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旺河区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单元 27 与象共舞教学反思3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象共舞(教学反思参考3)
在《与象共舞》一课教学中,又一次经历了正儿八经地逐段学习过程,重内容、词句的打转,轻篇章结构、写作特点的关注,终于还是无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虽然如此,但经过几次略读课文的教学尝试,对其要求倒渐渐明朗起来:略读课文就是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的实践点,因此我们要着重引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加以运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一、突破一点,形成一线
教学略读课文要与精读课文区别开来,不可像精读课文一般字斟句酌,也不可如浮影掠光般一带而过。

略读课文的学习是学生阅读实践的过程,教师对教学重点的把握,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与象共舞》一课可以抓课题为突破口,首先让学生质疑:谁与象共舞?与象共舞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将目标直接锁定在第五自然段,通过师生反反复复、多种形式的朗读,渲染再现那热烈、难忘的场景。

在学生将这一“天地间美妙的奇观”深深地留在脑海后,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快速理清其他自然段所描述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想象说话、朗读体验等方式感受人和象的关系。

最后再抓课题质疑: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人和象的密切关系,为什么文章要以“与象共舞”为题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畅谈学习感受。

在学生的自读自悟和老师的点拨引导下,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与象共舞是泰国人象和谐相处的极致表现,人与象不仅共舞,甚至共生共乐,从而提升课题。

二、授之以法,循法而学
在课堂上,我也尝试授以学生方法:透过二、三自然段不同角度的描写方法,第四自然段先总起后分述的表达方法,以及全文大量词语的拟人手法等表达出人象共处的和谐景象。

但这些方法的渗透总显得呆板、生硬.以至整节略读课上仅有学法的牵引,而没有学生的自主实践和运用过程。

“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渗透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应是略读课上教师为培养学生读书能力所追寻的途径。

细想,尊重编写意图,本课学习可联系上一篇课文《威尼斯的小艇》,通过比较学习,从而既了解两篇课文在写法上的异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更大发挥。

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中所选区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和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马诗》,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马,与本单元的课文主题“马”联系紧密,但是虽然两首诗都描写了马,却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这方面入手,理解诗意.
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

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体会两首诗的象同于不同之处。

4.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教学重、难点:
古诗的诗句以学生诵读为主,朗读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悟词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读体会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对语句的体会。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喜欢马吗?你最喜欢马的那些方面?给大家说一说。

2。

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描写了马.板书课文题目:古诗二首
出示:《房兵曹胡马》
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唐朝诗人杜甫)
2.自由朗读这首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指名朗读,齐读.
4.要求读准每个生字,读不准的画出来.
二、初读古诗,了解古诗内容。

1.指朗读好的学生朗读古诗。

其他学生注意听:自己读的不熟练的生字的发音.
2。

学生自己再朗读古诗。

3。

指学生分层次读古诗,进一步巩固生字的发音。

三、再读一读古诗,深入感受
1。

小组讨论:本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纠正。

3。

评一评哪个小组讲得最好。

四、教师指重点词,学生回答。

1。

你理解了哪句诗的意思?
指名让学生复述诗的大体意思,教师进行整理.
第二课时
一、教学《马诗》
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唐代李贺)
2。

自由朗读这首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指名朗读,齐读。

4.要求读准每个生字,读不准的画出来.
二、初读古诗,了解古诗内容.
1。

指朗读好的学生朗读古诗.其他学生注意听,自己读的不熟练的生字的发音。

2。

学生自己再朗读古诗。

3.指学生分层次读古诗,进一步巩固生字的发音。

三、再读一读古诗,深入感受
1.小组讨论:本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纠正。

3.评一评哪个小组讲得最好。

四、教师指重点词,学生回答。

1。

小组中理解诗句的含义。

2。

指名让学生复述诗的大体意思,教师进行整理。

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充分发言,体会诗人由一开始扫兴到兴奋的感情变化.
五、这首诗与《房兵曹胡马》都是写了马,比较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根据诗的意境,诗所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进行探讨。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房兵曹胡马马诗
唐朝杜甫唐朝李贺
体育颂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掌握字形、字义。

积累文中好的词语。

2.学习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3.体会文章中心,理解体育所蕴含的伟大精神。

4.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准确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心,理解体育所蕴含的伟大精神。

