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1《新民主主义革命》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版历史必修1《新民主主义革命》学案(3)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
历史回眸
一、伟大的开端
1.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921年7月23日,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秘密召开,会议规定了党的任务和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

3.1922年,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提出了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二、国民革命
1.1924年初,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这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2.1926年,国民党决定出师北伐,共产党积极领导工农群众参加革命。

3.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秘密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2.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

10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3.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4.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在共产党的倡导下,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中华民族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1946年夏,全面内战爆发,军民不断地粉碎敌人的进攻。

1947年,共产党制定《土地法大纲》,决定进行土地改革。

3.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8年底到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4.1949年9月,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

l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
(1)据王芸生《六十年来与日本》记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指出,山东自古以来就是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至于‘二十一条’、1918年中日关于山东的换文,以及英法等国与日本之间关于山东的协约,均因欧战爆发所致,此次和会理应予以变更。

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


(2)顾维钧在回忆录中写道:“(1919年)6月24日以后,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请陆总长(注:外交总长陆征
祥,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当时国内公众团体以及某些省份的省长们甚为焦急,纷纷致电代表团,坚请拒签。


(3)1919年6月28日《代表团宣言》指出:“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以公道,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2.中共三大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的《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指出:
……
(三)依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

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同时依社会各阶级的现状,很难另造一个比国民党更大的党,即能造成,也有使国民革命势力不统一集中的结果。

(四)以产业落后的缘故,劳动阶级还在极幼稚时代,多数劳动群众之意识,还停留在宗法社会。

非政治的倾向非常之重,只有少数产业工人已感觉国民运动之必要,真能了解共产主义及共产党组织的更是少数,因此工人运动,尚未能强大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势力,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

(五)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

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共产党须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决议。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井冈山位于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远离中心城市,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周围500里都是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四周各物产丰富,粮食充足,便于筹粮筹款,是进行武装割据的理想地区。

尤为重要的是,这里经历过国民革命的洗礼,具有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有利条件。

尽管如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仍然经历了一个极其艰苦的过程。

当时,井冈山周围的共产党组织已被完全破坏,群众的革命情绪遭到严重挫伤。

因此,毛泽东率领队伍到达后,立即着手恢复和发展地方党组织,积极发动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

从1927年10月到1928年2月,先后在宁冈等地建立委,在酃成立特别区委,在莲花等地建立起共产党组织;同时,大力进行工农革命军建设,吸收工农子弟入伍,加强部队教育,并对袁文才等地方农民武装进行改造。

到1928年春,已初步建立起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界革命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迅速溃败的原因
(1)毛泽东同志认为:“总的原因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内战是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反对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反革命战争。

由于这个最基本的原因,尽管国民党反动派表面一时很强大,人民革命力量暂时还很弱小,但是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是暂时现象,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在军事方面来说,就是我军制定了正确的军事原则,广大指战员很好地执行了这些正确的军事原则。

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站在我们一边,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我党制定了正确的土地改革路线,实行土地改革,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2)司徒雷登则认为:“共产党,没有战斗力和士气降低的任何迹象……军官和士兵同甘共苦,为了理想而献身地战斗……在国民党内部弥漫的腐化和反动势力已是尽人皆知,无须再说了。

在这个党当权的整个时期中,内部分歧从来没有停止过,生活费用的日益高涨大大加剧了的局势。

前途无望中产生出来的失败主义情绪使一切创造性努力无能为力……”
(3)当代西方学者苏珊娜·佩珀认为:1949年,在,“共产党人的最终胜利,是建立在旧社会的衰弱及支配这个社会的政治体制的衰弱的基础之上的”。

时空隧道1 共产国际在第一次国共合作问题上的基本主张
(一)唯一重大的民族革命集团是国民党,它既依靠自由资产阶级民主派和小资产阶级,又依靠知识分子和工人。

(二)由于国内独立的工人运动尚不强大,由于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者及其在的封建代理人的民族革命……工人阶级又尚未完全形成独立的社会力量,所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认为,国民党与年青的共产党合作是必要的。

(三)因此,在目前条件下,共产党留在国民党内是适宜的。

(四)但是,这不能以取消共产党独特的政治面貌为代价……在这一工作中,共产党应当在自己原有的旗帜下行动,不依赖于其他任何政治集团……共产党绝对不能与它合并,也绝对不能在这些运动中卷起自己的旗帜。

——《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决议》思维点睛:20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封建军阀的混战也不断加剧,“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愿望,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但是,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失败,使共产党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共产国际主张共产党与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进行国民革命,但中共不能与国民党合并。

应该说,共产国际在材料中提出的国共合作的主张及采取的方式是正确的,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大革命的兴起、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但是,它过低估计了无产阶级的力量,为后来中共领导人的右倾错误埋下了伏笔。

时空隧道2 1929~1934年中央苏区的经济建设
材料一:中央苏区进行经济建设,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苏维埃政府努力发展工业、商业,在工业方面,中央苏区建设了一些军需品工厂和民用品工厂。

