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兰炼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炼一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期末试卷
高二 语文
说明:本试卷分第Ι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内上交。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Ι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

中国青铜文化之源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

1973年,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一个距今6500年以上的黄铜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铜制品。

而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是1977年在甘肃东乡出土的一把公元前3000年的铜刀,据激光光谱分析为锡青铜。

在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铜器发现较多,有红铜器、黄铜器及青铜器,还有与熔铜有关的遗物。

这些都可以表明,我国铜文化在开始就体现出以中原地带为中心的多元发展形式,一直延续至更后期。

1885年,英国伦敦大学的拉古别里提出了中国文明“西来说”。

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根据他发现的仰韶文化彩陶,指出中国史前彩陶与中亚、东欧史前彩陶类似,于是“西来说”获得了考古资料的支持。

但不久之后,中国考古学者在山东龙山城子崖和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出了中国本土文化史前时代的遗物。

这时若再说中国史前时代皆一片空白,人口和文化都是自西方输入的,便很难成立了。

所以1930年以后,许多外国学者多采用折衷的说法,即中国本土有人长期居住,但远在史前时代就受了西方文明的影响,而产生文化的进展,这其中当然也即包括我国古代文化重项:青铜文化。

“西来说”,多是外国学者提出,而其主要支持力量也来自于中国域外,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不会比中国本土的多数学者深厚,多数也未亲见国内有关文明起源的第一手考古材料,学说建立的基础也难免不扎实。

他们起初抱有一个结论,但是新的考古材料的出现完全否定了他们的论断后,他们很快就作出了调整,大意不变,只是很识时务的避开了矛盾,这就显得有点可笑,他们的论断是否有较多的主观成分呢?
对“西来说”我们有两点学术上的质疑。

首先,既为西来,则肯定是由西向东由早渐晚。

从自然地理环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在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洲的东部。

中国的东部及东南部面临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西南部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西南边缘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雄伟的山脉,西部有天山山脉及塔克拉玛干沙漠等。

这一切使古代中国成为一个基本上与外界隔离的独立的自然地理区域。

但再具体细究,基本上有三处方位可勉强称为早期文明交往的通道:北方草原、新疆地区及云滇地区。

至于其他地区,我们结合当时的人类技术当可轻易否定。

路径即已找定,那么青铜文化的出现在几条所谓的路径上是否由西向东就都比中原早呢?科学的考古学材料告诉我们:很遗憾。

北方地区早期铜器发现于朱开沟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早于公元前2000年的铜器尚未发现。

新疆地区青铜器的出现更是已经晚至公元前十六世纪以后,而且据研究,其青铜文化是从东方的甘青地区西传去的。

云滇地区青铜文化的形成也已在公元前十三世纪以后,而且从北方南传的信息因素甚多。

其次,青铜文化既为西方传来,则我国,特别是文明最先诞生的中原地区,就应该存在着不说全部但也有较主要的一些西方文化面貌,如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青铜雕像、欧贝德文化标志神权和王权的权杖、西亚早期文明艺术中的金面罩等等,但这些因素在中原青铜文化中都不存在,文化面貌完全不同。

“西来说”疑点多多,且兴起于上世纪初资料匮乏的条件下,随着现在考古资料的极大丰富,愈难自圆其说。

中国古代文明是在本土以中原为核心和领头,多元积累,一元出现和成熟起来的。

1.下列关于“西来说”的表述,不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A.“西来说”是伦敦大学拉古别里在1885年针对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提出来的一种理论,瑞典人安特生的考古发现成为这一学说重要的考古学证据。

B.“西来说”坚持认为中国大陆史前时代是一片空白,中原地区人口和文化都是自西方输入的,而不是在本土产生的。

C.“西来说”的赞同者多是外国人,其中多数人未亲见国内有关文明起源的第一手考古材料,而且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也没有中国本土的多数学者深厚。

