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2024年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2)闲来垂钓碧溪上,。

(李白《行路难•其一》)
(3),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
(5),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
(6),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同是望月,白居易用“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抒发深切的骨肉分离之情;而苏轼则用“,”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苏轼《水调歌头》)
(8)《岳阳楼记》中表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7分)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新冠①(A.guān B.guàn)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甲(A.举措B.举动),社会各jiè②(A.界B.届)纷纷行动,打响了一场乙(A.大张旗鼓B.声势浩大)的全面防控“人民战争”。

这不仅是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是_______。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②处(2分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乙(2分
(3)在文段划线处,填入衔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为世界防控病毒扩散提供第一手经验
②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
③彰显了中国一贯秉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A.②①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①③②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以下各题。

(6分)
【甲】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乙】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中“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广大。

B.乙文的上阕写少年时代思想单纯,没有经历人世艰辛,没有愁苦,为赋新词强说愁。

C.甲文中以遍地绿芜、黄叶高林来渲染秦苑、汉宫的荒废,这些景致为诗人傍晚远眺实景。

D.乙文中“而今识尽愁滋味”的“尽”字极有概括力,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

5.甲乙两文中都围绕着“愁”字,请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愁”有何不同?(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

(13分)
(汉高帝四年八月)项羽自知少助;食尽,韩信又进兵击楚,羽患之。

汉遣侯公说羽请太公。

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洪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九月,楚归太公,吕后,引兵解而东归。

汉王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楚兵疲食尽,此天亡之时也。

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汉王从之。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释】①汉高帝:即刘邦。

②太公:指汉玉刘邦的父亲。

在之前的战争中,此二人被项羽俘获做人质。

③洪沟:即鸿沟。

④太半:大半,三分之二为太半。

释:放弃。

6.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4分)
【亡】①此天亡.之时也②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从】①汉王从.之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洪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B.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洪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C.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洪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D.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洪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①汉遣侯公说羽请太公。

(2分)
②楚兵疲食尽,此天亡之时也。

(3分)
9.从选文来看,刘邦能战胜项羽夺得天下的原因有哪些?(4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各题。

(20分)
北京槐
张金刚
①一直对北京充满向往,且越和着祖国强劲发展的律动前行,就越热切地渴盼亲近北京。

心向往之,却身不能至,有时竟羡慕起扎根于京、生长于京的那些树木来。

有幸在今年,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特殊年份,我到北京工作了一段时日,从而有缘深度融入,亲身感受她的气息与热度,触摸她的厚重与脉动。

在诸多树木中,能广而久、亲而详地记录北京时事变迁的,当槐树莫属。

北京的槐树与北方其他地域的槐树并无二致,可不管古木还是新枝,皆因生在首都,长于街巷,既浸润尊贵之气,又沾染烟火之气;既历经悠悠过往,更亲历火热时代,从而修为了独特的气质。

