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五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1873 年 11 月成立的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住呢线 厂、新町纺纱厂和爱知纺纱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其目的是让它们起示范作用,以 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 1880 年下令把官营企 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
D.日本、欧共体经济飞速发展
16.“(西欧国家)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
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
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西欧国家
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成立的“超国家组织”是( )
材料三 1928﹣1937 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项目 年份
1928 年
1932 年
1937 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欧 界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3
2
21
机器制造业
4
2
1
21
拖拉机
4
2
1
21
电力
10
7
4
32
石油
3
2
1
21
钢
5
5
4
32
(1)据材料一,归纳日本工业化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调整农业政策的措施及特点。
出的结论有( )
①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
③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④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再到戈尔巴乔夫,他们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都以失败而
结束苏联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中,最为关键的是( )
九年级教学资料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
1.“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量缓和局势,协助欧洲
走上复兴道路。”这段话出自( )
A.丘吉尔“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北大西洋公约》
2.美国推行冷战政策最显著特征是( )
A.帮助欧洲经济复兴,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4.如图是 1950 年苏联漫画《联合国的和声》,图中拉手风琴的“人”喻指的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苏联
5.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 1947﹣1948 年国际局势的专稿,属丁这个时期的“关键词”是
( )
A.《联合国家宣言》
B.杜鲁门主义
C.欧洲共同体
D.经济全球化
6.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 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
B.苏联政局动荡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二.材料题(共 3 小题)
26.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政府经常都要面临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阅读材料并结合
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史实回顾国家比较】
材料一:中国构筑了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現代化道路和政治现代化模式。苏联则在经
济改革尚未成功的情况下,以上层政治改革为基本取向,用激进的改革方式和全方位的
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 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
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
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 )
A.“冷战”政策的提出
B.美国经济实力的衰落
C.联合国的成立
D.欧盟与美国矛盾的加剧
7.某同学制作了下表。根据表格内容判断,他所探究的主题是( )
19.如图为苏联解体后讽刺斯大林时代工业化进程弊端的漫画。作者意在说明( )
A.苏联农业与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B.苏联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苏联工业化时代经济文化落后 D.体制弊端导致后来苏联的解体 20.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开始,以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为代表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 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改革改变了国家的社会性质 B.改革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C.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D.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 21.从 1989 年下半年开始,在短短是一年里南所拉大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这些现象反映的是( )
材料二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美国政府与农民签订合同,国家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
高。在《农业调整法》(1933 年 5 月通过)生效的头一年,屠宰了二千三百万头牛,六 百四十万头猪,减少了三百万公顷小麦播种面积和四百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法案实施
后,农产品价格回升到 1909﹣1914 年农业繁荣时期的水平。 ﹣﹣摘编自李纯武《简明明世界通史》
A.民族问题
B.巴以冲突
C.资源问题
D.大国干预
11.“巷战中的以色列士兵””反击中的巴勒斯坦青年”等场景画面反映出的现实问题是
( )
A.印巴冲突
B.巴以冲突
பைடு நூலகம்
C.科索沃危机
D.国际恐怖主义
12.1960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强调:“所有人民都有自
决权;依据这个权利,他们自由地决定他们的政治地位,自由地发展他们的经济、社会