D.“西来说”兴起于上世纪初资料匮乏的条件下,而且至今存在很多疑点,随着现在考古资料的极大丰富,它愈难自圆其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

中国青铜文化的源头到底在哪里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到目前还得不到解决。

B.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的黄铜片是我们目前所知的中国最早的铜制品。

甘肃东乡的公元前3000年的铜刀,是我们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器。

C.在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铜器发现较多,有红铜器、黄铜器及青铜器,还有与熔铜有关的遗
物。

D.古代中国处于一个基本与外界隔离的独立的自然地理区域。

早期文明交往的通道只可能是北方草原、新疆地区及云滇地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量的考古资料说明我国铜文化在开始就呈现出以中原地带为中心的多元发展形式,而且一直延续了较长时期。

B.事实证明,我国中原地区的青铜文化不仅不是西来的,而且从本土产生以后还向周围传播,对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影响。

C.各种不同的古代文化有各自不同的文化面貌,这些面貌是后世研究者识别们并区别不同文化的重要依据。

D.中原地区的青铜冶炼技术早于世界其他地区,青铜文化也远比其他地区辉煌,所以青铜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项。

(一)文言文阅读(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徐勉字修仁,东海郯人也。

勉幼孤贫,早励清节。

年六岁,属霖雨,家人祈霁,率尔为文,见称耆宿。

及长好学,宗人孝嗣见之叹曰:“此所谓人中之骐骥,必能致千里。

”年十八,召为国子生,便下帷专学,精力无怠。

同时侪辈肃而敬之。

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此子非常器也。

”每称有宰辅之量。

射策甲科,起家王国侍郎,补太学博士。

时每有议定,勉理证明允,莫能贬夺,同官咸取则焉。

初与长沙宣武王游,梁武帝深器赏之,及帝即位,拜中书侍郎,进领中书通事舍人,直内省。

自掌枢宪,多所纠举,时论以为称职。

天监三年,除给事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参掌大选。

迁侍中。

时师方侵魏,候驿填委。

勉参掌军书,劬劳夙夜,动经数旬,乃一还家。

群犬惊吠,勉叹曰:“吾忧国忘家,乃至于此。

”六年,除给事中、五兵尚书,迁吏部尚书。

勉居选官,伦有序。

既闲尺牍,兼善辞令,虽文案填积,坐客充满,应对如流,手不停笔。

尝与门人夜集,客有虞皓求詹事五官。

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故时人服其无私。

又除尚书仆射、中卫将军。

勉以旧恩,继升重位,尽心奉上,知无不为。

寻加中书令,勉以疾求解内任,诏不许。

患脚转剧,久阙朝觐,固求陈解,诏许疾差还省。

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

门人故旧,或从容致言,勉乃答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

子孙才也,则自致辎;如不才,终为他有。

”及卒,帝闻而流涕。

谥简肃公。

(选自《南史?徐勉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便下帷专学,精力无怠 怠:疲倦
B.莫能贬夺 夺:抢夺
C.直内省 直:值班
D.尝与门人夜集 集:举行宴会.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勉“清节”的一组是(3分)( )
①下帷专学,精力无怠 ②自掌枢宪,多所纠举
③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 ④应对如流,手不停笔
⑤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⑥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徐勉虽然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但在求学期间不仅受到族人“人中之骐骥”的赞扬,而且受到官员“有宰辅之量”的称誉。

B.梁武帝非常赏识徐勉,把他提拔到重要的位置,徐勉则知恩图报,对梁武帝尽心尽责,忠于职守,甚至忧国忘家。

C.徐勉因病多次请求卸任,梁武帝先是不允许,后来允许他回家养病并且探望亲人。

这足以看出梁武帝对徐勉的器重。

D.面对门客、老友的进言,徐勉对遗产有着自己的看法:“清白”重于“财产”,子孙有才自能获财,无才,财终将为他人所有。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分)
(1) 年六岁,属霖雨,家人祈霁,率尔为文,见称耆宿。