故而,
我愿亲切地称之为“北京槐”。

②槐树之于北京,就如胡杨之于大漠,提起来便有种难以言表的情结。

这情结,既来自于槐树的古老、广布、寻常,更来自于槐树的质朴、坚韧、蓬勃。

张恨水在《五月的北平》中记述:“尤其槐树,不分大街小巷,不分何种人家,到处都栽着。

在五月里,你如果登上景山之巅,对北平城作个鸟瞰,你就看到北平市房舍全参差在绿海里。

这绿海就大部分是槐树造成的……北平这个地方,实在适宜于绿树的点缀,而绿树能亭亭如盖的,又莫过于槐树。

”可见,槐树在北京由来已久,且一直都在。

③初到北京时,正值槐树萌芽。

与太行深山家乡小城的槐树一模一样,高高的干、黑黑的枝、嫩嫩的芽,一眼便可识得。

如今,离家在外,望见这熟稔的槐树,便如遇到老乡一般,我急忙上前,张开双臂,搂住树干,打个招呼,瞬时有了种莫名的安全感。

与北京槐成了朋友,既成朋友,便时常拜访,一年有期。

④槐树开花的时节,我们在一起。

粉白的槐花隐在墨绿的槐叶之间,色彩明丽,相映成趣,构成北京五月标志性的绝美画面,令心一片静净。

更可人的是,那满胡同弥散的馥郁的槐花香,甜甜蜜蜜,偶尔佐进些沿街门店的卤煮、烤鸭、烧烤、糕点香味,全然将工作的疲累与离乡的寂寞驱散尽净,周身舒爽地轻快漫步。

⑤槐树葱郁的时节,我们在一起。

槐树高大,枝叶繁茂,自然长成大伞模样,撒下一片阴凉。

夏日的北京很是炎热。

每每骑车或散步走过槐阴路,我都要紧行几步,如获救星般地躲到浓阴之下休息片刻,大口呼吸着凉凉的风,如获重生,再次登程。

如遇雨天,到槐树下避个雨,也是惬意得很,偶尔有几滴雨从叶隙滴落,滴在发间、脖颈,倏地一凉,倒是有趣。

⑥槐树叶落的时节,我们在一起。

我踩着枯黄的落叶,仰面接几片落叶,感受着那曲曲折折的叶脉间所蕴含的生命轮回的律动。

⑦槐树覆雪的时节,我们在一起。

那风骨外露的黑色枝干,在寒冷的西北风中抖落一身枯叶,昂首挺胸傲然迎接瑞雪的降临。

让白雪映衬下的苍劲虬枝定格成凄美的瞬间,入照片入画作,入文入诗,成为永恒。

⑧槐树再度萌芽的时节,我们还将在一起,共叙一年友情,然后,挥手告别,期待有缘再会。

槐与“怀”同音,我会在家乡的槐树下,怀想起北京槐,就像在北京想起家乡槐一样。

⑨我有时走在槐阴下就想,这些槐树像极了众多游子,扎根于此,耐得了孤寂,耐得了寒暑,耐得了贫瘠,在北京开枝散叶,可那深扎于北京土地的根系却指向一个个遥远的故乡。

不由得对所有在北京漂泊或定居的游子心生敬意,太多的艰辛与苦楚定如这繁密的槐叶一般生了落,落了生,最终滋养自己,站立成一株挺拔的槐,庇护着北京这个大家与个人专属小家的一方晴空,为后来者
遮风挡雨,虽渐渐韶华远去,却更加根深叶茂。

⑩如今,我每天从古老的什刹海胡同出发,穿过现代的金融街到达工作地,无数棵高大茂盛的槐树被我甩在身后。

我们在前行,北京在前行,中国在前行,唯有这些极具生命力与忍耐力的北京槐,一直站在这里,见证这座古城从历史走来,与时代前行,向未来进发的速度与非凡。

(有删改)
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愿亲切地称之为“北京槐”,是因为北京的槐树与北方其他地域的槐树并无二致。

B.文中第②段引用张恨水的记述是为了强调槐树在北京由来已久,且一直都在。

C.极具生命力与忍耐力的北京槐,见证了北京的历史、现在与向未来进发的速度与非凡。

D.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比喻、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抒情。

11.文章以“北京槐”为题有哪些作用?(3分)
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6分)
①赏析第③段画线句中加点的词语。

(3分)
②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线句子。

(3分)
13.一年四季,作者笔下的北京槐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4分)
14.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2分)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的主体是人,传承的载体也是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将其落到实处,关键是要靠人。

② A 。

正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文化要发展,就需要一群有担当的文化人,能够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

他们应该对文化热爱而执着,最懂人民对文化的所需所盼,最会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智慧,用创意激活经典、融入时代,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精品,在潜移默化中以文化人,在砥砺前行中引领风尚,在润物无声中培根铸魂。

既不忘本来,又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就能让优秀传统文化从过去延伸到未来。

③靠有绝技的手艺人。

活跃在民间的大批手艺人,正是文化的传承者,让风俗习惯、美食服饰、艺术表演、刺绣雕刻等代代相传。

无论是口头文学创作的“吴歌”,还是有“寸锦寸金”之称的南京云锦,无论是被誉为“古代的交响乐”的西安古乐,还是原生态、传千载的民歌民谣,民间的文艺形式跳动着文化传承的脉搏。

不可忽视的是,随着城镇化、市场化、网络化等的发展,不少老技艺因种种原因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全面落实“非遗”保护政策刻不容缓。

④ B 。

推动文化发展繁荣,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要善于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不断发展,把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让文化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文化产品和服务。

无论是文化产品的市场开发,还是文化服务的拓展,抑或是为经济发展注入文化韵味,我们都需要善于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推动文化发展繁荣。

