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科学期中试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科学期中试卷带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下列生命现象与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2.向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有蓝色沉淀生成
B .有白色沉淀生成
C .有气泡产生
D .无明显现象
3.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是( )
4.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物质)的试管,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则对相关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 .乙溶液中固体的质量减少
B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减少
C .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 .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5.实验室内用块状固体碳化钙制取乙炔(C 2H 2),该反应比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更加激烈,所选发生装置最合适的是( )
6.如图所示,光滑的地面上有一足够长的木板,在木板的右端固定着一个滑轮(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木板上面放置一个小木块,小木块一端连接着弹簧测力计.当拉力F 为5牛时,木板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拉力增大到10牛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牛
B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牛
C .木板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小木块受摩擦力向右
7.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8.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BaCl 2、KCl 、K 2SO 4、K 2CO 3中的一种或几种。
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沉淀的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 )
A .肯定只存在BaCl 2
B .可能存在K 2SO 4
C .可能存在KCl
D .肯定不存在K 2CO 3
9.构建知识网络,理清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是科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可以相互反应。
下列四组选项中,符合该图要求的是( )
A .①Na 2CO 3②SO 3③BaCO 3
B .①NaHCO 3②SO 2③KNO 3
C .①Fe 2O 3②CO 2③Ba(NO 3)2
D .①CuO②CO③HCl
10.如图所示,高速动车组的出现为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动车)与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拖车)编成一组就叫动车组。
假设每节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等,每节车的质量都相等,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其重力成正比。
若1节动车与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120km/h;则3节动车与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 )
A .120km/h
B .240km/h
C .320km/h
D .480km/h
二、填空题
11.下表是某同学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报告,请你在空白处填空
12.小明买了一种“汽泡爽”的冲调饮料。
(1)小明阅读资料发现:“汽泡爽”原料中的柠檬酸和小苏打(NaHCO 3)粉末混合后加水,可以发生以下反应,请填写柠檬酸的化学式。
3NaHCO 3+ =C 6H 5O 7Na 3+3H 2O +3CO 2↑
(2)小明想探究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采用相同的两套实验装置(如图)分别完成上述实验,在A中加入水,再加入一袋“汽泡爽”,迅速塞紧胶塞。
量筒C用于收集
A中产生的气体所排出的液体,冷却至室温后读取数据。
B中油层的作用是。
(3)通过实验,小明测得:a=64mL,b=132 mL,由此获得结
论:
“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加水温度有关系。
但是老师看到小明的实验报
告却指出:两套装置中,“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总量应该近似相等,与温
度关系不大,其本质原因是。
13.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
化钠和氢氧化钙都能发生反应。
(1)小刚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则B中盛放
的是 _ 溶液。
(2)小刚打开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此步实验目的是 _ 。
(3)小丽认为: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因
此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她用洗涤干净的上述装置重新实验,分别量取50ml上述溶液放入A、B中,关闭K,通入约500ml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
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_ 。
14.下表是一个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尿液的三个样品中主要物质含量表(单位:克∕100毫升),如图为一个肾单位结构模式图(甲、乙表示过程,1~5表示结构)。
据图、表回答问题:
(1)根据左表中数据分析,样品C是_________。
(2)据图分析,肾单位由_________组成。
(填图中序号)
(3)在如图中,由于过程(甲)肾小球和______的滤过作用,使得样品_____变成样品______。
(4)若某人出现血尿和蛋白尿,则此人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是_______。
(5)冬季,某些同学为了少上厕所就少喝水,这种做法________(填“对”或“不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15.凝乳酶是动物体内一种催化乳汁凝固的酶。
如图所示的是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作用影响的实验装置。
第一步:将等量的酶和乳汁分别加入试管中,然后将两支试管放入同一恒温水浴(温度用t 表示)中保温15分钟。
第二步:将酶和乳汁在同一试管中混合,放入与先前同样温度的水浴中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时间。
分别选择6种不同水浴的温度,按上述操作步骤重复进行6组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
(1)第一步中盛有酶和乳汁的两支试管放在水浴中15分钟后,酶和乳汁温度与水温一致.在这个过程中内能增加的主要方式是。
(2)由实验结果可知酶发挥最佳催化效果的温度是 ℃。
(3)在25℃室温时重做第3组实验,若省略了第一步操作,而直接将两者放入同一试管内混合,再在30℃水浴中保温测量,则所测得的凝乳时间将 4分钟(填“短于”、“等于”或“长于”)。
三、探究题
16.在探究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跟什么因素有关时,一位同学做了如图 (a)(b)(c)的三个实验.图中AB 表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线,导线上的箭头表示电流的方向,F 表示导线的受力方向,S 、N 表示蹄形磁铁的南北极。
通过实验(a)、(b)和 (c),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__ _的方向有关;
17.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ρ水=1.0g/cm 3)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 1;
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 1;
③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再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 2;
④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 2。
(1)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
(2)下表是小明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
请根据图15中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3)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
18.某化学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作为该小组成员一起来解决下列问题:
(1)小红同学从某一欠收农田里取回一份土壤样品,如果检测结果呈酸性,从经济和可行方面考虑,那么要改良此土壤的酸性,应向农田里施加.
