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月考化学试卷-(化学反应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二月考化学试卷-(化学反应原理)
高二月考化学试卷(化学反应原理)
第I卷
一、选择题
1.科学家发现,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该反应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已知在25℃、105 Pa时,C(石墨) + O2(g) = CO2(g) ΔH = - 393. 5 kJ·mol-1
2CO(g) + O2(g) = 2CO2(g) ΔH = - 283.0 kJ·mol-1
下列说法或方程式正确的是
A.在相同条件下:2C(石墨) + O2(g) = 2CO(g) ΔH = - 110.5 kJ·mol-1
B. 1 mol石墨不完全燃烧,生成CO2和CO混合气体时,放热504.0 kJ
C.在相同条件下:C(石墨) + CO2(g) = 2CO(g) ΔH = - 172.5 kJ·mol-1
D. 已知金刚石燃烧热大于石墨的燃烧热,则石墨转变为金刚石需要吸热
2.反应A(g)+B(g)C(g) +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有影响
C.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减小
D.改变压强与加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原因相同,都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
3.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1 / 14
试卷第2页,总8页
A .当△H 为“一”时,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已知的反应热为l10.5kJ /mol ,说明碳的燃烧热为110.5kJ /
mol
C .反应热的大小取决于反应物所具有总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 .反应热不但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点状态有关,而且与反应的途径也有关 4.21世纪人类正由“化石能源时代”逐步向“多能源时代”过渡,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 .电力
B .核能
C .太阳能
D .氢能
5.对放热反应:A +B===C +D ,以下说法一定正确的是(E A 、E B 、E C 、E D 分别表示物质A 、B 、C 、D 所具有的能量) A .E A >E B
B .E A >E B +E C
C .E A +E B >E C +E
D D .
E A +E B <E C +E D
6.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ΔH >0表示放热反应,ΔH <0表示吸热反应
B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能表示分子个数
C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 的值与各物质的状态、化学计量数、反应条件均有关
D .1 mol H 2与0.5 mol O 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 2的燃烧热
7.反应4NH 3(g )+5O 2(g)
4NO(g)+6H 2O(g)在10 L 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
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 mol ,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生成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A.v(NH 3)=0.010 mol·(L·s)-1
B.v(O 2)=0.001 mol·(L·s)-1
C.v(NO)=0.0010 mol·(L·s)-1
D.v(H 2O)=0.045 mol·(L·s)-1
8.反应43NH (气)+52O (气)
4NO (气)+6O H 2(气)在10L 密闭容器中
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54mol 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 )
3)=0.0012mol.L -1
.s -1
2)=0.0125mol.L -1
.s -1
-1
.s -1
2O)=0.054mol.L -1
.s -1
人教版高二月考化学试卷-(化学反应原理)
3 / 14
9.在2A+B = 3C+4D 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 A .υ(A)=0.5 mol ·(L ·s )-1 B .υ(B)=0.3 mol ·(L ·s )-1 C .υ(C)=0.8 mol ·(L ·s )-1 D .υ(D)=1 mol ·(L ·s )-1
10.对于Zn(s)+H 2SO 4(aq)=ZnSO 4(aq)+H 2(g) ΔH <0 的化学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过程中能量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B .ΔH 的值与反应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有关
C .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锌为负极
D .若将其设计为原电池,当有32.5g 锌溶解时,正极放出气体一定为11.2L 11.关于中和热测定实验的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B. 使用环形玻璃棒既可以搅拌又避免损坏温度计 C .向盛装酸的烧杯中加碱时要小心缓慢
D .测定酸后的温度计要用蒸馏水清洗干燥后再测碱的温度 12.反应A(g)+B(g)
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试卷第4页,总8页
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 ③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④1molA 与1molB 充分反应后,能量变化为ΔE , ⑤加入催化剂后,反应加快,ΔE 减小, ⑥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 的转化率增大, ⑦升高温度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⑧E 2是反应C(g)+D(g) A(g)+B(g) 的活化能,
以上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⑦ D.②⑥⑧ 1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CH 3COOH(l)+2O 2(g) == 2CO 2(g)+2H 2O(l) ΔH 1=-870.3 kJ·mol -1 (2)C(s)+ O 2(g) == CO 2(g) △H 2=-393.5 kJ•mol -1 (3)H 2(g) +
2
1
O 2(g) == H 2O(l) △H 3=-285.8kJ·mol -1 则反应2C(s)+2H 2(g) +O 2(g) == CH 3COOH(l)的△H 为( )
A.-488.3 kJ·mol -1
B.-244.15 kJ·mol -1
C.+488.3 kJ·mol -1
D.+244.15 kJ·mol -1 14.化学反应A 2 + B 2 = 2AB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人教版高二月考化学试卷-(化学反应原理)
5 / 14
B .断裂1 mol A —A 键和1 mol B —B 键能放出x kJ 的能量
C .断裂2 mol A —B 键需要吸收y kJ 的能量
D .2 mol AB 的总能量高于1 mol A 2和1 mol B 2的总能量 1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如图装置所示,可准确测定中和热
B .若用50mL 0.55mo1·L
—1
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50mL 0.50mo1·L
—1
的盐酸和
50mL0.50mo1·L —1
的硫酸充分反应,两反应测定的中和热不相等
C .在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标准液润洗,再加进标准液
D .进行中和滴定操作时,左手震荡锥形瓶,右手转动活塞控制液滴流速,眼睛要始 终注视滴定管内溶液液面的变化
16.充分燃烧7g 乙烯(C 2H 4)气体生成CO 2气体和液态H 2O ,放出b kJ 的热量,则相同条件下乙烯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 2H 4(g)+3O 2(g) = 2CO 2(g) +2H 2O(l) △H = -2b kJ ·mol -1
B .