⑤ C 。

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大批为当地文化保护传承出力发声的有识之士。

他们有的甘守清贫,为手艺、绝技代代相传殚精竭虑;有的顶住压力,为文物遗存的当下命运奔走呼号;有的倾其所有,为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默默奉献。

能够坚守的本地人是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有生力量,懂得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善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就能够让文化发展在每个地方找到现实落点,使文化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首段指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落到实处,关键是要靠人。

B.一大批能人志士执着于当地文化的保护传承,很大程度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繁荣。

C.要善于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把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推动文化发展繁荣。

D.本文采用总分结构形式,主体部分以层层递进方式加以论述,逻辑严密,语言精当。

16.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文化传承创新关键靠人,除了“靠有绝技的手艺人”外,另外三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6分)
A B C
17.文中第三段是如何展开论述?请简要概括。

(3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以下各题。

(10分)
【材料一】短视频是一种记录和表达的方式,可免费观赏,娱乐性强,内容丰富,智能手机时代,短视频的创作门槛进一步降低,人人都可以成为短视频创造者。

未成年人是短视频平台的中坚用户,来自抖音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4月,包括传统手工艺在内的137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中有1214项在抖音上有相关内容的传播,覆盖率超过88%,其中超过六成的发布者是“90后”。

短视频的风靡,催生了一大批“网红工匠”,甚至还红到了国外,用短视频记录古朴生活的四川姑娘李子柒,自己动手用树皮造纸、制作竹椅竹床,古风古韵的视频收获了各国许多粉丝。

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李子柒的视频成了外国网友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扇窗户。

【材料二】
【材料三】在短视频的思维架构层面上,视频所承载的视听信息可以直接呈现在手机屏幕上,这就使受众在接收短视频所传达的信息时,其所消耗的想象力、脑力、精力十分有限。

当用户在短视频平台上养成快速、肤浅的思维方式行,他们将没有动力去接受和思考层次更深刻的内容,仅停留于较浅的认知层面上,久而久之思维惰性就会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逐渐弱化。

且随着短视频的发展,相关平台不断被爆出低俗、造假等乱象,有些短视频不仅无视伦理道德,甚至触碰法律底线。

18.下列表述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3分)
A.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中超过八成在抖音上有相关内容的传播,说明短视频的内容都是充满正能量的。

B.李子柒的走红主要在于她拍摄的短视频里介绍了自己用树皮造纸、制作竹椅竹床等,令人佩服。

C.抖音短视频主题分类中古比最高的是搞笑内容,可见短视频有娱乐性强的特点。

D.只要未成年人观看短视频,就会养成思维惰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逐渐弱化。

19.根据材料二的图一写出你的结论。

(4分)
20.结合三则材料,说说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短视频热”。

(3分)
(六)名著阅读。

(6分)
21.填空题(3分)
(1)《水浒传》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
(2)梁山泊义士在最后一次战斗中,痛失一只手臂的人是
(3)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高俅设计误入,刺配沧州。

22.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3分)
次日,蔡九知府升厅,便唤当案孔目来分付道:“快教叠了文案,把这宋江、戴宗的供状招款粘连了。

一面写下犯由牌,教来日押赴市曹斩首施行。

自古谋逆之人,决不待时,斩了宋江,戴宗,免致后患。

①蔡九下令将宋江、戴宗斩首的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②宋江、戴宗二人又是如何获救的?
三、写作(60分)
23.(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孤独寂寞时,温馨的问候最难得;失意悲伤时,忠诚的守护最难得;得意忘形时,冷峻的警示最难得;尴尬懊丧时,宽容的勉励最难得……
请以“最难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佳木秀而繁阴(2)忽复乘舟梦日边(3)沉舟侧畔千帆过
(4)直挂云帆济沧海(5)雾凇沆砀(6)怀旧空吟闻笛赋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8)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3分)C
3.(7分)(1)(2分)①A ②A
(2)(2分)甲A 乙B
(3)(3分)A
二、阅读。

(70分)
(一)(6分)
4.(3分)C
5.(3分)甲文的“愁”:思乡、怀古;乙文:忧国伤时之愁,有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

(二)(16分)
6.(4分)⑴灭亡通“无”⑵听从跟随
7. (3分) A
8. (5分)(1)(2分)汉王派了侯公来劝说项羽放回太公
(2)(3分) 楚兵已疲惫不堪粮草将尽,这正是上天赐予的灭楚最好时机。

