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问题
作者:姜晓洁
来源:《文学教育》 2021年第18期
姜晓洁
内容摘要: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加深,互联网及各种现代化智能产品的普及,学生的娱
乐方式也走向了多元化。

现代文学在描写手法、叙述角度、文章结构上都体现出了现代化特征,烙印着时代元素。

学生学习现代文学时。

时常出现内容与实际脱钩的现象,难以深入领会现代
文学的魅力。

再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会出现问题,造成我国现代文学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

所以,必须对现代文学的课程教学状况予以全面分析,从其中寻找问题的根本。

关键词: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求知与阅读的形式出现了较大的调整。

随着各种智能终端的普及,
新媒体在信息传播、知识共享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并促进“浅度阅读”、碎片阅读的
形成。

相反,纸质媒体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变得越来越低。

纸质文学作品或出版作品逐渐被网络
文学所取代,这不仅弱化了读者的想象力,同时也造成了读者精神与情感的干涸。

在汉语言文
学专业的所有科目中,《中古现代文学》课程的学时较少,无法发挥课程的教学意义。

在资本
经济时代,高校学生追求享乐主义,很少主动深入了解国内近现代历史。

为此,在阅读现代文
学作品时,根本无法从历史角度、时代角度、作者角度去审视作品的立意、思想内涵,易于出
现阻滞、隔膜。

教学期间,教学形式未能有较大的变化,大班级集体讲课,师生间的互动相对
不多,课堂较为沉闷,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率比较低下。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
内容繁杂,不仅涉及到文学理论,也介绍了国内现代文学代表作品,学习难度大。

加上课时较少,教师根本无法在课堂上全部讲解浩如烟海的现代文学作品。

在课后,学生基本上都将精力
投入到了电子产品上,只会在考试是临时抱佛脚。

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面对上述问题,任课教师也一筹莫展。

首先,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较多,但因为需要在
有限课时内全部讲完。

为此,只能简化讲课内容。

同时也要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性,
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说明,除了课堂教学外,也要利用课后
时间补充学习。

以新媒体作为师生沟通、学生课后学习的平台,通过微博、微信、QQ交流学习
经验、共享知识,发挥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在改革《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方式时,互联网的引入为师生提供了全新的教学体验。

各种新媒体平更是重视师生间的双向传播与交流,即促进了知识共享,方便了交流,也能够激
发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学习效率。

以互联网为平台建立的“第二课堂”可以摆脱时空束缚,让
师生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交流,大大的降低了学习成本。

在结束了传统课堂的学习之后,如果学生有任何疑问、见解也能够及时的通过新媒体平台同教师、同学咨询、交流。

一.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状况研究
1.现代文学课程详细教学的问题
首先,备课方面的不足。

教师根据课程特点、教学进程、学生情况而进行的备课活动能
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

但是,有的教师存在认识误区,将传授
知识作为备课的唯一目标,而忽略了学生积极性的培养。

这就是说,教师通常关注对学生予以
尽量多的课程内容传授,未能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可度。

所以在备课中,教师会预备十分
多的材料,此类材料牵连的内容很广泛,较难有需要深入深挖的点,因此浮于表面的内容较难
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

再者是讲课上。

讲课上的问题关键集中在教学方法。

在传统课堂中,教
师一言堂,课堂环境沉闷,学生只能进行填鸭式学习。

这和当代的教育理念是不符合的,无法
培养学生思维。

当前的教学以学生为核心,教师只发挥引导作用。

现代文学是大学教育课程,
学生的水平与知识能力绝对能够对课程进行自学。

因此是无需教师来予以更多的知识传授的。

同时,教师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为了迎合考试,教师会直接
要求学生背诵重点段落,这要整个学习过程变得异常枯燥。

学生会有一种理念即教师把关键均
画出来了也即自己并不需要研究与思索了。

因此学生往往会不具有学习热情。

此外,还有一点
即学生的课余学习。

假如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趣味会自主去查询有关的课余知识予以补充。

然而由于教师传授式的教学形式导致学生对课堂所讲的内容感觉缺乏趣味,所以就缺乏课下自
觉学习的意愿。

2.现代文学课程学习内容层面的问题
伴随社会的改革与时代发展,再就是海外国家文化的影响,我国的学生如今通常均希望
追求时尚,紧随时代的发展步伐。

受到国外文学及网络文学的影响,学生很少会主动阅读现代
文学。

在教学内容上,也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是现代文学的课程牵连的内容许多而且比较杂乱。

