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简介及风景名胜区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小江南——汉中
一.汉中的基本情况
美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
1.地理环境: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江上流,北倚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美丽富饶的汉中盆地。

2.地势环境:南北高,中间低。

北为秦岭山地,南为巴山山地,中间为汉中盆地,最高峰是秦岭山脉的兴隆岭,海拔3000米。

3.河流:素称“小江南”的汉中,以江河纵横奔流,水量丰盈为其特点。

有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均为长江主要支流。

汉中境内有汉江、嘉陵江等567条河流,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4.气候环境: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大区秦巴气候区。

这里是中国南北分界线、江河分水岭,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夏季多雨,春冬偏旱,秋多连阴雨。

年平均气温13.5℃。

5.生态环境:“汉中的森林覆盖率为52%,林草的植被率达60%,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6.人文环境:战国时,楚国据有汉水中游,设郡,名汉中。

据文献记载:“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

全市辖十县一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372万。

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地区。

7.矿藏:铁、镍、磷、石膏、石英石、石灰石储量居全省之首,石棉储量居全国前列。

8.景区分布: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有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1个,国家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水利风景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有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

9.历史沿革:西周为褒国。

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取汉水中游楚国的汉中郡后,于南郑(今汉中市区东北)置汉中郡。

楚汉之际刘邦受封汉王,都南郑。

二.汉中的风景名胜区。

(一)拜将台
陕西的拜将台位于汉中市城南门外,亦称拜将坛。

为南北列置的两座方形高台,各高丈许,相传为汉高祖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时所筑,南台上书“韩信拜将坛”碑,北台上建有台亭阁。

武汉拜将台位于阅马厂南端。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清王朝调动大军,南下武汉,当时,中国同盟会领导人之一的黄兴,由沪来鄂,主持军事,革命军政府遂于11月3日任其为战时总司令,在此筑台授印,因名拜将台。

主台高八米,面积约七千多平方米。

周·遭台坦高耸,雄姿伟岸,相传这里是汉高祖刘邦为汉王时的宫廷遗迹。

“留此一坯土,犹是汉家基”。

“古汉台”历来被视为汉高检的,发样地,四百年汉室帝业的根基。

拜将坛亦称拜将台,位于汉中石城南门外。

南环中路南侧有南北两座土台组成,台高3米多,面积为7840平方米,相传为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时所筑。

南台四周用汉白玉栏杆围砌,台场平坦宽敞,台脚下东西各树立一石碑,东碑阳刻“拜将坛”3个字,碑阴刻《登台对》。

西碑阳刻“韩大
拜将台风景
将韩信拜将坛”8个字,碑阴刻七绝一首:“辜页孤忠一片丹,未央宫月剑光寒。

沛公帝业今何在,不及淮阴有将坛两碑相望,更为古坛增添色彩。

北台上建有一亭,顶部是斜山式。

斗拱飞檐翘角,下边枋檩竹等均施玄紫彩色和苏式彩画。

此亭形体舒展而稳重,气势雄浑而大方,金碧辉煌,十分壮观。

拜将坛始建于公元前二零六年,是汉高祖刘邦设坛敬祭天地、拜韩信为大将的古遗址。

拜将坛位于汉中城区,地处闹事,占地六公顷。

主要景点
●南台:拜将坛台四周用汉白玉栏杆围砌,台场平坦宽敞,南台脚下东西各树立一石碑,东碑阳刻“拜将坛”3个字,碑阴刻《登台对》。

西碑阳刻“韩大将韩信拜将坛”8个字,碑阴刻七绝一首:“辜页孤忠一片丹,未央宫月剑光寒。

沛公帝业今何在,不及淮阴有将坛。

” 足以看出对于刘邦“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做法,人们是难以接受的。

两碑相望,更为古坛增添色彩。

南台下东边竖一高约2米的碑,是书法家舒同为拜将坛题字。

碑背面刻有韩信登坛与刘邦的
一段对话,摘自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传》。

●北台:北台上建有一亭,顶部是斜山式。

斗拱飞檐翘角,下边枋檩竹等均施玄紫彩色和苏式彩画。

此亭形体舒展而稳重,气势雄浑而大方,金碧辉煌,十分壮观。

北台亭阁有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在汉中期间的题联:“盖世勋名三杰并,登坛威望一军惊。

