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某地区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方向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某地区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方向浅析
田昌荣;任智斌;饶志刚
【摘要】利用水系沉积物样品元素的原始数据集进行变化系数及R型聚类分析,探讨元素之间组合关系,揭示区内经历的主要地质作用,了解主要地质环境中元素聚合趋势和成因联系.对该区成矿潜力、基础地质环境评价等到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期刊名称】《电子测试》
【年(卷),期】2013(000)018
【总页数】2页(P223-224)
【关键词】丰度;富集离散;组合特征;成矿元素
【作者】田昌荣;任智斌;饶志刚
【作者单位】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西宁,810028;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西宁,810028;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西宁,810028
【正文语种】中文
0 引言
本地区地球化学景观划归属属青东北-西藏狮泉河半干旱草原地带(Ⅲ)之祁连山草原草甸亚区(Ⅲ2),测区大部分时间甚至部分地段常年(永冻层)处在负温-冻结条件,属高寒气候性山区。
某年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在该区实施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揭示了区内元素组合特征及其时空分布规律,本文依据提取的地球化学信息结合地质成矿背景,初步探讨分析了该区主要找矿方向,为进一步工作部署
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1 区域地质背景
本地区位于祁连造山带西段,空间上构造格局明显,其造山作用过程经历了元古代造山带基底形成演化,中元古代造山带沉积盖层形成,震旦纪早寒武世大陆裂谷体制和中寒武世-早奥陶世板块构造体制洋盆扩张,中-晚奥陶世洋盆闭合俯冲造山,志留纪-泥盆纪碰撞造山及石炭纪-三叠纪碰撞期后陆内造山作用,中生代-新生代
板内盆山演化,复合造山带特征明显。
区内地层发育,从元古代到第四纪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尤以早、中元古代及古生代地层为主,次为中生代地层。
由于测区地质构造复杂,致使中祁连山小区地层多分布于北祁连山小区之中,各地层受构造控制明显,连续性较差,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构成本地区的主要山体。
由于
测区跨北祁连早古生代缝合带和中祁连微陆块,岩浆活动强烈,并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其活动印记,形成了测区岩石类型各异、规模不等的各类侵入岩和喷出岩。
是祁连造山带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的真实物质记录。
调查区位于北祁连加里东期铜、铅、锌、金、铬、石棉(铂、钴、汞)成矿带,地跨走廊南山南坡加里东期铜、铅、锌、金(银)成矿亚带及托莱山—大坂山加里东期铜、金、铅锌、玉石(铂族、银、钴、汞)成矿亚带,地质构造复杂,海相火山岩、基性—超基性岩
广泛发育,成矿背景优越,是形成与海相火山活动有关的多种金属矿产的良好地段。
2 元素丰度特征
对1:5万水系沉积物中各元素平均值作为该区元素丰度值与全省及某1:20万图幅
相应元素丰度值进行比较(见表1)。
从丰度值表中可看出,除Pb、Pt、Pd元素外,其余元素背景含量均高于全省平均含量,Cr、Co、Ni高出全省近2倍以上,这与该测区广泛出露超基性岩体高背景含量有关,Fe2O3与火山岩和基性超基性岩有关,这与该区出露大面积奥陶纪阴