C 2H 4(g)+3O 2(g) = 2CO 2(g) +2H 2O(l) △H = +2b kJ ·mol -1 C .41C 2H 4(g)+43O 2(g) =21CO 2(g)+21H 2O(l) △H = +b kJ ·mol -1
D .C 2H 4(g)+3O 2(g) = 2CO 2(g) +2H 2O(l) △H = -4b kJ ·mol -1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 .1 mol H 2SO 4和 1 mol Ba(OH)2完全反应所放出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C .在101kPa 时,1 mol 碳燃烧放出的热量就是碳的燃烧热
D .在化学反应中需要加热的反应就是吸热反应
18. 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
如图为()()22N g O g 和反应生成()NO g 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试卷第6页,总8页
A .通常情况下,()()22N g O g 和混合能直接生成NO
B .1mol ()()22A N g N O g 和个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kJ
C .NO 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D .1mol ()()2211N g mo O g 和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mol ()NO g 具有的总能量 19.已知N≡N 键能为945.6 kJ·mol —1H —N 键能为391 kJ·mol —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N 2(g)+3H 2(g)
2NH 3(g), △H=-92.4 kJ·mol —1,则H —H 键的键能是( )
A 、45 kJ·mol —1
B 、436 kJ·mol —1
C 、1308 kJ·mol —1
D 、135 kJ·mol —1
人教版高二月考化学试卷-(化学反应原理)
7 / 14
第II 卷(非选择题)
三、实验题(
20.(8分) 50 mL 0.50 mol·L -1
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 -1
NaOH 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完成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_。
请指 出装置中的另外错误是 .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值___________(填“偏大”“偏 小”“无影响”)。
(4)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 -1的盐酸跟60 mL 0.55 mol·L -1NaOH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
(5)用相同浓度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_________;用50 mL 0.50 mol·L -1
NaOH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___(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四、计算题
试卷第8页,总8页
22.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1)CH 3COOH(l)+2O 2(g)=2CO 2(g)+2H 2O(l) ΔH 1=-870.3kJ/mol (2)C(s)+O 2(g)=CO 2(g) ΔH 2=-393.5kJ/mol (3)H 2(g)+1/2O 2(g)=H 2O(l) ΔH 3=-285.8kJ/mol 试计算下述反应的反应热2C(s)+O 2(g)+2 H 2(g)=CH 3COOH(l)
人教版高二月考化学试卷-(化学反应原理)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题中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乘以2,再减去第二个热化学方程式,得2C(石墨) + O2(g) = 2CO(g) ΔH = - 504 kJ·mol-1,故错;B项:由A项得到的热化学方程式与题中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叠加,再除以2,得C(石墨) + O2(g) = CO2(g)+ CO(g) ΔH = - 448.75 kJ·mol-1,故错;C项:题中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减去第二个热化学方程式,得C(石墨) + CO2(g) = 2CO(g) ΔH = - 676.5 kJ·mol-1,故错。
故选D。
考点: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中,注意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加减,反应热要随着改变。
2.AC
【解析】略
3.C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反应反应热△H为负值,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H为正值,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项错误;燃烧热为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CO 不是稳定的氧化物,故B项错误;反应热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点状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故D项错误;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为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差值,故反应热的大小取决于反应物所具有总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总能量的相对大小,C项正确。
考点:反应热。
4.A
【解析】
试题分析: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
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
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核能氢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A、电力是传统能源,不属于新能源,正确;
考点:考查常识。
5.C
【解析】
1 / 14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2页,总6页
试题分析:A +B===C +D 是放热反应,则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E A +E B )比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E C +E D )高,多余的能量就释放出来。
因此E A +E B >E C +E D 。
选项是C 。
考点:考查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的关系的知识。
6.B
【解析】A 不正确,ΔH >0表示吸热反应,ΔH <0表示放热反应;反应热与反应条件是无关系的,C 不正确;燃烧热是在一定条件下,1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D 不正确,答案选B 。
7.C 【解析】
试题分析: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公式v=c/t 可得,v(NO) = v(NH 3)=0.0010 mol·(L·s)-1
=4/5 v(O 2)=2/3 v(H 2O)。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
点评:利用反应速率的公式判断、计算反应速率的大小是高考必考知识点,考生应掌握并灵活应用。
8.A 【解析】
试题分析: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54mol ,容器的体积为10L ,时间为半分钟,即30s ,根据
43NH (气)+52O (气)
4NO (气)+6O H 2(气),可知
2O)=0.54/10/30=0.0018 mol.L -1.s -1
3
2O)=0.0012 mol.L -1.s -1,
2
2O)=0.0015 mol.L -1.s -1
2O)=0.0012 mol.L -1.s -1,所以