”正是这个拜将坛,把具有军事才能的韩信推到了楚汉相争这一军事大舞台,充分展示他的才能,叱咤疆场,所向披靡,助刘邦打下半壁江山。

从某种意义说,拜将坛实际上是汉王朝的奠基台。

●世纪大钟:安放于拜将坛的汉中世纪大钟,重达11吨,属中国西北最大的铜钟,其声宏亮,气势壮观,与拜将坛相应交辉。

(二)武侯墓
武侯墓位于汉中勉县城南4公里的定军山下,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陵园,墓区山环水抱古木参天,四季如春风景宜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南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后被封为“武乡侯”。

武侯墓建于公元234年,墓高5米,方圆60米,墓冢四周围砌有八卦形花墙。

墓前立有“诸葛亮武侯之墓”石碑,墓后有汉代桂树2株,高达19米。

武侯墓的墓上建筑始建于公元263年,现存建筑多为明清两代修建,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

墓区古建筑包括殿堂、房舍40余间。

建筑三院相连,由山门、拜殿、大殿、坟亭、墓冢、寝宫构成一条中轴线。

主殿神龛上立有诸葛亮的泥塑彩饰坐像。

墓区内还存有汉代古柏22株,历代碑石38通,匾联40余幅,壁画100余幅以及明代塑像5尊。

武侯墓周围有定军山,少祖山下沿的九条小山岗环抱,九条山岗由青沟、罔子沟、井沟、斩地沟、田家沟、牛角沟、瓦洞沟、龙嘴沟八条小溪分割而成。

墓前上岗三层,自定军山向西叠浪而来,约三里许至此成眠弓形,古称“三台书案”。

从少祖山下六岗向东势若游龙,倏起忽落五六里,至墓后形成新月者半里许,传为墓之正脉。

新月之下,眠弓之内,豁然开张平地三百余亩,左右前后九支环抱,又如佛手,其天造地设实为人工所不能者。

武侯墓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的长眠之地。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伐魏时,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蜀汉朝廷按其遗命,归葬于定军山下。

诸葛亮生前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官至丞相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千百年来人们称其墓地为武侯墓。

(一)张骞纪念馆
张骞纪念馆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以西三公里处的博望镇饶家营村,张骞墓座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成覆斗形,成覆斗形,四周古柏参天,竹影婆娑。

墓前一对汉代石虎雕工粗犷,姿态雄伟,格局大方。

百姓缅怀张骞,赋予石虎以神话色彩:传说他们是张骞所得天宫织女的一对支机石。

解放前,这一对石虎一直是当地百姓祷病乞嗣求雨的神灵。

陵园整体以献殿为中轴,对称分布。

献殿内置著名书画家张重光所绘大型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凿空图”。

东西配殿为展室,分别推出“张骞生平伟绩”展览和具有鲜明陕南特色的民间艺术展览。

阙式大门青砖筒瓦,古朴大方,两阙相对,飞檐斗拱,再现了两汉宫阙的建筑特色。

现存的文物古迹有:张骞墓、汉代古虎、仿汉阙式门楼、仿古大殿和东、西配殿、大殿内陈列有著名画家张重光大型油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凿空图”。

东西配殿内陈列有“张骞生平事迹展”和“名人书画展”等。

张骞纪念馆是为纪念西汉著名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而建,包含有张骞墓(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等文物景点,
(二)张良庙
张良庙又叫留侯祠,位于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留侯镇,秦岭南麓的紫柏山下。

属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庙台子是山中的一片小谷地,北倚紫关岭,西北靠紫柏山。

庙的前后各有两条小河,并在庙东南500米处汇成紫柏河。

山顶上有一个亭子叫「授书楼」,取黄石公向张良授书之意。

这座重檐飞角的亭子是用大理石和南阳玉砌筑而成,高离地面100米,显得高雅别致。

下图就是授书楼。

据说此楼很早就被德、美等游客拍摄并发表过,在国外相当出名。

316国道横穿而过,是全国留侯祠中保存最完整,陕西著名的汉代文物旅游景区和游览胜地。

始建于东汉末年,初名天师堂。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已具规模,香火十分旺盛,明末毁于战乱,至康熙时仅存大殿一座,道光年间进行大规模修建始成今日之规模,现祠内面积41200平方米,建筑保存完好。