(3)这项政策的出台对国际形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4)第二次世界大战形成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九年级教学资料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第五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 1.【解答】根据材料“美国政府能够尽量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美国政府采取的具体措施是马歇尔计划,也被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马歇尔 1947 年 6 月在哈佛大学演说的内容,C 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C。 2.【解答】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 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所以美国推行冷战 政策最显著特征是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武力,D 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D。 3.【解答】据所学知,二战后美苏争霸加重了两国的经济负担,国家实力消长影响争霸态 势,两国相争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局面。④争霸中美国一直处于攻势表述错误,70 年代美国处于守势,而苏联处于攻势。 答案:A。 4.【解答】由材料中的时间“1950 年”结合漫画可知,图中拉手风琴的“人”喻指的是美国, 讽刺的是战后初期联合国被美国所操纵。 答案:A。 5.【解答】1947 年 3 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标志着美苏冷战 的开始。因此 B 符合题意。 答案:B。 6.【解答】由材料“1943 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 使莫斯科》等”可知,1943 年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苏是盟友关系,共同进行 反法西斯战争,所以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由材料“1948 年,苏联对美国 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可 知,1948 年时,美苏冷战已经开始,所以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 题之一。所以题中电影主题转变主要是由于冷战的进行。 答案:A。 7.【解答】“印度独立”“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古巴革命”是二战后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反 抗殖民侵略,争取民族的独立的史实,因而表格内容所探究的主题是亚非拉国家的独立 和奋起。 答案:A。 8.【解答】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取得独立。其中,仅 1960 年一 年就出现 17 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答案:A。 9.【解答】1947 年,印度的独立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对英属亚洲殖民地产生了重 要影响,也对战后南亚政治版图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可见,印度独立推动了二战 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题干材料强调了“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对英属亚洲殖 民地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战后南亚政治版图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经过长期的斗 争,1947 年,原英国殖民地印度独立。但英国殖民者决定把原来的印度按不同的宗教 信仰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尼赫鲁出任印度共和国第一任总 理。 答案:C。
纪 90 年代 美国( )
A.政府加大了投资力度
B.财政赤字大幅增加
C.进入新经济时代
D.保持低通胀、低失业率
18.选取关键信息是识记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由关键信息: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改
革、企图解决斯大林模式弊端,你能联想到的是( )
A.赫鲁晓夫改革
B.苏联建立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华沙条约组织
A.充分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先进成果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调节
C.国家实行非军事化,集中发展经济
D.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赚取高额利润
15.1973 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它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美国经济霸权地位动摇
B.资本主义世界爆发金融危机
C.形成三足鼎立政治格局
改革策略强行推进政治现代化进有中苏两国改革进程突现出了强烈的现代化取向,虽同
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摘编自钟吗《20 世纪 80 年代中苏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比较分析》
(1)材料一苏联改革指什么?最终结局如何? 【史料总结学者评论】
材料二:从 1979 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 型(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结合或重叠。总结 1979 年至今 30 多年的改革与发展 实践,中国在推行双重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时间
事件
历史人物
1947 年
印度独立
尼赫鲁
1956 年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纳赛尔
1959 年
古巴革命
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奋起
B.两极格局的形成
卡斯特罗
九年级教学资料
C.非洲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D.“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8.非洲独立年指的是( )年
A.1960
B.1990
C.1961
D.1991
9.1947 年,印度的独立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对英属亚洲殖民地产生了重要影
(3)上述表格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8.阅读下列材料:
1947 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咨文中声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
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的企图。”
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回答:
(1)宣读这篇咨文的美国总统是谁?这一政策被人们称为什么?
(2)这篇咨文的实质是什么?
和文化。”该《宣言》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
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B.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C.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3.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经济力量是( )
A.美国、日本、西欧
B.美国、日本、韩国
C.美国、西欧、意大利
D.美国、日本、澳大利亚
14.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性原因是( )
响,也对战后南亚政治版图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可见,印度独立( )
A.标志着英国在亚洲的殖民统治瓦解
B.使亚洲一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C.推动了二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D.促进了印度的发展和振兴
10.2017 年 12 月 6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多方担忧此举
将增加中东地区的不稳定性。依据材料判断影响中东问题的外部因素是( )
摘编自厉以宁《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九年级教学资料
(2)“从 1979 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与什么事件有关系? (3)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是什么?世界上类似的经济体制转型还有哪些?它们的共同点主要
是什么?