9. (4分)①实カ较为雄厚(汉有天下太半);②能够赢得民心(诸侯皆附);③善于纳谏(听取手下谋臣意见);④能够抓住战争的有利时机(项羽少助、楚兵疲食尽)。

【参考译文】(汉高帝四年八月)项羽自知缺少接助;粮草即将用尽,韩信又率领军队攻打楚军,项羽心中非常忧虑。

汉王派了侯公来劝说项羽放回太公。

于是项羽和汉王约定,平分天下,洪沟以西归汉,以东归楚。

九月,楚国放还了太公、吕后,(项羽)带兵解除(对荥阳的)包围而向东返回。

汉王也打算向西返回关中,张良、陈平劝阻说:“汉已拥有大半天下,各地诸侯也都前来归附;楚军已疲惫不堪粮草将尽,这正是上天赐予的灭楚最好时机。

如果就此放过楚军而不进攻,这就是所谓的‘养虎给自己留下祸患’。

”汉王听从了他们的意见。

(三)(20分)
10.(3分)A
11.(3分)充当线索,贯穿全文;象征扎根北京并为之做出巨大贡献的众多游子;体现主要内容,点明中心。

12.(6分)
(1)(3分)“搂住”即抱住,突出“我”对北京槐的熟稔与亲近。

(或:这个动作体现了“我”看到北京槐就像见到老友般一见如故。

)(意思对即可)
(2)(3分)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槐树迎风傲雪的英姿,赞美了槐树坚韧的品质。

13.(4分)春天,槐花色彩明丽,花香馥郁;夏天,枝叶繁茂,亭亭如盖;秋天,落叶枯黄,蕴含着生命轮回的律动;冬天,虬枝苍劲,迎风傲雪。

14.(4分)本文抒发了对北京槐质朴、坚韧、蓬勃等美好品质与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借此表达了对所有在北京漂泊或定居游子的敬意。

(意思对即可)
(四)(12分)
15.(3分)C
16.(6分)A靠有担当的文化人 B靠有绝技的手艺人 C靠有坚守的本地人
17.(3分)先谈大批的民间手艺人是文化的传承者;接着指出“吴歌”、南京云锦等民间文艺形式,靠民间手艺人得以传承;最后强调技艺面临失传的风险,保护“非遗”刻不容缓。

(五)(10分)
18. (3分)C【解析】本题考査概括内容要点。

A.“说明短视频的内容都是充满正能量的”表述错误。

依据材料三,“且随着短视频的发展,相关平台不断被爆出低俗造假等乱象,有些短视频不仅无视伦理道德,甚至触碰法律底线”可知,短视频的内容不全是正能量的。

B.表述错误,材料一是说“古风古韵的视频俘获了各国许多粉丝”。

D.说法绝对。

材料三的表述是“当用户在短视频平台上……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逐渐个弱化”。

19. (4分)示例:①短视频市场规模从2016到2020年扩容明显。

②同比增速渐缓,呈下降趋势。

【解析】本题考査图文转换。

从图片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得出结论。

图一有一个柱形图和一个线形
图,柱形图表示的是短视频市场规模对比,观察可知,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415.5亿元,扩容明显。

线形图表示的是同比增速,根据图表可知,同比增速呈现减速之势。

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20. (3分)材料三阐述了短视频存在的弊端,针对这些弊端,我们要少看或者不看短视频。

同时要理智对待短视频的内容,有所取舍。

【解析】本题考査分析材料,提出看法。

分析材料可知,短视频存在两个弊端,一是长时间看会造成思维的懒惰,二是有低俗、不健康的内容出现,有些短视频不仅无视伦理道德,甚至触碰法律底线”。

针对这些弊端可以提出正确的应对措施。

一是少看或者不看短视频;二是要辨别内容,区别真假,难以区分真假的也要做到不信、不传,要抵制低俗、触犯法律底线的视频。

(六)(6分)
21.(3分)(1)“官逼民反”(2)武松(3)白虎堂
22.(3分)①宋江在浔阳楼上题反诗;戴宗替宋江送信到梁山。

(2分)
②梁山好汉劫法场,救下二人。

(1分)
三、写作(60分)
23.按中考评分标准评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