古有“柴关岭雾气腾腾、张良庙赛北京故宫”之称。

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自然天成,既有雄伟的北方宫殿式建筑,又有清雅别致的南方园林式建筑,布局为东半部主体建筑,西半部园林,依次为照壁、牌楼、进履桥、大山门、三清殿院、大殿院及其两侧的方丈院和斋堂院、南北花园、竹园以及后山的第三洞天、草亭、授书楼。

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内涵丰厚,自古以来,游客络绎不绝,过必登,登必遍揽,数日徘徊不忍去,曾有小碑林之称。

现存碑刻39通,摩崖51块,匾额53面,楹联48幅,篆、隶、楷、行、草书具全,这些作品或追古抚今或寄情山水。

以密芾、赵贞吉、王世镗、于右任等的墨迹最引人注目,给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最著名的景观有进履桥、张良殿、拜石亭;南、北花园、授书楼。

拐怪竹、挂甲垂柏等。

其中最早的张良殿,完美的南北花园和具特色的授书楼,为人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张良庙-避谷亭郑鸣玉1901年生,北京市人。

1938年经西安迁汉中。

1945年捐资8两黄金,给张良庙建莲花亭,于右任题额避谷亭。

这花园于清咸丰年间建成,与北花园遥遥相对,园心有一池清彻的湖水,一股洗脸盆大的泉水从池子的边...【查看详情】
张良庙-授书楼张良庙巅顶之景授书楼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楼名取自黄石公授书的历史典故。

云梯尽处的授书楼,掩映在紫柏青松林间,隐没于云海怒涛之中。

其楼八角展翅,凌空欲飞。

阁楼两层,由四根巨柱贯顶,直冲霄汉...【查看详情】
(四)紫柏山
紫柏山位于留坝县西南,与宝鸡市接壤。

系秦岭主峰太白山支脉。

海拔1300~2600米,山势巍峨壮观,山上古树多紫柏,故名紫柏山。

此地雨量充沛、气候爽朗;草木葱茂,苍翠欲滴;山顶云雾缭绕,山下溪水淙淙,青山绿水,风景如画。

紫柏山岩谷地貌奇异,自然风景秀丽,野生动植物较多,森林覆盖面积4000公顷。

山下张良庙背靠紫柏山,其最高建筑“授书楼”屹立山颠,掩映在紫柏青松之间,隐现于云海雾涛之中,雄伟壮观。

紫柏山-天坦
紫柏山天坑,民间称之为“坦”,自古就有“七十二洞,八十二坦”之说。

位于2600米以上的紫柏山巅,是全国绝无仅有的山岳景观,已被专家论证为中国最大的天坦群落。

其主要特点是:位踞山顶,形状如盆,深度一般在数十米到百米不等,中央多有垂直向下的“无底洞”或甘甜丰美的泉水。

天坑中多奇花异草,少乔木。

人们把这些天坑按其特点分为长青坦、锅底坦、牧羊坦、卧云坦、迷魂坦、贝母坦等,并赋以美丽动人的传说。

紫柏天坑,世界地质史上一大奇观,正待你去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六)石门风景区
石门风景区位于汉中城北15公里处。