【深入探究历史感悟】
(4)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治维新后,日本推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工业的措施。1870 年 12 月成立的工部省
A.人民生活水平低
B.农业生产率低下
C.工业比例失调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5.2003 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
耶稣,悲壮 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
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A.欧洲联盟
B.北约组织
C.华约组织
D.国际联盟
17.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科学发明出自美国,高科技 特别是信息产业
的发展是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经济的主要动力,微 软、IBM、英特尔等世界最大的信息
九年级教学资料
产业公司都在美国,美国信息产 业的产品几乎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说明 20 世
A.苏联解体
B.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C.亚非拉的奋起
D.东欧剧变
22.如图中手持玉米的是前苏联某位领导人,执政于 20 世纪 50﹣60 年代,试图克服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而进行改革的人物,此人是( )
九年级教学资料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23.1989 年东欧发生剧变,1991 年苏联解体。对于苏东剧变这些重大历史事件,能够得
B.支持希腊反动政权,阻止共产党夺权
C.组织北约,加强同苏联抗争的实力
D.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武力
3.下列关于二战后美苏争霸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争霸斗争加重了两国的经济负担
②国家实力消长影响争霸态势
③两国相争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局面
④争霸中美国一直处于攻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1873 年 11 月成立的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住呢线 厂、新町纺纱厂和爱知纺纱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其目的是让它们起示范作用,以 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 1880 年下令把官营企 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
D.日本、欧共体经济飞速发展
16.“(西欧国家)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
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
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西欧国家
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成立的“超国家组织”是( )
材料三 1928﹣1937 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项目 年份
1928 年
1932 年
1937 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欧 界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3
2
21
机器制造业
4
2
1
21
拖拉机
4
2
1
21
电力
10
7
4
32
石油
3
2
1
21
钢
5
5
4
32
(1)据材料一,归纳日本工业化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调整农业政策的措施及特点。
出的结论有( )
①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
③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④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再到戈尔巴乔夫,他们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都以失败而
结束苏联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中,最为关键的是( )
九年级教学资料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
1.“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量缓和局势,协助欧洲
走上复兴道路。”这段话出自( )
A.丘吉尔“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北大西洋公约》
2.美国推行冷战政策最显著特征是( )
A.帮助欧洲经济复兴,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4.如图是 1950 年苏联漫画《联合国的和声》,图中拉手风琴的“人”喻指的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苏联
5.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 1947﹣1948 年国际局势的专稿,属丁这个时期的“关键词”是
( )
A.《联合国家宣言》
B.杜鲁门主义
C.欧洲共同体
D.经济全球化
6.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 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
B.苏联政局动荡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二.材料题(共 3 小题)
26.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政府经常都要面临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阅读材料并结合
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史实回顾国家比较】
材料一:中国构筑了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現代化道路和政治现代化模式。苏联则在经
济改革尚未成功的情况下,以上层政治改革为基本取向,用激进的改革方式和全方位的
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 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
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
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 )
A.“冷战”政策的提出
B.美国经济实力的衰落
C.联合国的成立
D.欧盟与美国矛盾的加剧
7.某同学制作了下表。根据表格内容判断,他所探究的主题是( )
19.如图为苏联解体后讽刺斯大林时代工业化进程弊端的漫画。作者意在说明( )
A.苏联农业与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B.苏联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苏联工业化时代经济文化落后 D.体制弊端导致后来苏联的解体 20.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开始,以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为代表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 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改革改变了国家的社会性质 B.改革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C.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D.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 21.从 1989 年下半年开始,在短短是一年里南所拉大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这些现象反映的是( )
材料二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美国政府与农民签订合同,国家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
高。在《农业调整法》(1933 年 5 月通过)生效的头一年,屠宰了二千三百万头牛,六 百四十万头猪,减少了三百万公顷小麦播种面积和四百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法案实施
后,农产品价格回升到 1909﹣1914 年农业繁荣时期的水平。 ﹣﹣摘编自李纯武《简明明世界通史》
A.民族问题
B.巴以冲突
C.资源问题
D.大国干预
11.“巷战中的以色列士兵””反击中的巴勒斯坦青年”等场景画面反映出的现实问题是
( )
A.印巴冲突
B.巴以冲突
பைடு நூலகம்
C.科索沃危机
D.国际恐怖主义
12.1960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强调:“所有人民都有自
决权;依据这个权利,他们自由地决定他们的政治地位,自由地发展他们的经济、社会