(分)
(2) 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分)阅读下列两首宋诗,完成9~10题。

夏 日寇准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

客中初夏1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1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变法,司马光竭力反对,被迫离开汴京,不久退居洛阳,哲宗即位后始回京任职,这首诗作于退居洛阳期间。

.这两首诗都写夏日,请指出两首诗都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后一首还运用了哪种不同于前一首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分)
.概括两首诗各自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
》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分)
项B.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在安装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飞腾"芯片后,其峰值运算速度将由每秒1206万亿次的基础上提升到每秒万万亿次。


六.写作(60分)
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个牧场主养了许多羊,他的猎户邻居养的凶猛的猎犬常常跳过栅栏袭击牧场里的小羊羔。

牧场主几次让猎户把狗关好,但猎户都不以为然,猎狗咬伤了好几只羊羔。

忍无可忍的牧场主找到镇上的法官评理。

法官说:“我可以处罚那个猎户,也可以发布法令让他把狗锁起来,但这么一来你就失去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敌人。

我可以给你一个更好的主意。


牧场主到家后,按法官说的,挑选了三只最可爱的小羊羔送给猎户的三个儿子,孩子们如获至宝,因为怕猎狗伤害到儿子的羊羔,猎户做了个大铁笼,把狗关了进去。

从此两家相安无事,还成了好邻居。

自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自选文体,自拟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 语文 答题卡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11 12 13答案 非选择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7.文言文翻译 (8分)
(1)(4分)
(2)(4分 )
(二)诗歌鉴赏(10分)
8.(1)、(6分)
(2)、(4分)
(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5 分)
9. (1)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六宫粉黛无颜色。

(2)杜甫在《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 ) 四(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4.(4分)
⑴ ⑵
⑶ ⑷
15. (6分)
六.作文(60分)
高二语文 答案
1.B “坚持认为”错误。

1930年后许多外国学者采取折中的说法。

2.A 中国青铜文化的源头在中国,这是本文作者的观点,也是不容商榷的,并非“到目前为止还得不到解决”。

3.D“中原地区的青铜冶炼技术早于世界其他地区”这在文中没有证明,且与事实不符。

B (夺:改变 B ( ①表现徐勉的“勤学”;②表现徐勉的“称职”;④表现徐勉的“为官才能”。

C ( 应为后来允许他回家养病7. (1) 六岁时,恰逢连绵大雨,家人祈祷放晴,徐勉随意写了一篇祷文,竟被有名望有学问的老人称道。

(得分点:属,恰逢;霖雨:连绵大雨;霁,雨后放晴;率尔,随意;见称耆宿,被有名望有学问的老人称道)
(2)徐勉虽然身居显要职位,但不经营产业,家里没有积蓄,他将俸禄分送出去以供养穷困的亲族。

(得分点:虽:虽然;营:经营;畜积,积蓄;奉,通“俸”,俸禄;“贫乏者”是后置定语)
.借景抒情。

(1分)前一首诗借深院、垂柳、夕阳等景物表现感情,后一首诗借晴好天气和葵花等景物抒情;(2分
)后一首诗还使用了比喻手法(托物言志)来抒情,将柳絮比作投机小人,将葵花比作自己,言在此意在彼。

(2分) .前一首:孤寂的离别情绪。

(分)后一首表现自己襟怀坦荡,对朝廷忠心耿耿,绝不谄媚。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分)
(2)(4分)①这段对话交代了留学归来却没有学位和著作的陈寅恪如何得以执教名校清华的原委;②学术大师梁启超对初出茅庐的陈寅恪的极力推荐,从侧面突出了陈寅恪治学的严谨和学养的深厚;③梁启超的评价也为作者在后文进一步凸显陈寅恪的治学境界和学术成就做出了铺垫。