石门一带山势险峻,怪石峥嵘,翠峰林立,清代文人王晚香概括为“褒谷二十四景”。

石门水库建成更是锦上添花。

大坝造型优美、雄伟壮观,高峡平湖、碧波荡漾,游船、快艇穿梭于17km长的水上长廊,可尽情浏览湖光山色、怡人美景。

以褒谷口为中心,方园约数十公里,内有世界上最早人工通车隧道—石门,和数以百计的摩崖石刻。

举世闻名的汉魏十三品、汉魏褒斜道、隋唐七盘道、明清连云栈道、隋石、庙宇、驿站遗迹及西汉时萧何所建石山河堰遗址。

70年代修建的大型石门水库,坝高88米,库区水面4800亩,现已修复石门栈道690米。

褒斜道南端段,又称“小石门”。

现淹没于褒河水库中。

石门大约是战国时期,为修褒斜栈道而凿的,后经历代修凿,方告开通。

门洞长13.6米,宽4.2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

它是用我国古代原始攻凿山石的办法“火烧水激”凿成的,是我国最早的人工隧道,是研究我国古代交通史的宝贵资料。

褒谷石门是个天然立体文博馆。

自春秋战国以来,这是沟通我国中原、西北与西南交通的要冲,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开凿与架设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栈道,石门是栈道最险最奇之处。

这里山上水下文物古迹荟萃。

古代、近代、现代的道路建筑、水利工程、石门隧道都交织陈列在此。

新建的仿古栈道独具一格,飞架在陡壁悬崖上成为古褒斜道缩影;历史上萧何月下追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诸葛亮北伐曹魏常由此出入。

开凿于东汉永平年间,
采用“火烧水激”而成的石门隧洞,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通车隧道。

石门附近有汉代以来文人墨客题留摩崖石刻一百多处,最著名的“石门十三品”“国之魂宝”,被日本书道界称为“汉中石门,日本之师”。

曹操“衮雪”;张良“玉盆”;郑子真“石虎”苍劲浑扑,运笔流畅,尤其《石门颂》、《石门铭》自古被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楷模。

连城山腰的连云栈道,沿途石刻林立,散布着先祖足迹,淹没于水下的褒姒铺,相传是西周褒国美女褒姒的故里。

山河堰是西汉相国萧何所筑,曹参落成,世世代代浇灌汉中的肥田沃土,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旧址修成褒惠渠,七十年代兴建了石门水库,三个时代水利工程惠泽汉中人民,形成了汉中水文化,水工程独特风景线。

山河堰纪念馆预计09年10建成并对外开放。

古往今来,褒谷鸡头观翘立,耸入云端,石虎镇守石门宝藏,古人还有“石门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能解得开,买下汉中府”的说法。

石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古褒国、古褒斜栈道、古连云栈道、古石门、古山河堰、古褒城驿、新石门等历史遗迹交相辉映,是研究我国古今战争、交通、道路、经济、科技、水利、书法、诗文等综合天然史料馆,也是陕南优美宜人的风光旅游胜地。

热诚欢迎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石门十三品是汉中地区分布在褒斜古?道南端的石门隧道、及其南北山崖的104种摩崖石刻中最大的一块碑刻,既是记述古褒斜栈道和古石门变迁的珍贵史料;又是我国汉魏时期隶体文字的真迹,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

日本学者称:“汉中石门,日本之师”。

大书法家于右任为鉴赏石门刻石,在石门摩崖下兴奋得眼泪直流,还在崖下睡了一夜都不愿离去。

有于老诗为证:“朝临石门铬,摹写二十品,辛苦集成联,夜夜泪湿枕”。

康有为,邓石如等不计其数的金石书法家无不对石门石刻崇拜得五体投地。

现在的文字工具书《辞海》封面二字就是在石门十三品文字中选的,由此可见石门碑刻影响之大。

(七)南湖风景区
南湖风景区——汉中南湖公园位于汉中西南17公里的南郑县汉山脚下。

湖水迂回于七山八沟之间,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亭立榭卧为一处幽美的游览胜地南湖,即原强家湾水库,始建于1954年,该区方圆4公里。

近年来省、地、县投资近500万元,将南湖初步建成为以山水自然景观见长的公园。

登揽月楼,可观赏全湖风景。

景区青山常绿、河流密布、风光绮丽。

“青山碧水,松涛竹海,鸟语花香”是南湖独特的自然美景,南湖有陕西第一湖之赞誉,是汉中灵山秀水的集中体现者。

南湖,景区山势优美,由七沟八梁、六十八个山岭组成了风景区的主要框架。

景区绿树成荫、四季长青,松、柏、竹、杉、桂、茶树等遍布山坡,与碧绿的湖水相呼应,形成了青山抱碧水,碧水绕青山的自然美景。

2003年完成了景区整体绿化:罗汉岛、大坝、主要景点及道路两旁独具匠心的绿化方案,表现出了极好的效果。

绿化中采用的桂花、丁香、菊花、太阳花、麦冬、红杜鹃和红叶小檗等相互搭配,相互映衬,起到美化、亮化景区的效果。

景区不但环境优美,而且生态保护良好,为各类植物、鸟类、兽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共有野生植物近千种,素有“天然药库”之称。