(2)小红同学用下图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I.依据反应④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
反应方程式为:
II.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填序号)
a.Na
2
CO
3
b.HCl c.FeCl
3
d.Ba(NO
3
)
2
19.玉燕同学想对学校实验室中的锌铜合金(铜和锌的混合物)中所含锌、铜的质量分数进行粗略测定。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选用了三种
试剂:
A.蒸馏水 B.锌铜合金 C.稀硫酸。
实验的基本思路:利用合金与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上述实验装置把
水排到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反应产生
的气体体积即为量筒中水的体积),可计算锌铜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底部有小孔的试管中应加入 (填写试剂的相应字母标号)。
(2)玉燕同学在实验过程中选取了3g锌铜合金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完全后,量筒中接收的液体的体积为0.1L,求锌、铜合金中锌的质量分
数是多少?(氢气的密度为0.089g/L,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3)如要测定部分被氧化成氧化锌的锌粒中锌单质的质量分数,能否用上述实验方法 (填“能”或“不能”),请说明理由。
20.(8分)小强在回家的途中经过一鱼塘边时,发现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一种微黄色的固体,鱼塘中顿时产生大量气泡,经咨询得知,这种固体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钙(CaO 2),请你与小强共同探究.
(1)为研究鱼塘中大量气泡是何种气体所致,小强使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小强认为是该气体是 ,他的分析原因是 ,并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 处检验证明了他的猜想.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小强认为过氧化钙与过量水反应还应产生某种含有钙元素的产物.开始小强假设该产物为CaO ,但通过思考他很快否定了原先的假设,并重新假设生成的含钙产物应为Ca (OH )2.请解释小强否定原假设建立新假设的理由: . (3)请写出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小强在实验时观察到烧杯中有气泡产生,由此他还得出了什么结论 .
(5)小强发现:CaO 2与水反一段时间后,反应速度明显变慢,请猜想可能的原因 .
四、计算题
21.小明为能在地下室感知室外阳光,利用光敏电阻R随光的强度增强而减小的特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电路。
小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6V,电源电压为8V。
在测试过程中,小明记录了从凌晨4:00至上午10:00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下表)。
求:
(1)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2)小灯泡正常工作时,光敏电阻的阻值; (3)凌晨6:00时,光敏电阻消耗的功率。
22.家用电器工作时往往达不到额定的电压和功率。
某同学在家中做了如下实验:他首先查看自己家的电能表,表上标有“3600R /kW·h”字样;随后他关闭了家中所有用电器,只让一只标有“220V 、1210W”的电水壶盛满水持续工作,与此同时,观察到电能表转盘3分钟转过180圈。
假设电水壶的电阻保持不变,求:
(1)电水壶的电阻;
(2)电水壶工作时的实际电功率;
(3)该同学家的实际电压。
五、简答题
23.你认同“宇宙大爆炸理论”吗?请谈谈你的认识。
24.“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
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A.燃烧的条件 B.铁钉生锈的条件 C.证明CO
2
与NaOH反
应 D.分子运动的现象
(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
欲除去铁锈可用清洗。
(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
2
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
)
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
2
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若要用化学试剂来证明可
用(填化学式),现象为。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色。
参考答案1 .C
【解析】
2 .B
【解析】
3 .A
【解析】
4 .D
【解析】
5 .B
【解析】
6 .D
【解析】
7 .C
【解析】
8 .A
【解析】
9 .C 【解析】
10 .B
【解析】试题分析:机车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时,动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牵引力和所受到的阻力大小相等,设每节动车的功率为P,每节拖车的重力为G,阻力为kG,
则1节动车和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 P=F
1
v
1
……①
F
1
="4kG"
3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 3P=F
2
v
2
……②
F
2
=6kG
①÷② 得
v
2
=2v
1
=2×120km/h=240km/h
所以,答案为B。
考点:功率
11 .
【解析】 12 .(1)C 6H 8O 7;
(2)防止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在水中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质量相同,生成物的质量也相同。
【解析】
13 .(1)氢氧化钙 (2)Ca (OH )2+ CO 2= CaCO 3+ H 2O 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
验证CO2 (3)50毫升溶液最多50毫升二氧化碳气体,通了500毫升二氧化碳气体,多余的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解析】 14 .
【解析】
15 .(1)热传递 (2)40 (3)长于 【解析】 16 .电流和磁场 【解析】
17 .(1)将潮湿的软木塞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 (2)400 16 0.15
(3)将吸水性物质放入水中,吸足水后,再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测出体积 【解析】
18 .熟石灰、2NaOH+CO 2=Na 2CO 3+H 2O 、C 【解析】
19 .(1)B (2分)
(2)氢气的质量:m=ρV=0.1L×0.089g /L="0.0089g"
解:锌铜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 Zn + 2HCl ="====" ZnCl 2 + H 2↑ 65 2 x 0.0089g 65 ÷ 2= x ÷ 0.0089g x ="0.3g"
Zn % = (0.3g /3g)×100% =" 10%"
(3)能;锌与酸反应产生气体而氧化锌与酸反应不产生气体 【解析】
20 .(1)2 (3)①稀 HNO 3 CO 32- ②过量Ba (NO 3)2
K 2
SO 4(Na 2SO 4)+ Ba(NO 3)2 ="===" Ba SO 4↓ +K 2(NO 3)2
③ AgNO 3;钾、钠盐溶液中钾、钠盐溶于水后,均以离子形式存在 【解析】
21 .(1) 如图灯L和电阻R串联
P额 =U额I=6V×1A=6W (2)R=
=
=
=2Ω
(3)凌晨6时,查表得,电压表读数2.4V,电流表读数0.8A 电阻消耗的功率 PR=URI=(8V-2.4V)×0.8A=4.48W 【解析】
22 .(1)电水壶的电阻是40Ω。
(2)电水壶工作时的实际电功率1000W 。
(3)该同学家的实际电压200V 。
【解析】
23 .“大爆炸学说”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
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极大的密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
宇宙就是在这个火球的大爆炸中诞生的。
【解析】
24 .(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⑵稀盐酸或稀硫酸
⑶HCl 、有气泡 产生 ⑷红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