材料二:在商业方面,把苏区的产品输出到白区去,再从那里换回军民需要的物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苏区的进出口贸易起先几乎全部由私商掌握,为了反对私商的高利盘剥,保证军民的生产需要,中央苏区各级政府成立了对外贸易机关,加强对输入输出的管理,并直接着手经营粮食、盐和布的贸易。

材料三:据1934年3月的不完全统计,中央苏区有较大的军需工厂33座,民用工业方面有制粮、制盐、纺织、煤炭、炼铁、造船、农具以及纸张、烟草、樟脑,肥料、医药等工业。

1934年春。

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出入口公司——中华商业公司,同福州、厦门和广州等地进行了大宗贸易。

——师范大学《现代史》思维点睛:1929—1934年,中央苏区经济建设的中心是发展农业生产,总体建设部署是把发展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同时努力发展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

这一中心和部署的出发点在于适应革命战争和群众生活需要,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

但是,当时的对外贸易方面遇到了极大的阻碍,主要因素包括: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严密的经济封锁;私商利用中介地位控制贸易进行高利盘剥;苏区商品生产规模小、产量少、品种不齐全、技术不雄厚。

为此,中央苏区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成立专门外资机构,加强管理,对于生活必需品粮、盐等的输入直接经营,避免私商盘剥;建立规模较大的企业,增强经济实力;成立出入口公司,扩大对外贸易。

这些措施的实施,促使中央苏区的经济建设成就显著,农业、工业、商业发展起来,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改善了军民生活,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积累了发展生产和管理经济的经验。

时空隧道3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共与国民党的斗争
材料一:希腊人、法国人得到雅典、巴黎,但政权落在或主要落在别人手里。

我们现在在全国范围内大体上要走法国的路,即资产阶级领导而有无产阶级参加的政府。

的局面,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占相当长的时期。

我们还是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而不是要砍头。

这个弯路将使我们党在各方面达到成熟,人民更觉悟,然后实现新民主主义的。

——1945年8月26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材料二:1946年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指示》,认为:“从
此即走上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革命的主要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装的群众与议会的斗争,国内问题由政治方式去解决。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材料三: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在1946年3月7日一致通过了三项协议:(一)国大为有组织行使四权;(二)取消政协会议“修改宪章第六项”;(三)取消省宪改为省制定自治法规。

张继等110人的临时会议都主张推翻政协决议,主张由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策一切。

材料四:1946年3月18日,中共中央致电各地负责同志:我们反对分裂,反对内战,但我们不怕分裂,不怕内战,我们在精神上必须有这种准备,才能使我们在一切问题上立于主动地位。

思维点睛:上述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在向何处去问题上的斗争。

材料一中,毛泽东认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在世界和平形势出现、人民需要和平、蒋介石表面渴望和平的基础上,中共可以通过参加联合政府进行和平合法的斗争;材料二是中共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后的批示,其中的“政治方式”是指谈判、协商、议会斗争等非武装斗争方式;材料三则意味着国民党基于一贯反共的政策和苏美冷战开始的国际形势,坚持一党专政和独裁内战的方针;材料四则反映了中共积极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积极争取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新。

由此可见,当时国共两党的破裂,和平民主建国希望的破灭,责任完全在国民党。

合作讨论1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说:“在这个反抗运动中,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从一八四零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年中,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抵御帝国主义……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人,人学得了一样新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产生了共产党,这就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联系前面学到的历史知识,思考:这一论断包含了哪些历史事实和历史经验?
我的思路: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人民为了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抗争。

其中,既有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这样激烈的农民起义和反洋教斗争,也有洋务运动这样的“自强”运动,还有戊戌变法和辛女革命这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民主革命。

然而,由于没有正确的思想理论作指导,这些运动和斗争或者收效甚微,或者完全失败。

先进的人通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革命运动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共产党,改变了革命运动缺乏正确理论作指导、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的面貌。

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历史经验表明,只有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成功,中华民族才能获得真正的独立和解放。

合作讨论2
“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这是毛泽东对革命道路的结论性表述。

请你来畅谈: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我的思路:资本主义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都是先占城市,后占乡村。

为什么不能走类似的道路呢?从经济上看,是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十分薄弱,工人阶级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不到0.5%,没有强大的工人阶级,就没有在城市发动革命的阶级基础。

从政治上看,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

因此,无议会可以作为合法斗争的阵地,无组织工人罢工和其他政治活动的合法权利,没有在城市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公开政治斗争的客观条件,因此只能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这就是说,革命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由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看问题、想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认清矛盾的普遍性,也要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必须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

合作讨论3自1840年以来,民主革命先后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其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者
勾结起来奴役各族人民历史的结束,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结合你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学习,思考: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异同点?
我的思路:革命性质的确定主要取决于革命的领导者及其纲领、对象、结果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1)社会性质相同,即都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革命任务和对象相同,即反帝反封建;(3)性质相同,即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不同点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1)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2)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车命以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3)群众基础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4)革命的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领导人民走向资本主义,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领导人民走向社会主义。