动物近百种,在湖面、林间随处可见鸟雀飞舞。

南湖主要景点有:揽月楼、百花园、动物园、狮子亭、琼花阁等。

景区“融碧水青山为一体,集天灵地秀于其内”,景区水域宽广,林密沟深,花香四季,山、水、建筑物,组合巧妙,古朴典雅,堂皇秀丽,构成一处令人眷恋的集锦式的水上园林。

钓鱼台、琼花阁、神怡宫、揽月楼、雄狮亭、集贤殿……姿态各异。

或栖岛屿,或卧湖滨,或半架坡面,或突入湖心。

既有曲径通幽、青逸深邃的绝地佳境,又有登远眺、尽收眼底的高阜山巅,更有豁然开朗、沁人心脾的大幅画面。

湖心岛上的川陕革命南郑纪念馆,讲述了当年红四方面军在这里战斗的英雄故事。

陆游纪念馆,让您尽领南宋爱国诗人风骚。

动物园、青年宫、游泳池、鸳鸯山……使一对对情人迷恋。

景区同谷林美术馆合作,将其多年的心血之作---奇石、根艺、字画移居揽月楼,充实、增强了揽月楼的文化品位,增加了景区文化内涵。

景区内的游乐项目主要有:高空滑索、摩天轮、碰碰车、卡丁车、空中飞车、海盗船、飞人蹦极等十多类。

供游客休息的茶座近十家,免费为游人提供休息的场所有白亭子、水榭长廊、游客中心等。

景区为游客提供了大小机动船只15艘,其中有大游船、豪华艇、冲锋舟和快艇;非机动玻璃钢划船20多只。

(八)佛坪大熊猫保护区
佛坪大熊猫保护区位于秦岭南坡中段的汉中佛坪县,面积3.5万公顷。

区内的鲁班寨为最高峰,海拔2900米,由北向南延伸,地貌类型复杂,多悬崖深谷,有第四纪古冰川遗迹。

佛坪,是秦岭南坡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城,现在却越来越引人瞩目。

这里最能引人注意的,莫过于依山势建筑的林业部佛坪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楼:一层层石砌护坡蜿蜒而上,气势雄伟,俨然一座城堡。

(九)南沙湖风景区
景点介绍:南沙湖风景区位于城固县西南汉江以南,巴山北麓浅山谷口,距汉中市17公里,城固县城15公里。

由于它具有“高水是湖,低水是河”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每年汛期,河洪水流入湖,湖水漫滩,湖面广阔,形成了独特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湿地生态系统。

典型的湖区湿地历来是鹤类、鹳类、天鹅等珍禽的主要越冬栖息地,也是鹭类、燕类等夏季候鸟的栖息地。

巨大的数量、繁多的种类候鸟成为陕西生态旅游的亮丽景观。

位于汉中盆地城固县西南部巴山北麓浅山谷口,距汉中市17公里,城固县城15公里,西汉高速公路上元观出口3公里,紧靠108国道南复线,地处汉中旅游交通网络中心。

景区1993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1年被命名为省级水利风景区,2007年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2009年被省旅游局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面积105平方公里,大小山峰54座,水面2.7平方公里,东起鸟山,南至天明寺,西临闻天坡,北界嵩山寺。

山峰雄、奇、秀、逸,山、水、林、竹相映成趣,鸟语花香,争奇斗妍。

景区依托陕南汉江流域朴实纯真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宗教文化,以明珠湖为中心,初步形成了五郎关、地母庙、明珠湖、鸟山、孤岛猎奇、水上世界、红色丰碑、林浦山庄等别致景点,融自然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特色商饮、理疗康复、文化研讨、猎奇探险为一体。