沟群火山岩地层及超基性岩相一致,并有多处磁铁矿、菱铁矿-赤铁矿点的成矿事
实。
Au、Cu、Mn、Mo、Nb、Sb均在1.5倍以上,与该区构造蚀变有关,该区经过多期次的构造运动,破碎蚀变带普遍发育,以北西向为主,并伴有次生东西向、北东向等,纵横交错,使得岩层(特别是奥陶纪地层)支离破碎,呈透镜状形态出现;Zn、Cd、As、Pb低温元素含量均在背景值上下波动,与该区构破碎蚀变带
普遍发育,以北西向为主,并伴有次生东西向、北东向等,纵横交错,使得岩层(特别是奥陶纪地层)支离破碎,呈透镜状形态出现;Zn、Cd、As、Pb低温元
素含量均在背景值上下波动,与该区构造条件复杂、热液活动强烈有关,区域成矿可能性不大,只在破碎带附近有局部富集的可能。
Pd、Pt在全省无数据统计,根
据戈尔德施密特(1937)地壳元素丰度值对比,比值较小,这与该区域元素含量低,丰值不明显有关。
3 主要地质单元中元素分布特征
从全区不同地质单元汇水域内水系沉积物中各元素的统计特征值制作相应的相对丰度图(图1),用来对这些地质单元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元素富集贫化与地层、岩性的关系。
白垩纪地层汇水域水系沉积物中只有As、Au、Cd、Co、Cr、Cu、Mn、Mo、Sb、Fe2O3显示了较高丰度,其中Au显示最高丰度。
其余元素平均值含量均小于背景值。
这与白垩纪地层的红色碎屑岩有关,易富集Au元素,Cr、Ni与超基性
岩有关,在下热水沟东有高强异常出现,最高值为8625×10-6,推测下部有超基性岩小支脉产出。
并在该地层中分布有5处砂金铂矿点。
其余元素为水系上游奥
陶纪、侏罗纪、石炭纪地层引起。
三叠纪地层汇水域水系沉积物中只有Pb显示了较高丰度,其余元素平均值含量均小于背景值。
这与三叠纪地层主要为以浅海相为
主的碎屑岩、部分地段见有小断裂蚀变带,大部分地段构造简单相一致。
并在该地层中前人见方铅矿高含量点,与地层中破碎带关系密切。
二叠纪地层石英砂岩、灰岩、泥灰岩中Cr、Ni很高,接近测区丰度值的2倍,这与二叠纪地层出露于奥陶
纪阴沟群两侧,在阴沟群中超基性岩抗风化能力较弱、而二叠纪地层抗风化能力较强有关。
石炭纪地层中Ni、Mo、Cr元素含量较高,同时Co、Cd也显示了较高
丰度,Cr、Co、Ni、Mo与两侧奥陶纪阴沟群有关,岩层出露较窄,两侧断层控制,与岩体中成矿物质部分侵入有关,并推测该地层出露深度不大,与矿化侵入有关;Cd元素也许与岩层有关。
泥盆纪岩性为紫红色砾岩,在测区出露面积较小,北西向带状展布,厚度较小,水系沉积物汇水域面积不大。
Cu、Mo、Mn、Sb元素含量较高之外,其余元素均在背景值范围两侧。
奥陶纪地层除Pb元素之外,其余元素含量均在背景值以上,尤其是Cr、Ni元素达到2倍背景以上,这与该地层中出露超基性岩体有关。
4 结论
根据地球化学信息和成矿地质条件来看,金将是本地区的主攻矿种,Au综合异常主要分布于某山主脊奥陶纪阴沟群火山岩和构造分支或复合部位,异常强度大,峰值高、异常元素套合好,成矿条件极好。
该地带是本区主要成矿区,也是矿点出露最多、异常形态最复杂的地区,见有前人发现的金、磁铁矿矿化点多处,异常与各矿化点出露吻合,是寻找金等矿化的主要场所。
本区Au、As、Hg、Cr、Co、Ni、Mo、Cd元素在某一地层(或地质体)中相对集中,有局部富集的特征。
这些元
素的异常亦很清晰,异常的分布具有一定规模,平均异常强度也很高,而且异常中心明显。
从成矿事实来看,金、砷、汞、铬、镍等都有各自独立的矿点产出,Mo、Cd元素的独立矿(点)床在测区内尚未发现,据它们的离散性判断,形成矿化点、矿床是有可能的。
其次Cu、Sb、Nb、Mo、Bi、W、Ba、P等元素在上述元素的矿化中伴生产出或形成一些独立的矿化点。
参考文献
[1]刘长征,陈岳龙,赵娟等.青海西南部地球化学块体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J].资源与
产业,2011,13(s1):1-69-174
[2]王桂琴.区域化探异常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矿产与地质,2002,16(2):105-108.
[3]燕长海,刘国印,宋峰.浅谈研究和寻找超大型矿床的理论和方法[J].矿产与地质,2003,17(3):20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