教学准备
查询关于作者顾拜旦及奥运会的相关知识;准备与课文有关的多媒体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奥运会画面.
提问:这些画面都与什么有关?谈谈从这些画面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画面如:刘璇的体操,刘翔110米跨栏,竞走运动员脸上的汗水,奥运冠军站在领奖台上等等。

体育能给人们带来诸多美好的感受,被誉为现代“奥运之父”的法国人顾拜旦,就曾经热烈的讴歌过体育。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先快速阅读课后信息窗.
二、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查阅的有关奥运会及顾拜旦的相关资料并做简要的介绍。

三、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体育颂》,在朗读过程中融进你们对于体育的切身体会和美好联想.圈点勾画出生字、生词.
猝然(c):突然;出乎意外。

晨曦(x):晨光.曦,阳光(多指清晨的).
畸(j)形:生物体部分发育不正常。

深思熟虑:深入细致地考虑.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

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

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有朝一日:将来有一天。

五、感知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说说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文章高歌了体育所蕴含的伟大精神)
六、作业
结合你平时对体育的了解,为文章第3、4、5、6自然段所表达的意思补上相关例证.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全篇由9个自然段构成,每段都由“啊,体育”开篇,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赞颂体育的,写出内容提要。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二、理解课文内容
反复朗读课文,将未能理解的段落或句子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

如:
(1)“你猝然降临在灰蒙蒙的林间空地,使受难者激动不已"。

受难者为何激动?(体育给地球和全人类带来希望的阳光,带来生命的活力)
(2)体育“向暮年人微笑致意"的含义是什么?(同上)
(3)为什么说体育就是“培养人类的沃土”?(体育能增强民族体质,矫正畸形躯体,对于民族振兴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以读代讲,加深感悟(结合课堂实际情况,从以下形式中任意选择)
1.学生自由地朗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反复品读,并在班级中交流自己的体会。

2.自由地朗读课文,试一试应用怎样的语调、语速朗读课文,才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文应用高昂、激越、赞美的语调,才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3.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感受文中的写作手法
1.文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画出相关语句,自己练习读一读.
2.文章运用了第二人称的表达方式使文章亲切而热烈,情真而意浓。

五、总结
文章通过热情洋溢的文字,讴歌了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

六、板书
体育
一、生命的动力。

二、你就是美丽。

三、你就是正义.
四、你就是勇气。

五、你就是荣誉.
六、你就是乐趣。

七、你就是培养人类的沃土。

八、你就是进步。

九、你就是和平。

4.大自然你好
走进文本
初读《大自然你好》,为小鸥在暑假里不能去舅舅家亲近大自然,只能被父母关在家里写作业感到着急.同时又为小欧有海迪姐姐这样一位身残志坚,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忠实朋友感到庆幸.每个人都有快乐的童年,虽然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一样有自己快乐的童年。

除了书籍外,是大自然给了她童年生活的许多奇妙幻想,使她得到了生活的希望和乐趣,海迪姐姐用自己和印度诗人泰戈尔热爱大自然的例子,教育小鸥和他的父母以及更多的人们,知识不全在书本里,大自然里也有学不完的知识。

到大自然中去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强健身体。

相信所有读了这篇文章的人们会有所启示。

这篇文章是一封书信,有称呼,有正文,有落款,有写信的时间。

文章先写了作者在写信时,看到同院的小朋友和小黄狗玩得很开心,由此不禁想象:如果自己小时侯也有一双能跑能跳的腿,说不定比他们玩得还带劲.可见,海迪作为一个成年人还有着一颗爱玩的童心,她多么羡慕那些能跑能跳的小朋友啊!
接着作者向我们简单介绍了小鸥来信的内容:已经放暑假了,小鸥的父母不许他到乡村的舅舅家去玩儿。

整个暑假除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要“额外加班”不许出去玩,说到乡下去玩,会荒废功课,学不到知识。

不能到大海里游泳,不能到沙滩上做游戏,不能到山上藏猫儿,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情啊!小欧为这事生了气,整天撅着嘴。

其实小欧的遭遇是现如今发生在多数城里孩子身上的一种普遍现象.一放暑假,家长们不管孩子们乐不乐意,各种辅导班就给报上名了,生怕孩子们在暑假里玩疯了,荒废了学业,学不到知识。