(3)(6分)①陈寅恪富有诗人气质,是一个纯正的学者;②陈寅恪治学严谨,在教学中勤勉认真,堪称学生的楷模;③陈寅恪在治学上善开风气之新,将传统方法与现代精神融会贯通,可谓独树一帜;④陈寅恪为人多情重义,对友朋情真意切,对后学的奖掖提携不遗余力;⑤陈寅恪具有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4)(6分)①陈寅恪在中国历史学术、文化方面所进行的深刻探究,都是卓尔不群的,创造出至高的成就和辉煌的业绩。

②他在学术研究中表现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③他表现出拯救民族文化的强烈的使命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④作为一代大师,陈寅恪为海内外学人树立了一个高峻的标格。

11. A (A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也可形容文章深刻有力。

B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

可改为“微乎其微”;C信手拈来:随手拿来。

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可改为“比比皆是”;D.推波助澜:比喻促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发展,使扩大影响。

)
12.A(B、搭配不当,"由......基础上"改为"在......基础上"或"由......"15、(6分)参考答案:
①当尼采说“失败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力”,我真正懂得了失败时应该做些什么;当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真正懂得了应怎样去读书。

参考译文:
徐勉字修仁,是东海郯人。

徐勉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很小就自我勉励,恪守高洁的节操。

六岁时,恰逢连绵大雨,家人祈祷放晴,徐勉随意写了一篇祷文,竟被有名望有学问的老人称道。

年龄稍大后喜爱学习,同族人徐孝嗣见到他赞叹说:“这就是所说的人中的骏马,一定能到达千里之外啊。

”十八岁时,被召为国子生,他就闭门苦读,专攻学业,精力很好,不知疲倦。

同辈人都对他肃然起敬。

祭酒王俭每次见到他,都用目光送他离去,说:“这个人不是普通人。

”常称赞他有宰辅的气度。

考试取士时入选甲科,被授予王国侍郎的官职,又补为太学博士。

那时每当有事要商定,徐勉就依据当时社会认可的情理判断事情正误,严明而恰当,没有谁能够加以批评使之改变,一同为官的人都效法他。

起初,徐勉跟长沙宣武王交好,梁武帝很器重赏识他。

等到梁武帝即位,徐勉被授予中书侍郎的职位,又晋升而被授予中书通事舍人的官职,在内省当值。

掌管国家法令以后,督察举发的事情很多,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很称职。

天监三年,被任命为给事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参与掌管吏部选官。

后迁任侍中。

当时,梁军正入侵魏国,候坞驿站传来的文书堆积如山。

徐勉参与掌管军事文书,日夜劳累,常常几十天才回一次家。

回家时群狗惊叫,徐勉叹息说:“我忧国忘家,才到了这地步。

”天监六年,被授官为给事中、五兵尚书,迁任吏部尚书。

徐勉担任选官,办事符合常道,有条有理。

既熟习文辞,又擅长辞令,虽然公文案卷堆积,宾客满座,但他应对自如,手不停笔。

他曾经跟门客夜间举行宴会,有个叫虞皓的门客请求做詹事五官。

徐勉端庄严肃地回答说:“今晚只可谈风月,不应说及公事。

”所以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无私。

又被任命为尚书仆射、中卫将军。

徐勉因为旧恩,先后升任重要职位,他尽心为国,知晓的没有不去做的。

不久又担任中书令,徐勉因病请求卸去朝廷中的重任和要职,皇帝下诏不允。

(后来徐勉)脚疾加重,很久没能朝见君王,(于是)坚决陈奏请求解任,皇帝下诏允许他病愈后返归台省。

徐勉虽然身居显要职位,但不经营产业,家里没有积蓄,他将俸禄分送出去以供养穷困的亲族。

门客、老友有人随口进言,徐勉就回答说:“别人把财产留给子孙,我把清白留给他们。

子孙如果有才,就会自己取得财物;如果没有才,财产终究要为他人所有。

”等到他去世,皇帝听说后流泪痛哭。

谥号为简肃公。

高考学习网:
高考学习网:
姓名 班级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