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牵引电机某装配惯性问题分析和应对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牵引电机某装配惯性问题分析和应对措施
发布时间:2021-06-04T03:26:14.438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9期作者:丁磊张卫东蔡晓[导读] 高速铁路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广泛的运输方式,中国CRH系列动车组列车以编组灵活、运营速度快、载客量大、制动效率高、加速能力强、快起快停等优势,广泛用于客运领域。

牵引电机是动车组的动力基础,其制造质量直接影响动车组的行车安全。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山西永济 044500
摘要:动车组列车牵引电机装配广泛采用卧式装配工艺,电机总装配后出现的试验振动值超和轴承噪声等装配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电机性能和产品交付,针对电机装配工艺技术方法和影响装配的因素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动车组列车牵引电机装配工艺振动值超轴承噪音
0 引言
高速铁路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广泛的运输方式,中国CRH系列动车组列车以编组灵活、运营速度快、载客量大、制动效率高、加速能力强、快起快停等优势,广泛用于客运领域。

牵引电机是动车组的动力基础,其制造质量直接影响动车组的行车安全。

,电机生产制造过程中,需不断探索、细化装配工艺,优化装配方法,提高产品的制造质量。

电机试验振动和轴承噪音惯性问题已成为制约电机装配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针对电机装配引发的惯性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结合装配工艺,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为电机生产制造提供技术保障。

1.牵引电机装配过程存在的问题
1.1电机零部件装配前磕碰伤问题。

装配工艺检查项点标准不明确
电机装配质量检查项点缺失,未明确检查部位和标准。

电机配件尺寸配合部位在安装前存在机械性创伤等问题。

机座止口的机械性损伤,因转运过程中磕碰造成。

转运托盘本身设计缺陷造成机座损伤产生。

机座转运为最大利用空间,将多个机座止口朝上立放在托盘上。

托盘自身使用螺栓进行组装固定,螺栓头突出托盘底面,机座另一侧止口倒角处与托盘组装螺栓极易造成鼓包似的磕碰伤。

转运托盘表面存在坚硬金属异物造成机座损伤。

转运托盘为通用转运,用于转运多种类型组装大部件和生产用物料,托盘上有遗留较小异物风险。

我们在生产现场发现部分托盘存放面上存在各类螺栓、垫圈等紧固件,另存放面有异物挤压痕迹。

拆解后的问题电机,发现部分配件配合部位存在磕碰伤现象。

1.2 电机装配过程中装配精度可测手段缺失
电机装配过程中,可通过一定的检测手段对各部件装配后的质量进行判断。

电机装配过程不是简单的将有关零件连接起来的过程。

每一步装配过程都应满足预定的装配要求,达到一定的装配精度,符合装配质量要求。

装配过程管控项点缺失来源与技术人员对装配后的装配质量检测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或者对某一部位检测必要性无质量意识。

出现各类装配达不到装配精度要求的问题。

(1)轴承盖装配后无不平度检测要求。

(2)压装后的配件出现虚接触或者未接触的装配现象。

1.3公差极限值配件无法保证规定的装配精度
电机配件因考虑经济成本或其他原因,会出现配件精度较低。

精度较低的配件会出现超出有效装配公差,即加工尺寸处于公差极限值。

在此,排除不符合图纸尺寸加工公差要求的配件。

在装配过程中因尺寸极限偏差,会出现装配质量问题发生。

附表:某型号电机零配件极限加工尺寸配合公差
2、电机装配质量异常解决措施制定2.1 增强工艺过程操作管控,明确检查项点,规避质量问题发生随着磕碰伤问题的发现,制造工艺采取了一系列管控手段,可确保磕碰伤问题不再发生。

通过改进工艺装备和强化制度方法,减少和消除磕碰伤风险。

修订过程管控操作方法,细化装配前配件检查要求,明确检查部位、检查项点和处置方法。

2.2 优化装配方法,增加检测手段通过比对同类型电机装配工艺方法,深入生产现场,查找工艺管控项点缺失。

修订轴承压装操作方法,增加位置测量检测手段。

增加某部位压装工装和装配后可测量工艺装备。

2.3 减小配件加工尺寸公差,规避配件极限尺寸装配鉴于配件加工极限尺寸对装配的影响,在考虑现有加工设备情况下,对影响电机装配的各配件尺寸公差进行减小,从而达到规避装配公差范围,增加配件互换性的比例。

2.4 基于配件加工尺寸,选取组合尺寸基于问题发生电机拆解后的配件,可采取选配法或修配法进行装配,以达到装配精度要求。

通过检测手段对各配件配合尺寸进行检测,选取规避装配公差极限的配件进行装配。

3、结束语牵引电机总装配制造工艺技术自从国外引进以来,制造企业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不断吸收和消化,已发展为自身特色的装配工艺和操作方法。

现代化的大规模企业采用工位制节拍化生产线作业,可有效提高制造效率。

电机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惯性质量问题已成为制约电
机制造型企业的技术层次阻力。

为进一步提高自身优势,实现生产的规模化和技术的专业化,更好的适应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的需求,电机制造型企业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控力度,致力于惯性质量问题的研究和制定解决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电机制造工艺学.胡志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

[2] GB/T 5371-2004 极限与配合过盈配合的计算和选用。

[3]浅谈电机的制造工艺科技创业家 2014.03。

[3]电机制造工艺现状及发展动向电力研究 2019.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