快乐的暑假被关在屋子里该有多难受啊?小鸥的遭遇真令人同情。

接下来,作者用自己和印度诗人泰戈尔从小热爱大自然的实例,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张海迪小时候非常热爱大自然,但那个时候,她因病只能躺在床上,可就是在这个小小的天地里,玻璃窗成了她观察大自然的地方.晚上,满天的星斗会使她的脑子里堆满问号。

冬天的早晨,窗子玻璃上结满了冰花,她又会想像出各种充满幻想的故事。

她是那样的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她能生活到今天,战胜疾病,除了书籍外,她说她还要感谢大自然给了她那么多奇妙的幻想,使她得到了生活的希望和乐趣!印度诗人泰戈尔把大自然当作自己的老师,是大自然教泰戈尔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全世界的人都爱读他的诗。

是啊!这些名人的人生经历,让我们认识到大自然会使人变的开朗,变的聪明,变的心灵美好.文章第5、6自然段,海迪姐姐告诉小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我们不能光知道玩耍,要善于在大自然中发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

只要你细心观察,大自然就会给你讲许多有趣的故事。

海迪姐姐不愧是小鸥最忠实的朋友,文章的第7自然段,海迪姐姐为小鸥出谋化策:她告诉小鸥,要自己想办法,给爸爸妈妈出几道自然知识题,要是他们答不出来,就得放小鸥到舅舅家去,目的就是要家长知道,知识也不全在书本里,大自然里有你学不完的知识.到大自然中去,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强健身体。

大自然是那样的神奇,令人向往。

结尾,海迪姐姐告诉小鸥,如果到了大海边,到了高山上,到了田野里,一定要代她说一声:大自然,你好!让我们感受到海迪对自由的向往,对大自然的渴望。

整篇文章语言浅显,感情真挚,自然,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

文中描写了小鸥的生活,心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小鸥的心情,并通过文中海迪姐姐与小鸥的心灵沟通,和自己的生活对照,思考父母的用意、出发点,尝试使用恰当的方式和父母交流思想,沟通感情.
走进作者
《大自然你好》是张海迪给小鸥写的一封回信,是海迪姐姐与小鸥之间的一次心灵沟通。

读完这封信,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张海迪。

张海迪,1955年出生于济南,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对人生充满了信心,以顽强的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但她发愤努力,学完了小学和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她开始涉足文学,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英文小说,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作品,被誉为“当代保尔”.她曾这样说过:“我热爱生活,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如果说我能够战胜疾病,生活到今天,除了书籍给我力量,我还要感谢大自然给了我那么多奇妙的幻想,使我得到了生活的希望和乐趣!”
读完这篇文章不但让我们认识了一位身残志坚,向往自由,向往自然的女强人,而且也能让我们更多的家长朋友们有正确的认识:大自然是广阔的课堂,请不要锁住屋门,放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拥护蓝天、白云,亲近小鸟、蜜蜂吧.在那里他们同样可以获取知识,获得营养。

走进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情朗读谈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透过语言文字体会孩子渴望到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玩耍、体验、获取知识的迫切心情,感受海迪姐姐对自由的向往,对大自然的渴望之情。

教学建议: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张海迪的资料,课上交流,使学生对张海迪本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本文是张海迪与小鸥的一次心灵沟通,在学生充分读文后,让他们说一说文中的小鸥遇到了什么烦恼,海迪姐姐又是怎样开导他,给他想办法的?也可以抓住重点语段读一读。

接着,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平时你有没有自由自在玩耍的时间?在玩耍与学习的问题上,你的父母和你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你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在这些问题上,大多数学生可能都曾和父母有过碰撞和磨擦。

还可以让学生回忆四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一首诗歌《锁不住的心》,诗中的小主人公与小鸥差不多,被囚禁在屋内,心却飞到了大自然中。

他们都渴望着父母的理解,同时小小的心里也装着对父母的理解和爱。

通过比较阅读,激发学生思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与父母的矛盾是必然的,要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父母沟通,表达自己的情感.
作业布置:
让学生尝试着写一篇小练笔.暑假刚刚过去,也许你尽情领略了大自然带给你的种种乐趣,也许你还有一些遗憾和向往。

仔细回忆一下,给远在外地的亲人和朋友写封信,把你的感受讲给他们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