(3)这项政策的出台对国际形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4)第二次世界大战形成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九年级教学资料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第五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 1.【解答】根据材料“美国政府能够尽量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美国政府采取的具体措施是马歇尔计划,也被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马歇尔 1947 年 6 月在哈佛大学演说的内容,C 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C。 2.【解答】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 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所以美国推行冷战 政策最显著特征是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武力,D 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D。 3.【解答】据所学知,二战后美苏争霸加重了两国的经济负担,国家实力消长影响争霸态 势,两国相争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局面。④争霸中美国一直处于攻势表述错误,70 年代美国处于守势,而苏联处于攻势。 答案:A。 4.【解答】由材料中的时间“1950 年”结合漫画可知,图中拉手风琴的“人”喻指的是美国, 讽刺的是战后初期联合国被美国所操纵。 答案:A。 5.【解答】1947 年 3 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标志着美苏冷战 的开始。因此 B 符合题意。 答案:B。 6.【解答】由材料“1943 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 使莫斯科》等”可知,1943 年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苏是盟友关系,共同进行 反法西斯战争,所以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由材料“1948 年,苏联对美国 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可 知,1948 年时,美苏冷战已经开始,所以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 题之一。所以题中电影主题转变主要是由于冷战的进行。 答案:A。 7.【解答】“印度独立”“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古巴革命”是二战后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反 抗殖民侵略,争取民族的独立的史实,因而表格内容所探究的主题是亚非拉国家的独立 和奋起。 答案:A。 8.【解答】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取得独立。其中,仅 1960 年一 年就出现 17 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答案:A。 9.【解答】1947 年,印度的独立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对英属亚洲殖民地产生了重 要影响,也对战后南亚政治版图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可见,印度独立推动了二战 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题干材料强调了“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对英属亚洲殖 民地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战后南亚政治版图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经过长期的斗 争,1947 年,原英国殖民地印度独立。但英国殖民者决定把原来的印度按不同的宗教 信仰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尼赫鲁出任印度共和国第一任总 理。 答案:C。
纪 90 年代 美国( )
A.政府加大了投资力度
B.财政赤字大幅增加
C.进入新经济时代
D.保持低通胀、低失业率
18.选取关键信息是识记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由关键信息: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改
革、企图解决斯大林模式弊端,你能联想到的是( )
A.赫鲁晓夫改革
B.苏联建立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华沙条约组织
A.充分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先进成果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调节
C.国家实行非军事化,集中发展经济
D.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赚取高额利润
15.1973 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它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美国经济霸权地位动摇
B.资本主义世界爆发金融危机
C.形成三足鼎立政治格局
改革策略强行推进政治现代化进有中苏两国改革进程突现出了强烈的现代化取向,虽同
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摘编自钟吗《20 世纪 80 年代中苏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比较分析》
(1)材料一苏联改革指什么?最终结局如何? 【史料总结学者评论】
材料二:从 1979 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 型(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结合或重叠。总结 1979 年至今 30 多年的改革与发展 实践,中国在推行双重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时间
事件
历史人物
1947 年
印度独立
尼赫鲁
1956 年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纳赛尔
1959 年
古巴革命
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奋起
B.两极格局的形成
卡斯特罗
九年级教学资料
C.非洲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D.“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8.非洲独立年指的是( )年
A.1960
B.1990
C.1961
D.1991
9.1947 年,印度的独立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对英属亚洲殖民地产生了重要影
(3)上述表格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8.阅读下列材料:
1947 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咨文中声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
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的企图。”
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回答:
(1)宣读这篇咨文的美国总统是谁?这一政策被人们称为什么?
(2)这篇咨文的实质是什么?
和文化。”该《宣言》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
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B.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C.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3.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经济力量是( )
A.美国、日本、西欧
B.美国、日本、韩国
C.美国、西欧、意大利
D.美国、日本、澳大利亚
14.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性原因是( )
响,也对战后南亚政治版图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可见,印度独立( )
A.标志着英国在亚洲的殖民统治瓦解
B.使亚洲一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C.推动了二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D.促进了印度的发展和振兴
10.2017 年 12 月 6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多方担忧此举
将增加中东地区的不稳定性。依据材料判断影响中东问题的外部因素是( )
摘编自厉以宁《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九年级教学资料
(2)“从 1979 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与什么事件有关系? (3)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是什么?世界上类似的经济体制转型还有哪些?它们的共同点主要
是什么?
【深入探究历史感悟】
(4)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治维新后,日本推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工业的措施。1870 年 12 月成立的工部省
A.人民生活水平低
B.农业生产率低下
C.工业比例失调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5.2003 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
耶稣,悲壮 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
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A.欧洲联盟
B.北约组织
C.华约组织
D.国际联盟
17.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科学发明出自美国,高科技 特别是信息产业
的发展是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经济的主要动力,微 软、IBM、英特尔等世界最大的信息
九年级教学资料
产业公司都在美国,美国信息产 业的产品几乎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说明 20 世
A.苏联解体
B.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C.亚非拉的奋起
D.东欧剧变
22.如图中手持玉米的是前苏联某位领导人,执政于 20 世纪 50﹣60 年代,试图克服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而进行改革的人物,此人是( )
九年级教学资料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23.1989 年东欧发生剧变,1991 年苏联解体。对于苏东剧变这些重大历史事件,能够得
B.支持希腊反动政权,阻止共产党夺权
C.组织北约,加强同苏联抗争的实力
D.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武力
3.下列关于二战后美苏争霸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争霸斗争加重了两国的经济负担
②国家实力消长影响争霸态势
③两国相争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局面
④争霸中美国一直处于攻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