如今学生大量存在功利的心态,
所以对一门涵盖了许多内容、好像怎样均不可能学完的课程会有矛盾心理。

尽管现代文学是以
时代的作品与作家为主,然而学习的内容却涉及到作品与作家的时代价值、贡献、作用与时代
背景、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另外还涵盖文学的独创方法与技能等。

一门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内容
这样多而且比较复杂的课程,因此造成学生较难对其产生兴趣。

再者是作品的时代印痕超重,
与当代的价值和生活较难吻合。

当前的学生大部分均是希望追求个性的,所以各学生均有自己
对世界的理解。

学生根本不会根据作家的创作背景、成长经历来审视课程内容,因而无法同作
家产生共鸣,并难以深刻认识到现代文学的价值。

这种情况下,学生大部分均会把教师所讲的
内容放在一边,昙花一现,并不会留有深刻的印象。

二.我国现代文学课程改革
1.现代文学课程详细教学上的研究
在详细的教学方法上的研究变革重心必须置于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上。

第一要
关注学习内容的引进与切入。

教师要注意把握切入课程内容的时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
到课程学习中来。

然而假如在学习内容的引进与切入投入一定的时间,就能够良好的刺激学生
学习的欲望。

像在一篇课文的课堂教学中能够借助学生趣味的文学作品作为引子来引进教学的
内容。

如此就能够把现代文学作品与现下的文学作品予以有机结合,能够借助比较类推的方法,使得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进而予以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再者是课堂讲授的部分要新颖
多样。

打破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方式,发展部分学生小组问答、探讨,甚至是情景表演
等部分。

通过各种教学设计的创新,不断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性,创建寓教于乐的课堂。

教师在课堂上以引导者的身份教学,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

最后,提倡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的习惯与能力。

古语云:“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现代文学只靠教师
的课堂教学是明显不行的。

课堂时间短,讲解内容有限,无法涉及到现代文学的精髓。

所以,
学生要主动在课下阅读现代文学作品,积极思考,养成自学的习惯,发挥现代文学的价值。

2.现代文学课程学习内容上的研究
在创新现代文学课程的学习内容时,需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是教学的内容必须有一条主线予以课程教学的渗透,这就是说学习内容要有一些逻辑。

建构知识制度是一个需要引荐的方法。

事前借助把课堂要讲的内容用知识体系展现出来,
以知识体系为基础来搜寻能够深入深挖的点与能引发学生关注的点。

通过对学习内容的串联整
合,可以对国内现代文学的历史脉络有综合性的了解,让学生可以胸有成竹地学习。

如可把同
一个时代的作家予以整合,使得学生查询资料寻找此类作家的共同特点,与他们的作品的共同
特征。

同时教师能够对课堂内容予以扩展,像传授部分此类作家间的关系,与此类作家的人们
不熟悉的故事等。

借助这一方法来谈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加剧对作家作品的了解
与理解。

再者要关注文本。

教学的内容必须以文本为核心。

对教师来说,引领学生深入淋漓的
研究一篇好文献,超过给学生讲授许多篇文献。

由于文本是现代文学的关键环节,作家的感情
与观念是借助文本表现的,作品的写作手段与表达技能也是借助文本表现。

此外借助回归文本
能够了解到那个时代的人和事,能够了解到时代的特征,和现代社会的区别等。

然而要关注一
点即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无意识地把文学视为历史学。

最后,学习内容应当以提高学生积极性、参与性为目标。

如果内容枯燥死板,缺乏时代活力,那么学生必然会选择阅读网络小说。

学生
只有在对现代文学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才会主动的阅读、思考,进而对那时时代有所了解,借助
课程学习能够培养学习能力与审美趣味。

所以在学习内容上就不能死板枯燥,要结合目前的部
分话题与可导致学生学习产生兴趣的主题来导入课程。

总之,内容的学习是现代文学课程教学
目标之一,学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现代文学素养。

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诸多经典的作品。

现代文学的表现手法、艺术形式、语言表现
都与传统文学有根本上的区别,凸显了现代化的特征。

在高校文学教育中,需要对中国现代文
学课程进行多项改革创新,以提高学生积极性。

比如,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恰当切入学习内容;优化课程学习内容,突出内容的逻辑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现代文学是我国文学
界上的关键成分,尽管作品带上了时代的印痕,但也不能忽视其文学价值、现实意义。

所以要
关注现代文学教育的课程教学改革,使现代文学可以保持其活力。

参考文献
[1]范秀君.师范类专业认证视域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河南教
育(高教),2019(12):88-91.
[2]王平.“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鲁迅作品教学为例[J].教育理论与
实践,2018,38(24):55-56.
[3]周会凌.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015(21):83-84.
(作者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延安分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