。

煤炭产业产值占全市GDP比重的38.4%。

“皖电东送”工程西起淮南,是通过特高压输电技术将淮南的煤转换为电能经皖南、浙北山区,然后到达沪西的重大工程,全长656千米,总投资1 500亿元。

(1)分析国家实施“皖电东送”工程的主要原因。

(2)简述“皖电东送”工程对淮南市煤炭工业发展的影响。

(3)说明“皖电东送”工程对上海市发展的主要意义。

解析:第(1)题,从输入地能源需求、输出地能源生产及与输电技术等方面分析国家实施“皖电东送”工程的主要原因。

第(2)题,从生产地位、产业发展与升级、资源利用等角度综合分析“皖电东送”工程对淮南市煤炭工业发展的影响。

第(3)题,从经济、社会及生态三个方面分析“皖电东送”工程对上海市发展的主要意义。

答案:(1)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一次能源匮乏,但需求量很大;淮南市能源(煤炭)资源丰富,离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较近;我国已经掌握了特高压输电技术,该技术创造的经济价值高,煤炭就地转化为电能输出,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污染影响较小。

(2)煤炭工业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煤电工业迅速升级换代,煤炭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了煤炭工业产业链;与(采、洗、炼)煤和煤电等相关联的机械行业得到发展。

(3)缓解上海市能源供应紧张;调整上海市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上海市大气环境质量;促进上海市经济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