五郎关、地母庙佛道合一,相互交融,历史悠久,涵蕴丰实,闻名遐迩
景区旅游指南景区大门—地母降龙—五郎关(地母庙、回龙寺)—流金洞—戏水码头——畅游全湖(柳树林——明珠湖——人皇爱岛—地皇福岛——天皇仙岛)——水库大坝——红色丰碑(娱乐休闲茶座)——生态戏水池——情侣路——南沙宾馆
(十)午子山
午子山亦名母子山或武子山,在西乡县城东南12公里的堰口镇。

午子山三峰削立,大峡河、小峡河二水环流。

主峰午子峰拔地而起,崖壁万仞,登临其上,林木葱郁,百鸟合鸣,风景秀丽,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曾吸引了很多名家墨客流连忘返吟咏抒怀。

午子山悬崖陡峭,山路崎岖,壑幽林密,山左有飞凤山石壁腾空,犹如飞凤展翅;山崖脚下,有张飞所书“飞凤山”三个遒劲大字。

山右有仙人坪,相传禹之好友禅娟曾隐于此。

午子山近侧的崖壁上,有一个深不可测的山洞,投石一击,群鸽惊飞,人称鸽子洞。

每当朝阳欲出,彩霞布空,山峰彤红,山水壮丽,有“午子朝霞”之美称。

午子观,位于午子山上。

是山上的几座大庙的统称,午子观中植松柏万株,顶观殿阁,现残留壁画浮雕多幅,情趣生动,是研究民间美术工艺的历史资料。

观上现存殿舍共60多间,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

正殿内幸存了明代铸造的坐佛铜像两尊:一为1.67米高,0.9米宽,一为1.54米高,0.9米宽;还有明嘉靖年间铁铸立式佛像一尊,清乾隆年间大铁钟一口。

整个建筑典雅富丽,宏伟壮观午子山素有陕南“小华山、小武当”之称,位于西乡县城东12公里的堰口古镇,属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级景区。

山势险峻,林密,二水环流,奇峰独秀,保存着原始生态的世界珍稀纯白皮松林近3000亩及大量的古文化、文物遗产,是观光、宗教之圣地。

(十一)黎坪森林公园
陕西省黎坪森林公园位于川陕交界大巴山腹地的南郑县境内外内,黎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川、陕交界的大巴山腹地,米仓山北麓,南郑县西南部,距汉中市区70公里,距西汉高速公路西出口65公里。

共划分为黄杨河、黎坪、石马山、冷坝四大景区。

黎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汉中市西南部,南郑县元坝镇境内,2002年由国家林业局年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公园总面积9403公顷。

距汉中市区65公里,西安300公里,成都400公里,西汉高速公路汉中西站60公里。

该公园属扬子准地台北部边缘,龙门——大巴山隆起褶断带地貌,深切河谷。

是以森林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及现代人文景观为主体,以页岩、灰岩、板岩为主要结构,集山景、林景、石景、水景、气候景观和田园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森林公园。

共划分为黎坪、石马山、黄杨河、冷坝四大景区。

黎坪景区以巴山松原始森林、黎坪垦区管理局旧址,巴山民情风俗和田园风光为主要景观;石马山景区以雄健的石林群为主要景观;黄杨河景区以西流河大峡谷的菩提崖、海底石城、红尘峡、高坑瀑布为主要景观;冷坝景区以天然草场为主要景观。

阳春,山花烂漫、姹紫嫣红;盛夏,绿荫浓郁、凉爽宜人;金秋,霜叶似火、野果飘香;严冬,银妆素裹、交相辉映。

被专家誉为巴山深处的“绿色明珠”、“东方瑞士”、“石林奇境、碧水天堂”。

西流河:这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叫西流河。

俗话说“自古一江春水向东流”,而我们面前的这条河流却是向西流的,这是为什么呢?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蛟龙曾在西流河兴风作浪,洪水疯狂肆虐,两岸百姓叫苦不迭,玉帝就派二郎神杨戬斩杀了蛟龙,龙王因痛失爱子,于是,做法术将河道由东流改向西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