本节课包含伟大的开端、国民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主要阐释了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曲折而又辉煌的历程,涉及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内容头绪多,教师应在引导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可以采用重点讲授、讨论交流等方法,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1)伟大的开端这部分涉及了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两大内容,可结合《高师欢迎被捕学生获释返校》等反映五四运动过程的图片,简要理清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并从领导阶级、思想影响等方面分析其历史意义;关于共产党的诞生,应通过比较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的革命纲领,重点理解:中共一大在组织上宣告了党的诞生,中共二大则在思想纲领上进一步完成了建党的任务。

(2)国民革命这部分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梳理“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民革命兴起→北伐战争开始→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的历史线索,并在此基础上,经过讨论、交流,阐释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及经验教训,从而为下一目的学习奠定基础。

(3)“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本目主要阐述了1927—1937年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曲折历程。

教学时,应重点依据教科书上的有关内容,结合毛泽东等人对革命道路的论述,按时间先后顺序理清线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革命的艰巨性、曲折性,从而认识毛泽东在领导革命中的伟大历史功绩。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部分内容包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由于前面已经学过抗日战争,所以本目的重点在于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争取民主革命的努力。

教学时,可以结合有关音像资料和教科书,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理顺历史线索;同时,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土地改革的内容,重点明确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最后,简要引导学生回忆近代的屈辱和抗争,从人民地位、社会性质、世界格局三个层面,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发生在1919年5月4日B.前期的中心在
C.最终取得了初步的胜利D.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答案: B 2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A.是1921年7月23日在召开的B.决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答案: D 3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最低革命纲领不包括………………()A.实现共产主义B.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C.打倒封建军阀D.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答案: A 4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国民党的诞生
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D.共产党的诞生
答案 C 5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的标志是……………………………………………()A.孙中山逝世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获得解放D.“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答案:D;
6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A.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了国民革命
C.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D.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转入了低潮
答案: C 7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A.广州B.南京C.瑞金D.长沙
答案: C 8下列事件发生在1935年的是…………………………………………………()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长征开始D.遵义会议
答案: D 9共产党制定《土地法大纲》是在………………………………………()A.1945年D.t946年C.1947年D.1948年
答案: C 10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A.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B.三大战役胜利结束
C.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我们党的纲领如下:(1)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2)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3)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英文译稿)材料二:中共二大宣言指出,“日前政治状况又另开了一个新局面。

这个新局面一方面便利于帝国主义列强实行华盛顿会议所决定的共同侵略政策,一方面延长的纠纷情势”。

为了实现革命目标,必须组成“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的广大农民有极大的革命积极性,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小资产阶级的大量群众因遭受极大痛苦,会“加入到革命的队伍
里来”;“幼稚资产阶级为免除经济上的压迫起见,一定要起来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奋斗”;工人阶级有伟大的势力,这种势力“发展无已”。

“共产党为工人和贫民的目前利益计……奋斗目标是:(1)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2)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3)统一(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材料三……(3)依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同时依社会各阶级的现状,很难另造一个比国民党更大的党,即能造成,也有使国民革命势力不统一集中的结果。

(4)以产业落后的缘故,劳动阶级还在极幼稚时代,多数劳动群众之意识,还停留在宗法社会。

非政治的倾向非常之重,只有少数产业工人已感觉国民运动之必要,真能了解共产主义及共产党组织的更是少数,因此工人运动,尚未能强大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势力,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

(5)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共产党须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决议。

……(8)我们须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使全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以应目前国民革命之需要。

……——《中共三大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案》
请回答:(1)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一,说明共产党对奋斗目标和革命动力的看法前后有什么变化?共产党是否放弃了材料一中的主张?根据材料归纳导致这种变化的思想认识根源。

(2)比较材料三和材料二,中共为实现奋斗目标而提出的方针政策有何共同之处?又有何不同之处?材料三所阐述的路线方针有什么缺陷?
根据材料二归纳产生这种缺陷的思想认识因素。

(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这一时期中共方针政策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1)材料一强调通过工人阶级的斗争推翻资产阶级;材料二提出工人阶级联合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没有放弃。

材料一强调的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材料二强调的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奋斗目标(即最低革命纲领),最高革命纲领仍保持了材料一中的最终奋斗目标。

对社会性质和阶级状况的正确分析和认识。

(2)建立民主主义统一战线。

材料三明确提出实行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国共合作。

没有提出国共合作中共产党的领导权问题。

认为只有国民党实力较大、革命性较强,无产阶级力量弱小,觉悟程度不够。

(3)逐步认清了国情,开始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体现了共产党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12简要指出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并谈谈你对这次会议的评价。

参考答案:(1)主要内容: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评价:这是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13结合有关课内外知识分析,19世纪20—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趋势?主要原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1)变化趋势:由合作到分裂,再从合作到分裂。

(2)主要原因: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国共两党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

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时,两党从民族大义出发,就能实现合作,当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会产生斗争和分裂。

③国际政治势力和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则能促成两党合作;反之就会加速两党合作的破裂。

(3)影响:①第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