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情节
2.品味小说中的人性美
3.总结小说主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和尚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笃信佛法,秉持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饮酒,不近女色等佛门戒律,可是有一个叫明海小和尚却在受戒之后坠了情网。
这是佛门戒律受到亵渎还是美好爱情突破了禁忌的牢笼?今天,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汪曾祺先生的著名短篇小说《受戒》。
二、情节概括
明海在荸荠庵出家。
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和尚们公然吃肉、杀生、打牌、养女人、放债、收租。
十七岁的明海到这里出家已经四年了,与相邻而居的小英子彼此产生了好感,就在明海正式出家受戒回来的路上,两个年轻人袒露了心扉,接受了彼此的爱情。
二、赏析品味
在孛荠庵这样一个不太像寺庙的寺庙里,小和尚明海不用受任何清规戒律的束缚,他可以随意外出,甚至和邻居赵大叔家的小英子成为玩伴,他们一起画画,一起下田薅草,一起看场,并肩坐在石磙子上,听青蛙打鼓,听寒蛇唱歌,享受着“两小无猜”的快乐时光。
1.但是有一天,小英子和小明子“两小无猜”的生活悄然发生了变化,请找出并体味小说相关语句。
问:哪里体现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小英子:“她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调皮的中蕴含着少女朦胧的爱情
问:小英子的这种变化,小明子感受到了吗,哪里体现出来的?
小明子:“这一串美丽的小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两小无猜的生活出现了一丝涟漪,小小心弦第一次为
爱而波动
少男少女之间产生的朦胧情感如带露的蓓蕾一样纯洁而美好,请大家一起赞美和欣赏的语气朗诵一遍。
[齐读]P40:“崴孛荠……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2.为获得当和尚的合法身份,出家四年的小明子前往善因寺受戒。
归来的路上,小英子和小明子之间的情感由朦胧走向袒露,曾经带露的蓓蕾现在如花般绽放。
请找出描写他们的对话的语句,诵读体会。
[分角色诵读]P43—44:“你当沙弥尾吗……划进了芦苇荡”
提示:诵读时,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
小英子:活泼大胆,略带少女的羞赧
小明子:木讷中暗藏深情
小结:小英子和小明子之间这种自然生长的纯真而美好的感情如同清泉、朗月一样令人心旷神怡,心生羡慕。
三、主旨探究
1.小英子为何在小明子“受戒”归来的路上迫不及待地向她袒露情怀。
是小英子性急?什么事情的发生,让她突然之间变得如此迫不及待?
明确:小英子得知小明子可能被选为沙弥尾,并且将来还可能当方丈后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先是劝他不要当,然后急切地向他表露了自己的情怀。
小英子为何如此焦急呢?小明子当被选为沙弥尾的锦秀前程会成为她俩爱情之间的屏障吗?我们先看一首诗。
链接:仓央嘉措《那一天》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这一首婉转动人的情诗出自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之手。
仓央嘉措虽贵为活佛,但却向往尘世的生活,但佛门的清规戒律把他和他深爱的姑娘永远隔绝,他悲叹道:“自惭多情汙梵行,入山又恐误倾城。
世间哪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宗教的神圣庄严和世俗爱情的美好之间无法两全,因此,他的一生都在佛法和爱情的冲突之中痛苦地辗转。
回到小说,小明子一旦作了沙弥尾,就不再可能过着孛荠庵中半僧半俗,无所谓清规戒律的生活,而会为佛门戒律所约束,与世俗生活告别,与爱情绝缘。
3.因此,小英子才会急切地向他袒露自己的情感。
而小英子的发问也使得小明子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上,要么去做沙弥尾,忍受清规戒律,要么选择世俗生活,享受和小英子之间的美好爱情。
这是一场佛门清规与世俗生活之间的较量。
小明子是如何选择的?他最终的选择意味着什么?
明确:在小明子那里,世俗的爱情战胜了可能到来的佛门的清规。
小明子摒弃了压抑人性的佛教徒生活,选择了合乎人性的世俗爱情。
4.这一选择也正是作者所着力赞美的,当然,合乎人性的并不仅仅限于爱情,压抑人性也远不止宗教戒律。
明确:主旨:反对一切束缚人的“清规戒律”,赞美自然健康的美好人性。
四、结构探讨
1.小说意在写明海小英子的爱情故事,却花了不少篇幅描绘孛荠庵和尚们不守清规戒律的离奇荒诞的生活和小英子一家和睦美好的世桃桃园般的生活,你认为这样写是否游离主题?
明确:不是。
小明子和小英子的纯真爱情,正是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然生长起来的,小明子之所以能够选择爱情,抛弃佛门,正是半僧半俗的孛荠庵生活和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生活共同熏染的结果。
五、知识积累
1.汪曾祺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1997)年,师承沈从文先生。
80年代初先后发表了《受戒》《大淖记事》等以苏北高邮地区历史生活为背景的系列小说,以其冲淡优雅的语言,情淳意朴的风情开“寻根文学”风气之先,成了当代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
2.寻根文学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
”
六、本课小结
文章题为“受戒”,却使主人公明海在“受戒”之后又义无反顾地选择“破戒”,其意不在“以佛反佛”,而是在写“美,和一切健康的人性”,而这种原始而纯朴的“美和健康的人性”正是民族文化的根。
文中的明海是作为一个理想而存在的,作者借这个意象,曲折委婉地表达他对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性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