答案为A 。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基础计算,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本题比较简单。
9.B 【解析】
试题分析: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比较反应速率快慢时,应该根据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先换算成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然后才能直接比较速率数值。
所以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如果都要物质B表示反应速率,则分别是0.25 mol/(L·s)、0.3mol/(L·s)、0.27 mol/(L·s)、0.25mol/(L·s),所以答案选B。
考点:考查反应速率快慢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和题型,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巩固和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题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反应速率的转换时,还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10.D
【解析】
试题分析:D项因为没有指明标准状况,所以错误。
考点:原电池原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热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
11.C
【解析】中和热的测定实验的关键是尽量减小热量的损失,所以向装酸的烧杯中加碱时要迅速。
12.D
【解析】
试题分析:①根据图示知道,反应物的能量低于产物的能量,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故错误;
②根据图示知道,反应物的能量低于产物的能量,故正确;③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过程,旧键断裂吸收能量,新键生成释放能量,反应是吸热的,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故错误;④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充分,故错误;⑤加入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不会引起反应热的变化,故错误;⑥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进行,A的转化率增大,故正确;⑦升高温度可同时增大正逆反应速率,故错误;⑧E2是反应C(g)+D(g)⇌A(g)+B(g)的活化能,故正确,所以答案为D。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和焓变之间的关系以及平衡的影响因素。
13.A
【解析】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
根据已知的反应可知,(2)×2+(3)×2-(1)即得到2C(s)+2H2(g)
+O2(g) ==CH3COOH(l),所以其反应热△H=-393.5 kJ•mol-1×2-285.8kJ·mol-1×2+870.3 kJ·mol-1=-488.3 kJ·mol-1,答案选A。
14.C
【解析】
试题分析:有图示可知: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所以反应的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选项A错误;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能吸收x kJ的能量,因此选项B 错误;C.断裂2 mol A—B键需要吸收y kJ的能量,选项C正确;D.2 mol AB的总能量低于1 mol A2和1 mol B2的总能量,选项D错误。
考点:考查物质含有的能量、反应热、键能的关系的知识,
15.C
【解析】
试题分析:右图装置出现热量的损失,不能准确测定中和热,故A错误;中和热是指换算成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故B错误;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标准液润洗,再加进标准液,故C正确;进行中和滴定操作时,右手震荡锥形瓶,左手转动活塞控制液滴流速,眼睛要始终注视锥形瓶内颜色的变化,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酸碱中和滴定。
16.D
【解析】7g为0.25mol,故1mol放出的热量为你4bKJ;反应热△H = -4b kJ·mol-1。
故答案为D。
17.A
【解析】略
18.D
【解析】
试题分析:A、N2与O2在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NO气体,错误;B、△H=946KJ/mol+498KJ/mol-2×632KJ/mol=180KJ/mol,反应是吸热反应,错误;
C、NO不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NO不是酸性氧化物,错误;
D、根据A项的计算可知N2与O2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1mol N2(g)和1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酸性氧化物的判断。
【解析】键能就是断键吸收的能量和相差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即945.6 kJ/mol+3×x -2×3×391 kJ/mol=-92.4 kJ/mol,解得x=436 kJ/mol,答案选B。
20.(1)环形玻璃搅拌棒 ,大小杯烧杯口相平.
(2)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偏小
(4)不相等相等
(5)偏小偏小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器;为了防止热量的散失,大小杯烧杯口应相平。
(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防止热量损失。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
(4)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若用60mL0.25mol•L-1H2SO4溶液跟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不相等;中和热的均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换算生成1mol H2O时的中和热相等。
(5)氨水为弱碱,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氨水代替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用50mL 0.50mol/L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反应不彻底,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
考点:本题考查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和热判断。
21.(1)环形玻璃搅拌棒;大烧杯没有和小烧杯在同一水平面上;偏小
(2)不相等相等
【解析】考查中和热的测定。
在实验中为了使溶液混合均匀,需要搅拌,因此还需要环形玻璃搅拌棒。
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2个烧杯的口径应该水平,在一条线上。
由于装置中小烧杯的口径靠下,使得一部分热量损失,测定的中和热偏小。
当改变酸或碱的用量时,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会发生变化,但中和热是不变的。
22.-488.3kJ/mol
试题分析:根据盖斯定律可知,(2)×2+(1)×2-(1)即得到2C(s)+O2(g)+2 H2(g)=CH3COOH(l),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热△H=-393.5kJ/mol×2-285.8kJ/mol×2+870.3kJ/mol=-488.3kJ/mol。
考点:考查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点评:利用多个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时,盖斯定律是常用的关系式,需要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