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十年的散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报告文学和小品文的发展
(一)报告文学
“七七”事变激发了作家为抗日写作的热情,而当时人们渴望文 学能更加贴近现实,要求文学能迅速的反映战况,担负起传递战 斗信息,记录抗战业绩的任务,因此,报告文学成为很多作家首 选的文体。
1、新闻性战地报告 A、丘东平:《第七连场别动队》等 C、曹白:《这里,生命也在呼吸》、《在敌后穿行》等
觉玩味庸常人生。
第二讲 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
(一)《野草》作家群
1、夏绀弩 A、创作成就:《历史的奥秘》、《早醒记》、《血书》等。 B、基本主题:抨击腐朽事物和黑暗现实,批判伦理道德,力求
改变中国人的精神面貌。 C、艺术风格:善用反语,多有冷嘲风格,平易朴实中见深沉。
2、秦似 A、创作成就:《感觉的音响》、《时恋集》、《在岗位上》等。 B、主题:对抗战中的官僚统治的弊端予以揭露 C、风格:文化气息较浓,行文如同拉家常,说闲话,却诙谐精
神品质。即尊重事实,又采用了小说的艺术手法。
(二)小品文
抗战爆发后小品散文相对沉寂,新进作家较少,然而已经成名的作家 所写的散文大都比前一时期更圆熟,有更多的风致。
1、萧红 A、代表作:《回忆鲁迅先生》 B、散文与小说相互融会,以女性感觉捕捉日常的生活化细节,
随意点染,感情充沛。
2、何其芳 A、代表作:《星火集》、《星火集续编》等。 B、文风转变,从沉醉幻美转向关注现实,于深情、沉思和想
3、文风:从抗战前的生涩转向平易通脱
(四)解放区杂文
丁玲:《三八节有感》 萧军:《论同志之“爱”与“耐”》 艾青:《了解作家与尊重作家》 王实味:《野百合花》
40年代杂文的写作量相当大,很少有作家未曾涉及此领域,这是因 为在那个多难的年代,杂文这种短促突击的文体可以更直接的与现 实对话,也更能适应读者的需要;但杂文较之其他散文文体更难体 现艺术个性。这一时期的杂文大都着眼于现实批判,较少如鲁迅的 深层次的文化批判与思想批判,尽管有人提出过超越“鲁迅”的目 标,但要达到依然存在困难。
第三个十年的散文 (四十年代)
抗战及其后的散文创作尽管受到战争的影响,却仍然呈现繁荣 的景象。第三个十年散文创作的总量远大于前两个十年的总和,散 文各种文体的发展势头也有所不同。抗战初期,报告文学几乎占据 了整个文坛,当战争转入相持阶段后,以暴露和抵制社会弊端为主 要内容的杂文又唱了主角。因此,一般以为在这个强调民族共性的 时代,特别适合诸如报告文学、杂文这类偏重社会效应的文体,而 比较讲求个性化的散文小品则失去了充分发展的时机。在抗战初起 阶段,抒情散文和艺术小品的确大大减产了,但出版抒情叙事类散 文的数量仍然相当可观。部分作家在这方面创作的质量有了突出的 进步,出现一些散文艺术日臻圆熟的作品。在抗战中后期及抗战胜 利以后,散文创作更呈现多姿多彩的风致,普遍的艺术水准都较高。
2、职业记者的活跃
A、代表作者:萧乾 (《血肉筑成的滇缅路》、《矛盾交响 曲》、《银风筝下的伦敦》等)
B、萧乾的通讯报告注重新闻性、真实性,同时善于以艺术性的 叙写对读者诱导。语言干净利索,手法变化多样。
3、著名人物记实性散文 A、代表作家:沙汀(《我所见之H将军》) B、沙汀不以正面表现人物,而是以素描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和精
像中渗入刚健之气。
3、冯至 A、代表作:散文集《山水》 B、以诗的笔法写散文,句法欧化,特点是好哲思的。
4、粱秋实 A、代表作:散文集《雅舍小品》 B、重议论轻抒情,有意回避热点题材,多以生活中常见事物
为题,行文优雅裕如,将人生体味艺术化。
5、张爱玲 A、代表作:散文集《流言》 B、张爱玲的散文有意与文学主潮拉开距离,注重以自己的感
到,充满智慧。
(二)唐弢:
原名唐端毅,浙江省镇海县人。现代作家、评论家、鲁迅研究家。
1、代表作品:《劳薪集》、《长短书》等 2、艺术特色:作品尖锐泼辣富有批判性,侧重从历史角度发掘社会 问题的根源。善于勾画世相,注重形象性。
(三)周作人
1、杂文与随笔小品有时难以区分,代表作品:《秉烛谈》、《药堂 杂文》、《书房一角》等。 2、题材及思想:大致秉承二三十年代的旧轨,多为补白式读书札记 和回忆性文字,于“闲聊”中不忘对革命思想的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